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汶川地震等重大危机事件已经证明,QQ群在危机事件中显示出越来越强劲的传播功能。本文通过分析QQ群在危机事件中呈現出的传播特点,探究了危机中的网络群体心理,提出了针对危机事件中QQ群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QQ群 危机事件 网络传播 虚拟群体心理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交流的服务。群主在创建群以后,可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一个群里面聊天。在群内除了聊天,腾讯还提供了群空间服务,在群空间中,用户可以使用论坛、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交流方式。作为虚拟群体,QQ群成员们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探讨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聚集在一起,如旅游群、追星族群等。平时,QQ群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聊天娱乐。
然而,在危机事件中,QQ群却表现出诸多与以往不同的功能。以汶川地震为例:
首先,QQ群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发布功能。据调查,新华社正式发布汶川地震报道的时间是当日14时46分,而在此前后,网络上已充斥大量关于地震的消息,QQ群里更是反映热烈。很多网友在群里表达自己最切身的感受。QQ名为“绮梦”的网友从地震一线发来的关于温总理的即时报道,更是堪称此次网络危机传播的经典案例。她在QQ聊天中提到的“年过花甲的总理已经哭得不成样子了”、“老爷子的手臂受伤出血了,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总理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他把电话摔了”等一系列现场信息在不同的QQ群之间迅速传播,使总理的亲民形象深入人心。而关于救灾子弟兵的妻子临产前被困在车内的消息,经过QQ群等广泛传播之后,使事件得到了迅速妥善的解决。
其次,QQ群为草根力量提供了迅速集结的便捷平台。“雨后彩虹”是一个由网友倡议开设、专门征集有意认养地震孤儿人士的群。发起人非政府工作人员,只是热心公益的网民。群主“泡子”来自厦门,因为“看到温总理慰问孤儿一幕,感到非常痛心,希望能为那些孩子们做点什么,无论是物质上的或者心理上的。”于是,他建群集结有共同想法的朋友,讯息互通,用微薄的力量为孩子们撑起一小片晴天。[1]除此之外,百度贴吧充斥着各种QQ群,寻找“祈福者”、“志愿者”、“有爱心的人”等等。广东省三水劳教所管理科科员黎祜林建立了地震救援志愿者(广东)群,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和响应,并获得了四川省红十字协会的认可。三天之内,地震救援志愿者(广东)的QQ群人员饱和,群主将QQ群在省内各地区扩建到11个,上千名志愿者申请加入该民间组织,希望能援助灾区。[2]
第三,QQ群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和规避谣言。和其他网络群体不同的是,QQ群成员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因此,一旦信息出现在群里,便会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应。通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群成员对信息展开分析和讨论,多数人肯定其可靠性,那么,传言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传往其他的QQ群;另一种则是,群成员中有人澄清和论证了信息的虚假性,那么,谣言传播就会被暂时制止。当然,不排除一些人知道信息为谣言之后搞恶作剧,依然将其传播等例外情况。
此次地震中,谣言主要集中为“地震预测”、“地震与奥运”、“地震与其他社会问题”等。由美国地震局网站上西北走向的“汶川地震带图”引发的“地震带将向北移动”的传言在QQ群内广泛传播,曾一度引起天水、西安等地的混乱,而“地震与5个福娃”、“地震日与数字8”的种种神秘联系,也使得5月18日、5月21日两天,出现了众多市民夜宿街头的现象。曾有报道称,陕西地震QQ群网友情绪极度恐慌。“西安最火地震群”里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段对话。[3]
鹿鸣:刚才狂风大作。我们院子的狗和鸟都在叫。
鱼儿:还是小心的好,四川地震前好像也下雨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约翰:有人刚才头晕吗?刚才躺在床上给朋友打电话,突然头很晕,身体也在晃,有人感觉到了吗?晕啊~~刚才我们在饭馆吃饭,我老爸打电话说走在2环上一直感觉在晃,我看看杯子里的水,还有头顶上的吊灯无异常呀。
此类的对话在各类QQ群里屡见不鲜。但与此同时,各类僻谣信息也在QQ群内相互转发。例如:
“AB血型目前各血库已经不缺,现在是预约献血;空降兵死亡的是假新闻,15名空降兵都安全降落;寻找亲人的两条信息(某高中学生,父母病危),已经找到其人。”
这类信息在QQ群里的传播有利于及时规避谣言,能在一定程度到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
最后,不得不提到QQ群的“段子”在危机事件中的解压作用。在平时,QQ群一直有传播“段子”的传统,主要为娱乐。危机事件中也不例外,地震期间比较经典的段子有,“成都,一座来了就睡不着的城市;成都,一座喜欢玩户外的城市;成都,一座洗澡和如厕速度飞快的城市;成都,一座家家有倒立啤酒瓶或矿泉水瓶的城市;成都,一座人均帐篷拥有量全国第一的城市;成都,一座晚上出门比白天出门人更多的城市。成都,一座拒绝裸睡的城市;成都,一座洗手间备有瓶装水和巧克力的城市。”这些“段子”,能够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在危机中起到解压作用。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危机事件中,QQ群里的成员显示出与日常不同的群体心理。概况而言,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主动性和活跃性。日常情况下,QQ群里有很多人长期潜水,对自己不太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沉默,而在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危机事件中,很多潜水者浮上水面,主动发布信息,QQ群比平时往往更加活跃。
