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是青少年极为可贵的品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辛格曾说过:“可以预料,经常处于幻想状态的人至少在观念中具有相当强烈的探索倾向,也可以在编造逸话奇闻的故事方面具有创造力。”下面就以我在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的做法,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有关想象知识,开发他们的奇特的想象力,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一、展开想象 阅读全文
《皇帝的新装》具有强烈的讽刺性。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而故事内容又并非现实生活的直接写照。学习本文就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和生活的这种微妙关系,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例如,文中所表现的皇帝的奢侈生活及皇帝与众大臣之间的君臣关系,是我们一般人所不熟悉的生活。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读到“来了两个骗子”,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读到“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你可以想象一下,这老大臣会怎样表现;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你还可以想象一下,宫内外的人看着赤裸着身子的皇帝将会怎样,结局怎么样。让学生将个人的想象内容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同时还可和课文内容作对比,这实际上是同作者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二、运用想象 构思全篇
有人说:“没有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不需要创造性想象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根据全文的内容编写课本剧。学生在创作编写剧本时,就是要通过刻画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性格及作品主题,形象的刻画更是创造的直接目的。有一组学生在编写剧本时这样安排第一幕的情节:皇帝在宫中不停地换衣服;上朝时间到了,大臣们前来上朝,不是谈论国家大事,而是给皇帝赠送新衣,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这样就把一个只爱穿新衣,而不管国计民生的愚蠢无能的皇帝形象展现了出来。而原文中只说皇帝爱穿新衣,但在学生创作的剧本中,他们却加入了新的内容——大臣们献衣。其中有一个细节,说一位大臣送来了国外新衣,皇帝不肯收,因为他们的法律上明文规定不可使用外国货,但皇帝又的确很喜欢这件外国货。大臣们就说:“您身为一国之君,一切不都是您说了算吗?法律上的规定嘛,皇帝您一笔勾销算了。”皇帝一听这主意,就立刻采用了。正是学生们这一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封建专制国家里至高无上的皇帝所具有的愚蠢、虚伪、专横等恶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借助想象 挖掘主题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构思故事情节,因此我们就可以借助作者的想象,去挖掘主题。
在这个骗局中,我们说骗子首先骗了官员及皇帝,他们是“行骗者”;而对于皇帝来说则是“受骗者”;官员在骗局中帮助骗子行骗成功,他们是“助骗者”;百姓则是进行了传骗;只有小孩说了真话,道出了真谛,揭露了骗局。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那么多人,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出,在专制制度的淫威下,从朝廷大臣到平民百姓无不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不得不说假话,自私自利是他们说假话的根源。面对这个骗局,他们存在这样的心理、言行,固然荒唐可笑,却又是十分自然的。
然而,任何的骗局不能欺骗一切人,也不能永远地欺骗下去。作者就想象出最终说出真话的是一个小孩。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也不知道有什么顾虑,他天真无邪没有私心。而老百姓的私心比起官员们要少得多,所以真理终于在百姓中传播。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作者这样的想象又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只有深刻而全面地理解了作品的这些想象内容,才可挖掘出作品的主题。
四、运用想象 寄情抒怀
从辩证法的角度讲,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我们可以运用事物之间的对立面作对比想象,使事物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如《皇帝的新装》中,我们可以由皇帝为首的一群道貌岸然的人的虚伪、愚蠢本性想到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所具有的真实睿智的可贵品质。作者安徒生也正是运用了大胆奇特而又非常合乎情理的想象艺术,塑造了一系列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个人情怀。
这篇童话写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压迫,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作者正是充分发挥了想象,在原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创作,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恶与蔑视,对实事求是、无私无畏品质的追求和歌颂。学生了解了这样一个创作过程中想象的作用,便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出他的思想感情。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展开想象 阅读全文
《皇帝的新装》具有强烈的讽刺性。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而故事内容又并非现实生活的直接写照。学习本文就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和生活的这种微妙关系,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例如,文中所表现的皇帝的奢侈生活及皇帝与众大臣之间的君臣关系,是我们一般人所不熟悉的生活。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读到“来了两个骗子”,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读到“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你可以想象一下,这老大臣会怎样表现;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你还可以想象一下,宫内外的人看着赤裸着身子的皇帝将会怎样,结局怎么样。让学生将个人的想象内容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同时还可和课文内容作对比,这实际上是同作者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二、运用想象 构思全篇
有人说:“没有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不需要创造性想象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根据全文的内容编写课本剧。学生在创作编写剧本时,就是要通过刻画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性格及作品主题,形象的刻画更是创造的直接目的。有一组学生在编写剧本时这样安排第一幕的情节:皇帝在宫中不停地换衣服;上朝时间到了,大臣们前来上朝,不是谈论国家大事,而是给皇帝赠送新衣,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这样就把一个只爱穿新衣,而不管国计民生的愚蠢无能的皇帝形象展现了出来。而原文中只说皇帝爱穿新衣,但在学生创作的剧本中,他们却加入了新的内容——大臣们献衣。其中有一个细节,说一位大臣送来了国外新衣,皇帝不肯收,因为他们的法律上明文规定不可使用外国货,但皇帝又的确很喜欢这件外国货。大臣们就说:“您身为一国之君,一切不都是您说了算吗?法律上的规定嘛,皇帝您一笔勾销算了。”皇帝一听这主意,就立刻采用了。正是学生们这一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封建专制国家里至高无上的皇帝所具有的愚蠢、虚伪、专横等恶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借助想象 挖掘主题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构思故事情节,因此我们就可以借助作者的想象,去挖掘主题。
在这个骗局中,我们说骗子首先骗了官员及皇帝,他们是“行骗者”;而对于皇帝来说则是“受骗者”;官员在骗局中帮助骗子行骗成功,他们是“助骗者”;百姓则是进行了传骗;只有小孩说了真话,道出了真谛,揭露了骗局。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那么多人,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出,在专制制度的淫威下,从朝廷大臣到平民百姓无不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不得不说假话,自私自利是他们说假话的根源。面对这个骗局,他们存在这样的心理、言行,固然荒唐可笑,却又是十分自然的。
然而,任何的骗局不能欺骗一切人,也不能永远地欺骗下去。作者就想象出最终说出真话的是一个小孩。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也不知道有什么顾虑,他天真无邪没有私心。而老百姓的私心比起官员们要少得多,所以真理终于在百姓中传播。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作者这样的想象又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只有深刻而全面地理解了作品的这些想象内容,才可挖掘出作品的主题。
四、运用想象 寄情抒怀
从辩证法的角度讲,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我们可以运用事物之间的对立面作对比想象,使事物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如《皇帝的新装》中,我们可以由皇帝为首的一群道貌岸然的人的虚伪、愚蠢本性想到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所具有的真实睿智的可贵品质。作者安徒生也正是运用了大胆奇特而又非常合乎情理的想象艺术,塑造了一系列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个人情怀。
这篇童话写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压迫,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作者正是充分发挥了想象,在原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创作,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恶与蔑视,对实事求是、无私无畏品质的追求和歌颂。学生了解了这样一个创作过程中想象的作用,便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出他的思想感情。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