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网也在逐渐扩大,我国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也不断的攀升,导致我国电网事故频频发生。随之雷击输电线路引起的跳闸、停电事故次数也在日益增多,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安全。因此,我国对输电线路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本文就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多年运行实践经验提出各种改善线路防雷电的措施。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我国电网事故发生频繁,所以近年来我国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通过频繁跳闸不难发现,原因主要是因为雷击输电线路所引起的。因此,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通过对雷电线路的危害分析,提出了多种完善防雷线路的方法。
1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发展现状
据了解,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越高,遭受自然雷害的几率也随之增加。而雷击是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危害,雷电波沿着输电线路侵入变电站,就会对变电站设备构成巨大威胁。同时,电力系统的枢纽就是变电站,而站内的变压器等主要电气设备的内绝缘大多没有恢复能力,一旦雷击损坏,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给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损失和影响。目前世界范围内由于雷电波侵入变电站而引起开关设备闪络甚至爆炸的事件接连发生,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的变电站及电厂也发生了数次由于雷击引起的开关闪络和爆炸事件。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制定以及改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防雷措施,已经成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到目前为止,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已经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成为科研设计单位和运行部门的重要参考资料。笔者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常规防雷措施和一些新型防雷技术,归纳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局限性,以期对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2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2.1架设避雷线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架设避雷线。而避雷线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防止雷直击导线,同时还具有以下作用:降低塔顶电位,以减小流经杆塔的雷电流称之为分流作用;通过对导线的耦合作用可以减小线路绝缘子的电压;对导线的屏蔽作用还可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同时,按照一般的架设避雷线来看,如果说线路的电压愈高,那么采用避雷线的效果也就愈好,同时,避雷线在线路造价中所占的比重也随之就愈低。因此,电压等级在110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都应全线架设避雷线。同时,为了更好提高避雷线对导线的屏蔽效果,减小绕击率,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应做得小些,一般会采用20°~30°。220 kV及330 kV双避雷线线路应做到20°左右,500kV及以上的超高压、特高压线路都架设双避雷线,保护角在15°左右。
2.2安装避雷针
架空输电线路在输电线路中属于比是常用的一种防雷措施,同时安装避雷针也是一种防雷措施,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譬如以下问题:由于避雷针而导致雷击概率增大。保护范围小。国内外不少防雷专家,对避雷针能向被保护物有多大的保护距离做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对一根垂直避雷针无法获得十分肯定的保护区域”。英国的BS6551法规曾指出:“经验显示不能依赖避雷针提供任何保护区内的完整保护”。而德国防雷法规则有意识地不引入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概念。从避雷针因侧击雷、绕击雷,造成事故的实例来分析,其保护范围是不十分肯定的。由于避雷针的引雷作用,所以雷击次数就会提高,当雷电被吸引到针上,在强大的雷电流沿针而流入大地过程中,雷电流周围形成的磁场会产生截应过电压,它与雷电流的大小及变化速度成正比,与雷击的距离成反比。而被保护物的自然屏蔽装置对电磁感应或电磁干扰的屏蔽作用,不能达到有效屏蔽,使被保护区内的弱电设备因感应过电压而损坏。反击的危害当雷电被吸引到针上,将有数千安的高频电流通过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此时针和引线的电压很高,若针对被保护物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会由针及引下线向被保护物发生反击,损坏被保护物。我国国标规定针距被保护物的空气中距离≥5 m,针距被保护物的接地装置间的地中距离Sd≥3m,针对这一要求,微波塔和电视发射塔的各种天线上的避雷针是难以满足规范的要求。在强大的雷电流沿避雷针中电磁感应问题向下流入地中的过程,会在周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它会使微波通信、计算机等设备产生误动。强大的电磁场,可以使金属开口环或打包用铁箍的接触不良处发生放电,从而引燃引爆易燃易爆物。更常见的则是引起微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等)的失灵与损坏。受雷击的针及引线,在高频雷电流作用下,将从接触点至地面产生一个较高的接触电压。当雷电流流入大地扩散时,在入地点沿半径各点形成不同的电位,若跨入该区域会产生很高的跨步电压。在测避雷针不适用于对弱电设备的保护,更不易用于易燃易爆品的防雷保护。因它引来强大的雷电流在接地引线断线卡处易产生火花,还会在附近的金属开口环处产生火花,从而引起事故。
