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会话中打断正在说话人而获得话语机会的现象非常普遍,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伟斯特(West)和日默曼(Zimmerman,1977)认为打断是对说话人话语内在结构的深层侵扰和当前说话人句法界限的侵入。国内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有研究者涉及打断现象,但是直到现在,能查阅到的关于打断现象的研究文献仍然很少。本文是基于调查语料进行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现象的研究。语料来自中央电视台2005年11月27日的“实话实说”节目,讨论的主题是“谁来决定电动车的命运”,此次节目有主持人1名,嘉宾3名,观众若干名。通过对谈话类电视节目中的打断现象的分析,为打断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依据。
一、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的界定
以往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日常会话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打断定义的,无法涵盖所有打断行为,对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研究虽有借鉴意义,但并非完全适用。李悦娥、范宏雅(2002)指出:“打断是在当前说话人结束话轮前开始讲话,即说话人为了取得发言权而试图与当前说话人争抢话轮。”廖美珍(2004)曾经对法庭问答互动中的打断进行了界定,认为:谈话类电视节目语言虽然和法庭语言一样,同属于机构话语,但这两个打断并非完全相同。因此,需要重新对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进行定义。我们认为,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是指参加节目中的任何一方(包括主持人、嘉宾、观众)在讲话过程中,因为另一方想获取话语机会,以有声语言介入并打断他人的话语,或是由于非语言因素的介入而导致说话人话语中断、提前结束话轮的现象。
二、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的分类
李悦娥、范宏雅(2002)所提出的分类是以罗杰、布尔和史密斯提出的模式为基础的。她们主要把打断分成九类,即成功的一次性打断、不成功的一次性打断、成功的多次性打断、不成功的多次性打断、并行谈话、冒失开始、沉默性打断、犹豫性打断、插入等九类。刘虹(2004)对打断的分类为:从动机看,可以分为故意打断和非故意打断;从效果看,故意打断又可以分为合作型故意打断和非合作型故意打断。但是,以上对打断的分类,并不能完全适合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的分类。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
(一)从角色关系分类
根据我们所收集的语料,从说话人的不同角色关系看,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可以分为主持人打断嘉宾(J=Z)、嘉宾打断主持人(Z=J)、嘉宾打断嘉宾(J=J)、主持人打断观众(G=Z)等。
(1)J=Z
J1:比如说你四十公斤是否可以突破=
Z:=不过,我打断您一下
(2)Z=J
Z:换成个人的欲望来讲,您是不是在无条件地满足,我=
J1:=不能无条件满足
(3)J=J
J1:我们不是后悔了吗=
J2:=我想来讲两句
(4)G=Z
G:因为我们骑普通自行车=
Z:=时速是多少
(二)从语用角度分类
从语用角度看,即打断者与被打断者是否合作,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可以分为合作性打断和非合作性打断。“非合作性打断”是指打断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使节目谈话进展受阻,而是为了启动新的话轮,展开新的话题的打断。上文中的例(3)、例(4)都是非合作性打断。所谓“合作性打断”是指不论是主持人还是嘉宾、观众,打断的目的都是为了一个话题的继续进行,只是为了获取话语机会,增添、删改信息而采用的打断手段。例如:
(5)J1:重量不得大于四十公斤,是当时我们做的一个规定=
Z:=那现在2005年呢
(6)J1:其余剩下来的,都是汽车惹的祸
Z:(笑)
J1:91.6%,那么=
Z:=就是你首先质疑“马路杀手”这四个字
J1:=根本就不存在
(三)从结构上分类
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单纯打断、交叉打断、重复打断等。所谓单纯打断就是一次性打断,例如:
(7)Z:看样子,你对这个问题做过=
J1:=我研究了
(8)J1:所谓合理的依据是什么呢?应该是=
Z:=那您这个“合理”会不会是一个主观的
所谓交叉打断就是主持人打断嘉宾后又被嘉宾打断或者更多循环,当然也包括嘉宾打断主持人后又被主持人打断或者更多的循环。例如:
(9)J1:那么应该与时俱进,应该有所改变=
Z:= 你还是希望做一些
J1:= 应该
Z:= 调整
J1:=让广大消费者的正确的合理的消费主张得到满足
(10)Z:张老师,是不是也就是说(0.3)倪总违法了
