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浅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重写法,轻过程,已严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这种教学方法导致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作文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要改变这种局面,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由“封闭课堂”,走向“开放课堂”,走作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那么,究竟如何让学生的习作 “贴近学生实际,表达真情实感”呢?
  一、巧妙引导,激活习作激情
  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于启发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让学生明白要写什么,怎样写。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要解决学生一堂作文课“不知写什么”的问题,对此,必须借助教师的引导使之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的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能诱人一睹为快。在习作指导中,教师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挖掘出“新奇”的题材,每个学生观察的方法不同,挖掘出的题材也不尽相同。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习作教学中,教师巧妙安排的指导,能让学生写作的激情得到激活。记得有位教师讲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他拿着书向教室走去,刚到门口,发现班上并不像平时那样读书,而是围在窗户那里追逐一只蝴蝶,好半天有位女生抓住了它。大家看到这只美丽的蝴蝶很想把它做成标本,但都不忍心把它弄死,最后打开窗户,让它飞向大自然。看到这样的景象,他想学生的心情一时难以平静下来,不如把阅读课改为作文课,题目就是《蝴蝶飞进课堂》,让学生把刚才的经历写下来,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讨论起来……紧接着,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了这次习作。没有想到,一节课下来一篇篇精彩之作因而诞生。可见,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只要用心去捕捉、品味,处处都有精彩。
  二、体验生活,激活习作热情
  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搞好习作训练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自然奥妙无穷,社会生活色彩斑斓,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所以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
  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许多老师适时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我给妈妈洗脚”,让学生体验田间的劳动实践活动……生活经验多了,观察能力也就相应的提高了,作文水平水涨船高,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也应运而生。
  三、创设情境,激活创作真情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很多时候还是会感到“没啥写”。即便是同一事物,有的写起来只有三言两语,有的却具体形象。其中缘由除了遣词造句的功夫外,最关键的还是学生缺乏生活认识和语文表达能力以及灵活驾驭语言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在细致处着墨,把细节表现出来。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对习作训练过程的优化,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这样,学生的习作充满了生活气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时代的光辉,题材之广、构思之新、表达之巧真让人有“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欣喜。
  四、鼓励创新,凸现习作个性
  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传统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变成机械、枯燥、虚假的训练,丰富多彩的生活变成了固定的模式,作文的表述也变成了套话,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针对传统作文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倾向,在生活化作文实践中,语文老师应该十分重视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注重个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导和训练,鼓励学生述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吸收共性,发挥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感受。
  有一位小女孩一百多字的作文《妈妈不在的时候》被评为“冰心全国小学作文”特等奖,最好地说明了“教师的参与并不是多多宜善,只有孩子真情的流露才能让学生学会生活,用心生活,然后才是作文。”
  回忆我们平时一般习作指导程序: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只是极大地突出了教师的主导,而削弱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表达技巧,都被我们辛苦的教师用及时指导代替,使学生在习作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教者的理解,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否应该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以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如此,“从学生中来”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自然很乐于接受。
  总之,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口。”让他们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表达,心情轻松地作文,使其心里的话语自由流淌。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将如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我们的学生才会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其他文献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人。为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他们形成优秀品质,我通过优美的环境、优质的课堂、精彩的活动认真培养学生,使我感受到教育的智慧与快乐!  一、愉快氛围,学习新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乐”应是学习中的最高境界,是最能实现学习目的的最佳境界。寓教于乐,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快乐,自主、合作、探究
期刊
毋庸置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别人无法替代的,甚至男性家长的作用是女性家长不能替代的,女性家长的作用是男性家长不能替代的。那么,家长如何当好老师的角色,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结合多年来的经验以及学习体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参加开好每一次家长会  学校召开的家长会,都有它的作用。我们当家长的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推辞不参加,也不能到学校印个卯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若语文教师能巧用心思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无痕引导,那学生在获得认知上的教育的同时还能维护心理健康,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  一、走近作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教育
期刊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教育孩子,把握于细微处指导孩子如何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交形象,使其在交际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我们反复思考,“要做一个人,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可以很纯粹,“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照此而行,久而久之,讲究礼仪将不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是能使人不断地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振奋,这使内心的愉悦与外在的美和谐起来,自卑心和羞怯心会逐渐消失,自信心会相应增强。然而,由于幼儿礼仪教育点
期刊
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较多都存在着封闭、单调、死板的现象。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实践证明,起重要作用的是辅助性课中活动和主体性课中活动。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一、辅助性课中活动  辅助性课中活动主要是指充分利用课首、课尾的时间,安排学生自行训练、自主要求,以达到日积月累、逐步长进的操练活动,它往往围绕着一个主
期刊
世上没有相同的东西和事物,孩子与孩子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如何看待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是老师不应该忽视的问题。孩子因为家庭环境,生理发育状态,教育形式等不同,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就不尽相同,存在着强弱之分。对于这种强和弱,老师应该采用什么态度对待,这是我们幼儿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首先不应给孩子分等级  老师都喜欢各方面比较强的孩子,认为这些孩子聪明,是可塑之才,长大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与之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为建立当代中国教育的创新体系,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结合教育学的理论,具体思考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  培养创新能力不仅是小学数
期刊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较为枯燥,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记得痛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根据本班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从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入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识字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轻松的
期刊
干班主任工作十五六年了,可我总觉得“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是一个伪命题。无非是说“夸”孩子能“增强孩子自信心”“增强孩子的信任感”“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等,不一而足,甚至这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最初人们还能接受的低年级,而今扩展到了高年级,甚至如今的高中课堂上,也有泛滥的倾向,认为“夸”是万能的。在下认为实为不妥。  如果说是在人的孩童阶段,他们处在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是非观念模糊,自制能
期刊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数将会增加,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人数也将会增加。大量中职生升学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将成为新常态。  一、中高职衔接路径  1.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的路径  我国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路径1:小学→初中→中职(统考拔优“3+X”)→高职  路径2:小学→初中→(对口招生)中职→高职  路径3:小学→初中→(定点考试)在高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