2.3加强线路绝缘
在输电线路中极个别地段需要采用大跨越高杆塔,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杆塔落雷的机会。同时,也因高塔落雷时塔顶电位高,感应过电压大,而且受绕击的概率也较大。为降低线路跳闸率,可在高杆塔上增加绝缘子串片数,加大大跨越档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以加强线路绝缘。在35 kV时采用差绝缘方式。
此项措施适宜于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或者是中性点不接地,并且导线为三角形排列的情况。所谓差绝缘,是指同一基杆塔上三相绝缘有差异,下面两相较之最上面一相各增加一片绝缘子,当雷击杆塔或上导线时,由于上导线绝缘相对较“弱”而先击穿,雷电流经杆塔人地,避免了两相闪络。湖南郴州电业局和包头供电局在雷害严重的一些35 kV线路上应用了这一方法,收到了事故率明显下降的效果。据计算,采用差绝缘后,线路的耐雷水平可提高24%。
2.4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现如今,在高压及超高压线路上,双回路线在杆架设上的使用率越来越多,对此类线路的采用通常的防雷措施尚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为了考虑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来降低双回路雷击同时跳闸率,以保障线路的连续供电。不平衡绝缘的原则是使双回路的绝缘子串片数有差异,这样,雷击时绝缘子串片数少的回路先闪络,闪络后的导线相当于地线,增加了对另一回路导线的耦合作用,提高了线路的耐雷水平使之不发生闪络,保障了另一回路的连续供电。
2.5藕合地埋线
在输电线路防雷技术中,藕合地埋线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此技术的一个关键,主要可起两个作用:一是为了降低接地电阻,《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指出:连续伸长接地线是沿线路在地中埋设1~2根接地线,并可与下一基塔的杆塔接地装置相连,它是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杆塔接地电阻的有效措施之一;二是起一部分架空地线的作用,既有避雷线的分流作用,又有避雷线的藕合作用。据有的单位的运行经验,在一个20基杆塔的易击段埋设藕合地埋线后,10年中只发生一次雷击故障。有文献介绍可降低跳闸率40%,显著提高线路耐雷水平。
2.6预放电棒与负角保护针
在输电线路防雷技术中预防电棒的作用是为了降低杆塔分流系数,绝缘子串对地电容以及加大导线,改善电压分布,于此同时,也增大藕合系数、减小导地线间距;而负角保护针可以看成装在线路边导线外侧的避雷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屏蔽,减小临界击距。预放电棒与负角保护针常一起装设,这一方法曾在广东、贵州等地采用,有一定的效果。制作、安装和运行维护方便,以及经济花费不多是其特点。
2.7装设消雷器
有一种新型直击雷防护的装置,而且在我国国内也已经有十几年的应用历史,那就是——消雷器,而且据了解,目前架空输电线路上装设的消雷器已有上千套,运行情况良好。虽然对消雷器的机理和理论还存在怀疑和争论,但它确实能消除或减少雷击的事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与接受。消雷器对接地电阻的要求不严,其保护范围也远比避雷针大。在实际装设时,应认真解决好有关问题。
2.8使用接地降阻剂
由于近几年来国内的一些单位都因处理接地时使用了降阻剂,而取得了很好的降阻效果,介绍降阻剂的文章也不少,降阻剂确实热极一时。据有关资料介绍,降阻剂使用后接地电阻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并且由于其pH值一般均在7.6~8.5之间,有的呈中性略偏碱,对接地体有钝化保护作用,故基本无腐蚀现象。但是,使用较长时间表明接地降阻剂对接地体产生了严重的腐蚀。故在采用这一方法时应关注长期的效果,特别是对接地体的腐蚀问题。
2.9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
在我国35 kV及以下电力系统中运用了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这样可使由雷击引起的大多数单相接地故障能够自动消除,不致引起相间短路和跳闸。而在二相或三相落雷时,由于先对地闪络的一相相当于一条避雷线,增加了分流和对未闪络相的耦合作用,使未闪络相绝缘上的电压下降,从而提高了线路的耐雷水平。因此,对35 kV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必须做好接地措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电网也在逐渐扩大,我国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也不断的攀升,导致我国电网事故频频发生。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雷击输电线路。因此,筆者根据实际经验,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通过对雷电线路的危害分析,提出了多种完善防雷线路的方法。
参考文献:
[l]关根志.高电压工程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2]王清葵.送电线路运行和检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刘振亚.特高压电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杜,2005.
[4]孙玉堂.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换位塔[J].电力建设,2005(12).
