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日益向大型、连续、高速和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全面停产,点检员这种职业适时而生,成为企业正常生产的最后保障。马星就是这样的点检员。
听说到乌鲁木齐热电厂没有公交车去,在七道湾有专门跑这条线路的私人营运车辆,一趟就要15~20块钱,记者就打的赶路。没想到,这6公里的路面坑洼不平,一辆辆重型拉土车经过我们的出租车,卷起一阵阵尘土灌进没有及时关闭的车窗里,终于经过二十几分钟的颠簸,绕过一段土山,在一个山洼里记者到达乌鲁木齐热电厂门口。记者要找的就是电厂点检员马星。
脱颖而出
据马星介绍,点检员是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员,是对在线生产设备(系统)进行定点、定期的检查,对照标准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和隐患,分析、判断其劣化程度,提出检修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控的人员。
马星2009年于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来到乌鲁木齐热电厂工作。刚进厂,老师傅们暗暗想着“学历这么高的徒弟怎么带?”同来的同事们窃窃讨论着“这么强劲的‘对手’怎么拼得过?”按照培训计划,所有入厂青工都要先进入发电运行部辅控岗位学习。辅控是电厂生产的大后方,工作覆盖制水、输煤、电除尘三大块。按部就班的化学实验、规定路线的定期巡检……不少人在他耳边敲边鼓——硕士生,不照样跟我们干一样的工作!他却往往一笑了之,因为他知道要掌握驾驭大机组的能力,就要从基层一点点学起。凭借着上学期间曾在新疆电力科学院、国家电网经济研究院及华电新疆红雁池电厂实习的经验,短短6个月,他学会了输煤、中水、采制化、电除尘等岗位知识并能独立担岗;主控设备系统流程、基本操作、节能科研等方面也有了一定认识。2010年7月,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马星脱颖而出,成为电厂技术管理的核心部门设备管理部一名锅炉点检员,是选拔出来的6名点检员中唯一一个2009年入厂青工。
说起主控岗位和辅控岗位的区别,据厂里有关人士介绍,如果说辅控岗位还可能容忍一丁点差错的话,那么主控岗位就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否则就会出现严重后果。
对刚进厂一年就走上主控岗位的马星来说,这份压力可想而知。不过,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自信,这份自信来源于平时认真学习和积累。上班时间,马星总是跟在师傅后面熟悉生产现场、认真上好每一个轮班,下了班就抱着系统图、规程查设备,写写划划、揣摩要点。尽管不在集控岗位,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跟着当班的同事学习炉机电设备操作,平均每天工作学习都在10小时以上。笔记记了几大本、工作服上都是大大小小的洞,凭着这股韧劲,每次的周考、月考中,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九分努力、一分悟性。
做生产设备司令
在上大学时,他同班的内地同学高考分数都高出他很多,有同学说,你才考了580多分,在我们那里连一本都进不了。马星的好胜心被刺激了起来,一个学期后,他的专业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从此流言再没有出现过。
在3家单位实习的时候,他对每道工种都有一个规划,干每种活都会将心得体会记到本子上,与书本对照,积累经验;马星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努力勤奋才行。他不讳言自己对技术的痴迷和付出。
目前,像乌鲁木齐热电厂等企业都已改变生产设备的维修模式,由传统的周期性计划维修模式和事后检修模式转向点检定修制下的设备状态维修模式。简单地说,这就是一种动态维护,这种维修模式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以及何时检修,制定维修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马星为了更好地掌握设备运行情况,他会主动地钻进还处于较高温度的炉膛中检查,即使全身热汗不断,也毫无怨言;有时连续检修设备50多天没有节假日,他也甘之如饴。在外人看来,他不怕苦,不怕累,而对他来说,这是为了最省心省力最出效率而必须付出的劳动。
以前检修设备常常占用节假日,现在马星则会根据设备情况将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为什么不在休息日好好休息呢?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成果属于有准备者
2012年上半年,毫无疑问是马星“声名鹊起”的一年。他的锅炉脱硝改造项目在本厂实施后,这项技术还是在全国同类热电厂中第一次推广,这不能不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对于这个项目的实施,马星无疑是很高兴的。这是他最近主导的最大的一个项目,给记者介绍完这个项目,那一双发亮而坚定的眼神令记者难忘。
