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科学的思考方式、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程序设计
一、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即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程序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把握以下原则:
1、全体性、开放性原则
要把握这个原则,必须让学生群体参与,让每一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师生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考虑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梯度性原则,注重课堂提问的反馈评价。
2、主动性原则
要把握主动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采用作业形式多样性,增强讲解的趣味性等,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点,知识点的连贯性比较强,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认识论和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发现和认识真理的过程。科学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是几千年来人们发现和认识自然界的成果的积累,本身属于真理的范畴。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人的认识活动总是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属于对真理的认识过程,只有在遵循认识规律的情况下,才能更快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阶段内要求的数学知识。
另一方面,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少年阶段,思维活跃,才思敏捷。他们具有发展的联想、推理、抽象、创造性思维等特点。思维能力向深化和扩展方向发展。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容易通过形象思维方式认识新事物。
因此,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将抽象的概念、定义、推理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并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编排和举一反三的讲解,增强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逐渐内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纠正错误,发散思维,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1、课前关联复习
结合数学知识的结构性特点,笔者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安排课前关联复习一个环节。本文以初中数学绝对值一节的数学教学为例来说明具体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过程。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回顾前面章节中学到的关于正数,负数,数轴以及相反数的相关知识点,为接下来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做好知识准备。
2、循序渐进和师生互动
根据上述人们认知规律和青少年学习心理特点,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应更多的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在科学的认知活动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应地数学知识,同时对同学们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精心设计了师生互动环节,遵循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全体性、开放性、主动性原则。
承接上述教学实例。绝对值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同学们学习并理解其两种意义: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另一种是代数意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零的绝对值是零。
经过前面的关联复习,同学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期盼着在老师带领下去揭开和认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的真面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抽象性较强,开始时同学们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在知识编排和讲授过程中可以采用、图形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于是接下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轴,借助于具体的几个数,如1,5/3,2.8,4等和-1,-5/3,-2.8,-4等在数轴上的图示,讲解教材中绝对值的定义,这样就把抽象的绝对值概念转化成数轴上的一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自然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绝对值符号,记法,并辅以板书““|1|=1,|5/3|=5/3,…,|-1|=1,|-5/3|=5/3,”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通过形象思维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原来绝对值和线段的长度有关联,以线段长度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师通过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可以判断大家对新知识是否接受,根据同学们口头回答和表情反应,进行适时的反复讲解。讲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后,教师引领同学们观察前面的板书,并做以相应的提示,同学们会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结果“|2.8|=|2.8|,|-2.8|=|2.8|,…”那么可以得到“|-2.8|=|2.8|,…”这样教师就引导同学们的思路顺势进入绝对值代数意义的学习了。于是结合板书和教材,讲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零的绝对值是零。”
前面的讲解中主要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在形象思维层次上使同学们接受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接下来,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前面同学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数字,包括正数,负数,零和他们的绝对值,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数a的绝对值是什么呢,怎样表示呢?”之后,同学们会有一个短暂的思考过程,可能有一部分同学感到疑惑。此时,教师根据课堂场景再次引领同学们观察板书,“同学们把a看作一个故事中的蒙面人,当a在数轴上原点右边时”,结合数轴和前面列举的各个数讲解,“蒙面人的绝对值还是蒙着面,a的绝对值还是a,|a|=a”,“当a在数轴上原点左边时”,结合数轴和不同的数,“蒙面人变了,|-1|=1,|-5/3|=5/3,怎么变的呢”,再结合相反数的相关知识,“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1的相反数-(-1)是1,与|-1|=1比较,得到|-1|=-(-1),|-5/3|=-(-5/3),…,大家有没有发现蒙面人的绝对值和他自己只相差一个负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a是负数时,|a|=-a”,结合数轴和教材中绝对值代数意义的(3),“a=0时|a|=a=0”。
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遵循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原则,笔者对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过程进行了探索。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科特点,各科教师都对互动式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里主要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以期对中学各年级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程序设计