J3:(笑)我是这样,我=
Z:=因为他说了(……)
J3:我觉得倪总呢(0.3)如果说他已经知道了他参与这个法的制定
Z:= 对啊,他是知法犯法(xxx)
J3: = 他还要有创新性的超越了它
所谓“重复打断”就是主持人打断嘉宾后,再次打断嘉宾,或者更多循环,另外就是嘉宾打断主持人后,再次打断主持人,或者更多循环。例如:
(11)J1:而电池的重量和什么东西正相关(0.2)和它的续行里程正相关=
Z:=速度
J1:=也就是
Z:= 时间(0.3)哦
J1: 刚才同学说的骑着骑着没电了
(12)J1:他们不找我,我没法找他们=
Z:=那我估计
J1:=他们不找我,所以我这个不是什么速度
Z:=那我估计(xxx)
J1:=也不是什么重量问题
(13)J1:那么好,我们带一箱啤酒=
Z:=您的意思是说,廖先生骑电动自行车
J1:=那他就不能骑了
Z:=跟我骑电动自行车
J1:=所以说,他不能,他骑了就会对社会有危害
(四)从功能角度分类
从功能上可以简单地把其分为成功打断和不成功打断。所谓成功打断就是指主持人或嘉宾得到了话轮并且阻止了当前说话人结束话轮,这一次打断被认为是成功的。例如:
(14)J3:都要的,都要考虑=
J1:=我打断一下,我在重申一下我的观点
(15)J1:这个很重要,到底杀了多少人
Z:(笑)你这个=
J1:=是一个还是两个(……)
Z:=您的意思是说这个
J1:=几乎是“杀”不死人的
Z:你说这杀手不行,是吧
如果没有阻止当前说话人结束话轮,那么就是一次不成功的打断,例如:
(16)J1:只是在这个数值上=
Z:=程度是吧
J1:我们要研究,但是=
Z:=你们研究多久了
J1:另外一个问题是我反对的
(五)从打断因素分类
在自然会话中,一般都只有言语打断,但是在谈话类电视节目中的打断,就存在其他的打断因素。我们将其分为言语打断和非言语打断。言语打断就是通过话语使对方的话轮中断,例如上面所列的16个例子都是属于言语打断。所谓非言语打断就是通过掌声、音乐等非言语因素使当前说话人的话轮中断,这是谈话类电视节目中的打断的一个常见现象。例如:
(17)J1:法律应该是符合(xxx)=
F:=(掌声、音乐)
(六)从标记角度分类
我们还可以根据是否有打断信号,将打断分为有标记打断和无标记打断。所谓有标记打断,就是在说话人想抢夺话轮时发出打断信号,用诸如“我可不可以打断您一下”“我打断一下”“对不起,我打断一下”“我补充一下”“我指出一个问题”等等的具体的标记性话语来进行打断,这样的打断一般都是成功的。例如:
(18)J2:但是这个法律按今天来说,也是符合国家的其他法律,来达到[(xxx)]=
J1:= [这里我想补充一下](……)
(19)J3:都要的,都要考虑=
J1:=我打断一下,我在重申一下我的观点
而所谓无标记打断,就是说话人在抢夺当前说话人的话轮时没有打断信号,突然插入话语进行打断。这样的打断例子很多,在此就不赘述。
三、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的过程分析
顾曰国(1999)提出的会话中交谈有三种功能:向上、向前和向下功能。向上功能指当前话轮与前面的话轮相关,向前功能指谈话者对谈话作出贡献使得会话向前发展,向下功能指当前话轮对下一发话人的话轮有影响。交谈者的任何话语都会对会话作出贡献,使得会话向前发展,所以向前功能是所有会话所具有的功能。谈话类电视节目中的打断,作为会话中的一种形式也同样具有此功能。向上功能也就是指话轮内容的相关性,当前的话轮与上面的话轮不论是合作性还是非合作性的,只要与所谈论的内容相关,当前话轮就有向上的功能,如果打断的内容与前面的话轮有关,不论形式怎样,都有向上的功能,如果打断的内容与前面的话轮无关,不论形式怎样,都有向下的功能。如果当前话轮引发了下一轮并影响其内容,那么当前话轮就有向前的功能。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向上、向前和向下的功能在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中的过程。
(20)J3:(……)还要看它的相对比,这是第一点(0.2)第二点=
Z:=好,您这段就是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刚才倪总的数据是吧
↑——对J3话轮内容作出反应
→——提供信息
↓——引出相关内容
J3:我们在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它的分母(xxx)
Z的这一成功的一次性打断同时具有以上所分析的三种功能:内容上与话轮(J3)相关,本身也会对会话作出了贡献,又引出了内容相关的下一轮话轮。
四、余论
谈话类电视节目的打断比较复杂,转写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比自然会话中的打断更加难以分析。我们只是从不同地角度分析了谈话类电视节目中打断现象的类型和打断过程,对于造成这类打断的深层次动因和各个角色间的打断频率与话量统计是我们下一步要进行探究的问题。
附录:
转写规范
J1、J2、J3 代表嘉宾1、嘉宾2、嘉宾3
Z 代表主持人
G 代表观众
F 代表非语言因素
(xxx) 代表听不清的话语
(……) 代表省略的部分
[ ] 代表括号内的话语与其他话语重合的部分
= 代表前一话轮结束与后一话轮开始,中间无间隔
参考文献:
[1]廖美珍.法庭问答及互动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刘 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顾曰国.使用者话语的语言学地位综述[J].当代语言学,1999,(3).
