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教”的有效性和“学”的有效性两个方面,所以,一方面教师应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价值观的依据与合理性,进而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逐步有意识地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尽可能采取自主、合作和研究等学习方式,发掘美术科独有的“育人”价值,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得到主动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教”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材设计和组织安排等方面的内容,新课改中教育部要求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课程与教学,更关注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关注更加深远、更加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品质的发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出发,粗线条的对课程目标做出规定正是为了给教师的创造性留出更多的空间,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达到有效教学。
有效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由教师针对某一课程特点设计并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逻辑结构或实施程序。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应按育人价值的需要,重组课堂教学,使学生既能学会基本美术语言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又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正如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及所说的:“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做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
有效的反思与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和评价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有效的教学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建构过程;让学生学会评价,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自主性学习活动中,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的能力是引导学习和研究活动步步深入并获得成功的关键,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基本标志。
二、学生“学”的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指出:“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生’一词可以从‘人’是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来解读:学生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遵从生活的规律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必须研究如何创设有利于有效教学的环境、合理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同新世界对话,从教材、电影、电视、画册、网络信息、生活中的图像和各种景观学习;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新的他人对话,在与教师、同学、家长、邻居或专业人士的交流中学习;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同新的自我对话,那就是在反思和研究中深入学习。”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构建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动,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过程。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生成性等,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生机的复杂系统;从而也越来越强调教师的个性、人文性、创造性和研究性,即呼唤“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型教师”,不断探索、创建更有效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
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起自觉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切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极入教学改革。”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教师“教”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材设计和组织安排等方面的内容,新课改中教育部要求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课程与教学,更关注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关注更加深远、更加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品质的发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出发,粗线条的对课程目标做出规定正是为了给教师的创造性留出更多的空间,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达到有效教学。
有效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由教师针对某一课程特点设计并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逻辑结构或实施程序。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应按育人价值的需要,重组课堂教学,使学生既能学会基本美术语言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又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正如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及所说的:“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做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
有效的反思与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和评价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有效的教学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建构过程;让学生学会评价,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自主性学习活动中,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的能力是引导学习和研究活动步步深入并获得成功的关键,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基本标志。
二、学生“学”的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指出:“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生’一词可以从‘人’是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来解读:学生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遵从生活的规律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必须研究如何创设有利于有效教学的环境、合理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同新世界对话,从教材、电影、电视、画册、网络信息、生活中的图像和各种景观学习;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新的他人对话,在与教师、同学、家长、邻居或专业人士的交流中学习;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同新的自我对话,那就是在反思和研究中深入学习。”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构建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动,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过程。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生成性等,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生机的复杂系统;从而也越来越强调教师的个性、人文性、创造性和研究性,即呼唤“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型教师”,不断探索、创建更有效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
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起自觉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切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极入教学改革。”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