不同于其他的点检员,马星的技术和理论相对来说都是较为丰富的。他毫不讳言,在实习阶段,他就将电力行业所有的环节有意识地实习了一遍。这是对技术的一种自信。
让他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件事就是为工厂解决了一个难题。这个项目专业术语叫“定排扩容器对空排汽减压改造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排汽道出来的饱和水汽易形成雨水困扰周边建筑的问题解决了。原来,在热电厂里有一个高50米的排汽道,类似烟囱,矗立在建筑群中,每年冬天,排放出来的水汽没有升空就变成水滴落到地面、周边屋顶上,极易结成冰层,如果不及时除冰,冰层甚至厚达1.5米,给人员和建筑带来极大安全隐患,这是让领导很头疼的事。马星与其他人合作设计了一个改造方案,项目完成后,2011年冬天效果非常好,没有再出现夏天冒白汽,冬天下暴雨的情景。这个问题在所有的北方热电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方案一出来,新疆电力科学院就来人参观并要求借用这个技术方案。另外,昌吉一家热电厂也来人希望马星提供这个技术方案。马星无偿提供了这个设计方案。他说,这都是书本上有的东西,并不是什么高深复杂的技术,同行用我这个方案解决了问题我就很高兴呀。马星说,在这里书本上的东西基本上全都用上了。这对我来说就是幸运。
他的同事孙婧说,刚进厂子的时候马星与同伴一起都安排在辅控岗位上磨练,他平时干完手头上的活后,都会主动地去看去听去请教主控上的技术,喜欢琢磨,所以很快就能脱颖而出是有道理的。
同事评价他眼里有活。
我为什么要回家乡
前面说到3家实习单位都纷纷表示接收他,但是马星有自己的选择。
他推掉待遇比新疆好的工作,还是回到乌鲁木齐,最终选择乌鲁木齐热电厂工作。他的到来,确实引起了人们的议论。他从西安交通大学热电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却甘愿来做一个企业一线员工,所以人们都不可思议,内地为什么不好呢?
其实马星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
上大学他学的是热电工程专业,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以后就搞设计研究吧,这是他给自己的定位,所以4年大学下来,他又毫不犹豫地在研究生阶段选择同样的专业,然而在研二实习阶段,通过了解,他发现他的专业对他来说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打算毕业后再读博士继续这个专业,可是经过深思熟虑,他果断地中止了自己的研究梦想,他认为自己在这个专业上搞研究前途并不是很大,与其这样,走另外一个途径吧。那就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
于是他选择了工作。
之所以不选北京等地方,除了一些客观的比如进京户口等问题不好解决之外,还有内地竞争激烈。如何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马星认为去较为落后艰苦的地方更适合他。所以他选择了回乡。
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热爱乌鲁木齐,忘不了新疆的美食,亲人朋友。他说,亲情友情、家乡美食,家乡环境都是我很在意的地方,回到乌鲁木齐,我可以照顾父母亲,可以发挥我的特长,这就是我的定位,所以我选择了回乡。
事实也与他的期望相符合。
心态好不好,行动说了算
在他眼里,乌鲁木齐热电厂就是他施展才华的重要平台。他说,在这里,刚进厂子,企业给了我们每个人制定了人生职业规划,你只要按照规划中的每一步扎实地走下去,就能有所收获。企业给了我机会,虽然每项工作都是一种挑战,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应战。马星不想太多,面对有些人的抱怨,他也不是没听到,“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企业给每个进厂的大学生都制定了一个成长册,每一步都要进行考核,都有老师傅一对一地进行传帮带,每个人进展到什么地步,都是一目了然。
马星高度认可企业的成长规划,走得很稳。
所以他的成长,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马星并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他涉猎很广。孙婧告诉记者,在2011年7月1日,他曾在华电新疆系统歌咏比赛中,朗诵获得优秀奖。他非常爱好体育,是网球、蓝球国家三级裁判。在大学里是新疆队蓝球队员。从大一起就是班长。
同事评价说,他的心态很好,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其实马星也有被人怀疑的时候,事实让人们都闭嘴了。现在不会再有人小看这个年轻人的能量了,马星常常听到同事夸他,这时他会流露出活泼阳光气质,依然是一个大男孩形象。谁会想到这个年轻人又是电厂里一个重量级的技术员啊。
