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融入语文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mgd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主动者,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善于将孩子融入语文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的天地、乐园,营造孩子真正喜欢的语文课堂,这样语文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语文教学 喜欢 融入 兴趣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好语文课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生都必须研究的课题。纵观以往的种种观点,有人阐述"让生活融入语文课堂",有人论证"让游戏融入语文课堂",也有人建议"让童真童趣融入语文课堂"......不管是让什么融入语文课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习、运用语文。因此我认为还不如直接让孩子融入语文课堂,只有孩子真正融入到语文课堂了,语文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下面我就如何让孩子融入语文课堂,营造孩子真正喜欢的语文课堂阐述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让孩子融入语文课堂之前,先让孩子喜欢语文教师吧
  俗话说:爱屋及乌。如果你的孩子喜欢你,那么他会关注你教的学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你的认可,从而让你也喜欢他。暑假里,我看了杨红樱的一本书《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书中讲述了白果林小学六三班的H4是全校闻名的四个捣蛋学生,该班原来的班主任退休后竟无人敢接任这个班。这时美女老师米兰来了,她凭借自身的教育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H4和六三班的全体学生,成功地转化了这四个问题学生。若不是米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她又怎么能成功的转化这四个捣蛋鬼呢?同样,如果孩子们不喜欢你,那么他们必然不喜欢你教授的学科;反之,如果他们喜欢你,就会对你教的课程产生兴趣。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请你先试着让孩子们喜欢你吧!"教育应该把人性关怀放在首位"的教育理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让孩子融入语文课堂,就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曾在《教育时报》看到:一本美国小人书,一本让旅美华人惊叹、创造奇迹的美国小人书。这本书的书名叫《Pat the bunny》,可以译为《拍拍小兔子》,是一本给一岁至七岁的小孩子看的书。这本小人书统共只有9页。第一页上画着两个小朋友,他们正牵着手走来,就像小哥哥拉着小妹妹。文字说明是:"这是波尔和茱迪,他们会做许多事情,你也能做许多事情。"第二页上画着小女孩茱迪在抚摸一只小白兔。文字说明是:"茱迪会抚摸小兔子,现在,你也来摸摸小兔子吧!"书上的小兔子只是镂空地画出了小兔子的轮廓,而兔子身上是从夹层中填上真正的白茸茸的兔皮。当孩子的手去摸小兔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到那种茸茸的皮毛的质感,有了真实的触觉,孩子会嘎嘎地笑,会要求翻来覆去地摸,好有兴趣呀!第三页上画着小男孩和小女孩用布手帕蒙着脸藏猫猫。文字说明是:"茱迪会和波尔玩藏猫猫,现在,你也和他玩个藏猫猫吧。"有趣的是,书上也画着小男孩举着一块蓝布--一块真正的小蓝布帘,小读者可以把那蓝布帘掀起来,就能看到波尔的脸了,就等于自己也玩上藏猫猫了。孩子会把那帘子一掀一合、一掀一合地哈哈笑。第四页上画着一丛美丽的花,花真的很香,是因为是在半空的花心洒了一种持久性很强的香水。第五页上画的是茱迪在照镜子,当然画里真有一个小圆镜。 第六页上画着爸爸抱着小女孩,小女孩好奇地摸着父亲脸上的胡子茬儿。文字说明是:"茱迪在摸爸爸脸上的胡子,现在,你也摸摸爸爸脸上的胡子吧。"有趣的是,画面上爸爸的胡子部分竟然是砂纸做成的,小家伙用手摸上去,真有摸胡子时那种麻麻喇喇的感觉。孩子会摸一摸就赶紧把手缩回来,然后又试探着再去摸一摸,特好玩儿。
  三、让孩子融入语文课堂,需要灵动的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存在着不确定因素。让你不可预料的是孩子们,是课堂活动的主人。孩子们的注意力不会持续太久,也会因为一些突发状况而发生改变,这时候就需要教学机智。灵动的教学机智,往往会化腐朽为神奇,引领孩子们进入更广阔的语文新天地。记得有一次,我在给三年级的孩子上语文复习课:给词语排排队。这时,意外事件发生了:一只绿色的纺织娘落到了窗台上,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胆大的丁勇勇喊了起来:"老师,那边窗户上有一只螳螂!"赵文也站起来:"不对,是蟋蟀。""是青虫。""是......"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到底是什么呢?"我忽然也来了兴致,既然不能让学生回到课堂,不如就乘机让他们来观察一下昆虫吧。"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睁大好奇的眼睛边看边议论着。这时一个女生怯怯地站起来说:"老师,这是一只纺织娘。""对,是纺织娘。""是的,螳螂有两个大前腿,像一把大锯子。""蟋蟀是黑黑的,而它是绿绿的。"很多事后英雄们也各自抢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那是一只淡绿色的纺织娘,它微微颤动着薄薄的翅膀。细细的爪子紧紧抓着玻璃,好几次都差点掉下去。看样子它是受伤了。我淡淡地对孩子们说:"是的,这是一只纺织娘。我们怎么来观察它呢?"一个学生说:"我准备先看它的头,再看它的身体,最后看它的腿。""可以,这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的。"又一个学生说:"那我就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你真聪明!"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对纺织娘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接着我对孩子们说:"平时我们要养成多观察的习惯,观察事物时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或者一定的规律进行。"接着我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到的说给同桌听。孩子们显得很兴奋。我又说:"它是生活在哪里的小精灵呢?怎么会来到这里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有的说它被一只鸟妈妈叼着去喂小宝宝,路过这里纺织娘挣脱鸟妈妈飞落到这里;有的说秋天到了,它要飞到南方去过冬,飞到这里飞不动了,停下来休息一下;还有的说它被一阵大风刮到这里,受了伤,飞不了了......孩子们的想象一个比一个精彩。最后我还让他们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经过5、6分钟的写话练习,孩子们的心都静了下来,于是我就让他们总结一下刚才学到了什么。许多孩子都说到了一点:学会了按一定的顺序或者一定的规律观察事物。这时,我重新拿出之前的练习题给词语排排队,告诉他们:做这种题目,也要像刚才观察昆虫一样仔细。只要仔细读每一个词,按一定规律排好队,再读,肯定会做对的。
