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教学活动的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学方式已逐步从“纸质媒体”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过渡到以“万物互联、多终端接入”为典型特征的“新媒体时代”。本文以“需求催生创新”为切入视角,讨论新媒体时代教师教学基本功锤炼与教学方法优化策略,涉及“黑板”内容谋篇布局与输出、“多重目录”设计、用新媒体技术搭建“资源空间”等多方面内容。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06-0218-03
现实的社会需求是催生教学体系创新与进步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活的深度绑定使得“万物互联、多终端接入”的“新媒体时代”逐步成为现实。广大奋斗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从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方法优化两个维度集中发力,适应“新媒体时代”并利用前沿技术,助力教学效率和教学覆盖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新媒体时代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
在“传统媒体时代”,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纸质教材,教师基于纸质教材进行“教学计划制订—教案编写—课堂讲授—作业布置—考核评价—计划修订”的教学闭环流程,学生以“跟随者”的身份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堂听讲—课下消化—考试考核”这一过程。可以说,教师在整个师生互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信息终端(手机、电脑、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信息世界”,获取各种视听媒体课件、教师教学文档、随堂练习题库等配套资源,家长对于学生使用信息终端主动获取课程资源这一行为大多持鼓励态度[1]。从课程资源获取能力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水平线,这会带来两个变化:①语文课程入门难度下降。学生获取课程资源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完全可以在课前通过收集的资源开展“有的放矢”的预习活动,完成课程内容的初步入门工作。②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下降。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可能过度使用信息终端,容易养成“碎片化阅读”的习惯,造成专注力下降,无法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新媒体时代教师基本功锤炼与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一)“黑板”内容谋篇布局与输出
在“传统媒体时代”,黑板是教师输出教学内容的“主阵地”,能否对板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谋篇布局和依托其进行多种形式的内容输出,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新媒体时代除了黑板这一“主阵地”之外,教师还多了多媒体“投影幕布”这一新的内容输出“副阵地”。实际上,无论是传统的实体黑板还是新媒体时代的“投影幕布”,本质上都是“黑板型”承载工具。黑板型承载工具有如下两个特点:①字块可见性。所谓“字块可见性”是指基于黑板型承载工具输出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学生能清晰看到“黑板”上的每一个字块。②提纲挈领性。受“字块可见性”这一特征的限制,黑板型承载工具所能容纳的字数其实非常有限。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将语文課程内容输出给学生并使其理解消化,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总结与适度简化后再输出。这就意味着“黑板”内容要有“提纲挈领”的总结性质。在“黑板”上输出的内容越具总结性质,越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2]。
模型一:常规黑板文字容量计算与分析。
步骤1:设黑板长3.6 m,宽1 m,教室里共有8排座位。为确保最后一排学生能清楚地看到黑板内容,假设每个字的大小为6 cm×6 cm。
步骤2:每一行的间距一般为2 cm。
步骤3:文字行数=[l00 cm÷(6+2) cm]≈12
行;每行字数=360 cm÷6 cm=60(字符)。
步骤4:整块黑板的文字容量为12行×60字符/
行=720字符。
基于模型一可以确定,一般条件下黑板的容量上限在700字符左右,教师需要对此心中有数,合理规划板书内容和板书形式。通常情况下黑板实际输出文字数量为其容量上限的60%—70%,即在400—500字符。
了解黑板容量上限后,教师还要提升黑板布局能力,确保能将课程内容完整、清楚地呈现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在平常多练习板书,并在课前准备足够的素材,将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到黑板上。勤学苦练固然是提升黑板布局能力的重要因素,但训练方式的与时俱进也同样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黑板实战演练”和“黑板型承载工具教案编写”两种方式配合来开展训练[3]。①黑板实战演练。教师直接在黑板上完成内容布局与字符书写,并邀请同行进行评价,便于后续改进。
②黑板型承载工具教案编写。学校的黑板数量可以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但一般情况下很难满足教师实战训练的需求,而且教师不太可能过度牺牲非工作时间来学校进行训练,所以教师可在黑板型承载工具上规划出长宽比为“3.6:1”的区域(如在教案本上以“划
线”的方式规划出一个区域),作为“模拟黑板”来使用,在模拟黑板上完成教案板书内容编写[4]。教师黑板布局能力训练方式如表1所示。
(二)基于“N叉树”结构的“多重目录”设计
单本小学语文教材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索引区”和“内容区”两部分。①索引区。索引区即教材中的目录部分,给出各个单元和单元内每篇文章或专题的标题和页码,单元标题为一级标题,篇章或专题标题为二级标题[5]。②内容区。内容区即教材中的正文部分,给出篇章或专题的具体内容[6]。整体来看单本小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以“篇章”为叶子节点的“N叉树”,篇章的“父亲节点”是专题单元,专题单元的“父亲节点”是单本教材。单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逻辑结构如表2所示。
教师需要具备从多个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并搭建“多重目录”的能力。“多重目录”给出了从“根节点”到具体知识板块的“逻辑路径”,同一知识板块可以对应不同的逻辑路径。构建“多重目录”的主要元素是“树节点”,其逻辑结构如模型二所示。 模型二:多重目录“树节点”逻辑结构。
<Tree_node>
<id>节点编号</id>
<name>节点名称</name>