2、角色的变化性。QQ群是一个虚拟空间,除了实名制的老乡群或同学群里,群成员要在虚拟角色和现实角色之间转化之外,在匿名群里,群成员往往以虚拟身份来交流信息,大部分人都只能用文字和QQ表情等网络符号进行沟通,而网络符号与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相比,可信度与丰富性要大打折扣,但在汶川地震中,很多QQ群从网络走向现实,自发组织救援、领养孤儿、祈福等活动,很好完成了角色的转化。
3、随意性和松散性。QQ群里发布信息不需要任何“把关人”,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加约束的自由,使群组织成员态度散漫,无纪律性。一个QQ用户可能会是多个群里的成员,与现实中相比,个人可以成功地实现“分身”,同时参与不同群体的讨论。而不同群体的不同议题和观点很可能使一个人的思维处于极度跳跃和分散状态,表现出不确定性与非连贯性。相反,一旦多个群里的议题和观点不谋而合,则会使个人加深对观点的认同,即便是错的,也会信以为真,加之QQ群缺乏共有的坚定目标和强制性规范,因此,群内气氛往往时而和谐、时而混乱,易建也易散。
4、娱乐性。如果说,在日常生活中,娱乐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那么,在极度紧张压抑的危机情境下,更需要娱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QQ群里的成员可通过阅读和转发“搞笑段子”获得短暂的愉悦。
不难看出,作为一股悄然崛起的网络力量,QQ群在危机事件当中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姿态。众所周知,网络中的群体心理对社会民意表达和网络舆论的形成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那么,在危机事件中的QQ群为何会表现出以上的心理特征?
按照勒庞的观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构成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截然不同”。因此,群体往往呈现出冲动、多变、急躁、缺乏理性、缺乏批判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易受暗示、轻信、顽固保守等特点。[4]但这里所说的是现实中的群体,与网络虚拟群体毕竟存在差异。有人对网络虚拟群体所下的定义是:以电脑网络为沟通中介,以各种虚拟社区为平台并存于虚拟空间中的兴趣相同、思想相近的多数数字化“人”的群体。[5]网络虚拟群体的特征表现在:交流方式的特殊性,虚拟群体的自由性,脆弱性,平等性,弱规范性。
【关键词】QQ群 危机事件 网络传播 虚拟群体心理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交流的服务。群主在创建群以后,可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一个群里面聊天。在群内除了聊天,腾讯还提供了群空间服务,在群空间中,用户可以使用论坛、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交流方式。作为虚拟群体,QQ群成员们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探讨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聚集在一起,如旅游群、追星族群等。平时,QQ群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聊天娱乐。
然而,在危机事件中,QQ群却表现出诸多与以往不同的功能。以汶川地震为例:
首先,QQ群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发布功能。据调查,新华社正式发布汶川地震报道的时间是当日14时46分,而在此前后,网络上已充斥大量关于地震的消息,QQ群里更是反映热烈。很多网友在群里表达自己最切身的感受。QQ名为“绮梦”的网友从地震一线发来的关于温总理的即时报道,更是堪称此次网络危机传播的经典案例。她在QQ聊天中提到的“年过花甲的总理已经哭得不成样子了”、“老爷子的手臂受伤出血了,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总理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他把电话摔了”等一系列现场信息在不同的QQ群之间迅速传播,使总理的亲民形象深入人心。而关于救灾子弟兵的妻子临产前被困在车内的消息,经过QQ群等广泛传播之后,使事件得到了迅速妥善的解决。
其次,QQ群为草根力量提供了迅速集结的便捷平台。“雨后彩虹”是一个由网友倡议开设、专门征集有意认养地震孤儿人士的群。发起人非政府工作人员,只是热心公益的网民。群主“泡子”来自厦门,因为“看到温总理慰问孤儿一幕,感到非常痛心,希望能为那些孩子们做点什么,无论是物质上的或者心理上的。”于是,他建群集结有共同想法的朋友,讯息互通,用微薄的力量为孩子们撑起一小片晴天。[1]除此之外,百度贴吧充斥着各种QQ群,寻找“祈福者”、“志愿者”、“有爱心的人”等等。广东省三水劳教所管理科科员黎祜林建立了地震救援志愿者(广东)群,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和响应,并获得了四川省红十字协会的认可。三天之内,地震救援志愿者(广东)的QQ群人员饱和,群主将QQ群在省内各地区扩建到11个,上千名志愿者申请加入该民间组织,希望能援助灾区。[2]
