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课程思政系列讲座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教授做了一场题为《WTO与中国对外开放》的讲座,其中屠教授条分缕析地驳斥了美国指责中国不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的种种不实言论。
有人指责中国占了WTO便宜,其实中国做出了甚至超出WTO义务的承诺
有人认为中国占了WTO的便宜,才取得快速发展,美国领导人声称,过去20多年,美国对华贸易产生了巨额逆差,送给了中国大量财富,相当于美国“重建”了中国。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做出了很多承诺,有些甚至超出了WTO义务。
中国加入WTO时,做了两方面的承诺:开放市场和遵守规则。
加入WTO前,我们汽车关税是80%~100%,非常高的关税,但是在加入WTO的时候,我们承诺整车关税降到25%。现在美国说美国的关税只有2.5%,你们却有25%。但是,跟我们以前相比,我们做出的关税减让承诺已经非常高了。另一方面,美国的指责实际上是片面的,是有选择性的。因为25%是指我们轿车的关税,我们的卡车关税是15%。美国轿车确实是2.5%,但是他的卡车关税是25%。
横向比较,比如与阿根廷、巴西、印度这几个新兴大国比,这些国家在WTO框架下做出的承诺的约束关税水平分别为:阿根廷31.8%,巴西31.4%,印度48.5%,而中国是9.8%,所以中国的关税减让水平跟我们发展水平比較接近的国家比是非常高的。
我们在农产品关税上削减幅度也非常大,甚至比很多的发达国家都要低,当然比美国高一些。从2001年水平来看,我们当时的农业就业人口远远高于美国,是美国农业人口的一百倍,但是从当时农产品补贴来看,我们几乎没有。
在服务业里,中国在93个部门做了减税承诺,远远高于阿根廷、印度、巴西这些发展中国家。
从遵守规则来看,实际上每一个成员国在遵守WTO规则上是有差别的,尤其发展中国家在WTO协议中可以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实际上,中国在加入WTO时,作为后来者处于劣势地位,不得不放弃一些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待遇。
此外,我们还接受了一些超出WTO义务的要求,比如反倾销当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这样其他国家可以在反倾销中,把中国当成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国企业采用歧视性做法。
自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政府频繁指责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情况。事实上,中国认真履行入世承诺,此外,WTO有一整套的贸易政策监督机制起到监督作用。
加入WTO后,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法律调整,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达到2300多件,地方政府更多,达到19万多件。
我们履行了货物贸易领域的承诺,到2006年左右,我们在WTO框架下入世的时候做出的削减关税的承诺基本完成。
中国放开了对外贸易经营权。在加入WTO之前,我们的外贸经营权是政府控制,是许可制。但是在加入WTO之后,我们放开了对外贸易经营权,个人都可以进行对外贸易,这是非常大的制度调整,所产生的效益非常明显。
WTO要求各个成员通报贸易政策,我们通报的数量高,及时性、透明度好。中国政府还建立了国内的自主合规审查,这在世界上应该算是首创。
WTO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审计中有过渡性贸易政策审议,在中国加入WTO后的8年内,要每年接受WTO总理事会议及各个分理事会委员会的分别审议,这带有歧视性。但是从过渡性审议结果来看,总体情况非常好,直到2011年最后一次过渡性审议,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
指责中国“强制技术转让”,反映中外企业在竞争力上的接近
美国在《对华301调查报告》中指责中国有“强制技术转让”的做法,指责中国正利用对外资所有权的限制手段来迫使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转移技术。
从调查报告来看,这种指责最主要的依据是美国的一个商会做的问卷调查,有不到20%企业反映中国存在这样的情况。关键是这个行业协会只有200家企业,美国在中国投资企业有6.7万家,这200家到底有多大代表性?
