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对血液透析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结果血液透析室在环境、人员管理、医疗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结论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加强人员训练与管理,使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疗安全
血液净化技术在我国发展尚不平衡,人员培训、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包括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和护理人员安全隐患。因此,制订规范、科学、系统的安全措施是确保血液净化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
1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室拥有血液透析机19台,平均每天完成血液透析25 -32人次,编制护士8名,年龄22~40岁。主管护师2名,占46.34大专7名,本科1名,工作年限均在三年以上。
2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2.1环境及透析设备因素
2.1.1环境因素血液透析室布局不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研究显示高达60的血液透析室未做到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人专用血透机。化学消毒剂为血液净化中心常用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 用于透析器、透析机、水处理机的消毒,这些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都有不良影响。
2.1.2透析设备透析机突然发生计算机程序运行故障而失去参数;透析漏水导致脱水不准确,水处理系统故障、突然停电、停水等都将造成血透无法正常进行。10的血液透析室未设立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当机器出现故障时必须与医院后勤或设备科联系,不能立即解决问题。
2.2人员因素
2.2.1患者有文献报道,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存在透析管路系统及潜在透析并发症等不安全因素[5],如:各管道衔接不紧密造成管道脱落、漏血、空气报警、穿刺针脱落等;透析过程中有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出血、低血压、透析器反应、失衡综合征、空气栓塞、恶心呕吐、抽搐等并发症的危险。陈小清等认为,跌倒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机械损伤,跌倒易致骨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甚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何东娟等认为绝大部分患者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悲观、绝望、个性改变和行为反常等,甚至有些患者容易产生绝望而拔除穿刺针自杀。
2.2.2工作人员血液净化是血液的体外循环,任何疏忽大意及技术水平欠缺,都会引发医患纠纷,对患者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确保患者安全不受到威胁;另外,护理人员配置不到位、服务意识欠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也是誘发医疗纠纷的隐患。
3安全管理对策
3.1对环境、设施的改进与管理
3.1.1环境安全管理①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做好设备和水、电的防护工作,血液透析机、水处理设备及精密仪器设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修与保养。②确保化学试剂的使用安全在配置化学试剂时有防护用具,且有明显的标识,勿混放,防止错取错用。严格控制人员的出入,避免交叉感染;透析室地面保持清洁干燥,配备防滑拖鞋,并设有防滑标识;透析床应偏低设置,方便患者上下床。
3.1.2透析设备安全管理①个人透析机及管路:透析后0.3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1次/d,次氯酸钠清洗1次/周消毒后用反渗水冲洗30 min,次日透析前冲选30min。②水处理系统:采用二级反渗水,防渗水24 h紫外线照射消毒,用0.5次氯酸钠消毒1次/3月。③设专人负责本中心所有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调试并进行保养、消毒,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负责检测每批透析液的质量。
3.2人员管理
3.2.1患者管理严格执行透析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减少交叉感染:透析患者常规检查肝功能及艾滋病病毒。设立HBV和HCV阳性患者专用血液透析机及隔离治疗室,避免交叉感染。设立小组长负责制,各组人员相对固定,负责本组患者的透析护理,干体重的设定,血压情况、透析充分性、心理状态的追踪,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3.2.2工作人员管理①提高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组织讨论,分析并制订停电、停水、火灾等护理安全应急预案,做到人人掌握。如遇停水、停电,立即人工手动摇转血泵,若15min内无法解决则应予以回血,防止血液凝固和溶血;一旦发生火灾应首先切断电源,分离透析管路,组织患者分批撤离现场,并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处理。②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和法律、法规学习:组织护士学习医疗纠纷处理程序,让每名护士知道如何逐级报告、如何保护现场、封存病历等。
3.3透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3.3.1透析前治疗开始前首先检查机器是否通过自检程序,检查透析液浓度、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透析管路是否正确、紧密,有无破损,脱水量及治疗时间设置是否正确;核对患者姓名、透析器型号、消毒有效期,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透析条件。
3.3.2透析开始时再次确认透析变更条件,各种设定参数及监测装置,进一步确认动、静脉穿刺针位置。
