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

来源 :全球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ei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在整体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大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在东西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势头有所回转时,南北区域发展的差距逐渐加大。西南地区以及中部的南方省区、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普遍高于西北、中部北方省区以及东北地区,华北有些省份的经济增速下降较快,区域经济总体呈现增长速度“南快北慢”和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面对这种状况,一些人发出惊呼之声,放言“南方全面碾压北方”;更有人断言,中国经济“南强北弱”“南盛北衰”,区域发展进入了“大南方时代”。
  应当承认,这些年我国区域经济的确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状态。就南北方而言,增长速度放缓的北方省份比重较大,与南方省份多数表现较好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从整体上看,也存在资源要素向南方省份流动更多,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问题。2018年,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385%,比2012年下降43个百分点,近两年又有进一步下降。但笔者认为,对这种状态作出恰当分析,特别是准确提出关于南北发展的一些趋势性判断与结论,既要有深入的研究,更要有正确的思路,特别是要有历史的眼光、全面的视觉、辩证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笔者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观点和看法。
  一、转型转换是北方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对于北方经济发展近一时期明显放缓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似乎大部分诟病都指向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认为相对于南方,北方省份总体上市场意识不强,创新动能不足,营商环境不够优良,无形的发展制约较多。笔者不否认北方省份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何况改革、创新和营商环境建设等都永远走在路上。关键在于,这类问题并非是突然出现的新问题,并且在这方面也不会短时期内突然与南方拉开很大差距,从而高强度地影响到现实经济发展;同时,北方之大,也并非所有地方在这些方面都是同一个状态。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个与“转”有关,涉及到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动能转换和城市动能转型等。相对于南方,北方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资源型城市较多,新动能发育不够充分,“转”迫在眉睫,也成为了主题。可以看到,这个“转”不仅涉及到整个北方,而且一些支撑北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首当其冲。北方第一大经济体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两个70%的特点: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近几年,山东下决心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力争“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天津以津城、滨城功能合理分工为基础,以企业改革重组和债务清理化解为重要抓手,着力推动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北京积极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动城市由追求“经济中心”向体现建立“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转变。河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6643”工程,大幅度削减煤炭、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传统产能。山西作为中部的北方地区,是典型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主要靠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等产业做支撑,经济增长在中部地区处于较低水平。在国家支持下,近十年来山西加大了资源型經济转型的力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正处于关键节点上。至于东北地区,为实现经济振兴,自2013年以来,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动能转换以及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等的力度明显加大。各种形态的“转”落实到位、形成新格局都有一个过程,处于这个过程之中,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受到影响。分析一下相关统计数据,其中的联系就能看得十分清晰。
  另一个与“限”有关,即推行绿色发展带来的限制。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转型,可称之为绿色转型。进入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发展成为开展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底线。相对于南方,北方的特殊性表现在:其一,生态屏障功能在国家全局中更加显著,同时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更加脆弱,因而保护的任务更加繁重,这不仅限制了许多经济活动的开展,而且还需要付出更大投入;其二,京津冀等北方核心地区的大气、土壤和水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放到了优先位置,由此推动了京津冀地区及周边区域一大批企业的关、停、并、转;其三,因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等的限制,北方地区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难度更大,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空间相对较窄。
  还有一个值得提及的情况是,随着绿色发展价值理念的确立,生活由温饱向全面小康的转变,人们的追求也从单纯看重富裕发展到富裕与幸福并重。这导致了资源要素流动越来越青睐区域的综合品质,即投资者从事投资经营活动往往会将营商环境、发展机会以及自然生态等作一体化考量,而不仅仅只是考虑投资回报。追求利益与追求舒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方省份资源要素的集聚与稳定。这些年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等地资源要素流入南方省份较多,不能不说与之有直接关联。
  二、北方经济增长放缓不等于“南强北弱”“南盛北衰”
  综上所述,转型转换是近些年来北方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对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及其特质的认识,要置于时代背景下,且不仅要看现象,还要看内容;不仅要看当前,还要看长远;不仅要看现状,还要看后劲。同时,不仅要有经济视角,还要有其他视角。总之,要全面观察,系统分析,辩证把握。基于此,可以得出三个观点。
  第一,南北经济发展实际差距没有经济增速或总量状况表现得那么大,目前尚不存在“南方全面碾压北方”的问题。看待差距,不能只看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仅以经济总量论英雄。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追求增长速度的实际冲动被追求发展质量的核心原则所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了,但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比较突出的是实现了三个“优化”:一是发展基础得到优化。许多省份大幅压缩了经济水分,为厘清问题与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一些省份花大力气化解巨额债务等风险,消除了复杂关系和不良平台形成的经济隐患;一些省份收缩了运作战线,突出了工作主线和发展重点等等。二是产业、动能结构得到优化。通过调整,提高了产业的市场适配性,特色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经济动能得以快速增进。三是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代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东北等地区森林碳汇能力进一步增加。对北方而言,这三个“优化”或具有独特性,或力度强度明显超过南方。综合考量和科学核算,北方整体经济发展并不像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显示出的与南方存在那样大的差别。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北方也体现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出现了不少亮点地区和新增长极。   第二,北方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整体上低于南方,但并不等于资源要素的配置都存在问题。在中国这样幅员宽广的大国,各地区在水土环境、气候特点、地质状况以及资源禀赋等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差别。基于不同的区域发展条件配置经济活动,特别是产业格局,不仅是政府自觉的政策导向,也是市场的自主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看待一个地区或区域的经济发展,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速度,更要看比较优势的发挥。由于各类产业的附加值与产品的市场价格表现差别较大,因而,以地區比较优势是否得到发挥作为判断地区或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更具客观性和实质意义。基于此,可以看到,尽管出现了北方资源要素向南方流动的状况,但一些体现北方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不仅没有相应被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例如,黑龙江、吉林等粮食生产达到新高,农业发展地位进一步增强,而这对于国家整体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基础支撑的粗钢等产品的生产,北方占比也有进一步提高。