第三,QQ群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和规避谣言。和其他网络群体不同的是,QQ群成员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因此,一旦信息出现在群里,便会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应。通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群成员对信息展开分析和讨论,多数人肯定其可靠性,那么,传言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传往其他的QQ群;另一种则是,群成员中有人澄清和论证了信息的虚假性,那么,谣言传播就会被暂时制止。当然,不排除一些人知道信息为谣言之后搞恶作剧,依然将其传播等例外情况。
此次地震中,谣言主要集中为“地震预测”、“地震与奥运”、“地震与其他社会问题”等。由美国地震局网站上西北走向的“汶川地震带图”引发的“地震带将向北移动”的传言在QQ群内广泛传播,曾一度引起天水、西安等地的混乱,而“地震与5个福娃”、“地震日与数字8”的种种神秘联系,也使得5月18日、5月21日两天,出现了众多市民夜宿街头的现象。曾有报道称,陕西地震QQ群网友情绪极度恐慌。“西安最火地震群”里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段对话。[3]
鹿鸣:刚才狂风大作。我们院子的狗和鸟都在叫。
鱼儿:还是小心的好,四川地震前好像也下雨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约翰:有人刚才头晕吗?刚才躺在床上给朋友打电话,突然头很晕,身体也在晃,有人感觉到了吗?晕啊~~刚才我们在饭馆吃饭,我老爸打电话说走在2环上一直感觉在晃,我看看杯子里的水,还有头顶上的吊灯无异常呀。
此类的对话在各类QQ群里屡见不鲜。但与此同时,各类僻谣信息也在QQ群内相互转发。例如:
“AB血型目前各血库已经不缺,现在是预约献血;空降兵死亡的是假新闻,15名空降兵都安全降落;寻找亲人的两条信息(某高中学生,父母病危),已经找到其人。”
这类信息在QQ群里的传播有利于及时规避谣言,能在一定程度到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
最后,不得不提到QQ群的“段子”在危机事件中的解压作用。在平时,QQ群一直有传播“段子”的传统,主要为娱乐。危机事件中也不例外,地震期间比较经典的段子有,“成都,一座来了就睡不着的城市;成都,一座喜欢玩户外的城市;成都,一座洗澡和如厕速度飞快的城市;成都,一座家家有倒立啤酒瓶或矿泉水瓶的城市;成都,一座人均帐篷拥有量全国第一的城市;成都,一座晚上出门比白天出门人更多的城市。成都,一座拒绝裸睡的城市;成都,一座洗手间备有瓶装水和巧克力的城市。”这些“段子”,能够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在危机中起到解压作用。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危机事件中,QQ群里的成员显示出与日常不同的群体心理。概况而言,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主动性和活跃性。日常情况下,QQ群里有很多人长期潜水,对自己不太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沉默,而在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危机事件中,很多潜水者浮上水面,主动发布信息,QQ群比平时往往更加活跃。
2、角色的变化性。QQ群是一个虚拟空间,除了实名制的老乡群或同学群里,群成员要在虚拟角色和现实角色之间转化之外,在匿名群里,群成员往往以虚拟身份来交流信息,大部分人都只能用文字和QQ表情等网络符号进行沟通,而网络符号与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相比,可信度与丰富性要大打折扣,但在汶川地震中,很多QQ群从网络走向现实,自发组织救援、领养孤儿、祈福等活动,很好完成了角色的转化。
3、随意性和松散性。QQ群里发布信息不需要任何“把关人”,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加约束的自由,使群组织成员态度散漫,无纪律性。一个QQ用户可能会是多个群里的成员,与现实中相比,个人可以成功地实现“分身”,同时参与不同群体的讨论。而不同群体的不同议题和观点很可能使一个人的思维处于极度跳跃和分散状态,表现出不确定性与非连贯性。相反,一旦多个群里的议题和观点不谋而合,则会使个人加深对观点的认同,即便是错的,也会信以为真,加之QQ群缺乏共有的坚定目标和强制性规范,因此,群内气氛往往时而和谐、时而混乱,易建也易散。
4、娱乐性。如果说,在日常生活中,娱乐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那么,在极度紧张压抑的危机情境下,更需要娱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QQ群里的成员可通过阅读和转发“搞笑段子”获得短暂的愉悦。
不难看出,作为一股悄然崛起的网络力量,QQ群在危机事件当中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姿态。众所周知,网络中的群体心理对社会民意表达和网络舆论的形成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那么,在危机事件中的QQ群为何会表现出以上的心理特征?
按照勒庞的观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构成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截然不同”。因此,群体往往呈现出冲动、多变、急躁、缺乏理性、缺乏批判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易受暗示、轻信、顽固保守等特点。[4]但这里所说的是现实中的群体,与网络虚拟群体毕竟存在差异。有人对网络虚拟群体所下的定义是:以电脑网络为沟通中介,以各种虚拟社区为平台并存于虚拟空间中的兴趣相同、思想相近的多数数字化“人”的群体。[5]网络虚拟群体的特征表现在:交流方式的特殊性,虚拟群体的自由性,脆弱性,平等性,弱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