3.3.3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定时监测血压,透析开始后测血压1次/h,2h后改为1次/0.5h,防止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心力衰竭和低血压引起的虚脱。注意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管路有无打折、松脱、破裂等。
3.3.4透析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尽可能不用空气回血;回血速度应慢(<100ml/min),避免因回血速度过快而引起心力衰竭;透析结束后,压迫穿刺点应准确,压迫时间要适当,特别是动脉直接穿刺者,防止血液流失。
3.3.5预防患者跌倒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肾功能衰竭, 1 -25二羟骨化醇分泌减少,钙磷代谢失常,易发生骨性营养不良,高血压病人易合并偏瘫,透析超滤脱水、患者虚弱、低血压均是造成患者跌倒的原因,易引起股骨颈骨折等合并症,所以,透析病床应低矮,方便患者上下, 透析结束后嘱咐患者平10~20min缓慢坐起,对虚弱患者测量体重时,一定要有人搀扶,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4效果
通过安全隐患分析及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对护理不安全因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根本上杜绝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安全隐患事件得到控制。医疗纠纷为0差错事故由2016年的4起下降为2017年的1起,患者满意度由96.00上升到99.00,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未发生不安全事件。
5体会
5.1医疗纠纷减少
重视环境合理布局、透析设备的安全管理,制订停水、停电、火灾、医疗事故等安全隐患应急预案,机器故障的处理方法,从根本上杜绝医疗纠纷,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5.2患者满意度提高
血液净化专业是高风险的专科技术,各种高尖净化技术的开展对护理人员是极大的挑战,体外循环过程的监护,稍有疏忽就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通过加强人员配置,科学合理地配置护士与机器比例,尽可能避免护士超负荷劳动和超时加班造成身心疲劳,保证医疗安全,保证患者的权益不受侵犯,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5.3患者透析质量得到提升
血液透析是一门专业技术,只有不断完善各种制度,提高自身理论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不断降低透析风险,在提高患者透析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让患者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彬,曹春艳,生翠娟,等影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78~79.2007,7(3):37~38.
[2]单礼合,赵泌.临床用药[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3]何东娟,林莲娇,翁月花等血液透析风险预防的管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2):90~91.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疗安全
血液净化技术在我国发展尚不平衡,人员培训、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包括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和护理人员安全隐患。因此,制订规范、科学、系统的安全措施是确保血液净化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
1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室拥有血液透析机19台,平均每天完成血液透析25 -32人次,编制护士8名,年龄22~40岁。主管护师2名,占46.34大专7名,本科1名,工作年限均在三年以上。
2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2.1环境及透析设备因素
2.1.1环境因素血液透析室布局不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研究显示高达60的血液透析室未做到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人专用血透机。化学消毒剂为血液净化中心常用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 用于透析器、透析机、水处理机的消毒,这些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都有不良影响。
2.1.2透析设备透析机突然发生计算机程序运行故障而失去参数;透析漏水导致脱水不准确,水处理系统故障、突然停电、停水等都将造成血透无法正常进行。10的血液透析室未设立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当机器出现故障时必须与医院后勤或设备科联系,不能立即解决问题。
2.2人员因素
2.2.1患者有文献报道,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存在透析管路系统及潜在透析并发症等不安全因素[5],如:各管道衔接不紧密造成管道脱落、漏血、空气报警、穿刺针脱落等;透析过程中有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出血、低血压、透析器反应、失衡综合征、空气栓塞、恶心呕吐、抽搐等并发症的危险。陈小清等认为,跌倒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机械损伤,跌倒易致骨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甚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何东娟等认为绝大部分患者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悲观、绝望、个性改变和行为反常等,甚至有些患者容易产生绝望而拔除穿刺针自杀。
2.2.2工作人员血液净化是血液的体外循环,任何疏忽大意及技术水平欠缺,都会引发医患纠纷,对患者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确保患者安全不受到威胁;另外,护理人员配置不到位、服务意识欠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也是誘发医疗纠纷的隐患。