  第三,北方经济在转型中积蓄着发展能量,眼前的差距并不意味着长期衰退。一个地区或区域的发展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会通过经济增长速度这一最直接、最直观的经济指标表现出来。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影响程度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区域增长的波动状态,所以区域经济增长出现波动起伏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应当强调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并非都由负面因素引起,因此一个区域在一个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行也并不代表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走衰。不可否定,导致北方一些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因素中包含有负面的内容,但无论是产业转型、动能转换,还是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都是有利于未来发展的,更全面地说,是有利于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换言之,北方经济正在通过转型积蓄起强劲的发展动能,眼前的缓慢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实现未来经济长期向好所承负的代价,或者说体现出的是一种“转变中的阵痛”。这意味着,在当前驱动北方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体现正能量的方面仍然占主体地位。因此,无论是基于眼前与未来的联系看,还是超出增长速度局限全面地看,都不能把北方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总量与南方拉大简单看作是“南强北弱”“南盛北衰”。
  三、强化举措,推动北方经济加快发展
  近一时期北方经济增长放缓事出有因,且近期下行并不意味着长期下滑,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今天的下滑毕竟是现实存在的,而未来的良好发展前景还是一种逻辑结论和良好预期。这个时期不是自然到来的,不能坐等这个时期的到来。我们还要认识到,北方经济最终是否能摆脱困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转型转换的成功,而实现这一结果并不容易。因此,北方各省份应当增强忧患意识,深入谋划、扎实工作,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特别是推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遏制当前经济增长下行,保障经济实现长期持续向好的目标。
  推动北方经济加快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操作思路。基本方向是在转型中实现跨越。笔者认为关键是把握住两点:一是科学推动转型转换。应坚持先立后破,防止新旧动能转换出现物理性质的中断;不盲目或一味地追求发展高端产业,应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发展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开发生态产品的价值,大力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空间与路径。二是做强做大比较优势。不跟风随流,不搞同质竞争,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的,从实际出发培育、发展产业与产品,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以特色占领市场高地,同时,也依此形成资源要素的强大集聚能力。
  推动北方经济加快发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举措。要强化上下协同、内外联动,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提高资源要素的集聚水平和生产经营者创新创造能力为指向,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要抓住世界科技加速创新和改革全面深化的机遇,坚持对标国际一流管理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以优化软环境;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新老基础设施,以提升硬环境。二是以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适应性及竞争力为指向,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不仅要注重产业发展的适宜性,还应重视推动产业的多领域融合与新型元素的及时赋能。三是以强化引领作用和形成实际效能为指向,部署和实施好国家战略。加强对北方重点地区的国家战略支持,通过赋予更大的先行先试权利和安排更多的重大项目工程,促进资源要素加快向北方重点地区流动,推动形成更多的经济增长极。
  (作者为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郭霞
其他文献
为了推广电动微耕机在丘陵山区的应用,对一款耕深大于10cm的电动微耕机电池组进行了散热管理研究。利用ANSYS对电池组温度场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在25℃的环境下,电动微耕机持
传统粮食收获过程中收割作业和卸粮作业是分开的,为了提高粮食收获效率,采用收获机-运粮车协同作业的方式,以实现不停车卸粮,并利用视觉检测粮箱装载状态,提供相对位置调整策
针对采摘机器人在果蔬采摘时不能准确识别和精准采摘方面的问题,基于KVM技术对新一代采摘机器人进行了设计和研究。该采摘机器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对采摘
为进一步提升小麦收割机作业路径识别与执行的精准度,结合图形学原理与人机交互技术,针对其路径跟踪系统进行了设计。以图形学技术下的小麦作物田间信息处理原理为基点,考虑
为了提高采摘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效率,基于PLC控制器,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的控制系统优化算法。通过对待采摘果实图像的识别和定位,利用粒子
育苗移栽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传统的育苗移栽以人工移栽为主,导致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移栽效率低、移栽成本高,致使移栽效果差、农作物产量不足。为此,应用电
摘要: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样板工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直接关系到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全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形成的一大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产能合作等可视性成果,在助力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同时,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示范,凝聚了更多共识。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得以持续推进。随着中巴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内容不断丰富,经济走廊建设进入充实、拓展的高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高度重视农村中低收入者问题。目前衡量中低收入者的方法中,排除法较适合中国。按照排除法,不管用购买力平价还是实际汇率计算,我国农村的中低收入者占比都较高,迈向中等收入群体的进程缓慢。当前面临着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农业收益率下降、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冲击农民非农就业、城镇化进程放慢、基础性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十四五”时期开始实施农村中低收入人群十年收入倍增计划,加大农村基础
全球变暖使北极能源开发逐步变为现实。尽管北极地区蕴藏着巨大的能源资源,但从成本、环境、能源价格、地缘政治等方面考虑,油气全面开发并非易事。北极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美国不断升级的对华贸易摩擦已经由常规贸易领域转向技术领域。如果美国不能从贸易领域达到自身政治目标或战略目标,又或者美国的根本目标就是遏制中国发展等,则贸易摩擦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