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已经引起广大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持续研究。语文学困生是一个数量不容忽视的群体,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还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本文以初中语文学困生的问题分析及基础,探讨学困生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笔者经验,提出几点转化策略。希望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困生 问题与成因 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概述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学困生这一概念逐渐得到认同,“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概念的界定,不同教育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但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有一些共识,即都排除了智力因素的影响。
本文所探讨的初中语文学困生是指在正常的智力范围的学生,在正常的教学环境中,由于认知、心理、生理等自我因素或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语文学习效率低下,不能发挥语文学习的潜能或不适应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且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语文成绩处于长期落后于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
二、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学困生的问题按对语文的态度分为:不想学习和不会学习两类,前者主要是心理层面的问题,后者是学习方法方面问题。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学困生的主要问题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基础差:基础差是语文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容易犯一些常识性错误,比如拼音错误、误用成语、错别字、错用标点符号、写作或答题多病句等问题。
语文学习缺乏目的性:即对语文缺乏正确认知,学习过程比较盲目,自主学习能力差,需要教师监督,独立性不够。
意志力薄弱:即遇难则退,虽然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目的性,但是不愿意付出努力,不愿意吃苦,畏难情绪显著。
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不愿意主动探究语文,不爱动脑,也不愿意他人交流沟通或请教问题。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外阅读量少,也不会整理、归纳知识点。
心理方面: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逃避心理、消极心理、认知偏差、自尊心强、缺乏自信等。
三、学困生影响因素
(一)学生主观因素
首先,不重视知识积累。学困生的知识基础薄弱,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不强,学习过程不重视累积,不会查漏补缺,随着知识点的不断增加,造成新旧知识断链;长此以往,导致学困生学习跟不上集体的进度。
其次,缺乏语文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缺乏导致求知欲、探索欲、意志力薄弱,面对难度较大的阅读、古文或写作时,多敷衍了事,甚至逃避。
再次,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以机械记忆、模板记忆为主;学习习惯差,课堂不认真做笔记,效率低下,课后不管不顾,不会归纳总结;习惯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自主探究,不爱主动思考。
最后,学困生的归因不当。学困生的自我评价过于消极,对于失败或成绩落后,往往归因于外部因素,比如试题难度、运气等,不愿意从自身方面找原因,缺乏自我批评的勇气,更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动力、兴趣和意志力。
(二)家庭因素
归纳学困生的家庭类型主要有严厉型、放纵型、不良型、娇惯型。严厉型的家庭给与学生很大学习压力,高标准、严要求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心理;放纵型的家庭没有时间管理学生的学习,任由其自由发展,而自控力不足的学生容易迷失自我;不良型家庭的家长自身就有些问题(比如离异、赌博、嗜酒等),在不良的环境成长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会影响课堂效率;娇惯型家庭过于宠溺学生,家庭经济环境好,不重视学生学习,导致学困。
四、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夯实语文基础
转化语文学困生的前提是夯实语文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我们要引导学困生端正语文态度,反省语文学科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其次,引导学困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学基础,并设置语文学习目标;最后,教师引导学困生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计划,教师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的动机。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改善教学环境、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开展探究式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通过创造角色或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联系,激发学困生求知欲。
(三)优化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转化语文学困生的有效手段,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转变学困生的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语文的心态,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学习方法的适用性也因人而异。我们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探寻一套适宜的有效学习方法,但要引导学困生重视预习、复习、做笔记、课外拓展、归纳总结等环节。
(四)家校形成合力
学困生的转化离不开家长的监督与配合,让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学困生的转化。在学校,教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人才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语文学习。在家里,家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监督学生学习,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倾听孩子心声,做好转化后援工作。家、校要建立交流平台,方便交流沟通,才能更好地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
(五)优化评价体系
对学困生的评价要注重全面性、多元性,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评价,还应重视其能力、认知、情感、态度等多元评价。注重量化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并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评价标准。此外,教師评价要及时且全面,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即使要指出学困生问题,也应肯定其好的一面,让其获得语文成就感,评价时应注重语言的艺术性,防止过激语言导致学困生对语文丧失兴趣或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参考文献
[1]付桥生. 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9):239-239.
[2]王欣. 如何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 文学教育:中, 2011(7):116-117.
