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总书记8.19重要讲话对宣传思想工作包括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和把握习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论断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清醒认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及新特点。对高校思政课而言,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关键词】8.19重要讲话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即8.19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进一步做好今后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高校思想战线上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通过学习8.19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尤其是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论断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思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既具有对现行统治的合法性进行论证、对现实生活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认识功能,也具有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指导人的实践和展望未来理想的引导功能。在人类历史上,统治阶级无一不是通过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来论证统治地位的合法性,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统治。因而,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我们正确把握意识形态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作为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认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就有了某种相对的独立性而作用于整个社会,影响社会人群的认知和判断。列宁的意识形态学说是第一次建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因而其思想更具现实性,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现实无产阶级斗争中,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不仅是指导工人运动的旗帜,也是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在现实的阶级社会中,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是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基石。明确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核心,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途径,“双百”和“二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方针,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保证。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开创者,毛泽东虽然有对国情判断失误而产生的失败教训,但整体而言,他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系列思想,仍然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髓、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和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实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演进和发展过程的扼要梳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任何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既有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有在实践中的新发展。具体而言,这一重要论断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否定“意识形态中心论”,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另一方面否定“淡化意识形态论”,对意识形态工作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淡化,“淡化意识形态”实质上是与资产阶级自由化联系到一起的,实际上是西方敌对势力打着“淡化意识形态”的幌子而妄图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由此也就引申出对这一论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首先,这是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其次,这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
再次,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最后,这是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抵御西方腐朽思想侵蚀和渗透,警惕“和平演变”图谋的需要。
二﹑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及新特点
当今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愈加尖锐和复杂。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是由当今世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相互较量的客观存在决定的,决定了必然存在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且这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必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东欧剧变以后,双方的力量对比是资强社弱,我们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但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大失败”,预言中国也将步苏东后尘,同时国内有一些人也发生动摇,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甚至发生了政治风波。但是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地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不动摇,取得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用发展的客观事实宣告了这一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胜利。当前,西方国家深陷自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而不能自拔,而同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却“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这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为新时期我们取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胜利增添了无比的信心。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给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挑战,也赋予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以新的特点。
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它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同时也必将导致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西方思想文化借助其霸权地位趁机大肆扩张和渗透,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第二,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但网络信息化也为西方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的传播和渗透大开方便之门,给我国意识形态控制带来很大挑战。
第三,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经常打着“淡化意识形态”和“学术争论”的幌子,然后逐步触及现实政治问题,这种方式极具迷惑性和隐蔽性,会从根本上消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四,国内来说,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不小的困难。
三、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涉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相关部门,面对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新特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正确引导、科学管理、严加防范,切实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高校属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而且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高校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因而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要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而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看来,高校思政课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且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从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局高度来看,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目前,正处于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高校思政课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应该说在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上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05方案”实施以来,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投身思政课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规律,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取得了不少的教育教学成果。但同时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迅速发展,使得思政课距离党中央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些差距,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9—12月在北京、河南、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6000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党政干部及高校、中学生进行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问卷调查表明:人们对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不高,信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只有62.4%,37.6%的人或者信仰资本主义(2.6%),或者信仰宗教(4.4%),或者对自己信仰什么说不清楚(10.3%),或者干脆没有信仰(20.3%)。其中,大学生的认同度也仅为64%。
面对这样不容乐观的现状,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加自觉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自觉地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就高校而言,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第一,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使命意识就是思政课教师必须要自觉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意识具体说就是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以科学的意识形态教育青年大学生;而阵地意识指的是对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我们不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意识形态去占领,那么西方敌对势力就会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用腐朽的思想观念去占领。
第二,思政课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改革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有的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存在“淡化意识形态”的错误倾向。这是对思政课特殊地位的消解,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结果必然会严重削弱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第三,思政课教学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实效性。思政课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帮助青年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自觉认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总之,我们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习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论断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清醒认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及新特点,立足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参考文献】
[1]聂立清. 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
[2] 俞吾金. 意识形态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70.
[3] 陈先达,等.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2.
[4] 陈先达,等.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3.
