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法类院校商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phe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华政与中政大的商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对比,探讨目前我国国内政法类院校商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政法类院校如何把法学与商科完美结合,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通过多方调查研究,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结构、学生素养等方面展开,最后得出在进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时,不论是经济学基础课程数学理论还是法学课程都未得到很好的平衡的结论。
  关键字:法商复合 人才 教育
  在我国本科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学的内容较多较杂,因此,在本科阶段培养法商复合管理人才无法满足跨学科、学科交叉的教学要求,而研究生专业化程度较高,创新能力、社会阅历、知识掌控能力等较好,因此研究政法类院校商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现实与理论意义。
  本文主要侧重研究国内知名政法类院校中国政法大学(以下简称"中政大")和华东政法大学(以下简称"华政")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来探讨法商复合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教学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华政商学院:培养"复合型、运用型、外向型"的高素质人才;
  中政大商学院:培养""精商明法、敏思善行"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而从华政拥有"金融监管"建设高地和中政大如火如荼的开展法商MBA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华政商学院偏重于金融监管领域的法商复合人才培养,而中政大更偏重于实体企业管理中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法商复合人才的培养。
  (二)专业设置
  中政大商学院是国内"法商管理"教育培养模式的开创者和推动者,具有十七年的法商管理教育培养经验。2007年,教育部在中政大商学院设立了国家级"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3个一级硕士授权点: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1个博士点:世界经济。目前已经招生的二级硕士点有:MBA专业硕士、企业管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会计学、金融学。
  华政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发展至今共有10年历史,近几年依托华政强有力的法学教育背景,将培养法商结合人才作为商学院发展目标,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已经招生的二级硕士点有: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具体专业设置见表1。
  表1 中政大与华政商学院研究生专业设置对比(附后)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读出,中政大对商科类研究生的培养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可谓是全面进行。相较之下,华政商学院对商科类研究生的培养仅仅局限于学术型研究生,但是我们从相关资料中发现,在华政法理学下设的法经济学这一博士点是由商学院硕士生导师组组长担任博导,可见华政校方对于商学院的发展呈现消极态度,更多的是支持法学的强大发展。
  (三)课程设置
  其次,我们从中政大和华政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三年课程的设置进行分析。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专业,分别为中政大的产业经济学、会计学、企业管理、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和华政的产业经济学。详见表2。
  说明:表中粗体为法律类课程,斜体为数学类课程
  从上表中,在数学课程设置中,中政大产业经济学的比例最高,中政大会计学和华政产业经济学的比例最低;在法律课程设置中,中政大会计学和华政产业经济学均设置了法律课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对法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方面较弱,例如中政大的经济管理专利依旧是按照传统经济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学科进行设置课程。虽然华政产业经济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已渐渐融入法学课程,但却完全抛弃经济学基础课程。无论是国内走在前端的中政大还是华政,在课程设置中都是略有不足的。"法商复合"人才的知识架构应当怎么构架,以何种方式,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教师队伍的构成
  中政大商学院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28人,将有约40位商学或法学教授和副教授承担MBA课程的教学,其中有实践经验的博士学位教师占总人数的83%。此外,我校已聘请了4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管理者、企业高级管理者及律所高级合伙人作为我校的兼职教授。
  华政商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研究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其中博士后10人,其中部分为法律学博士后,还有一名法理学博士生导师)。
  可以看出中政大商学院与华政商学院的在职教师的经济学专业素养皆不俗。但中政大商学院的教师相较华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兼职教授的多元化为中政大商学院法商融合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而华政商学院教师队伍虽不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但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法律学知识基础,在知识结构上更为丰富完整,为法商结合管理学科的创建准备理论基础。
  三、中政大的法商结合人才培养特色
  中政大作为国内法商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的领军院校,其法商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在其专业硕士MBA教育上,先后成立了MBA学院,开设了法商MBA专业硕士点,更与有小哈佛之称的加拿大毅伟商学院合作办学,创建了高端教育项目EDF,在培养具有法商智慧、国际化意识以及顶尖管理知识和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优秀管理人才。
  (一)课程设置
  1、课程理念:
  以培养"精商明法、敏思善行"的法商管理复合型高级人才为目标,建立"精商明法"的知识体系,把商业相关的知识和理论与法学相关的方法和工具加以完美结合;培养"敏思善行"的综合能力,铸造"格物致公"的个人素质。在具体培养方式上采用:教与学、做与悟、思与育的模式,从课程设置上、培养环节上、教学方法上等充分体现"法商管理"的复合特色。(详见图1)
  图1 中政大MBA课程理念
  2、课程体系:
  MBA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5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24学分,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6学分,法学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法商管理案例研讨课不少于3学分,专题讲座2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必须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授予MBA硕士学位。(课表详见表3)
  表3 中政大法商MBA课程设置(附后)
  四、分析总结
  从以上三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到,目前国内政法类商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培养法商复合、适应法制经济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为主。但是,在进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时,不论是经济学基础课程数学理论还是法学课程都未得到很好的平衡,总体思路仍是按照传统经济管理类培养思路进行,换汤不换药的方式,使得法商结合依旧是书上一个名词。
  中政大商学院是国内首先提出法商结合培养理念的院校,在17年的努力与探索中得到较好发展。虽其法商结合的教学理念成为学院品牌,但随着法商MBA的成功设立、EDF项目的进行,法商结合的教育理念成为高端教育,而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未较明显的按照法商结合理念进行培养。
  笔者认为,政法类院校商学院研究生培养应当定位于培养法商复合型、应用型、向外型的高素质经济管理类人才,这类人才应当能够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也应当在实践中创造属于这个未来新学科法商管理的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刘梦兰,商学院法学专业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9).
