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启发学生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与智力的现代教学方法。自问世之初就被广泛的应用于法学、医学、MBA等数学领域,此篇文章结合了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案例教学法与中职计算机实训课的相关特点,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实训课程应用
我们都知道中职教育是与普通教育不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其特殊性就在于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我国市场经济中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专业性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基础文化课之外,要重点学习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而计算机实训课是一种需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维,全面发挥中职学生主观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法,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中职计算机实训课的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普通教育的学生而言来说可能整体素质稍弱些,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学生家长忽视孩子教育
我们都知道在农村很多家长对孩子上学方面的意识不够,有些学生出身农村家庭,由于家长认为学生上学可有可无,导致了很多农村出身的学生对上学没有产生应有的意识,因此疏于学习,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学习。
(二)计算机实训课教材与学生状况不符
一些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实训课教材大多是大专或者本科的专用教材,而这些教辅资料中的知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对中职生而言都有些难度,不适合这些学生的学习。这样下来很多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不愿意接受计算机实训课程。
(三)学校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单程性的授课方式,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课,难以融入课堂真正的学习中去,并且很多中职生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并无用处,
其实,这种过于守旧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如今的市场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须要对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让中职学校的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应用
19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哈佛大学诞生,它是指一种将案例作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围绕着一个特定的培训目的,把生活中真实存在过的情境加以处理变成典型化事件,变成一种供学生分析参考和解决问题的案例。让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讨论和独立思考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式。这种案例教学法是根据学生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疑点而精心设计而成的案例习题,可分为案例讨论、案例练习、案例导入以及案例结尾等多种方式,此法在应用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很快就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在了诸多教育领域。
在中职计算机实训课中,有很多的计算机软件需要学生去学习并掌握,比如切线画法、公差原理及标注、AutoCAD中画圆等课程,那么,在诸多的计算机实训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应该怎样融入进课堂中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案例实施”、“案例的总结与优化”等几方面进行: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案例
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选择进行合作,通过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条件,然后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通过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与优化教学项目,确定教学目标。此外,在设计项目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文化基础外,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技术能力,比如我们现在要给一家企业做宣传海报和展板,就要在设计中将这家广告设计需要的photoshop等软件知识融入到这个项目当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知识。
(二)案例实施过程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思路和需要的应用工具,让学生以一个应用者的角度来了解此项目的方案和过程以及想要达到的效果,直接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然后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开始实施,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们需要进行对信息的搜集、分类、设计项目方案、分组讨论和分工合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有目的的进行引导,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和评比。
(三)案例的总结与优化
案例在计算机实训课程中实施后,就要进行总结,学生可以跟来反馈自己学到的知识和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和同学互相交流心得。教师要对这个项目进行知识的梳理,有困难的地方可以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和形成自己的职业技能。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在中职计算机实训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项非常有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通过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程中的应用,把该课程中的重点难题化繁为简,寓道理于情境中,不仅解决了教师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也让学生深刻清晰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第二,可以激发起中职学校的学生们的上课兴趣,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知识讲解的生动有趣,学生们就会积极的融入进课堂气氛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而无害。
第三,运用案例教学法,老师们授课时候不再是平时刻板,教条的方式,会让学生们产生亲切感,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空间,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四、总结
在中职学校中,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任务,这种把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对学校的课程改革有所益处,对学生更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对此,中职学校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尝试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进来,只有敢于进行改革和创新,学校的教育才能更有效,学生才能更受益。
参考文献
[1]王春捷,余净植.案例教学法对法学教育的促进[J].中国成人教育,2002,(9).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武秀春.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5(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实训课程应用
我们都知道中职教育是与普通教育不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其特殊性就在于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我国市场经济中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专业性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基础文化课之外,要重点学习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而计算机实训课是一种需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维,全面发挥中职学生主观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法,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中职计算机实训课的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普通教育的学生而言来说可能整体素质稍弱些,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学生家长忽视孩子教育
我们都知道在农村很多家长对孩子上学方面的意识不够,有些学生出身农村家庭,由于家长认为学生上学可有可无,导致了很多农村出身的学生对上学没有产生应有的意识,因此疏于学习,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学习。
(二)计算机实训课教材与学生状况不符
一些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实训课教材大多是大专或者本科的专用教材,而这些教辅资料中的知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对中职生而言都有些难度,不适合这些学生的学习。这样下来很多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不愿意接受计算机实训课程。
(三)学校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单程性的授课方式,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课,难以融入课堂真正的学习中去,并且很多中职生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并无用处,
其实,这种过于守旧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如今的市场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须要对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让中职学校的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应用
19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哈佛大学诞生,它是指一种将案例作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围绕着一个特定的培训目的,把生活中真实存在过的情境加以处理变成典型化事件,变成一种供学生分析参考和解决问题的案例。让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讨论和独立思考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式。这种案例教学法是根据学生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疑点而精心设计而成的案例习题,可分为案例讨论、案例练习、案例导入以及案例结尾等多种方式,此法在应用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很快就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在了诸多教育领域。
在中职计算机实训课中,有很多的计算机软件需要学生去学习并掌握,比如切线画法、公差原理及标注、AutoCAD中画圆等课程,那么,在诸多的计算机实训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应该怎样融入进课堂中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案例实施”、“案例的总结与优化”等几方面进行: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案例
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选择进行合作,通过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条件,然后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通过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与优化教学项目,确定教学目标。此外,在设计项目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文化基础外,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技术能力,比如我们现在要给一家企业做宣传海报和展板,就要在设计中将这家广告设计需要的photoshop等软件知识融入到这个项目当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知识。
(二)案例实施过程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思路和需要的应用工具,让学生以一个应用者的角度来了解此项目的方案和过程以及想要达到的效果,直接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然后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开始实施,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们需要进行对信息的搜集、分类、设计项目方案、分组讨论和分工合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有目的的进行引导,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和评比。
(三)案例的总结与优化
案例在计算机实训课程中实施后,就要进行总结,学生可以跟来反馈自己学到的知识和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和同学互相交流心得。教师要对这个项目进行知识的梳理,有困难的地方可以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和形成自己的职业技能。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在中职计算机实训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项非常有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通过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程中的应用,把该课程中的重点难题化繁为简,寓道理于情境中,不仅解决了教师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也让学生深刻清晰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第二,可以激发起中职学校的学生们的上课兴趣,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知识讲解的生动有趣,学生们就会积极的融入进课堂气氛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而无害。
第三,运用案例教学法,老师们授课时候不再是平时刻板,教条的方式,会让学生们产生亲切感,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空间,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四、总结
在中职学校中,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任务,这种把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对学校的课程改革有所益处,对学生更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对此,中职学校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尝试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进来,只有敢于进行改革和创新,学校的教育才能更有效,学生才能更受益。
参考文献
[1]王春捷,余净植.案例教学法对法学教育的促进[J].中国成人教育,2002,(9).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武秀春.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