(高 斌,南昌大学中文系)
一、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的界定
以往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日常会话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打断定义的,无法涵盖所有打断行为,对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研究虽有借鉴意义,但并非完全适用。李悦娥、范宏雅(2002)指出:“打断是在当前说话人结束话轮前开始讲话,即说话人为了取得发言权而试图与当前说话人争抢话轮。”廖美珍(2004)曾经对法庭问答互动中的打断进行了界定,认为:谈话类电视节目语言虽然和法庭语言一样,同属于机构话语,但这两个打断并非完全相同。因此,需要重新对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进行定义。我们认为,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是指参加节目中的任何一方(包括主持人、嘉宾、观众)在讲话过程中,因为另一方想获取话语机会,以有声语言介入并打断他人的话语,或是由于非语言因素的介入而导致说话人话语中断、提前结束话轮的现象。
二、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的分类
李悦娥、范宏雅(2002)所提出的分类是以罗杰、布尔和史密斯提出的模式为基础的。她们主要把打断分成九类,即成功的一次性打断、不成功的一次性打断、成功的多次性打断、不成功的多次性打断、并行谈话、冒失开始、沉默性打断、犹豫性打断、插入等九类。刘虹(2004)对打断的分类为:从动机看,可以分为故意打断和非故意打断;从效果看,故意打断又可以分为合作型故意打断和非合作型故意打断。但是,以上对打断的分类,并不能完全适合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的分类。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
(一)从角色关系分类
根据我们所收集的语料,从说话人的不同角色关系看,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可以分为主持人打断嘉宾(J=Z)、嘉宾打断主持人(Z=J)、嘉宾打断嘉宾(J=J)、主持人打断观众(G=Z)等。
(1)J=Z
J1:比如说你四十公斤是否可以突破=
Z:=不过,我打断您一下
(2)Z=J
Z:换成个人的欲望来讲,您是不是在无条件地满足,我=
J1:=不能无条件满足
(3)J=J
J1:我们不是后悔了吗=
J2:=我想来讲两句
(4)G=Z
G:因为我们骑普通自行车=
Z:=时速是多少
(二)从语用角度分类
从语用角度看,即打断者与被打断者是否合作,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可以分为合作性打断和非合作性打断。“非合作性打断”是指打断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使节目谈话进展受阻,而是为了启动新的话轮,展开新的话题的打断。上文中的例(3)、例(4)都是非合作性打断。所谓“合作性打断”是指不论是主持人还是嘉宾、观众,打断的目的都是为了一个话题的继续进行,只是为了获取话语机会,增添、删改信息而采用的打断手段。例如:
(5)J1:重量不得大于四十公斤,是当时我们做的一个规定=
Z:=那现在2005年呢
(6)J1:其余剩下来的,都是汽车惹的祸
Z:(笑)
J1:91.6%,那么=
Z:=就是你首先质疑“马路杀手”这四个字
J1:=根本就不存在
(三)从结构上分类
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单纯打断、交叉打断、重复打断等。所谓单纯打断就是一次性打断,例如:
(7)Z:看样子,你对这个问题做过=
J1:=我研究了
(8)J1:所谓合理的依据是什么呢?应该是=
Z:=那您这个“合理”会不会是一个主观的
所谓交叉打断就是主持人打断嘉宾后又被嘉宾打断或者更多循环,当然也包括嘉宾打断主持人后又被主持人打断或者更多的循环。例如:
(9)J1:那么应该与时俱进,应该有所改变=
Z:= 你还是希望做一些
J1:= 应该
Z:= 调整
J1:=让广大消费者的正确的合理的消费主张得到满足
(10)Z:张老师,是不是也就是说(0.3)倪总违法了
J3:(笑)我是这样,我=
Z:=因为他说了(……)
J3:我觉得倪总呢(0.3)如果说他已经知道了他参与这个法的制定
Z:= 对啊,他是知法犯法(xxx)
J3: = 他还要有创新性的超越了它
所谓“重复打断”就是主持人打断嘉宾后,再次打断嘉宾,或者更多循环,另外就是嘉宾打断主持人后,再次打断主持人,或者更多循环。例如:
(11)J1:而电池的重量和什么东西正相关(0.2)和它的续行里程正相关=
Z:=速度
J1:=也就是
Z:= 时间(0.3)哦
J1: 刚才同学说的骑着骑着没电了
