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一回为了搜寻小说的写作资料,想写的是有关于脑部奥秘的一些故事,因此便向一位脑科医生查询。脑科医生没有给任何资讯,只给了简单的一番话:“如果要写脑部的事情,只要别太离谱,要怎么发挥想象力都行,因为以现今的科学而言,人类对脑部的了解实在太少。就脑部运作的整体奥秘来说,最前沿的脑科专家和一般人也可能只是百步和五十步的差别。”
我不知道这“五十步和百步”的类比是否正确,只知道从那时到现在,脑科医学又向前飞跃了许多,只是每一次的新发现带给科学家的惊艳程度,也许始终和18世纪瑞典大学问家史威登柏了解了大脑皮质功能时的赞叹不相上下。他还写出过这样的名句:“大脑皮质上之物质赋予生命感觉、领悟、理解和意志等能力,也赋予一种合乎意志与天性的行为活动力。”
可惜的是,人类对这样的先知灼见并不领情,大脑的功能在人类文明里有很长一段时间受到忽视,在古代那些认为“心”才是思想来源的时期,大脑甚至被贬低为“一团控制体温的黏液”。
也许是为了弥补人们对这团不起眼黏状组织认识的缺憾,因此研究大脑演化已经30年的作者便写了《脑,在演化中》一书,试图将人类最复杂的组织“大脑”与人类文明中充满争议的学说“演化”综合在一起,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大脑的功能和演化痕迹。译者的序中指出:“这本书所做的多面性探究与许多学科都有关联,包括遗传发展法则、地质历史、动物生态、解剖和生理学等。”
好吧!也许译者说的并没有错,只是在研读了本书之后,出现了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好消息是书中内容果然就如译者所说,有着和大脑、演化相关的多样性资讯,你可以知道人类的行为其实和细菌极为相似;你甚至可以知道灵长类动物的两大特征:眼睛正面前视和脑皮质视觉区范围变大,造成了灵长类视觉锐利和眼手协调能力佳的优势。
但坏消息却是,这本书里面的专有名词多,以一般读者的角度来说,是那种需要全神贯注才能略懂一些的作品,要取得初步资讯不难,但是想要一窥全貌。却可能要用上不少力气。
这样的特质,个人以为却是能够在矛盾中取得双赢的。虽然有着许多专业难懂的名词,但是作者的确花了不少心力,以生动易懂的例子解释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即使是不懂脑部科学的人也能轻易领悟“为什么要有大脑?”的问题。等下次有人问你这个重大问题,你便能流畅地说出答案:“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生物,只要生活在变动的环境里,就必须解决探测资源和避开毒素两大困难。这便是大脑的最原始模式。”
以演化和社群的角度来分析大脑,作者也在书中举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那便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大约在13.5万年前,人类开始将狼驯化成狗,在生物学的研究中,狼群可以被视为发展最成功的动物之一。它们和人类有很多的共同点,都是好动合群的掠食性动物,也都过着高度依赖发声系统的大家庭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作者认为这便是人类和狼群得以演化成功的重要因素。
但是最重要的结论却不在于这两种物种的成功与否,重要的是经过多年来的文明演进,人类和狗的脑部却比古代小了一些,随着支配大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的脑部反倒变小了!因此脑部的未来图像似乎可以缓缓浮现……这便是阅读本书所能得到的乐趣之一,作者从脑部演化的角度切入,逐一解释各种现象,最后却让你得到一个很有趣的理论,那便是“天地万物归于一脑”。
毋庸置疑,人类的脑部会一直演化下去,人类的脑部会再次爆出什么样璀璨的火花,也值得期待。也许我们会一直搞不清楚脑部的运作之谜,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会一直善用这个天地间最神妙的器官。也许你也可能一直看不懂本书的某几个章节,但是这似乎也不是很重要,因为光从那些你看得懂的部分,你就已经可以略微得出,在这一刻带领你看着这篇文章的大脑,这个不过1000多克重的柔软组织,是个多么伟大而无法忽视的奇幻世界。
我不知道这“五十步和百步”的类比是否正确,只知道从那时到现在,脑科医学又向前飞跃了许多,只是每一次的新发现带给科学家的惊艳程度,也许始终和18世纪瑞典大学问家史威登柏了解了大脑皮质功能时的赞叹不相上下。他还写出过这样的名句:“大脑皮质上之物质赋予生命感觉、领悟、理解和意志等能力,也赋予一种合乎意志与天性的行为活动力。”
可惜的是,人类对这样的先知灼见并不领情,大脑的功能在人类文明里有很长一段时间受到忽视,在古代那些认为“心”才是思想来源的时期,大脑甚至被贬低为“一团控制体温的黏液”。
也许是为了弥补人们对这团不起眼黏状组织认识的缺憾,因此研究大脑演化已经30年的作者便写了《脑,在演化中》一书,试图将人类最复杂的组织“大脑”与人类文明中充满争议的学说“演化”综合在一起,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大脑的功能和演化痕迹。译者的序中指出:“这本书所做的多面性探究与许多学科都有关联,包括遗传发展法则、地质历史、动物生态、解剖和生理学等。”
好吧!也许译者说的并没有错,只是在研读了本书之后,出现了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好消息是书中内容果然就如译者所说,有着和大脑、演化相关的多样性资讯,你可以知道人类的行为其实和细菌极为相似;你甚至可以知道灵长类动物的两大特征:眼睛正面前视和脑皮质视觉区范围变大,造成了灵长类视觉锐利和眼手协调能力佳的优势。
但坏消息却是,这本书里面的专有名词多,以一般读者的角度来说,是那种需要全神贯注才能略懂一些的作品,要取得初步资讯不难,但是想要一窥全貌。却可能要用上不少力气。
这样的特质,个人以为却是能够在矛盾中取得双赢的。虽然有着许多专业难懂的名词,但是作者的确花了不少心力,以生动易懂的例子解释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即使是不懂脑部科学的人也能轻易领悟“为什么要有大脑?”的问题。等下次有人问你这个重大问题,你便能流畅地说出答案:“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生物,只要生活在变动的环境里,就必须解决探测资源和避开毒素两大困难。这便是大脑的最原始模式。”
以演化和社群的角度来分析大脑,作者也在书中举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那便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大约在13.5万年前,人类开始将狼驯化成狗,在生物学的研究中,狼群可以被视为发展最成功的动物之一。它们和人类有很多的共同点,都是好动合群的掠食性动物,也都过着高度依赖发声系统的大家庭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作者认为这便是人类和狼群得以演化成功的重要因素。
但是最重要的结论却不在于这两种物种的成功与否,重要的是经过多年来的文明演进,人类和狗的脑部却比古代小了一些,随着支配大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的脑部反倒变小了!因此脑部的未来图像似乎可以缓缓浮现……这便是阅读本书所能得到的乐趣之一,作者从脑部演化的角度切入,逐一解释各种现象,最后却让你得到一个很有趣的理论,那便是“天地万物归于一脑”。
毋庸置疑,人类的脑部会一直演化下去,人类的脑部会再次爆出什么样璀璨的火花,也值得期待。也许我们会一直搞不清楚脑部的运作之谜,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会一直善用这个天地间最神妙的器官。也许你也可能一直看不懂本书的某几个章节,但是这似乎也不是很重要,因为光从那些你看得懂的部分,你就已经可以略微得出,在这一刻带领你看着这篇文章的大脑,这个不过1000多克重的柔软组织,是个多么伟大而无法忽视的奇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