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舒散文七章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074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木龙河
  木龙河水,清澈见底;木龙河两岸,流水花香,可以嗅到水带来的远方味道……这是我此次文学和新闻采风,对木龙河水的第一印象。
  水流过历史,穿越时光而沉淀,流淌它的变迁与更迭,面对木龙河的水,是否悼古怀今,从木龙河水中汲取灵性,激发斗志,这木龙河水又将怎样穿越今天,奔向未来。
  这一条木龙河,一条自然河流,发源于德阳的罗江县新盛镇,流入绵阳,最终流入涪江。横跨木龙河的双合桥,建于咸丰年间,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余家堰,王家油坊渡槽,三清庙会碑……更有赵家花园遗址处。据传,赵家花园名字的由来是赵家有一古人钟爱种花,在花圃中养了许多奇花异草,花圃里一年四季都有盛开的鲜花,就这样人们称这地方赵家花园了……
  鸿雁在云鱼在水,也许雁鱼都曾彼此羡慕对方的世界。鱼儿永远不能飞到天上,鸿雁也不能在漫漫旅途中时而到水中小憩。生命无论多强多大,在水的前面都是一个单纯的孩子。
  潺缓静谧的木龙河水留给人们太多的回忆,又牵动了人们太多的思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木龙河整治被列入民生实事。当地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木龙河保卫战”,经过治理,污水无直排、堤岸无损毁、河底无淤积、河面无垃圾、绿化无破坏、沿河无违章,木龙河水质明显好转,杂质沉淀,拒绝诱惑,黑臭现象消失,木龙河的水变得纯洁无瑕,两岸环境明显提升。
  水,无形之物,上善之境界。轻风拂过,涟漪四浮。浮枝于上,寰宇飘摇。冰寒袭之,结而不动。千变万化,无法注满“心”“大”“广”“博”。那么就让我们捧着一束康乃馨,献上一杯醇香的奶茶,露出四粒洁白的牙齿,嘴角微微上扬,进入水的世界,变成快乐的蓝精灵,顺流而下,冲进美好的生活。
  木龙河的巨大变化,群众看在眼中,喜在心里。以往到木龙河钓鱼,闻到的都是臭味,水黑鱼少,来了两三次就没兴趣了。现在,钓鱼者每周末都要在木龙河沿线找钓位,水质变好,水面岸边基本看不到垃圾,这样的环境让群众很满足,晒着太阳甩上几竿,坐在树下等鱼上钩,实属惬意。
  群众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燕子飞来时,绿水人家绕”,寄托温馨;“小桥流水人家”“天街夜色凉如水”“山映斜阳天接水”,绽放一束唯美的遐思……
  人类对水的认识,古已有之,只是现在更进一步而已。翻开人类历史最古老的画卷,我们惊奇地发现,到处都充满了“水”的身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更有精卫填海的古老寓言。这些关于水的记载才让人类文明一步一步向前行,一直走到了今天。
  水,平凡柔和,却蕴藏着许多不可言传的奇迹。大自然孕育了水,水孕育了生命。一滴水可以折射整个世界,可以留住一个太阳的所有光芒,可以映照出每一个生命的模样。
  木龙河,清澈见底的河水,清静的环境,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居民美好的生活画面,幸福指数,这些主色调一股脑儿地挤进我们的脑海。
  (二)观景
  在城南有一条景观大道,把城南、城中、城西连为了一体,听去过的朋友讲,走进这条景观大道,就仿佛置身在一幅画中。
  于是,我也萌生一种莫名的冲动,要在忙里偷闲,去这条给市民耳目一新感觉的景观大道上一个人徒步,采几片云朵,挽几缕炊烟,抑或拾几瓣馨香,独自在愉悦静美的景观大道间观赏,放飞一下自己的心情。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要学会把生活的脚步放慢一点,留点时间去读一读清风明月,留一行脚步给瓜豆田园,无论世事如何纷繁与喧扰,生活的百态中总能找到一处清凉安静之所,去让自己的心灵变得从容淡定,城南景观大道也许就是绵阳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吧!
  生活在城南经开区是有福的,你见证了城南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糙到精致,从萧条到繁荣。你处在一个丰富多彩、扶摇直上、品位越来越高的城市成长的漩涡之中,更是有福了。
  从远处一眼望去,满眼绿意,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在青绿间,道路两旁各种花草树木竞相争艳,迎风摇曳。那些有车族开车看到路边的花,心情也许会更加舒畅,他们能不为这条道路的绿化风景点赞吗?
