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35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105-01
实施课程改革以后,我们欣喜的看到,新课程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可是,当我们沉侵在课程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喜悦中的时候,七分欣喜,也不免有三分苦涩和担忧,担忧什么呢?那就是在落实新的教学思想、建立新的教师观,培养新的学生观和确立新的教材观的同时,也有许多的负面的影响,以致让许多老师从内心深出发出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老师也越来越难做了”的叹息。
问题的产生式这样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树立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师道尊严”渐行渐远,“民主、平等和对话”成为主流,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现在的主流,有时主流也会变成“独流”,甚至变成“浊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失去了多样性的补充。殊不知,矫枉过正所带来的后果也是相当的惨淡。
在学校,无论在中学,还是在小学,有许多时候,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友好的相处,看似融洽,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只要稍微严厉一点,就可能犯忌语,打破师生关系表面的平静,学生的反对,乃至家长的批评。而反过来学生却无所顾忌,有持无恐,动不动就说老师伤他的自尊,要老师赔礼道歉。在以前,这是闻所未闻,断然不会有的现象。这种来自树立新的教师观和新的学生观的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把学生惯了。独生子女在家里惯着,现在老师也得惯着,就是学校也得惯着,这或许就是国家在总结课程改革时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就这些,或许仅仅是人们看到的表面现象,这样惯下去,且不说教学质量的下滑,严重的是学生抗挫的能力,心智的发展失去了机会,受到了阻碍。例如,某初中生因长期与社会上的一些不务正业的人鬼混,沾染了不少的恶习,在学校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学校经过慎重研究,作出了,予以记过的惩戒决定,充其量不过是严厉的批评。事后,该生的家长动用了所有关系,八方告状,给学校扣上了剥夺他儿子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这里我不仅要问,社会到底给了学校多大的权利去教育那些难教育的学生?当教师失去了一定的惩罚权利之后,教师的威严也就荡然无存了,而威严对于这些学生恰恰是必要的。
又如,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学习很好,课堂发言积极。可一段时间,却不爱举手发言了,数学老师发现了这个现象,无意识之间对其说了一句:你最近好像变得有点“成熟”了。老师这里的“成熟”是指该学生的“心智”变得有些“成熟”,而这个学生却错误的理解“生理”的成熟,至此背上了严重的思想包袱。于是家长便耿耿于怀,惯着孩子,一方面把孩子带去看心理医生,一方面对这位数学老师评头论足,甚至横加指责,小题大作,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从这件事情不难看出,在学校不敢或者慎用包括语言责备、隔离措施、剥夺某种权利、没收、留校、警告、处分和停学等惩罚性措施之后,一些学生的抗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如履薄冰。
更为恼火的是:从传统教育漠视学生自尊的阴影中走出的“民主、平等、对话,以及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使得绝大多数学生沐浴着温暖的春风,校园呈现出和谐,这是多么的令人愉悦状况。可是,在对“师道尊严”的一片声讨中,却又造成了一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老师不敢拿我怎么样,而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怎么样”的让老师想说不敢说,想管不敢管的尴尬局面。记得西南师范大学朱德全教授在讲座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的是新学年开始了,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的数学教师换了,儿子老大不安逸,于是逆反,抵触的情绪迅速产生,学习成绩立刻下降,朱德全了解这一情况之后给儿子说了这样一段话:儿子,你的运气真不错,某某老师担任你们班的数学课,据我所了解,某某老师曾经参加区一级的数学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撰写的学术论文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并获一等奖。听了这番话,儿子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自此学习成绩迅速上升。这一案例表明,在强调教师的教要着眼于学生的学的同时,学生的学也要适应老师的教。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听不得半句批评的意见,经不起一点挫折,这是不是与片面强调“赏识”和“尊重”有关,值得人们去深思。而最让人们担心的是,老师可以做到风和细雨,尽量用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缺点,努力让学生沐浴在温柔式的平等里,如果总是要求教师这样做,那对学生来说,眼前是顺心的了,但是踏入社会还会总是这样顺心吗?,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整体变差,加上社会舆论对教师的苛求,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会采取放弃的态度,因为这样是最省心的。
前不久,在与一个学校的主要领导的闲谈中了解到,学校首当其冲的的工作是“安全工作”其次是收费问题,校园环境、教师稳定等等,最后说到教学质量,把学校的中心教学质量摆到非常次要的位置,甚至个别领导在全校的职工会还说出,我们过去期末考试的成绩是逗硬的,今后也可以搞点手脚,他这样说本身在职工中造成的恶劣影响且不必说,其言下之意所隐含的不正是在怂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的管理选择放弃吗?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看似与学生互动交往,亲密无间,实则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如果说新的教师观所追求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必须废黜学校关于对犯错误的学生予以惩罚的条例和规章制度,必须丧失教师作为师长应有的威严,必须以牺牲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为代价,我想这样的教师观不树立也罢!