他热爱乌鲁木齐,忘不了新疆的美食,亲人和朋友。他说,亲情友情、家乡美食,家乡环境都是我很在意的地方
听说到乌鲁木齐热电厂没有公交车去,在七道湾有专门跑这条线路的私人营运车辆,一趟就要15~20块钱,记者就打的赶路。没想到,这6公里的路面坑洼不平,一辆辆重型拉土车经过我们的出租车,卷起一阵阵尘土灌进没有及时关闭的车窗里,终于经过二十几分钟的颠簸,绕过一段土山,在一个山洼里记者到达乌鲁木齐热电厂门口。记者要找的就是电厂点检员马星。
脱颖而出
据马星介绍,点检员是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员,是对在线生产设备(系统)进行定点、定期的检查,对照标准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和隐患,分析、判断其劣化程度,提出检修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控的人员。
马星2009年于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来到乌鲁木齐热电厂工作。刚进厂,老师傅们暗暗想着“学历这么高的徒弟怎么带?”同来的同事们窃窃讨论着“这么强劲的‘对手’怎么拼得过?”按照培训计划,所有入厂青工都要先进入发电运行部辅控岗位学习。辅控是电厂生产的大后方,工作覆盖制水、输煤、电除尘三大块。按部就班的化学实验、规定路线的定期巡检……不少人在他耳边敲边鼓——硕士生,不照样跟我们干一样的工作!他却往往一笑了之,因为他知道要掌握驾驭大机组的能力,就要从基层一点点学起。凭借着上学期间曾在新疆电力科学院、国家电网经济研究院及华电新疆红雁池电厂实习的经验,短短6个月,他学会了输煤、中水、采制化、电除尘等岗位知识并能独立担岗;主控设备系统流程、基本操作、节能科研等方面也有了一定认识。2010年7月,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马星脱颖而出,成为电厂技术管理的核心部门设备管理部一名锅炉点检员,是选拔出来的6名点检员中唯一一个2009年入厂青工。
说起主控岗位和辅控岗位的区别,据厂里有关人士介绍,如果说辅控岗位还可能容忍一丁点差错的话,那么主控岗位就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否则就会出现严重后果。
对刚进厂一年就走上主控岗位的马星来说,这份压力可想而知。不过,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自信,这份自信来源于平时认真学习和积累。上班时间,马星总是跟在师傅后面熟悉生产现场、认真上好每一个轮班,下了班就抱着系统图、规程查设备,写写划划、揣摩要点。尽管不在集控岗位,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跟着当班的同事学习炉机电设备操作,平均每天工作学习都在10小时以上。笔记记了几大本、工作服上都是大大小小的洞,凭着这股韧劲,每次的周考、月考中,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九分努力、一分悟性。
做生产设备司令
在上大学时,他同班的内地同学高考分数都高出他很多,有同学说,你才考了580多分,在我们那里连一本都进不了。马星的好胜心被刺激了起来,一个学期后,他的专业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从此流言再没有出现过。
在3家单位实习的时候,他对每道工种都有一个规划,干每种活都会将心得体会记到本子上,与书本对照,积累经验;马星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努力勤奋才行。他不讳言自己对技术的痴迷和付出。
目前,像乌鲁木齐热电厂等企业都已改变生产设备的维修模式,由传统的周期性计划维修模式和事后检修模式转向点检定修制下的设备状态维修模式。简单地说,这就是一种动态维护,这种维修模式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以及何时检修,制定维修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马星为了更好地掌握设备运行情况,他会主动地钻进还处于较高温度的炉膛中检查,即使全身热汗不断,也毫无怨言;有时连续检修设备50多天没有节假日,他也甘之如饴。在外人看来,他不怕苦,不怕累,而对他来说,这是为了最省心省力最出效率而必须付出的劳动。
以前检修设备常常占用节假日,现在马星则会根据设备情况将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为什么不在休息日好好休息呢?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成果属于有准备者
2012年上半年,毫无疑问是马星“声名鹊起”的一年。他的锅炉脱硝改造项目在本厂实施后,这项技术还是在全国同类热电厂中第一次推广,这不能不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对于这个项目的实施,马星无疑是很高兴的。这是他最近主导的最大的一个项目,给记者介绍完这个项目,那一双发亮而坚定的眼神令记者难忘。