  下课后很多孩子还很感兴趣的跑到窗口去观察。几天后,孩子们的周记交上来了,我看到了这样的作文题目:可怜的纺织娘、一节快乐的语文课、纺织娘旅行记--没想到这节课对孩子们的影响这么深。我不免想到一节好的课真的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真的很感谢这只误入课堂的绿色精灵。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好老师要善于发现、抓住和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运用灵动的教学机智,扭转乾坤。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孩子们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红 教育,融入孩子的生命才有意义 教育时报
  (2)杨红樱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北京 作家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高师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关系。这对加强自身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师生 教学技能 教学能力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运用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表现出的运用自如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它是可描述、可观察、可训练的具体教学行为。教学技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如扭伤、拉伤等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但是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轻者会影响学习,重的却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当然这些安全问题的出现包括多个方面的因素,有教师的因素、有学生自身因素,当然也有气候条件因素。本文笔者着重从教师的角度,就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安全问题做几点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安全问题 中学生 避免  在新形势下,健康的体魄越来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
【摘要】英语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堂的延伸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英语兴趣小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大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动力。《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且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的确,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教育上的优势和地位是其它
史铁生,一个身残志不残的有为青年,用自己的手紧握人生的笔,当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当杂志书籍上印有“史铁生”的名字时,他向天堂的母亲微笑:“母亲,我终于成功了。”他用自己的意志用母亲这坚强的后盾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我与地坛》这篇文章详细的写出了当残疾之后的日子里,彷徨苦闷不幸,然而却忽略了背后母亲关切的目光,正如文中一句话“那时她的儿子还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
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看到他的学生专注的眼神时,这说明他的课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也是所有的教者所期待的课堂效果。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在课堂上,能激之以“趣”,使学生“乐”学
刚做一名农村小学一年级老师的时候,感觉很好,因为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总认为一年级的教学没有什么困难之处。殊不知,在和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那是难上加难啊!除了做好老师教好课程知识之外,还要扮演好“家长”的角色。从教以来,我意识到在新课程环境下要做一名优秀的农村一年级老师,并培养出具备优良品格的小学生,应从改善行为习惯开始,并竭尽所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善孩子们的行为
“图形与几何”是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之一,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特征外,其核心价值目标是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几何图形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与儿童形象思维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差距,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在“图形与几何”的教
人们习惯上称“写作”为“创作”是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创造及反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作文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创造、自我展示的广阔空间,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使作文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更好地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服务。创新作文教学应注意做到以下四点:  一、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赞可夫说的好:“就教育的效果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是师生的关系如何。”“以学生为
【摘 要】阅读学习以“情”为驱动,能有效克服传统语文阅读学习的“机械参与”、“乏味咀嚼”、“低效接受”、“呆板运用”等弊端。以“情”为驱动力,以“情绪——情景——情感——情操”为纽带,以语感阅读为手段,带着良好的情绪进入阅读学习,再现动人的情景感悟阅读体验,催发真实的情感领悟阅读内容,在阅读审美活动中,以人为本,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增强阅读体验、丰富阅读情感、熏陶高尚情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