实施课程改革以后,我们欣喜的看到,新课程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可是,当我们沉侵在课程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喜悦中的时候,七分欣喜,也不免有三分苦涩和担忧,担忧什么呢?那就是在落实新的教学思想、建立新的教师观,培养新的学生观和确立新的教材观的同时,也有许多的负面的影响,以致让许多老师从内心深出发出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老师也越来越难做了”的叹息。
问题的产生式这样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树立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师道尊严”渐行渐远,“民主、平等和对话”成为主流,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现在的主流,有时主流也会变成“独流”,甚至变成“浊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失去了多样性的补充。殊不知,矫枉过正所带来的后果也是相当的惨淡。
在学校,无论在中学,还是在小学,有许多时候,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友好的相处,看似融洽,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只要稍微严厉一点,就可能犯忌语,打破师生关系表面的平静,学生的反对,乃至家长的批评。而反过来学生却无所顾忌,有持无恐,动不动就说老师伤他的自尊,要老师赔礼道歉。在以前,这是闻所未闻,断然不会有的现象。这种来自树立新的教师观和新的学生观的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把学生惯了。独生子女在家里惯着,现在老师也得惯着,就是学校也得惯着,这或许就是国家在总结课程改革时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就这些,或许仅仅是人们看到的表面现象,这样惯下去,且不说教学质量的下滑,严重的是学生抗挫的能力,心智的发展失去了机会,受到了阻碍。例如,某初中生因长期与社会上的一些不务正业的人鬼混,沾染了不少的恶习,在学校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学校经过慎重研究,作出了,予以记过的惩戒决定,充其量不过是严厉的批评。事后,该生的家长动用了所有关系,八方告状,给学校扣上了剥夺他儿子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这里我不仅要问,社会到底给了学校多大的权利去教育那些难教育的学生?当教师失去了一定的惩罚权利之后,教师的威严也就荡然无存了,而威严对于这些学生恰恰是必要的。
又如,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学习很好,课堂发言积极。可一段时间,却不爱举手发言了,数学老师发现了这个现象,无意识之间对其说了一句:你最近好像变得有点“成熟”了。老师这里的“成熟”是指该学生的“心智”变得有些“成熟”,而这个学生却错误的理解“生理”的成熟,至此背上了严重的思想包袱。于是家长便耿耿于怀,惯着孩子,一方面把孩子带去看心理医生,一方面对这位数学老师评头论足,甚至横加指责,小题大作,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从这件事情不难看出,在学校不敢或者慎用包括语言责备、隔离措施、剥夺某种权利、没收、留校、警告、处分和停学等惩罚性措施之后,一些学生的抗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如履薄冰。
更为恼火的是:从传统教育漠视学生自尊的阴影中走出的“民主、平等、对话,以及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使得绝大多数学生沐浴着温暖的春风,校园呈现出和谐,这是多么的令人愉悦状况。可是,在对“师道尊严”的一片声讨中,却又造成了一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老师不敢拿我怎么样,而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怎么样”的让老师想说不敢说,想管不敢管的尴尬局面。记得西南师范大学朱德全教授在讲座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的是新学年开始了,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的数学教师换了,儿子老大不安逸,于是逆反,抵触的情绪迅速产生,学习成绩立刻下降,朱德全了解这一情况之后给儿子说了这样一段话:儿子,你的运气真不错,某某老师担任你们班的数学课,据我所了解,某某老师曾经参加区一级的数学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撰写的学术论文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并获一等奖。听了这番话,儿子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自此学习成绩迅速上升。这一案例表明,在强调教师的教要着眼于学生的学的同时,学生的学也要适应老师的教。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听不得半句批评的意见,经不起一点挫折,这是不是与片面强调“赏识”和“尊重”有关,值得人们去深思。而最让人们担心的是,老师可以做到风和细雨,尽量用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缺点,努力让学生沐浴在温柔式的平等里,如果总是要求教师这样做,那对学生来说,眼前是顺心的了,但是踏入社会还会总是这样顺心吗?,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整体变差,加上社会舆论对教师的苛求,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会采取放弃的态度,因为这样是最省心的。
前不久,在与一个学校的主要领导的闲谈中了解到,学校首当其冲的的工作是“安全工作”其次是收费问题,校园环境、教师稳定等等,最后说到教学质量,把学校的中心教学质量摆到非常次要的位置,甚至个别领导在全校的职工会还说出,我们过去期末考试的成绩是逗硬的,今后也可以搞点手脚,他这样说本身在职工中造成的恶劣影响且不必说,其言下之意所隐含的不正是在怂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的管理选择放弃吗?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看似与学生互动交往,亲密无间,实则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如果说新的教师观所追求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必须废黜学校关于对犯错误的学生予以惩罚的条例和规章制度,必须丧失教师作为师长应有的威严,必须以牺牲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为代价,我想这样的教师观不树立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