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理论视域下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微探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以及大学生的社会性,可以为应用协同理论提供一个广阔的实践场域.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需要提升高校内部协同合作,重在打造学校思政小课堂;需要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协同教育,重在打造社会大课堂;需要认识新媒体信息的传播规律,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面对国内外依然严峻复杂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新赶考”的时代命题.中国共产党如何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是当前党的建设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必须坚持“两个务必”思想,通过筑牢思想防线、消除本领恐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大国形象等途径,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红色理论引领功能的迫切要求,也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需求.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运用案例式、“互联网+”、活动体验式等“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实现思政课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凝练出了宝贵的育人思想.以党史教育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其自觉将爱国主义精神付诸实践.以党史教育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把握党史教育的政治方向,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发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合力;以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自觉.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担负着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把握高职学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发挥革命文化育人功效,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路径.要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呼应、线上与线下相衔接、远程与实地相结合等方式,将革命文化有效融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思政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