一、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即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程序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把握以下原则:
1、全体性、开放性原则
要把握这个原则,必须让学生群体参与,让每一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师生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考虑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梯度性原则,注重课堂提问的反馈评价。
2、主动性原则
要把握主动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采用作业形式多样性,增强讲解的趣味性等,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点,知识点的连贯性比较强,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认识论和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发现和认识真理的过程。科学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是几千年来人们发现和认识自然界的成果的积累,本身属于真理的范畴。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人的认识活动总是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属于对真理的认识过程,只有在遵循认识规律的情况下,才能更快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阶段内要求的数学知识。
另一方面,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少年阶段,思维活跃,才思敏捷。他们具有发展的联想、推理、抽象、创造性思维等特点。思维能力向深化和扩展方向发展。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容易通过形象思维方式认识新事物。
因此,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将抽象的概念、定义、推理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并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编排和举一反三的讲解,增强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逐渐内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纠正错误,发散思维,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1、课前关联复习
结合数学知识的结构性特点,笔者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安排课前关联复习一个环节。本文以初中数学绝对值一节的数学教学为例来说明具体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过程。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回顾前面章节中学到的关于正数,负数,数轴以及相反数的相关知识点,为接下来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做好知识准备。
2、循序渐进和师生互动
根据上述人们认知规律和青少年学习心理特点,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应更多的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在科学的认知活动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应地数学知识,同时对同学们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精心设计了师生互动环节,遵循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全体性、开放性、主动性原则。
承接上述教学实例。绝对值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同学们学习并理解其两种意义: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另一种是代数意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零的绝对值是零。
经过前面的关联复习,同学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期盼着在老师带领下去揭开和认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的真面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抽象性较强,开始时同学们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在知识编排和讲授过程中可以采用、图形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于是接下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轴,借助于具体的几个数,如1,5/3,2.8,4等和-1,-5/3,-2.8,-4等在数轴上的图示,讲解教材中绝对值的定义,这样就把抽象的绝对值概念转化成数轴上的一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自然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绝对值符号,记法,并辅以板书““|1|=1,|5/3|=5/3,…,|-1|=1,|-5/3|=5/3,”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通过形象思维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原来绝对值和线段的长度有关联,以线段长度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师通过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可以判断大家对新知识是否接受,根据同学们口头回答和表情反应,进行适时的反复讲解。讲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后,教师引领同学们观察前面的板书,并做以相应的提示,同学们会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结果“|2.8|=|2.8|,|-2.8|=|2.8|,…”那么可以得到“|-2.8|=|2.8|,…”这样教师就引导同学们的思路顺势进入绝对值代数意义的学习了。于是结合板书和教材,讲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零的绝对值是零。”
前面的讲解中主要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在形象思维层次上使同学们接受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接下来,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前面同学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数字,包括正数,负数,零和他们的绝对值,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数a的绝对值是什么呢,怎样表示呢?”之后,同学们会有一个短暂的思考过程,可能有一部分同学感到疑惑。此时,教师根据课堂场景再次引领同学们观察板书,“同学们把a看作一个故事中的蒙面人,当a在数轴上原点右边时”,结合数轴和前面列举的各个数讲解,“蒙面人的绝对值还是蒙着面,a的绝对值还是a,|a|=a”,“当a在数轴上原点左边时”,结合数轴和不同的数,“蒙面人变了,|-1|=1,|-5/3|=5/3,怎么变的呢”,再结合相反数的相关知识,“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1的相反数-(-1)是1,与|-1|=1比较,得到|-1|=-(-1),|-5/3|=-(-5/3),…,大家有没有发现蒙面人的绝对值和他自己只相差一个负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a是负数时,|a|=-a”,结合数轴和教材中绝对值代数意义的(3),“a=0时|a|=a=0”。
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遵循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原则,笔者对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过程进行了探索。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科特点,各科教师都对互动式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里主要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以期对中学各年级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