<parent>父亲节点</parent>
<sub_nodes>子节点集合</sub_nodes>
<detail_info>节点详细信息</detail_info>
</Tree_node>
以陆游的诗篇《示儿》为例,按照教材目录,其逻辑路径为“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
诗三首/示儿”;基于“朝代与诗人”这种组织方式,其逻辑路径为“宋代/陆游/示儿”,如图1所示。教
师在备课时可以基于朝代、作家类型、国家、政治立场、是否从政等多方面构建指向同一“知识块”的“多重目录”,引导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善用新媒体技术搭建“资源空间”
新媒体时代,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使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率。目前较常用的方式为“教学PPT+投影幕布”。在这一时代,从表面看,学生群体最大的特点是他们和教师一样具备使用信息终端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但实际上因为在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上远不如教师,所以他们仍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将授课PPT作为构建“资源空间”的“基点”,将基于课程内容挖掘信息资源的能力作为新的“教学基本功”去反复锤炼[7]。具体步骤见模型三。
模型三:“资源空间”构建流程模型。
步骤1:课件编写。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编写配套的授课PPT。
步骤2:资源查找。教师自主挖掘相关课程资源并做好分类。
步骤3:资源嵌入。部分资源由教师直接通过在PPT中嵌入二維码、文本超链接的方式给出;还有一部分资源由教师给出必要的提示,学生基于提示自主挖掘。
步骤4:资源更新。根据学生自主挖掘的结果不断更新资源。
新媒体时代,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的角色逐步从“内容传播者”转向“内容整理者”和“信息挖掘指导者”。教师教学基本功除了包括传统的说课能力、板书能力、教案编写能力之外,还包括与时俱进增加黑板布局的能力、逻辑图绘制与讲解能力、目录设计能力、内容检索能力等新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既是难得的机会,也蕴含着巨大挑战,善用信息技术并发展相关的教学能力是新媒体时代对教师的必然
要求。
【参考文献】
[1]魏钧,刘凯,李吏豫.教学演示背后的制作软件——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案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
[2]李芒,蔡旻君.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3]王德山,单德红.培养和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方法——说课[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
[4]贾雪梅,张守斌,郑丽明,等.以赛促教,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西北医学教育,2018(26).
[5]梅培军.一天风露藕花香——全国首届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参赛纪实[J].中学语文,2010(6).
[6]魏东伟.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J].新课程(教师版),2013(10).
[7]王雪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基本功[J].新一代(下半月),2010(9).
【作者简介】
吴惠娜(1979~),女,汉族,广东东源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06-0218-03
现实的社会需求是催生教学体系创新与进步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活的深度绑定使得“万物互联、多终端接入”的“新媒体时代”逐步成为现实。广大奋斗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从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方法优化两个维度集中发力,适应“新媒体时代”并利用前沿技术,助力教学效率和教学覆盖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新媒体时代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
在“传统媒体时代”,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纸质教材,教师基于纸质教材进行“教学计划制订—教案编写—课堂讲授—作业布置—考核评价—计划修订”的教学闭环流程,学生以“跟随者”的身份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堂听讲—课下消化—考试考核”这一过程。可以说,教师在整个师生互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信息终端(手机、电脑、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信息世界”,获取各种视听媒体课件、教师教学文档、随堂练习题库等配套资源,家长对于学生使用信息终端主动获取课程资源这一行为大多持鼓励态度[1]。从课程资源获取能力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水平线,这会带来两个变化:①语文课程入门难度下降。学生获取课程资源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完全可以在课前通过收集的资源开展“有的放矢”的预习活动,完成课程内容的初步入门工作。②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下降。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可能过度使用信息终端,容易养成“碎片化阅读”的习惯,造成专注力下降,无法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新媒体时代教师基本功锤炼与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一)“黑板”内容谋篇布局与输出
在“传统媒体时代”,黑板是教师输出教学内容的“主阵地”,能否对板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谋篇布局和依托其进行多种形式的内容输出,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新媒体时代除了黑板这一“主阵地”之外,教师还多了多媒体“投影幕布”这一新的内容输出“副阵地”。实际上,无论是传统的实体黑板还是新媒体时代的“投影幕布”,本质上都是“黑板型”承载工具。黑板型承载工具有如下两个特点:①字块可见性。所谓“字块可见性”是指基于黑板型承载工具输出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学生能清晰看到“黑板”上的每一个字块。②提纲挈领性。受“字块可见性”这一特征的限制,黑板型承载工具所能容纳的字数其实非常有限。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将语文課程内容输出给学生并使其理解消化,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总结与适度简化后再输出。这就意味着“黑板”内容要有“提纲挈领”的总结性质。在“黑板”上输出的内容越具总结性质,越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2]。