[3]阎立钦. 语文教育学引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陈向明.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
陈馨兮,1978.1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四川乐至;职称:一级语文教师;学历:本科;单位:乐至县中和场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小学语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困生 问题与成因 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概述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学困生这一概念逐渐得到认同,“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概念的界定,不同教育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但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有一些共识,即都排除了智力因素的影响。
本文所探讨的初中语文学困生是指在正常的智力范围的学生,在正常的教学环境中,由于认知、心理、生理等自我因素或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语文学习效率低下,不能发挥语文学习的潜能或不适应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且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语文成绩处于长期落后于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
二、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学困生的问题按对语文的态度分为:不想学习和不会学习两类,前者主要是心理层面的问题,后者是学习方法方面问题。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学困生的主要问题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基础差:基础差是语文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容易犯一些常识性错误,比如拼音错误、误用成语、错别字、错用标点符号、写作或答题多病句等问题。
语文学习缺乏目的性:即对语文缺乏正确认知,学习过程比较盲目,自主学习能力差,需要教师监督,独立性不够。
意志力薄弱:即遇难则退,虽然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目的性,但是不愿意付出努力,不愿意吃苦,畏难情绪显著。
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不愿意主动探究语文,不爱动脑,也不愿意他人交流沟通或请教问题。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外阅读量少,也不会整理、归纳知识点。
心理方面: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逃避心理、消极心理、认知偏差、自尊心强、缺乏自信等。
三、学困生影响因素
(一)学生主观因素
首先,不重视知识积累。学困生的知识基础薄弱,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不强,学习过程不重视累积,不会查漏补缺,随着知识点的不断增加,造成新旧知识断链;长此以往,导致学困生学习跟不上集体的进度。
其次,缺乏语文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缺乏导致求知欲、探索欲、意志力薄弱,面对难度较大的阅读、古文或写作时,多敷衍了事,甚至逃避。
再次,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以机械记忆、模板记忆为主;学习习惯差,课堂不认真做笔记,效率低下,课后不管不顾,不会归纳总结;习惯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自主探究,不爱主动思考。
最后,学困生的归因不当。学困生的自我评价过于消极,对于失败或成绩落后,往往归因于外部因素,比如试题难度、运气等,不愿意从自身方面找原因,缺乏自我批评的勇气,更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动力、兴趣和意志力。
(二)家庭因素
归纳学困生的家庭类型主要有严厉型、放纵型、不良型、娇惯型。严厉型的家庭给与学生很大学习压力,高标准、严要求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心理;放纵型的家庭没有时间管理学生的学习,任由其自由发展,而自控力不足的学生容易迷失自我;不良型家庭的家长自身就有些问题(比如离异、赌博、嗜酒等),在不良的环境成长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会影响课堂效率;娇惯型家庭过于宠溺学生,家庭经济环境好,不重视学生学习,导致学困。
四、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夯实语文基础
转化语文学困生的前提是夯实语文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我们要引导学困生端正语文态度,反省语文学科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其次,引导学困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学基础,并设置语文学习目标;最后,教师引导学困生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计划,教师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的动机。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改善教学环境、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开展探究式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通过创造角色或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联系,激发学困生求知欲。
(三)优化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转化语文学困生的有效手段,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转变学困生的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语文的心态,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学习方法的适用性也因人而异。我们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探寻一套适宜的有效学习方法,但要引导学困生重视预习、复习、做笔记、课外拓展、归纳总结等环节。
(四)家校形成合力
学困生的转化离不开家长的监督与配合,让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学困生的转化。在学校,教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人才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语文学习。在家里,家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监督学生学习,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倾听孩子心声,做好转化后援工作。家、校要建立交流平台,方便交流沟通,才能更好地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
(五)优化评价体系
对学困生的评价要注重全面性、多元性,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评价,还应重视其能力、认知、情感、态度等多元评价。注重量化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并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评价标准。此外,教師评价要及时且全面,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即使要指出学困生问题,也应肯定其好的一面,让其获得语文成就感,评价时应注重语言的艺术性,防止过激语言导致学困生对语文丧失兴趣或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参考文献
[1]付桥生. 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9):239-239.
[2]王欣. 如何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 文学教育:中, 2011(7):116-117.
[3]阎立钦. 语文教育学引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陈向明.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作者简介:
陈馨兮,1978.1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四川乐至;职称:一级语文教师;学历:本科;单位:乐至县中和场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