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自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06
初中生物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1. 艺术提问,让学生融进课堂
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并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提问之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教师可以增加提问的难度,并做相应的引导。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如果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有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2. 培养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对课堂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及整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大部分学生能与同学合作探讨、畅所欲言,对不同的观点勇于质疑。例如:在开花和结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花”的录像片段和图片,欣赏描写花的诗句,观察花的结构等,这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师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积极主动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平时参与活动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鼓励和帮助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与探索。
3. 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如,许多学生对“观察细胞的结构”这一章非常感兴趣,由于这一章的内容大多在实验室里完成,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他们未曾使用过的显微镜和其他实验工具。在部分实验所需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预备实验,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同学作报告。这样,既达到了培养兴趣的目的,又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能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4. 课堂教学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这样,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感到收获不少。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都应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时,教师可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时,可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时,可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手与脑“活”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5. 避免课堂教学的单一、枯燥
利用古诗词激发兴趣。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三种方式:(1)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千尺。”“飞流”表明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2)协助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表示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已过万重山”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3)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1. 积极收集材料,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新的生物科技成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收到许多关于生物科技成果的信息。例如,在讲到“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时,很多学生都对书本中提到的病毒能帮助完成转基因过程这一点非常感兴趣,部分学生还能讲出一点小知识,但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对“转基因”这个词的记忆印象上。于是,笔者提议全班学生围绕“转基因技术”或“基因治疗”分组查找资料,下节课进行小组比赛。结果,每个小组都找到了一些新奇有趣的资料。自此,部分学生开始养成自觉收集资料的习惯。如当笔者讲到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时,有的学生可以列举很多例子,并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它们的生活方式;在讲动物与仿生时,书本的例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的补充让他们大大开阔了眼界。这些新的生物成果,让学生加深了对生物学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2. 注重实践,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
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因此,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要体现教师有效的“教”,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学生有效的“学”,让学生充分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摸索经验、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横州镇第二初级中学 530300)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自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06
初中生物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1. 艺术提问,让学生融进课堂
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并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提问之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教师可以增加提问的难度,并做相应的引导。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如果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有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2. 培养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对课堂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及整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大部分学生能与同学合作探讨、畅所欲言,对不同的观点勇于质疑。例如:在开花和结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花”的录像片段和图片,欣赏描写花的诗句,观察花的结构等,这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师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积极主动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平时参与活动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鼓励和帮助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与探索。
3. 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如,许多学生对“观察细胞的结构”这一章非常感兴趣,由于这一章的内容大多在实验室里完成,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他们未曾使用过的显微镜和其他实验工具。在部分实验所需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预备实验,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同学作报告。这样,既达到了培养兴趣的目的,又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能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4. 课堂教学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这样,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感到收获不少。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都应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时,教师可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时,可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时,可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手与脑“活”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5. 避免课堂教学的单一、枯燥
利用古诗词激发兴趣。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三种方式:(1)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千尺。”“飞流”表明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2)协助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表示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已过万重山”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3)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1. 积极收集材料,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新的生物科技成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收到许多关于生物科技成果的信息。例如,在讲到“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时,很多学生都对书本中提到的病毒能帮助完成转基因过程这一点非常感兴趣,部分学生还能讲出一点小知识,但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对“转基因”这个词的记忆印象上。于是,笔者提议全班学生围绕“转基因技术”或“基因治疗”分组查找资料,下节课进行小组比赛。结果,每个小组都找到了一些新奇有趣的资料。自此,部分学生开始养成自觉收集资料的习惯。如当笔者讲到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时,有的学生可以列举很多例子,并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它们的生活方式;在讲动物与仿生时,书本的例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的补充让他们大大开阔了眼界。这些新的生物成果,让学生加深了对生物学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2. 注重实践,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
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因此,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要体现教师有效的“教”,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学生有效的“学”,让学生充分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摸索经验、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横州镇第二初级中学 5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