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san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本课堂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以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的机会 ,放手让学自主探究知识 ,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知识材料激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如在三年级两步应用题教学时,先出示:果园里有桃树25棵,梨树18棵。
  接着问:你能根据上面的条件提出问题吗?
  学生跃跃欲试
  生1:一共有多少棵树?
  生2: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生3: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多少倍?
  此时,再出示问题:苹果树有多少棵?
  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疑惑,有的惊奇,结果大家认为:此题"不能做",原因是苹果树与已知条件没有什么联系。
  适时启发道:那你能给题目补上一个条件,、使它可以求出苹果树有多少棵吗?
  此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生1:苹果树比桃树少3棵;
  生2:梨树比苹果树多3棵;
  生3:苹果树是桃树的2倍;
  生4:梨树是苹果树的4倍;
  生5: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多3棵;
  生6: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少3棵;
  生7:苹果树是桃树和梨树总数的2倍。
  这样的教学,一开始是根据条件提问题,复习了已学的知识,接着设疑:苹果树有多少棵?就造成了一种认知冲突,创设了思维情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现和表现的机会。由于学习主体的基础不同、个性存在差异,他们自主呈现出来的学习材料要比教材上的一个简单的例题和练习要"厚重"得多,同时也更有针对性。这些学习材料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易在学生心理上引起情感的共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活动得到了强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 开放、自主的课堂,发掘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 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尽量地开放,教学方法要为学生提供无穷大的探究机会,坚决摒弃传统的先讲后练德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再适时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再创造,再猜测与验证。如我看了三年级数学中的"毫米的认识"一课的教课光碟。课上的一个精彩的片段:
  师:看图说出线段的长度是多少毫米?
  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
  生1:线段的长度是37毫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生1:1厘米是10毫米,3厘米是30毫米,再数上7毫米是37毫米。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从4厘米里面去掉3毫米得出37毫米。
  生3:3厘米是30毫米,加5毫米再加2毫米就是37毫米。
  生4:我是5毫米5毫米地数出来的,5,10,15······35,再加上2毫米就是37毫米。
  师:5毫米是哪儿来的?
  生4:尺子上面每厘米中间有一条稍长一点的刻度线,它的左边是5毫米,右边也是5毫米。
  反思上述教学片段中,就一句"有不同的方法吗",使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我们不难发现,学生1和学生2把读线段的方法说得十分清晰,无需教师多加一句,学生3和学生4的思维更独特,不仅会读线段的长度,而且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每厘米中间的一条稍长的刻度线。仅仅一句"有不同的方法吗?",拓宽了学生探究的空间,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思维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上述两个教学片段中,教者为学生搭起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
  三、 善于质疑、敢于想象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 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 。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
  五、 注重反思,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 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总之,我们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学生的主动参与,以生本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努力把知识的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创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得以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学生管理的顺利看展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发挥青年团员作用;二是丰富第二课堂;三是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四是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
摘 要:在中国与希腊这两个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中,都流传着丰富的英雄神话,但是两国的英雄神话既有相同点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一方面通过中希神话中不同的英雄形象的对比,总结了中希英雄神话的相同点及中希英雄神话人物在性格塑造、行为描述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从民族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同时也注意到了中希英雄神话对后世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英雄神话;中国;希腊;比较  在人类远古时
【摘要】实施新课程,更重要的是创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宽松环境,培养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生命个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需求,善于倾听、学会等待、乐于理解,还要注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鼓励质疑、善待生成、启迪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生命课堂 以人为本 尊重需求 注重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
案情介绍:一九九七年十月三十日,某市荡田镇实业总公司、合作养老保险基金会向荡田镇政府(以下简称镇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一次性结算职工养老金的报告".该报告认为"现行"的
期刊
王复生在日本驻齐齐哈尔宪兵队监狱里已经坐了三天,也许是两天,不,可能是四天.周围铁铐的叮哨响声,左右牢房里难友痛苦的呻吟,被鞭打时的惨叫……使他无法安静下来,他只有以
综述了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开展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外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以及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延续性护理的现状,认为延续护理干预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惠儿婴
准备越冬的黄鼠狼rn晚秋的天空就是干净.你随便往哪个方向看,天空都是湛蓝、高远.看久了这样的天空,一个人的心常会变轻、变软.躺在田野的稻草上,四下里一片寂静,心中一片柔
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辽宁省教育厅召开高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会议,对于进一步发挥高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在促进辽宁高校国际化、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方面的独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