3安全管理对策
3.1对环境、设施的改进与管理
3.1.1环境安全管理①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做好设备和水、电的防护工作,血液透析机、水处理设备及精密仪器设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修与保养。②确保化学试剂的使用安全在配置化学试剂时有防护用具,且有明显的标识,勿混放,防止错取错用。严格控制人员的出入,避免交叉感染;透析室地面保持清洁干燥,配备防滑拖鞋,并设有防滑标识;透析床应偏低设置,方便患者上下床。
3.1.2透析设备安全管理①个人透析机及管路:透析后0.3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1次/d,次氯酸钠清洗1次/周消毒后用反渗水冲洗30 min,次日透析前冲选30min。②水处理系统:采用二级反渗水,防渗水24 h紫外线照射消毒,用0.5次氯酸钠消毒1次/3月。③设专人负责本中心所有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调试并进行保养、消毒,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负责检测每批透析液的质量。
3.2人员管理
3.2.1患者管理严格执行透析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减少交叉感染:透析患者常规检查肝功能及艾滋病病毒。设立HBV和HCV阳性患者专用血液透析机及隔离治疗室,避免交叉感染。设立小组长负责制,各组人员相对固定,负责本组患者的透析护理,干体重的设定,血压情况、透析充分性、心理状态的追踪,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3.2.2工作人员管理①提高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组织讨论,分析并制订停电、停水、火灾等护理安全应急预案,做到人人掌握。如遇停水、停电,立即人工手动摇转血泵,若15min内无法解决则应予以回血,防止血液凝固和溶血;一旦发生火灾应首先切断电源,分离透析管路,组织患者分批撤离现场,并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处理。②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和法律、法规学习:组织护士学习医疗纠纷处理程序,让每名护士知道如何逐级报告、如何保护现场、封存病历等。
3.3透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3.3.1透析前治疗开始前首先检查机器是否通过自检程序,检查透析液浓度、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透析管路是否正确、紧密,有无破损,脱水量及治疗时间设置是否正确;核对患者姓名、透析器型号、消毒有效期,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透析条件。
3.3.2透析开始时再次确认透析变更条件,各种设定参数及监测装置,进一步确认动、静脉穿刺针位置。
3.3.3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定时监测血压,透析开始后测血压1次/h,2h后改为1次/0.5h,防止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心力衰竭和低血压引起的虚脱。注意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管路有无打折、松脱、破裂等。
3.3.4透析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尽可能不用空气回血;回血速度应慢(<100ml/min),避免因回血速度过快而引起心力衰竭;透析结束后,压迫穿刺点应准确,压迫时间要适当,特别是动脉直接穿刺者,防止血液流失。
3.3.5预防患者跌倒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肾功能衰竭, 1 -25二羟骨化醇分泌减少,钙磷代谢失常,易发生骨性营养不良,高血压病人易合并偏瘫,透析超滤脱水、患者虚弱、低血压均是造成患者跌倒的原因,易引起股骨颈骨折等合并症,所以,透析病床应低矮,方便患者上下, 透析结束后嘱咐患者平10~20min缓慢坐起,对虚弱患者测量体重时,一定要有人搀扶,防止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4效果
通过安全隐患分析及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对护理不安全因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根本上杜绝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安全隐患事件得到控制。医疗纠纷为0差错事故由2016年的4起下降为2017年的1起,患者满意度由96.00上升到99.00,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未发生不安全事件。
5体会
5.1医疗纠纷减少
重视环境合理布局、透析设备的安全管理,制订停水、停电、火灾、医疗事故等安全隐患应急预案,机器故障的处理方法,从根本上杜绝医疗纠纷,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5.2患者满意度提高
血液净化专业是高风险的专科技术,各种高尖净化技术的开展对护理人员是极大的挑战,体外循环过程的监护,稍有疏忽就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通过加强人员配置,科学合理地配置护士与机器比例,尽可能避免护士超负荷劳动和超时加班造成身心疲劳,保证医疗安全,保证患者的权益不受侵犯,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5.3患者透析质量得到提升
血液透析是一门专业技术,只有不断完善各种制度,提高自身理论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不断降低透析风险,在提高患者透析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让患者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彬,曹春艳,生翠娟,等影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78~79.2007,7(3):37~38.
[2]单礼合,赵泌.临床用药[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3]何东娟,林莲娇,翁月花等血液透析风险预防的管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