中国存在所谓的强制性转让,美国没有任何书面证据,企业反映的是都是口头表达,说存在这样的一些要求。那么,这个要求是谁提出的呢?从调查问卷来看,70%是合作伙伴提出的,即中方的合资企业提出的。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企业有什么强制力呢?你不想转让可以不转让,你可以不跟他合作,你可以去别的地方投资。
目前,中外合资企业中,双方对技术转让分歧变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存在类似的双方企业之间技术转让的谈判,当时中国企业自身技术水平比较低,要求外方提供或者转让的技术水平不高,但是这些技术从外方看来已经是过时的,所以外方不会有太大意见。
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中国企业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合作时,外方不转让最先进的技术,对中方企业来说就没有价值。但是对外方来说,最先进的技术就是他的宝贝,他不愿意给,所以这种埋怨就越来越多。这实际反映的是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在竞争力、技术水平上的接近,导致了这种商业合作的谈判难度越来越大,但并不存在强制的问题。
说“中国制造2025”是想独霸世界,反映西方国家的焦虑
在一些国家看来,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就是想独霸世界。
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中国制造2025”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一个产业政策,因为它没有特别清晰的产业政策工具的设计,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发展方向。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这个产业,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觉得自主保障那么重要?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欧盟这些西方国家,对中国有很多技术出口限制,我们只好自己发展。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经费去发展技术,这完全是我们的自由,并不违反任何国际规则。
在技术形成的过程中,从WTO规则来看,实际上开发一项技术所给予的补贴基本上不会影响贸易,因为技术还没有形成市场,还没有形成产能,不可能对贸易有扰乱。 一些国家对“中国制造2025”的指责,其实反映的是他们的焦虑。他们觉得中国政府要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和经费去开发这些技术,担心在未来的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从“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来看,我们对外资企业非常开放,所有外资企业都可以参与到“中国制造2025”当中,他们可以获得相关的政策支持。
产能过剩,其实是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
美国指责中国政府对企业有大量的补贴,尤其是对国有企业有大量的补贴。他们认为这种补贴一方面是导致了其他国家的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另外一方面会扰乱市场秩序。
中国确实有产业政策、补贴政策,但是WTO并没有规定不得实行产业政策,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补贴,中国并不是特例。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按照规则来办事。从WTO的规则来看,除了禁止补贴以外,所有的补贴都是可诉补贴,你只要认为一国的补贴政策存在损害你利益的做法,你都可以告他,或者可以采取反补贴的措施。
你不能泛泛地說我的补贴政策是错的,你觉得这一项补贴政策导致了你的国内产业的损害或者导致市场扭曲,你提出证据,一对一地解决,而不能泛泛地说中国就是搞产业政策,中国就是搞国家干预,这种指责没有意义,从法律上来看也是不准确的。
一些国家指责中国产业补贴引发产能过剩,这两年确实中国钢铁的产能过剩比较明显,但是产能过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周期性和结构性的问题。
这一轮钢铁的产能过剩主要是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当时中国经济,包括世界经济都出现了比较大的下调压力,所以中国政府出台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其中有大量的基建设施,对钢铁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这个需求刺激了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产能形成以后,一时半会消化不了,经过几年经济快速发展以后,相对产能形成了,自然就有一个去产能的过程,其实这不是主观故意。中国的钢铁工业至少有一半是民营企业,政府能有多大的精力去补贴民营企业?
实际上,产能过剩中国比谁都着急,因为产能过剩带来很多的问题。尤其是钢铁产能过剩,它能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环顾全世界,采取这么积极的产能过剩化解措施的只有中国。
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有一些研究指出,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对世界市场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课程思政系列讲座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教授做了一场题为《WTO与中国对外开放》的讲座,其中屠教授条分缕析地驳斥了美国指责中国不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的种种不实言论。
有人指责中国占了WTO便宜,其实中国做出了甚至超出WTO义务的承诺
有人认为中国占了WTO的便宜,才取得快速发展,美国领导人声称,过去20多年,美国对华贸易产生了巨额逆差,送给了中国大量财富,相当于美国“重建”了中国。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做出了很多承诺,有些甚至超出了WTO义务。
中国加入WTO时,做了两方面的承诺:开放市场和遵守规则。
加入WTO前,我们汽车关税是80%~100%,非常高的关税,但是在加入WTO的时候,我们承诺整车关税降到25%。现在美国说美国的关税只有2.5%,你们却有25%。但是,跟我们以前相比,我们做出的关税减让承诺已经非常高了。另一方面,美国的指责实际上是片面的,是有选择性的。因为25%是指我们轿车的关税,我们的卡车关税是15%。美国轿车确实是2.5%,但是他的卡车关税是25%。
横向比较,比如与阿根廷、巴西、印度这几个新兴大国比,这些国家在WTO框架下做出的承诺的约束关税水平分别为:阿根廷31.8%,巴西31.4%,印度48.5%,而中国是9.8%,所以中国的关税减让水平跟我们发展水平比較接近的国家比是非常高的。
我们在农产品关税上削减幅度也非常大,甚至比很多的发达国家都要低,当然比美国高一些。从2001年水平来看,我们当时的农业就业人口远远高于美国,是美国农业人口的一百倍,但是从当时农产品补贴来看,我们几乎没有。
在服务业里,中国在93个部门做了减税承诺,远远高于阿根廷、印度、巴西这些发展中国家。
从遵守规则来看,实际上每一个成员国在遵守WTO规则上是有差别的,尤其发展中国家在WTO协议中可以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实际上,中国在加入WTO时,作为后来者处于劣势地位,不得不放弃一些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待遇。
此外,我们还接受了一些超出WTO义务的要求,比如反倾销当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这样其他国家可以在反倾销中,把中国当成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国企业采用歧视性做法。
自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政府频繁指责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情况。事实上,中国认真履行入世承诺,此外,WTO有一整套的贸易政策监督机制起到监督作用。
加入WTO后,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法律调整,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达到2300多件,地方政府更多,达到19万多件。
我们履行了货物贸易领域的承诺,到2006年左右,我们在WTO框架下入世的时候做出的削减关税的承诺基本完成。
中国放开了对外贸易经营权。在加入WTO之前,我们的外贸经营权是政府控制,是许可制。但是在加入WTO之后,我们放开了对外贸易经营权,个人都可以进行对外贸易,这是非常大的制度调整,所产生的效益非常明显。
WTO要求各个成员通报贸易政策,我们通报的数量高,及时性、透明度好。中国政府还建立了国内的自主合规审查,这在世界上应该算是首创。
WTO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审计中有过渡性贸易政策审议,在中国加入WTO后的8年内,要每年接受WTO总理事会议及各个分理事会委员会的分别审议,这带有歧视性。但是从过渡性审议结果来看,总体情况非常好,直到2011年最后一次过渡性审议,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
指责中国“强制技术转让”,反映中外企业在竞争力上的接近
美国在《对华301调查报告》中指责中国有“强制技术转让”的做法,指责中国正利用对外资所有权的限制手段来迫使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转移技术。
从调查报告来看,这种指责最主要的依据是美国的一个商会做的问卷调查,有不到20%企业反映中国存在这样的情况。关键是这个行业协会只有200家企业,美国在中国投资企业有6.7万家,这200家到底有多大代表性?