不同于其他的点检员,马星的技术和理论相对来说都是较为丰富的。他毫不讳言,在实习阶段,他就将电力行业所有的环节有意识地实习了一遍。这是对技术的一种自信。
让他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件事就是为工厂解决了一个难题。这个项目专业术语叫“定排扩容器对空排汽减压改造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排汽道出来的饱和水汽易形成雨水困扰周边建筑的问题解决了。原来,在热电厂里有一个高50米的排汽道,类似烟囱,矗立在建筑群中,每年冬天,排放出来的水汽没有升空就变成水滴落到地面、周边屋顶上,极易结成冰层,如果不及时除冰,冰层甚至厚达1.5米,给人员和建筑带来极大安全隐患,这是让领导很头疼的事。马星与其他人合作设计了一个改造方案,项目完成后,2011年冬天效果非常好,没有再出现夏天冒白汽,冬天下暴雨的情景。这个问题在所有的北方热电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方案一出来,新疆电力科学院就来人参观并要求借用这个技术方案。另外,昌吉一家热电厂也来人希望马星提供这个技术方案。马星无偿提供了这个设计方案。他说,这都是书本上有的东西,并不是什么高深复杂的技术,同行用我这个方案解决了问题我就很高兴呀。马星说,在这里书本上的东西基本上全都用上了。这对我来说就是幸运。
他的同事孙婧说,刚进厂子的时候马星与同伴一起都安排在辅控岗位上磨练,他平时干完手头上的活后,都会主动地去看去听去请教主控上的技术,喜欢琢磨,所以很快就能脱颖而出是有道理的。
同事评价他眼里有活。
我为什么要回家乡
前面说到3家实习单位都纷纷表示接收他,但是马星有自己的选择。
他推掉待遇比新疆好的工作,还是回到乌鲁木齐,最终选择乌鲁木齐热电厂工作。他的到来,确实引起了人们的议论。他从西安交通大学热电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却甘愿来做一个企业一线员工,所以人们都不可思议,内地为什么不好呢?
其实马星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
上大学他学的是热电工程专业,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以后就搞设计研究吧,这是他给自己的定位,所以4年大学下来,他又毫不犹豫地在研究生阶段选择同样的专业,然而在研二实习阶段,通过了解,他发现他的专业对他来说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打算毕业后再读博士继续这个专业,可是经过深思熟虑,他果断地中止了自己的研究梦想,他认为自己在这个专业上搞研究前途并不是很大,与其这样,走另外一个途径吧。那就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
于是他选择了工作。
之所以不选北京等地方,除了一些客观的比如进京户口等问题不好解决之外,还有内地竞争激烈。如何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马星认为去较为落后艰苦的地方更适合他。所以他选择了回乡。
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热爱乌鲁木齐,忘不了新疆的美食,亲人朋友。他说,亲情友情、家乡美食,家乡环境都是我很在意的地方,回到乌鲁木齐,我可以照顾父母亲,可以发挥我的特长,这就是我的定位,所以我选择了回乡。
事实也与他的期望相符合。
心态好不好,行动说了算
在他眼里,乌鲁木齐热电厂就是他施展才华的重要平台。他说,在这里,刚进厂子,企业给了我们每个人制定了人生职业规划,你只要按照规划中的每一步扎实地走下去,就能有所收获。企业给了我机会,虽然每项工作都是一种挑战,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应战。马星不想太多,面对有些人的抱怨,他也不是没听到,“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企业给每个进厂的大学生都制定了一个成长册,每一步都要进行考核,都有老师傅一对一地进行传帮带,每个人进展到什么地步,都是一目了然。
马星高度认可企业的成长规划,走得很稳。
所以他的成长,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马星并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他涉猎很广。孙婧告诉记者,在2011年7月1日,他曾在华电新疆系统歌咏比赛中,朗诵获得优秀奖。他非常爱好体育,是网球、蓝球国家三级裁判。在大学里是新疆队蓝球队员。从大一起就是班长。
同事评价说,他的心态很好,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其实马星也有被人怀疑的时候,事实让人们都闭嘴了。现在不会再有人小看这个年轻人的能量了,马星常常听到同事夸他,这时他会流露出活泼阳光气质,依然是一个大男孩形象。谁会想到这个年轻人又是电厂里一个重量级的技术员啊。
他热爱乌鲁木齐,忘不了新疆的美食,亲人和朋友。他说,亲情友情、家乡美食,家乡环境都是我很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