(12)J1:他们不找我,我没法找他们=
Z:=那我估计
J1:=他们不找我,所以我这个不是什么速度
Z:=那我估计(xxx)
J1:=也不是什么重量问题
(13)J1:那么好,我们带一箱啤酒=
Z:=您的意思是说,廖先生骑电动自行车
J1:=那他就不能骑了
Z:=跟我骑电动自行车
J1:=所以说,他不能,他骑了就会对社会有危害
(四)从功能角度分类
从功能上可以简单地把其分为成功打断和不成功打断。所谓成功打断就是指主持人或嘉宾得到了话轮并且阻止了当前说话人结束话轮,这一次打断被认为是成功的。例如:
(14)J3:都要的,都要考虑=
J1:=我打断一下,我在重申一下我的观点
(15)J1:这个很重要,到底杀了多少人
Z:(笑)你这个=
J1:=是一个还是两个(……)
Z:=您的意思是说这个
J1:=几乎是“杀”不死人的
Z:你说这杀手不行,是吧
如果没有阻止当前说话人结束话轮,那么就是一次不成功的打断,例如:
(16)J1:只是在这个数值上=
Z:=程度是吧
J1:我们要研究,但是=
Z:=你们研究多久了
J1:另外一个问题是我反对的
(五)从打断因素分类
在自然会话中,一般都只有言语打断,但是在谈话类电视节目中的打断,就存在其他的打断因素。我们将其分为言语打断和非言语打断。言语打断就是通过话语使对方的话轮中断,例如上面所列的16个例子都是属于言语打断。所谓非言语打断就是通过掌声、音乐等非言语因素使当前说话人的话轮中断,这是谈话类电视节目中的打断的一个常见现象。例如:
(17)J1:法律应该是符合(xxx)=
F:=(掌声、音乐)
(六)从标记角度分类
我们还可以根据是否有打断信号,将打断分为有标记打断和无标记打断。所谓有标记打断,就是在说话人想抢夺话轮时发出打断信号,用诸如“我可不可以打断您一下”“我打断一下”“对不起,我打断一下”“我补充一下”“我指出一个问题”等等的具体的标记性话语来进行打断,这样的打断一般都是成功的。例如:
(18)J2:但是这个法律按今天来说,也是符合国家的其他法律,来达到[(xxx)]=
J1:= [这里我想补充一下](……)
(19)J3:都要的,都要考虑=
J1:=我打断一下,我在重申一下我的观点
而所谓无标记打断,就是说话人在抢夺当前说话人的话轮时没有打断信号,突然插入话语进行打断。这样的打断例子很多,在此就不赘述。
三、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的过程分析
顾曰国(1999)提出的会话中交谈有三种功能:向上、向前和向下功能。向上功能指当前话轮与前面的话轮相关,向前功能指谈话者对谈话作出贡献使得会话向前发展,向下功能指当前话轮对下一发话人的话轮有影响。交谈者的任何话语都会对会话作出贡献,使得会话向前发展,所以向前功能是所有会话所具有的功能。谈话类电视节目中的打断,作为会话中的一种形式也同样具有此功能。向上功能也就是指话轮内容的相关性,当前的话轮与上面的话轮不论是合作性还是非合作性的,只要与所谈论的内容相关,当前话轮就有向上的功能,如果打断的内容与前面的话轮有关,不论形式怎样,都有向上的功能,如果打断的内容与前面的话轮无关,不论形式怎样,都有向下的功能。如果当前话轮引发了下一轮并影响其内容,那么当前话轮就有向前的功能。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向上、向前和向下的功能在谈话类电视节目打断中的过程。
(20)J3:(……)还要看它的相对比,这是第一点(0.2)第二点=
Z:=好,您这段就是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刚才倪总的数据是吧
↑——对J3话轮内容作出反应
→——提供信息
↓——引出相关内容
J3:我们在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它的分母(xxx)
Z的这一成功的一次性打断同时具有以上所分析的三种功能:内容上与话轮(J3)相关,本身也会对会话作出了贡献,又引出了内容相关的下一轮话轮。
四、余论
谈话类电视节目的打断比较复杂,转写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比自然会话中的打断更加难以分析。我们只是从不同地角度分析了谈话类电视节目中打断现象的类型和打断过程,对于造成这类打断的深层次动因和各个角色间的打断频率与话量统计是我们下一步要进行探究的问题。
附录:
转写规范
J1、J2、J3 代表嘉宾1、嘉宾2、嘉宾3
Z 代表主持人
G 代表观众
F 代表非语言因素
(xxx) 代表听不清的话语
(……) 代表省略的部分
[ ] 代表括号内的话语与其他话语重合的部分
= 代表前一话轮结束与后一话轮开始,中间无间隔
参考文献:
[1]廖美珍.法庭问答及互动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刘 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顾曰国.使用者话语的语言学地位综述[J].当代语言学,1999,(3).
(高 斌,南昌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