  这条景观大道,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线,让人览不完看不尽的绵州人的茶余饭后游憩驻足的好去处,如果不信,你可来这儿体会一下。我相信,你到这里,定像走进了一个早已在时空中凝结的氤氲不散的梦里一样。
  这条景观大道,于休闲、观光、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工程,营造出了许多很有品位的人文景观,为老百姓创造了一个环境优美、富有现代气息、开放的郊野生态型公共绿地。有朋自远方来,总是要带他们来这里,来这儿观景朋友们看到这如梦一般的景观,都会发自肺腑之言:“没想到,真的没想到……”
  来景观大道,最先吸引我眼球的是恬静之美。这恬静之美,散发着悠然而柔软的光,既不强烈,也不刺眼。远远望去,宛如俏丽的少女一般,温存地荡漾秋千,让你迷幻地感觉到,时而触手可及。那在她頭顶缓缓移动的云朵,在碧蓝的天空下,却显出了特有的纯洁,好似大家闺秀般的在那儿闲散端庄地踱着自在的步伐,令你产生不尽的遐想。
  从景观大道遥望远方,那些靠水而居的民宅,正带着远山朦胧的醉态,仿佛浓郁的水墨。面对着这般诗情画意的景色,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或许每天都可滋润在闲淡的生活中,都能在这儿尽情感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风情浪漫,即便他们的生活枯燥,也会活出自已独特的风景。
  随着一路风景,慢慢地向前走着,路边那些唤不出名字的花草,饱满含苞,恣意绽放。她们离我似乎只有一个脚趾尖的距离,那花开的声音,我们俯身都难听见,但能感知到她们心情的写意,她们向着天空昂首,那一定不是为了获得一朵云的沐浴。不管接下来的日子会遇上什么风雨,她们定会以最柔软的方式迎接。
  改革开放,让这个适逢其时分娩的“婴儿”有了生长的广阔空间,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又为这块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景,冬有青”的绿化景观,有力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极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出行舒适感。   景致入眼是那般清新逼人,一路的行进,仿佛已将浮华的世事抛向脑后,一颗灼热的心灵一次次被景观大道的风景所打动。如果心情烦郁,来到这里,看看风景,烦郁便可一扫而空。
  (三)碾子
  川北一带和北方差不多,最早的时候,人们吃的大米也都是用石碾子碾出来的。我生长的那个山村有两个石碾子,一个槽碾,一个平碾,它们为山村人的生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我记事起,只有槽碾还在用。
  石碾子由碾盘、立轴、石磙、滚架四部分构成。石磙绕着碾轴转动的时候,会发出吱吱的叫声。20世纪70年代后期,碾子變得孤零零的了,碾坊门庭若市的情景早已不复存。我们的耳边却时常响起石碾子吱吱的叫声,这叫声是一种原生态音乐。
  我们村的碾子有些年头了,人们都称它为“老碾子”。老碾子在村后的山边上,是公有财产,露天置在那里,四周也没有遮拦,谁家需要谁家用。谁家一旦要用它,得早早去扫了碾盘上的鸟粪,这个简陋的碾坊就是小村人加工粮食的地方。稻谷要经过碾子的碾后,才能入锅成稀饭或干饭,碾子息息相关着小山村人的生存。
  川北山区不用人去推碾子,也不用毛驴推碾子,而是用牛推碾子。碾米都是主妇们的事儿,每一次碾米,都很辛苦。碾米时主妇们守在碾子旁,泛起的糠尘染满全身,眉毛、头发都变白了,站那里如果不动,像一尊慈祥的雕塑。
  在冬天碾米,更是辛苦。凛冽北风,手脚一会就会冻僵。小娃娃跑到山坡上,找来一些干柴,烧堆火,烤烤手,暖暖脚,碾米虽然不是一个技术活儿,小孩子们是帮不上忙的。
  我们这一带麻雀很多,下雪天,四处一片白蒙蒙,麻雀无处觅食,碾坊就是它们的天堂。一群群的麻雀落在碾盘上,小伙伴们拿来箩筐,倒扣在碾盘上,先把绳子绑在一两寸长的木棍上,再把木棍支在箩筐上,远远地看着麻雀蹦进箩筐下后,猛地一拉绳子,麻雀就罩在箩筐里了……
  夏季的碾坊有些热闹,只要本家有人碾米,婆婆、大婶们都会停下手里的活计,过来帮忙。碾坊也成了唠家常的好去处,村外的新闻,村里的轶事都在这里发布。碾坊成了促进乡村和谐,邻里和睦的场所,吱呀呀的老碾子,用不变而单调的旋律记载着山村的历史,编织着平民的烟云。
  秋去冬来,碾子停止了吱吱呀呀音乐的哼唱。取代它的是电动碾米机的轰隆声。又过了好多年,老碾子的碾轴腐朽了,碾道也长满了蒿草,那碾纹也被无情的岁月磨平了。碾子在世事变迁中失业了,在现代机械隆隆的响声中,光荣地退休了。
  碾子的性格内向又沉稳,它不像石磨那样张扬,推动便发出很大的吼声。它不声不响,只有轴部间歇发出一些微弱的响声——咯吱,咯吱。
  “碾子”作为历史的见证静静地躺在村后山边,那“吱呀呀”的音乐声也成了我记忆里的亘古不变的歌谣,碾盘上的尘土,碾沟长满的青苔,也时不时地勾起脑海中过往云烟,它缭绕在我的眼前!
