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由于没有父母双方的有效监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可以说完全缺失,而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必然会造成他们发展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对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特别是小学时期的留守儿童,正值各项心理认识、情感发育的特殊时期,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面临着各种危机,在目前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前,这就更需要学校教育进行补充。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简要谈一下我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对策研究策略经验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
1、心理问题:
小学时期的学生各项心理认知能力还不完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教育,特别是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条件限制,不能受到良好的心理慰藉,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就造成他们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祖父辈的隔代教育,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孩子们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外婆的溺爱,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
2、学习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协作才能有效完成的,而留守儿童没有家长的有效监督,在学习问题上往往会出现厌学、倦学,甚至逃学的情况,学习成绩往往较差。在我任教的班级中,留守儿童能够完全自觉地努力学习,并取得中上游成绩,十中难出一二。心理问题影响到学习心态,若是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那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3、行为问题:
有人说小孩子们的思想就像一张白纸,你画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也有人说孩子们的思维像海绵,对精华和糟粕没有分辨能力,一切都会吸收,而没有家庭的有效监管以及筛选,孩子往往会产生很多行为问题。无论是对他人、对事、对物、对金钱、对自我,这些学生都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学校、校外,构成影响学生认知的三大因素。其中任何一项缺位,都将导致孩子的价值认知观念走向误区,并最终传导到行为,犯下令人痛心的错误。
4、道德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不良因素也逐步的泛滥开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浸染,很多学生小小年纪便开始产生拜金、暴力、色情的负面情绪,衍生出偷盗、斗殴、沉迷网络和色情等诸多道德问题,加上没有家庭的监管,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想隐患。
二、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前面我们提到过,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指导,但是由于距离太远或者其他原因,很多家长与孩子一年也难得见几回面,这就导致孩子对于家长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对于父子关系以及母子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培养学生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素质,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加强孩子与父母的联系,以便能够实现有效监管、实现家庭关系的融合。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校的网络,让孩子与远方的父母视频的方式进行联系、沟通。
2、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家庭教育的缺失需要学校教育更好的补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抱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说学生回到家之后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影响的,那至少在学校、在班级、在学校周边,我们是可以影响和正确引导的。可由学校牵头,通过校内广播、刊物、宣传栏、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良好的学习方法。相对较难的,是周边环境,这需要地方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整治行动,让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远离学生。
3、积极推行家访制度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教师想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要了解他们的一些具体情况,比如学校可以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各科任课老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亲在哪里打工,从事什么工作,平时跟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监护人是谁,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家访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级老师开会共享,针对其中的难题,大家一起商讨,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料库。
4、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
留守儿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孤僻,放学之后往往没有一个良好的娱乐环境,导致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或者去一些不该去的地方玩,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班集体的活动来进行弥补。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在形式方面建议契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潮流,不必拘泥于常规,活动只需要把握方向,是往有益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活动主要目的是不断增强班级内部凝聚力,给学生培养集体意识,弱化孤独感,养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畅快交流的良好风气。
5、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特别是面对留守儿童,他们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一一去化解,这就更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自身修养,以便能够有效的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小学时期的学生模仿能力极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打麻将、爱喝酒、玩游戏、说脏话脏字……倘若有一天发现初中生在寝室抱着白酒瓶子喝,还说“这是我们亲爱的班主任最喜欢的牌子”,那是令人羞愧难当的。因此除学校一直强调的专业水平提升外,不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师都必须普遍重视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这种修养的提升,虽非一日之功,但如果从学校、从教师个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视,是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相当明显的变化,从长期的潜移默化看,效果更是惊人。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关注留守儿童更是作为教师我们应尽的职责,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以便实现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谢阳红廖捍华小学"留守孩"的教育与管理探索《江西教育科研》2005第1期
[2]王浙鑫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对策《东南学术》2009第6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对策研究策略经验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
1、心理问题:
小学时期的学生各项心理认知能力还不完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教育,特别是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条件限制,不能受到良好的心理慰藉,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就造成他们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祖父辈的隔代教育,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孩子们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外婆的溺爱,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
2、学习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协作才能有效完成的,而留守儿童没有家长的有效监督,在学习问题上往往会出现厌学、倦学,甚至逃学的情况,学习成绩往往较差。在我任教的班级中,留守儿童能够完全自觉地努力学习,并取得中上游成绩,十中难出一二。心理问题影响到学习心态,若是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那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3、行为问题:
有人说小孩子们的思想就像一张白纸,你画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也有人说孩子们的思维像海绵,对精华和糟粕没有分辨能力,一切都会吸收,而没有家庭的有效监管以及筛选,孩子往往会产生很多行为问题。无论是对他人、对事、对物、对金钱、对自我,这些学生都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学校、校外,构成影响学生认知的三大因素。其中任何一项缺位,都将导致孩子的价值认知观念走向误区,并最终传导到行为,犯下令人痛心的错误。
4、道德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不良因素也逐步的泛滥开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浸染,很多学生小小年纪便开始产生拜金、暴力、色情的负面情绪,衍生出偷盗、斗殴、沉迷网络和色情等诸多道德问题,加上没有家庭的监管,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想隐患。
二、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前面我们提到过,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指导,但是由于距离太远或者其他原因,很多家长与孩子一年也难得见几回面,这就导致孩子对于家长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对于父子关系以及母子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培养学生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素质,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加强孩子与父母的联系,以便能够实现有效监管、实现家庭关系的融合。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校的网络,让孩子与远方的父母视频的方式进行联系、沟通。
2、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家庭教育的缺失需要学校教育更好的补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抱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说学生回到家之后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影响的,那至少在学校、在班级、在学校周边,我们是可以影响和正确引导的。可由学校牵头,通过校内广播、刊物、宣传栏、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良好的学习方法。相对较难的,是周边环境,这需要地方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整治行动,让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远离学生。
3、积极推行家访制度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教师想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要了解他们的一些具体情况,比如学校可以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各科任课老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亲在哪里打工,从事什么工作,平时跟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监护人是谁,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家访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级老师开会共享,针对其中的难题,大家一起商讨,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料库。
4、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
留守儿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孤僻,放学之后往往没有一个良好的娱乐环境,导致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或者去一些不该去的地方玩,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班集体的活动来进行弥补。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在形式方面建议契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潮流,不必拘泥于常规,活动只需要把握方向,是往有益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活动主要目的是不断增强班级内部凝聚力,给学生培养集体意识,弱化孤独感,养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畅快交流的良好风气。
5、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特别是面对留守儿童,他们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一一去化解,这就更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自身修养,以便能够有效的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小学时期的学生模仿能力极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打麻将、爱喝酒、玩游戏、说脏话脏字……倘若有一天发现初中生在寝室抱着白酒瓶子喝,还说“这是我们亲爱的班主任最喜欢的牌子”,那是令人羞愧难当的。因此除学校一直强调的专业水平提升外,不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师都必须普遍重视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这种修养的提升,虽非一日之功,但如果从学校、从教师个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视,是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相当明显的变化,从长期的潜移默化看,效果更是惊人。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关注留守儿童更是作为教师我们应尽的职责,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以便实现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谢阳红廖捍华小学"留守孩"的教育与管理探索《江西教育科研》2005第1期
[2]王浙鑫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对策《东南学术》2009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