[5]郭秀慧,车志强,钱冠军.输电线路绕击防护的新措施[J].高电压技术,2005(7).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我国电网事故发生频繁,所以近年来我国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通过频繁跳闸不难发现,原因主要是因为雷击输电线路所引起的。因此,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通过对雷电线路的危害分析,提出了多种完善防雷线路的方法。
1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发展现状
据了解,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越高,遭受自然雷害的几率也随之增加。而雷击是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危害,雷电波沿着输电线路侵入变电站,就会对变电站设备构成巨大威胁。同时,电力系统的枢纽就是变电站,而站内的变压器等主要电气设备的内绝缘大多没有恢复能力,一旦雷击损坏,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给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损失和影响。目前世界范围内由于雷电波侵入变电站而引起开关设备闪络甚至爆炸的事件接连发生,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的变电站及电厂也发生了数次由于雷击引起的开关闪络和爆炸事件。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制定以及改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防雷措施,已经成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重要工作之一。到目前为止,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已经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成为科研设计单位和运行部门的重要参考资料。笔者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常规防雷措施和一些新型防雷技术,归纳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局限性,以期对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2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2.1架设避雷线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架设避雷线。而避雷线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防止雷直击导线,同时还具有以下作用:降低塔顶电位,以减小流经杆塔的雷电流称之为分流作用;通过对导线的耦合作用可以减小线路绝缘子的电压;对导线的屏蔽作用还可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同时,按照一般的架设避雷线来看,如果说线路的电压愈高,那么采用避雷线的效果也就愈好,同时,避雷线在线路造价中所占的比重也随之就愈低。因此,电压等级在110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都应全线架设避雷线。同时,为了更好提高避雷线对导线的屏蔽效果,减小绕击率,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应做得小些,一般会采用20°~30°。220 kV及330 kV双避雷线线路应做到20°左右,500kV及以上的超高压、特高压线路都架设双避雷线,保护角在15°左右。
2.2安装避雷针
架空输电线路在输电线路中属于比是常用的一种防雷措施,同时安装避雷针也是一种防雷措施,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譬如以下问题:由于避雷针而导致雷击概率增大。保护范围小。国内外不少防雷专家,对避雷针能向被保护物有多大的保护距离做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对一根垂直避雷针无法获得十分肯定的保护区域”。英国的BS6551法规曾指出:“经验显示不能依赖避雷针提供任何保护区内的完整保护”。而德国防雷法规则有意识地不引入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概念。从避雷针因侧击雷、绕击雷,造成事故的实例来分析,其保护范围是不十分肯定的。由于避雷针的引雷作用,所以雷击次数就会提高,当雷电被吸引到针上,在强大的雷电流沿针而流入大地过程中,雷电流周围形成的磁场会产生截应过电压,它与雷电流的大小及变化速度成正比,与雷击的距离成反比。而被保护物的自然屏蔽装置对电磁感应或电磁干扰的屏蔽作用,不能达到有效屏蔽,使被保护区内的弱电设备因感应过电压而损坏。反击的危害当雷电被吸引到针上,将有数千安的高频电流通过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此时针和引线的电压很高,若针对被保护物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会由针及引下线向被保护物发生反击,损坏被保护物。我国国标规定针距被保护物的空气中距离≥5 m,针距被保护物的接地装置间的地中距离Sd≥3m,针对这一要求,微波塔和电视发射塔的各种天线上的避雷针是难以满足规范的要求。在强大的雷电流沿避雷针中电磁感应问题向下流入地中的过程,会在周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它会使微波通信、计算机等设备产生误动。强大的电磁场,可以使金属开口环或打包用铁箍的接触不良处发生放电,从而引燃引爆易燃易爆物。更常见的则是引起微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等)的失灵与损坏。受雷击的针及引线,在高频雷电流作用下,将从接触点至地面产生一个较高的接触电压。当雷电流流入大地扩散时,在入地点沿半径各点形成不同的电位,若跨入该区域会产生很高的跨步电压。在测避雷针不适用于对弱电设备的保护,更不易用于易燃易爆品的防雷保护。因它引来强大的雷电流在接地引线断线卡处易产生火花,还会在附近的金属开口环处产生火花,从而引起事故。