  (四)春植一点绿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个季节的生命都以各自的方式展示着蓬勃的生命力,“枯木逢春”发新芽,对于自然来讲,说它们是生命的传奇一点也不为过。
  保护我们的家园最大的措施就是植树造林,植树既可以让大家参与其中明白植树意义,也可以起到给小朋友的示范功能。植树是非常重要的保护生态的方法,可以加速绿化,保护水土,使土壤得到有效保护。
  看过《山海经》的人,当你读到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的拄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你是不是隐约了解到植树造林可造福于人类的道理?《礼记》中的“孟春之月,盛德在木”。说的是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而树木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我们人类呼吸。树对于人类而言,真是太重要了,几乎是鱼与水的关系。
  早些年村里建了新房,春天的时候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果树,作为纪念新房建立的同时,方便以后食用果子。有的人还会在春天里,买回一些树苗栽在自家地头里,方便以后用木材。我因此知道春天适合栽树。
  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能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能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的推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能带来大量就业机会,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贾山在《至言》中也有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于青松”,讲的秦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大力提倡种树绿化,这可是我国古代绿化的先声;北魏孝文帝取消山泽之禁,分田给百姓植树,规定众民植树指标。《开河记》中也有记载,隋炀帝亲自植柳,命令开挖大运河的同时在河旁植柳,才有了千里运河岸绿柳成荫的景观。
  小学的时候,学校就在一片荒山栽植不少的梨树。一有空,同学们就跑去看它们,有时还带上浇水工具,为它们浇浇水。看着它们在春天里生根,在夏天里茁壮成长,在秋天百花凋落的日子里,发现它黑绿挺拔的身姿和金黄色的野菊相得益彰,我们同它们一起成长,颇有意趣。
  几年以后,梨树成林。春季里那盛开的梨花,一簇簇绽放枝头,玲珑纤丽,仿佛是飘着的大片大片的雪花,甚是好看。这个时候,周末放学后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定会去这片梨树成林玩,观其新奇美景。
  之后的很多年,我参与种的那些树渐渐长大,看着树在成长,就仿佛看到我自己也在慢慢成长,就仿佛看到了顶天立地的未来。对环境的保护与绿化就是对生命的重视。古人早已开先河,何况今时今日?难怪,在我的潜意识里,早已种松植树了。树铸就了我们绿色的梦想,也成全了我们绿色的梦想。亲手种下一棵树就是种下一份心愿,种下一份期盼。
  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说来也是,近年来环境保护一直也是大家热议的话题。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
  从此,每年春天,全国上下齐动手植树,我们不管在哪里,不管在什么单位,都会积极参加植树。植树对环境,对人身体都有益。林木可以改善清除空气污染,树木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能放出氧气。提供给我们大量氧气,是我们的使者,植树意义深远。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黄子钰,男,笔名李小吐,1997年出生,现供职于焦作市公安局解放分局。擅长文学、书法、摄影,主攻诗歌、小说写作。  1  思成把蓝牙耳机从提兜里掏出来,戴了上去,拨弄着手机。这样,她肯定不会发现他在偷偷看她了,思成这样想,就是这样了。  思成没敢上去主动搭话,哪怕是偶尔她的笔或者卷子掉在了地上,连忙捡起来递给她,思成也没打过一声招呼。就像上课老师提问,自己心里可能知道那么一点,但是没有十
期刊
那年,她下岗了,在我们学校附近支了一个摊鸡蛋饼的小摊子。  那时,我正在上初中,我每天早晨6点10分到学校门口,通常鸡蛋饼摊周围已经围了十几个同学,同学们有的在吃,有的在等,我也加入他们的队伍中,我问:“阿姨,前面有几块饼?” “七八块吧!”阿姨头也不抬地说,如果时间来不及,我会到旁边买一个面包吃,如果还行,我会说:“阿姨,我要一张饼加一杯豆浆。”然后,在她的小盒里放四元钱,阿姨有时会看一眼,有时
