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操作类作业的设计策略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2319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于课堂,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物理操作类作业,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本文对初中物理操作类作业的设计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操作类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34-02
  布置作业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为更好使学生产生物理学习兴趣,形成科学观念,养成必备能力,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物理操作类作业时,需要解决以往作业布置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完成操作类作业提升物理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操作类作业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目的性,让学生能通过完成作业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另外,作业设计还需要具有层次性,以保证不同学生都能够通过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进而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1   结合学生生活体验,突出实践性特点
  初中物理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突出作业的实践性特点。物理操作类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能力水平,以此提高作业的实效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除了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优化作业内容,还要合理地控制作业所需的能力范围,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将自身的兴趣和知识融合,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另外,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学生都能融入生活性的内容来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完成相关的作业,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探究作业中蕴含的知识,进而促进学生作业完成效率的提高[1]。
  如在学习“汽化与液化”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在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下的作業:
  ①试着用手蘸水在桌上写字,并和家长比一比,谁写的字干得最快,分析桌上的水干了是什么现象。②晾衣服时有哪些方法可以将衣服快速晾干,影响因素是什么?③分析影响吹干头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教师为学生布置完这些作业之后,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不要“一刀切”,要让学生在作业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来完成。上述作业都可以加深学生对蒸发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究时更有条理、效率更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填写导学案,全面地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存在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还有助于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开展后续的探究学习,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布置初中物理操作类作业时,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差异以及生活经历,提升操作类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完成相关的学习活动,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紧密连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更多有价值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灵活性特点
  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布置操作类作业时,要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突出作业布置的灵活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入手,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进行有效探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需要将理论和操作结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主安排实践操作活动,在动手操作中有效学习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多方位地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2]。
  如在学习“物质的密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测量方法来测量长方体木块的密度。还要为学生提供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等工具,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有效测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师只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灵活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实践活动实际上是学生的一种操作性学习,能够和课堂教学内容相互呼应,构成以实践和操作为主的学习过程。在应用小组合作模式时,为了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更加积极地参与探究作业的完成,教师在划分小组时需要充分分析不同学生在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每个小组中选一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小组长要负责小组探究内容的规划,带领小组成员完成对作业主题的探究,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加好地完成操作类作业,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操作时不断地反思自身知识体系,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要点,提高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当学生完成实验设计之后,教师要让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展示实验过程,其他同学要仔细观察,并且指出实验的不足之处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从而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探究氛围。因此,教师在设置操作类作业时,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为主,更加科学地进行作业的有效布置,并且还要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有条理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突出操作类作业对学生的锻炼效果。
  3   巩固学生知识体系,突出综合性特点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课后学习阶段为学生布置操作类作业,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不断延伸和扩展,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中进一步观察和尝试,在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课堂重点内容,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全面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3]。为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将实践和理论结合,在脑海中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课后操作类作业时,需要突出综合性的特点,不断地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操作类作业的作用。
  如在学习“家庭用电”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①了解家庭电路的连接状况,找出家中电路和教材中电路的不同点。②了解电能表的外部结构和读数规律。③向家人讲解灯泡不亮的原因和短路的危害,提出短路问题解决方案。教师既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记录家庭中的电路,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记录作业探究过程。通过这些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到五金店中了解导线和开关的种类,学会区别假冒伪劣的电路元件,充分体现出物理操作类作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让学生深入生活实践,验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扰以及难题,从而突出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特征。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占据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精心设计物理操作类作业,加强操作类作业和生活间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积极、高效地完成作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实践水平,从而为学生后续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辉.初中物理操作类作业的设计策略[J].中学物理,2020
  (24).
  [2]杨卫.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2).
  [3]叶惠贤.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0(23).
  【作者简介】
  居佳佳(1983~),女,汉族,江苏高邮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价值、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方法两个方面展开探究,提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方法包括应用环保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创建环保活动,发动学生参与;结合数学知识,渗透环保应用;构建问题情境,凸显环保意识;布置环保作业,培养良好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三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法,是指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还能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以增强,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本文主要分析了“三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为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三学”;初中数学
期刊
【摘 要】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学科地图”栏目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可视化等特点,该栏目突出知识的整体框架,强调知识间的逻辑联系,为学生进行整体学习提供了多样化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整体学习;初中数学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苏州高新区教育时空云平台的上线,为区域内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特别是其中的“数学学科地图”栏目,将相关知识通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结构的重要性,总结了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结构的构建与应用策略。提出高三物理復习课教学结构基本可以从“预习—交流—练习—作业”四个方面进行构建。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结构的应用要主抓高中物理学基础知识;要重视应用链接式结构图;要重视查漏补缺,突出关键点;要向学生传授合适的复习方法。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结构;构建;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
期刊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客观的实验现象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基本框架。围绕学生的物理技能開展教学,结合物理实验制定“实验探究”教学法,能让学生在直观的物理现象中发现问题、锻炼能力,为物理教学开辟新的路径。本文对沪科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借助“实验探究”法开展教学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实践调查表明,生本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多次被教师践行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因此,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要认同生本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一切为了学生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态度来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机勃勃的课堂,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升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创建高中数学精彩课堂
期刊
【摘 要】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发展、保护学生的权益。爱不仅体现在生活、情感上,教学中也需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感受爱的作用与价值,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得心应手,让学生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关键词】数学课堂;爱;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066-02  美国心理家马斯洛把
期刊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高中物理教师合理运用物理实验开展教学,不仅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如何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现高效教学,是众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獻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神奇的凸透镜”、“斜面压力显示器”、“自行车车轮摩擦力方向显示器”、“鞋底摩擦力方向显示器”四个创意作品为例,重点阐述了如何运用创意作品解决中学物理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期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物理;创意制作;全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04-02  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教
期刊
【摘 要】数学运算能力是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数学得分的重要因素。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的运算、变形,结合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制定合理、便捷的解题方案的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众多一线数学教师需要研究应对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