中国存在所谓的强制性转让,美国没有任何书面证据,企业反映的是都是口头表达,说存在这样的一些要求。那么,这个要求是谁提出的呢?从调查问卷来看,70%是合作伙伴提出的,即中方的合资企业提出的。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企业有什么强制力呢?你不想转让可以不转让,你可以不跟他合作,你可以去别的地方投资。
目前,中外合资企业中,双方对技术转让分歧变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存在类似的双方企业之间技术转让的谈判,当时中国企业自身技术水平比较低,要求外方提供或者转让的技术水平不高,但是这些技术从外方看来已经是过时的,所以外方不会有太大意见。
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中国企业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合作时,外方不转让最先进的技术,对中方企业来说就没有价值。但是对外方来说,最先进的技术就是他的宝贝,他不愿意给,所以这种埋怨就越来越多。这实际反映的是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在竞争力、技术水平上的接近,导致了这种商业合作的谈判难度越来越大,但并不存在强制的问题。
说“中国制造2025”是想独霸世界,反映西方国家的焦虑
在一些国家看来,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就是想独霸世界。
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中国制造2025”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一个产业政策,因为它没有特别清晰的产业政策工具的设计,它更多的是一个技术发展方向。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这个产业,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觉得自主保障那么重要?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欧盟这些西方国家,对中国有很多技术出口限制,我们只好自己发展。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经费去发展技术,这完全是我们的自由,并不违反任何国际规则。
在技术形成的过程中,从WTO规则来看,实际上开发一项技术所给予的补贴基本上不会影响贸易,因为技术还没有形成市场,还没有形成产能,不可能对贸易有扰乱。 一些国家对“中国制造2025”的指责,其实反映的是他们的焦虑。他们觉得中国政府要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和经费去开发这些技术,担心在未来的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从“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来看,我们对外资企业非常开放,所有外资企业都可以参与到“中国制造2025”当中,他们可以获得相关的政策支持。
产能过剩,其实是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
美国指责中国政府对企业有大量的补贴,尤其是对国有企业有大量的补贴。他们认为这种补贴一方面是导致了其他国家的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另外一方面会扰乱市场秩序。
中国确实有产业政策、补贴政策,但是WTO并没有规定不得实行产业政策,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补贴,中国并不是特例。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按照规则来办事。从WTO的规则来看,除了禁止补贴以外,所有的补贴都是可诉补贴,你只要认为一国的补贴政策存在损害你利益的做法,你都可以告他,或者可以采取反补贴的措施。
你不能泛泛地說我的补贴政策是错的,你觉得这一项补贴政策导致了你的国内产业的损害或者导致市场扭曲,你提出证据,一对一地解决,而不能泛泛地说中国就是搞产业政策,中国就是搞国家干预,这种指责没有意义,从法律上来看也是不准确的。
一些国家指责中国产业补贴引发产能过剩,这两年确实中国钢铁的产能过剩比较明显,但是产能过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周期性和结构性的问题。
这一轮钢铁的产能过剩主要是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当时中国经济,包括世界经济都出现了比较大的下调压力,所以中国政府出台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其中有大量的基建设施,对钢铁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这个需求刺激了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产能形成以后,一时半会消化不了,经过几年经济快速发展以后,相对产能形成了,自然就有一个去产能的过程,其实这不是主观故意。中国的钢铁工业至少有一半是民营企业,政府能有多大的精力去补贴民营企业?
实际上,产能过剩中国比谁都着急,因为产能过剩带来很多的问题。尤其是钢铁产能过剩,它能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环顾全世界,采取这么积极的产能过剩化解措施的只有中国。
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有一些研究指出,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对世界市场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