2.3加强线路绝缘
在输电线路中极个别地段需要采用大跨越高杆塔,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杆塔落雷的机会。同时,也因高塔落雷时塔顶电位高,感应过电压大,而且受绕击的概率也较大。为降低线路跳闸率,可在高杆塔上增加绝缘子串片数,加大大跨越档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以加强线路绝缘。在35 kV时采用差绝缘方式。
此项措施适宜于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或者是中性点不接地,并且导线为三角形排列的情况。所谓差绝缘,是指同一基杆塔上三相绝缘有差异,下面两相较之最上面一相各增加一片绝缘子,当雷击杆塔或上导线时,由于上导线绝缘相对较“弱”而先击穿,雷电流经杆塔人地,避免了两相闪络。湖南郴州电业局和包头供电局在雷害严重的一些35 kV线路上应用了这一方法,收到了事故率明显下降的效果。据计算,采用差绝缘后,线路的耐雷水平可提高24%。
2.4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现如今,在高压及超高压线路上,双回路线在杆架设上的使用率越来越多,对此类线路的采用通常的防雷措施尚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为了考虑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来降低双回路雷击同时跳闸率,以保障线路的连续供电。不平衡绝缘的原则是使双回路的绝缘子串片数有差异,这样,雷击时绝缘子串片数少的回路先闪络,闪络后的导线相当于地线,增加了对另一回路导线的耦合作用,提高了线路的耐雷水平使之不发生闪络,保障了另一回路的连续供电。
2.5藕合地埋线
在输电线路防雷技术中,藕合地埋线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此技术的一个关键,主要可起两个作用:一是为了降低接地电阻,《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指出:连续伸长接地线是沿线路在地中埋设1~2根接地线,并可与下一基塔的杆塔接地装置相连,它是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杆塔接地电阻的有效措施之一;二是起一部分架空地线的作用,既有避雷线的分流作用,又有避雷线的藕合作用。据有的单位的运行经验,在一个20基杆塔的易击段埋设藕合地埋线后,10年中只发生一次雷击故障。有文献介绍可降低跳闸率40%,显著提高线路耐雷水平。
2.6预放电棒与负角保护针
在输电线路防雷技术中预防电棒的作用是为了降低杆塔分流系数,绝缘子串对地电容以及加大导线,改善电压分布,于此同时,也增大藕合系数、减小导地线间距;而负角保护针可以看成装在线路边导线外侧的避雷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屏蔽,减小临界击距。预放电棒与负角保护针常一起装设,这一方法曾在广东、贵州等地采用,有一定的效果。制作、安装和运行维护方便,以及经济花费不多是其特点。
2.7装设消雷器
有一种新型直击雷防护的装置,而且在我国国内也已经有十几年的应用历史,那就是——消雷器,而且据了解,目前架空输电线路上装设的消雷器已有上千套,运行情况良好。虽然对消雷器的机理和理论还存在怀疑和争论,但它确实能消除或减少雷击的事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与接受。消雷器对接地电阻的要求不严,其保护范围也远比避雷针大。在实际装设时,应认真解决好有关问题。
2.8使用接地降阻剂
由于近几年来国内的一些单位都因处理接地时使用了降阻剂,而取得了很好的降阻效果,介绍降阻剂的文章也不少,降阻剂确实热极一时。据有关资料介绍,降阻剂使用后接地电阻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并且由于其pH值一般均在7.6~8.5之间,有的呈中性略偏碱,对接地体有钝化保护作用,故基本无腐蚀现象。但是,使用较长时间表明接地降阻剂对接地体产生了严重的腐蚀。故在采用这一方法时应关注长期的效果,特别是对接地体的腐蚀问题。
2.9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
在我国35 kV及以下电力系统中运用了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这样可使由雷击引起的大多数单相接地故障能够自动消除,不致引起相间短路和跳闸。而在二相或三相落雷时,由于先对地闪络的一相相当于一条避雷线,增加了分流和对未闪络相的耦合作用,使未闪络相绝缘上的电压下降,从而提高了线路的耐雷水平。因此,对35 kV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必须做好接地措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电网也在逐渐扩大,我国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也不断的攀升,导致我国电网事故频频发生。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雷击输电线路。因此,筆者根据实际经验,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通过对雷电线路的危害分析,提出了多种完善防雷线路的方法。
参考文献:
[l]关根志.高电压工程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2]王清葵.送电线路运行和检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刘振亚.特高压电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杜,2005.
[4]孙玉堂.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换位塔[J].电力建设,2005(12).
[5]郭秀慧,车志强,钱冠军.输电线路绕击防护的新措施[J].高电压技术,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