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有着它自己的丰厚的文化渊源。然而,多少年来,在学生的心目中,在数学课堂里,数学总是与符号、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数学文化应该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渗入实际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味。
一、数学文化在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1)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科学史表明,一些划时代的科学理论成就的出现,无一不借助于数学的力量。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事实上,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几乎影响了人类智力活动的所有领域。数学以其特有的精确性、简洁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进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充满理性精神。数学对于人类理性精神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亦清楚地说明数学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的重要性。正如M·克莱因指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3)理性的艺术。通常人们认为,艺术与数学是人类所创造的风格与本质都迥然不同的两类文化产品。两者一个处于高度理性化的巅峰,一个居于情感世界的中心;一个是科学(自然科学)的典范,另一个是美学构筑的杰作。然而,在种种表面上无关甚至完全不同的现象背后,隐匿着艺术与数学极其丰富的普遍意义。艺术与数学都是描绘世界图式的有力工具,都是通用的理性化的世界语言,都具有普适的精神价值。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在数学文化的教育中,知识与方法的传授是伴随着数学精神的熏陶同时进行的。数学文化教育摒弃把数学当作单纯的科学工具的数学教育观,而推崇以理性主义和实事求是为基准的数学化的人格与品性。数学文化教育把育人放在首位,把弘扬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放在首位。从数学教育看,在升学教育的制度下,我们过分地关心学生概念、定理的掌握,解题的技巧;而恰恰忘记了怎样把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品格灌输给学生。因此,数学教育的本质不是别的,而只能是数学文化教育。
三、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体现
(一)数学精神
美国应用数学家M·克莱因在他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指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己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因此,充分认识数学精神及其教育价值,确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是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崭新课题。
齐民友则进一步地认定数学精神集中地体现为“彻底的理性探索精神”,他特别强调数学文化对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影响。之所以如此强调数学精神,是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数学精神水平上的数学教育是一项着眼于人的素质不断发展和提高的教育,也许它将代表着未来数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二)數学观念与数学意识
《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的最大区别是对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的强调。《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明确指出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与应用意识”等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旨在促使这些原本处于“隐性”状态的数学,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新的数学课程的主题。
(1)数感的体现。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感,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感在教科书中有多处体现,比如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还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号、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号码、住宅的门牌(或单元)号码、汽车和自行车牌的号码;估计l页书有多少字、1本故事书有多少字、1把黄豆有多少粒等。对这些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这对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2)符号感的体现。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比如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从研究一个个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要尽可能从实际问题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刚.有效性教学理论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
[2]曹琼.有效性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4.
[3]洪玮.课标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福建中学数学,2007,(10).
[4]鲁志鲲.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5,(08).
[5]陈英吉.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0).
一、数学文化在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1)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科学史表明,一些划时代的科学理论成就的出现,无一不借助于数学的力量。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事实上,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几乎影响了人类智力活动的所有领域。数学以其特有的精确性、简洁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进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充满理性精神。数学对于人类理性精神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亦清楚地说明数学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成分的重要性。正如M·克莱因指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3)理性的艺术。通常人们认为,艺术与数学是人类所创造的风格与本质都迥然不同的两类文化产品。两者一个处于高度理性化的巅峰,一个居于情感世界的中心;一个是科学(自然科学)的典范,另一个是美学构筑的杰作。然而,在种种表面上无关甚至完全不同的现象背后,隐匿着艺术与数学极其丰富的普遍意义。艺术与数学都是描绘世界图式的有力工具,都是通用的理性化的世界语言,都具有普适的精神价值。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在数学文化的教育中,知识与方法的传授是伴随着数学精神的熏陶同时进行的。数学文化教育摒弃把数学当作单纯的科学工具的数学教育观,而推崇以理性主义和实事求是为基准的数学化的人格与品性。数学文化教育把育人放在首位,把弘扬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放在首位。从数学教育看,在升学教育的制度下,我们过分地关心学生概念、定理的掌握,解题的技巧;而恰恰忘记了怎样把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品格灌输给学生。因此,数学教育的本质不是别的,而只能是数学文化教育。
三、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体现
(一)数学精神
美国应用数学家M·克莱因在他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指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己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因此,充分认识数学精神及其教育价值,确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是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崭新课题。
齐民友则进一步地认定数学精神集中地体现为“彻底的理性探索精神”,他特别强调数学文化对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影响。之所以如此强调数学精神,是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数学精神水平上的数学教育是一项着眼于人的素质不断发展和提高的教育,也许它将代表着未来数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二)數学观念与数学意识
《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的最大区别是对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的强调。《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明确指出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与应用意识”等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旨在促使这些原本处于“隐性”状态的数学,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新的数学课程的主题。
(1)数感的体现。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感,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感在教科书中有多处体现,比如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还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号、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号码、住宅的门牌(或单元)号码、汽车和自行车牌的号码;估计l页书有多少字、1本故事书有多少字、1把黄豆有多少粒等。对这些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这对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2)符号感的体现。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比如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从研究一个个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要尽可能从实际问题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刚.有效性教学理论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
[2]曹琼.有效性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4.
[3]洪玮.课标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福建中学数学,2007,(10).
[4]鲁志鲲.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5,(08).
[5]陈英吉.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