  [2]赵云君,地方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教学法研究,2011(14).
  [3]龚志君,构建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教育报,2009(5).
  作者简介:黄晶晶(1988-),女,上海人,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2011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规制。
  附:表1 中政大与华政商学院研究生专业设置对比
其他文献
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3266.8美元,开始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我国人均GDP 突破4000美元,达到4393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08年公布的收入分组标准,即人均GDP3856-1190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这意味着我国已正式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在经济社会领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
期刊
摘 要:在考古研究中,对同一件事物的描述和解释,因为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同的学者会给出不同的学术概念。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程度上认知的混乱,在解释的过程中反而加大了人们对事物本身认识的难度。所以,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考古学相关学术概念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将会促进问题的解决,进而有利于中西方的交流和整个学科的整体进步。本文试图从"用今不用古"和"用新不用旧"两方面分别以"萨满"与"酋邦"这两个概念为例
期刊
摘 要:当前,全党深入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确认识和把握"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论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文章结合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阐述了"为了谁",就是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竭诚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依靠谁",就是要充分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我是谁",就是把群众当主人、视群
期刊
摘 要:跨学科研究和单一学科研究都是一种方法论, 研究主题本身决定了对之进行研究的方法论。研究主题的综合性、 复杂性要求对主题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分析、揭示,在学科分野日益明晰细化的当代,跨学科研究更有其必要性。文章首先介绍了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以经济学为例,简单介绍跨学科研究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经济学;学科整合  一、引言  跨学科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
期刊
摘 要:当我们承受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一系列企业经济转型带来的社会负面效益,我国会计学界及企业界人士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性。而研究社会责任会计课题的难点就是其计量问题。文章集中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计量方面的模型和方法。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计量方法  美国会计学者戴维·F·林诺维斯在1968年发表了论文《社会经济会计》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人际自立在人际应激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流调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对50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人际独立、人际责任、人际开放和抑郁、人际应激均显著相关,人际主动、人际灵活和抑郁显著相关,此外,人际应激和抑郁显著相关;(2)人际自立-人际应激-抑郁中介模型成立。结论:人际应激在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
期刊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和以增长为导向的社会,创业被认为是提高国家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竞争的最佳战略之一,政府鼓励并大力支持创业。对于个体而言,创业成功者可以增加个人收入,获得更自由的时间,实现自我价值。但是面对创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很多个体会采用兼职创业的形式。然而,无论兼职创业还是全职创业,都需要潜在创业者。基于此,本研究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探讨在职员工的创业意向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讨工作安全感对员工兼职创业意向和全职创业意向的影响。
  研究考察了工作安全感对兼职创业意向和全职创业意向
摘 要:基于对三家专业康复机构工伤职工的调查,采用工伤康复前后生活自理情况、康复费用支付及康复后就业选择等指标获取工伤康复服务的实施效果,实证研究表明康复的质量、参保覆盖率、费用支付、就业去向等问题突出,康复服务效果亟待提高。基于不同的康复责任主体,提出提高我国工伤康复效果的建议,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工伤康复;服务效果;实证分析  一、引言  建立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
期刊
摘 要:我国一直以来重视"科教兴国"事业,注重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应该作为首要的教育创新改革基地。民事诉讼法学科作为法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应当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教学改革;集中实习  西南政法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近年来又被国家评为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此外也是是全国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
期刊
摘 要:中国儿童戏剧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在内容、题材、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但就其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外国经典儿童戏剧的主导地位仍然不可撼动。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自我,找出自身的缺点与差距。本文从分析当前儿童戏剧的特点与突破,通过与外国经典进行对比找出创作短板,以及揭露儿童戏剧创作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入手,对当前的儿童戏剧的创作问题提出新的建议及看法。  关键词:儿童戏剧;现状;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