期刊
从沈岳明的诗里,总能找到一种力量,一种向上的、生长的力量。这种力不是五大三粗的蛮力,而是一种像庄稼一样,自内而外的,按捺不住,要往上生长的力。  比如《和一朵花交谈》(原发《诗刊》2005年10月上半月):花,站在阳台的某个,缝隙里/我,站在城市的某个,阳台上/我们偶然相遇,并交谈/太阳其实并没看它几眼/就将目光移开了/但它却很激动,彻夜无眠地,将生命/站成一种倔强的姿势/它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次
期刊
抖音里面有个老朋友,经常发一些推销她家货品的视频,我极少点赞,也从来没有留言评论。  当初是怎么加她好友的,我竟记不起来了。当然,并非被迫。只是,现在的冷漠也是出于本心。  上大学时,她曾经是我多么亲密的人啊!  现在,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和她打过电话、发过信息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  我常常反思:人心之变,何以如斯?  我和她到底是什么时候相识的?忽然之间,我也记不清了。但我的记忆力一向是
期刊
作者简介:李海军,笔名木子,系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辽源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诗歌、散文、小说创作。2017年开始在省内外文学期刊和党报副刊公开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  那一年的相遇成为永恒  那一年,秋月  李白赐金放还  杜甫游历坎坷  相会于东都洛河  醉眠共被,携手逐波  一段佳话千古传说  骑马,狩猎  一支马队奔向泽野  马蹄踏破冰河  剑羽纷飞零落  猎物不少载之以车  盛唐
期刊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水缸。缸是粗陶缸,水是小河水,滋养着村里人家的一日三餐。  水缸有大有小,一律的口大肚圆,结结实实地立在屋檐下、锅灶边,缸里的水映照着房檐或者锅灶一角,映照着来来回回走动的身影,一缸清水里看得见平常人家的酸甜苦辣。  水缸里的水是用水桶从小河里担回来的,小河在村子的最东头,担水要穿过整个村子。早上起来,父亲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挑着两只水桶去河边担水,水缸不大,
期刊
作者简介:春之木,本名李明,1973年出生。有诗歌见于《诗刊》《诗选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安徽文学》等。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第20届、第23届高研班学员,出版诗集、散文集3部。  桃花  当着春天的面  轻轻地喊了一声你的名字  你就羞涩地绽放枝头  我有点后悔  不该早早地唤醒你  当着春天的面  轻轻地又喊一声  居然有你千万个姐妹弟兄同时应答  像合
期刊
水杉,普通到随处可见  在你的身上,我分明看见  有一种正直向上的力量  常常聽见你在风雨中歌唱  高耸入云的树锋  是挺起的脊梁  我时常带孩子去看水杉  在自然中与水杉同呼吸  希望他未来如水杉  撑一树绿荫为他人遮挡骄阳  堪为又一栋梁  浮云  优雅高洁的丝绵  正是沉淀了千年  在水中洗白了的云  我请微风把浮躁吹走  让天空安静下来了  摒弃了尘俗心空明亮了  神马变作白云的模样  静
期刊
作者简介:沈岳明,诗歌散见于《诗刊》《绿风》《诗选刊》等刊。出版长篇小说《爱是一切的答案》,小说集《神秘的红衬衫》,散文集《那场青春的一次出走》等18部。30余篇作品入选各地中高考语文试卷。曾任《飞霞》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主编图书百余册。创作生活经历被《中国青年》等多家媒体报道。  与世界和平共处  宇宙博大的内心刻着,万物平等  一只蚂蚁与一颗星球,同等重要  与鱼同饮,与兽同行,与鸟同飞  和
期刊
一  老樟树上的那株西瓜秧开花了。  记得去年同一个时节,也是在这老樟树上长出了一株可爱乖巧的西瓜秧。不一样的是,这株西瓜秧刚刚开花,去年的那株早已结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西瓜。为不让小西瓜有闪失,父亲用母亲穿过的破丝袜编了一个网兜,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小西瓜兜了起来……  西瓜秧开花了,我們全家又可以吃到自家树干上长的小西瓜了。不过有一点我很纳闷,那么高的樟树干上怎么会长出西瓜来呢?或许是风儿将种子吹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