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要注重学生智能的培养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竞争加剧,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地方。在普及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各个学科都在迅速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也同样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地理知识涉及范围广,内容包罗万象,从遥远的太空,到地下千米岩层和近万米洋底,数千千米的大气以及陆地各国概况,民风民俗。这些复杂的知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地理教师在现代教学中,肩负的不再是简单传递知识的任务,而是担负着培养学生智能的重任。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仅要自己善于归纳整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步骤——明确知识范围、熟悉知识组成、分析归纳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将原来看似孤立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有系统、成体系,从而明确相应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它们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例如分析“地球上的自然带”知识间的联系时,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楚知识间的联系来入手,就要从最根本的原因——位置(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开始,正是这种位置,才产生了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组合,也就是不同的气候;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和土壤,因而形成了陆地自然带。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些知识之间保持着明显的因果关系。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归纳,不仅可以突出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在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掌握以地理原理推导出的区域地理特征,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区域地理特征,以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
  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用地理原理中的基础的规律来武装学生,学生只有掌握了规律,才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另一方面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知识是金子,智能是点金术,一般来说,地理教学中智能的培养主要是指对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几方面的培养。
  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始于认知观察。认知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认知观察就不可能对事物有着形象的认识,更难从书本介绍中去想象,去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事象的实地考察、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地理教学要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观察,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观察的方法和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指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就是指地理事象之间、人地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等规律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多面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地理思维时要符合地理思维的这些特点。也就是说应该做到不论研究或学习地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都要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自然要素、各经济部门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以获得地理现象整体性的认识,避免只注意个别要素、个别经济部门而忘记其它要素和其它经济部门的顾此失彼的纰漏。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时,要善于辨别地理区域差异。掌握地理区域特征,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区域性的特点,防止学生由于地理区域特征模糊,出现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此外,对于空间广阔的地理事象,在引导学生思维时,要将地理现象同它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联系起来,借助地图,将地理现象联系地图进行思维,以便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地理想象能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的能力。由于地理学科涉及极其广泛,要素异常复杂,很难一一掌握,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探究地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理想象的方法,一般有推演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像、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
  记忆能力是识记和再现的能力。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好的记忆能力的培养需要良好的记忆习惯。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只有深厚的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方法提高记忆的效率,如对比法、类比法、归纳法等有助于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记忆习惯。
  由于地理智能是学生一般智能在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所以有精力的教师还应研究同年级其他学科对学生的具体能力要求的情况,这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能力要求的调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智能上的协同作战,提高学习效益。
其他文献
在井眼轨迹控制过程中,进行滑动导向与复合钻进时,利用常规导向螺杆会出现钻头加载困难以及形成螺旋井眼的问题,从而对井眼轨迹的控制效果产生影响。为解决该问题,以前用过宽
经济发展需要城乡统筹,文化建设和发展同样也需要城乡统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为主题的“中天杯.浙江省机关干部摄影书画精品展”近日在杭州举办。省委书记赵洪祝参观了展览并予以充分肯定;原省委书记薛驹,原省政协主席刘枫,全国政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全国高考英语卷(NMET)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主要特点是:侧重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的考查,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语篇分析水平、合理判定能力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读速要求大大提高,阅读词汇量逐年增加。阅读部分在高考英语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得到有效深化的环境下,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高考中会有集中体现,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
本文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对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东部过渡带应用压裂措施以来,压裂增产油量对油田高产稳产和稳油控水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近几年油井压裂效果逐年变差的实际,对油井含水率、地层压力、油水井注采关系及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是一所浙江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是工科类普通高等院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