[5] 王永贵,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5-129.
[6] 王永贵,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59.
【关键词】8.19重要讲话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即8.19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进一步做好今后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高校思想战线上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通过学习8.19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尤其是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论断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思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既具有对现行统治的合法性进行论证、对现实生活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认识功能,也具有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指导人的实践和展望未来理想的引导功能。在人类历史上,统治阶级无一不是通过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来论证统治地位的合法性,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统治。因而,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我们正确把握意识形态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作为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认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就有了某种相对的独立性而作用于整个社会,影响社会人群的认知和判断。列宁的意识形态学说是第一次建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因而其思想更具现实性,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现实无产阶级斗争中,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不仅是指导工人运动的旗帜,也是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在现实的阶级社会中,超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是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基石。明确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核心,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途径,“双百”和“二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方针,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保证。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开创者,毛泽东虽然有对国情判断失误而产生的失败教训,但整体而言,他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系列思想,仍然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髓、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和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实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演进和发展过程的扼要梳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任何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既有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有在实践中的新发展。具体而言,这一重要论断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否定“意识形态中心论”,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的:“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另一方面否定“淡化意识形态论”,对意识形态工作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淡化,“淡化意识形态”实质上是与资产阶级自由化联系到一起的,实际上是西方敌对势力打着“淡化意识形态”的幌子而妄图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由此也就引申出对这一论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首先,这是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其次,这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
再次,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最后,这是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抵御西方腐朽思想侵蚀和渗透,警惕“和平演变”图谋的需要。
二﹑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及新特点
当今时代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愈加尖锐和复杂。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是由当今世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相互较量的客观存在决定的,决定了必然存在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且这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必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东欧剧变以后,双方的力量对比是资强社弱,我们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但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大失败”,预言中国也将步苏东后尘,同时国内有一些人也发生动摇,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甚至发生了政治风波。但是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地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不动摇,取得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用发展的客观事实宣告了这一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胜利。当前,西方国家深陷自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而不能自拔,而同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却“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这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为新时期我们取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胜利增添了无比的信心。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给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挑战,也赋予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以新的特点。
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它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同时也必将导致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西方思想文化借助其霸权地位趁机大肆扩张和渗透,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第二,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但网络信息化也为西方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的传播和渗透大开方便之门,给我国意识形态控制带来很大挑战。
第三,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经常打着“淡化意识形态”和“学术争论”的幌子,然后逐步触及现实政治问题,这种方式极具迷惑性和隐蔽性,会从根本上消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四,国内来说,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不小的困难。
三、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涉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相关部门,面对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新特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正确引导、科学管理、严加防范,切实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高校属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而且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高校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因而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要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而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看来,高校思政课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且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从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局高度来看,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目前,正处于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高校思政课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应该说在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上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05方案”实施以来,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投身思政课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规律,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取得了不少的教育教学成果。但同时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迅速发展,使得思政课距离党中央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些差距,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9—12月在北京、河南、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6000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党政干部及高校、中学生进行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问卷调查表明:人们对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不高,信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只有62.4%,37.6%的人或者信仰资本主义(2.6%),或者信仰宗教(4.4%),或者对自己信仰什么说不清楚(10.3%),或者干脆没有信仰(20.3%)。其中,大学生的认同度也仅为64%。
面对这样不容乐观的现状,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加自觉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自觉地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就高校而言,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第一,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使命意识就是思政课教师必须要自觉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意识具体说就是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以科学的意识形态教育青年大学生;而阵地意识指的是对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我们不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意识形态去占领,那么西方敌对势力就会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用腐朽的思想观念去占领。
第二,思政课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改革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有的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存在“淡化意识形态”的错误倾向。这是对思政课特殊地位的消解,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结果必然会严重削弱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第三,思政课教学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实效性。思政课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帮助青年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自觉认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总之,我们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习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论断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清醒认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及新特点,立足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功能。
【参考文献】
[1]聂立清. 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
[2] 俞吾金. 意识形态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70.
[3] 陈先达,等.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2.
[4] 陈先达,等.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3.
[5] 王永贵,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5-129.
[6] 王永贵,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