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bb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实施新课标以来,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已成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创设问题情境存在虚假性,一些教师弄不懂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和作用在理解上存在偏差,经常导致问题情境的价值缺失,甚至出现为创设而创设。
  一、问题情境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什么是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感情,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
  (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分析各部分知识的内在结构与联系,最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意义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出学习的课题。数学有时显得枯燥无味,教师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身的需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途径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要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必不可少。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活模拟
  新课标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3]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也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与低年级数学相比,更多的是缺少趣味性,有些内容就需要教师从生活实际入手,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根据所授知识给学生创设模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而且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所以对于高年级学生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多的不是讲故事、做游戏,而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牲,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模拟的场景。
  (二)联结新旧知识,进行知识延伸
  数学学习并不只是接受并记住一些可以传递的信息,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学生真正建构起自己的理解时,数学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到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由于数学本身的强逻辑性,因此,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相对更为密切,于是联结新旧知识,进行知识延伸便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进行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又一个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时,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既考虑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知识的补充、延伸,又考虑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新知识,形成新旧知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利用联结新旧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不要太难也不要太简单。太难,超越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失去信心,难以构建新知;太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同样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三)利用数学实验,进行过程体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认识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探索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一样,只靠两只耳朵听,即使高智商的学生也收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的需要,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设计一定的数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利用数学实验,进行过程体验来设问题情境,要注意:设计的实验要尊重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要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同时也要安排好授课时间。对于学生得出的结论无所谓对与错,只要学生敢于动口、动手,敢于质疑都要有所鼓励。
  (四)设置数学悬念,进行新知探索
  思维来源于疑问,来自好奇心,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特点,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悬念,让学生伴随疑问和好奇心去大胆的思考与探索。正如爱因斯坦说的:“给我指个方向,不要把结果告诉我,让我去思考吧”。 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经历从未知到已知,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同样如此,原本不知道的知识经过努力探索,最终解答知识蕴含的奥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推动下,解开悬念、解开疑问,达到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
  利用设置悬念,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提一些较高要求,给其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具有激励性又要具有挑战性。
  (五)提供猜想情境,进行探究发现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给学生提供猜想的空间,给学生创设一些有利于猜想的问题情境,例如算法多样化或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通过猜想,用自己所熟悉的方法进行检验、拓展,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希望教师束缚了自己的思维,更不愿意在解题过程中惟命是从,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方法,并希望他人对自己的想法得以肯定。这就要求教师多留给学生猜想、思考的时间,并有机会表达想法,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大胆的猜想。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生动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积极探索、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将教学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充分利用学生固有的好奇心,使其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解知识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使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开发。
其他文献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教育孩子,把握于细微处指导孩子如何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交形象,使其在交际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我们反复思考,“要做一个人,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可以很纯粹,“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照此而行,久而久之,讲究礼仪将不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是能使人不断地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振奋,这使内心的愉悦与外在的美和谐起来,自卑心和羞怯心会逐渐消失,自信心会相应增强。然而,由于幼儿礼仪教育点
期刊
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较多都存在着封闭、单调、死板的现象。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实践证明,起重要作用的是辅助性课中活动和主体性课中活动。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一、辅助性课中活动  辅助性课中活动主要是指充分利用课首、课尾的时间,安排学生自行训练、自主要求,以达到日积月累、逐步长进的操练活动,它往往围绕着一个主
期刊
世上没有相同的东西和事物,孩子与孩子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如何看待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是老师不应该忽视的问题。孩子因为家庭环境,生理发育状态,教育形式等不同,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就不尽相同,存在着强弱之分。对于这种强和弱,老师应该采用什么态度对待,这是我们幼儿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首先不应给孩子分等级  老师都喜欢各方面比较强的孩子,认为这些孩子聪明,是可塑之才,长大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与之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为建立当代中国教育的创新体系,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结合教育学的理论,具体思考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  培养创新能力不仅是小学数
期刊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较为枯燥,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记得痛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根据本班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从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入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识字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轻松的
期刊
干班主任工作十五六年了,可我总觉得“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是一个伪命题。无非是说“夸”孩子能“增强孩子自信心”“增强孩子的信任感”“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等,不一而足,甚至这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最初人们还能接受的低年级,而今扩展到了高年级,甚至如今的高中课堂上,也有泛滥的倾向,认为“夸”是万能的。在下认为实为不妥。  如果说是在人的孩童阶段,他们处在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是非观念模糊,自制能
期刊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数将会增加,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人数也将会增加。大量中职生升学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将成为新常态。  一、中高职衔接路径  1.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的路径  我国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路径1:小学→初中→中职(统考拔优“3+X”)→高职  路径2:小学→初中→(对口招生)中职→高职  路径3:小学→初中→(定点考试)在高职
期刊
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重写法,轻过程,已严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这种教学方法导致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作文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要改变这种局面,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由“封闭课堂”,走向“开放课堂”,走作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
期刊
从事教育以来,秉承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以优化教学过程为核心,构建高效课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以生为本,深入研究,立足课改,大胆实践。  一、主动一点,胸有成竹  1.立在课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入思考,逐步确立了“有效课堂”生本课堂模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自主学习情景,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
期刊
何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有效果的。何谓“有效课堂”?我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是师德功能与有效教学的统一。我们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地单纯地看学生的语数英平均分、各项的获奖名次,更应该看重人品与良好习惯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何谓“人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那么对于人才,如今的企业家又是怎样看待的呢?蒙牛总裁牛根生是这样说的:小胜凭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