模型一:常规黑板文字容量计算与分析。
步骤1:设黑板长3.6 m,宽1 m,教室里共有8排座位。为确保最后一排学生能清楚地看到黑板内容,假设每个字的大小为6 cm×6 cm。
步骤2:每一行的间距一般为2 cm。
步骤3:文字行数=[l00 cm÷(6+2) cm]≈12
行;每行字数=360 cm÷6 cm=60(字符)。
步骤4:整块黑板的文字容量为12行×60字符/
行=720字符。
基于模型一可以确定,一般条件下黑板的容量上限在700字符左右,教师需要对此心中有数,合理规划板书内容和板书形式。通常情况下黑板实际输出文字数量为其容量上限的60%—70%,即在400—500字符。
了解黑板容量上限后,教师还要提升黑板布局能力,确保能将课程内容完整、清楚地呈现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在平常多练习板书,并在课前准备足够的素材,将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到黑板上。勤学苦练固然是提升黑板布局能力的重要因素,但训练方式的与时俱进也同样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黑板实战演练”和“黑板型承载工具教案编写”两种方式配合来开展训练[3]。①黑板实战演练。教师直接在黑板上完成内容布局与字符书写,并邀请同行进行评价,便于后续改进。
②黑板型承载工具教案编写。学校的黑板数量可以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但一般情况下很难满足教师实战训练的需求,而且教师不太可能过度牺牲非工作时间来学校进行训练,所以教师可在黑板型承载工具上规划出长宽比为“3.6:1”的区域(如在教案本上以“划
线”的方式规划出一个区域),作为“模拟黑板”来使用,在模拟黑板上完成教案板书内容编写[4]。教师黑板布局能力训练方式如表1所示。
(二)基于“N叉树”结构的“多重目录”设计
单本小学语文教材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索引区”和“内容区”两部分。①索引区。索引区即教材中的目录部分,给出各个单元和单元内每篇文章或专题的标题和页码,单元标题为一级标题,篇章或专题标题为二级标题[5]。②内容区。内容区即教材中的正文部分,给出篇章或专题的具体内容[6]。整体来看单本小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以“篇章”为叶子节点的“N叉树”,篇章的“父亲节点”是专题单元,专题单元的“父亲节点”是单本教材。单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逻辑结构如表2所示。
教师需要具备从多个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并搭建“多重目录”的能力。“多重目录”给出了从“根节点”到具体知识板块的“逻辑路径”,同一知识板块可以对应不同的逻辑路径。构建“多重目录”的主要元素是“树节点”,其逻辑结构如模型二所示。 模型二:多重目录“树节点”逻辑结构。
<Tree_node>
<id>节点编号</id>
<name>节点名称</name>
<parent>父亲节点</parent>
<sub_nodes>子节点集合</sub_nodes>
<detail_info>节点详细信息</detail_info>
</Tree_node>
以陆游的诗篇《示儿》为例,按照教材目录,其逻辑路径为“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
诗三首/示儿”;基于“朝代与诗人”这种组织方式,其逻辑路径为“宋代/陆游/示儿”,如图1所示。教
师在备课时可以基于朝代、作家类型、国家、政治立场、是否从政等多方面构建指向同一“知识块”的“多重目录”,引导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善用新媒体技术搭建“资源空间”
新媒体时代,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使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率。目前较常用的方式为“教学PPT+投影幕布”。在这一时代,从表面看,学生群体最大的特点是他们和教师一样具备使用信息终端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但实际上因为在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上远不如教师,所以他们仍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将授课PPT作为构建“资源空间”的“基点”,将基于课程内容挖掘信息资源的能力作为新的“教学基本功”去反复锤炼[7]。具体步骤见模型三。
模型三:“资源空间”构建流程模型。
步骤1:课件编写。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编写配套的授课PPT。
步骤2:资源查找。教师自主挖掘相关课程资源并做好分类。
步骤3:资源嵌入。部分资源由教师直接通过在PPT中嵌入二維码、文本超链接的方式给出;还有一部分资源由教师给出必要的提示,学生基于提示自主挖掘。
步骤4:资源更新。根据学生自主挖掘的结果不断更新资源。
新媒体时代,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的角色逐步从“内容传播者”转向“内容整理者”和“信息挖掘指导者”。教师教学基本功除了包括传统的说课能力、板书能力、教案编写能力之外,还包括与时俱进增加黑板布局的能力、逻辑图绘制与讲解能力、目录设计能力、内容检索能力等新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既是难得的机会,也蕴含着巨大挑战,善用信息技术并发展相关的教学能力是新媒体时代对教师的必然
要求。
【参考文献】
[1]魏钧,刘凯,李吏豫.教学演示背后的制作软件——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案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
[2]李芒,蔡旻君.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3]王德山,单德红.培养和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方法——说课[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
[4]贾雪梅,张守斌,郑丽明,等.以赛促教,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西北医学教育,2018(26).
[5]梅培军.一天风露藕花香——全国首届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参赛纪实[J].中学语文,2010(6).
[6]魏东伟.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J].新课程(教师版),2013(10).
[7]王雪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基本功[J].新一代(下半月),2010(9).
【作者简介】
吴惠娜(1979~),女,汉族,广东东源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