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教材 作文添彩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ku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先看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
  冰心的小诗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世间的事大抵都是如此,人们太过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忽略了精彩而充满曲折的过程。而过程,就是酝酿。酝酿,是全力为佳酿做准备,心中怀着美好的期待,默默地积蓄力量,悄悄地等待美好的降临。
  作为读者的你,看到这段话会有什么感受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我这个经常批阅学生作文的语文老师的感受:这个小孩学得不错!初一学的诗歌还记得清清楚楚,而且用在这里也很恰当。好感油然而生!初中三年6册语文150篇左右的课文(本文所举例子来源于统编版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这些篇目无论是从写作技巧还是从语言表现力来说都具有很好的示范性,所以从教材里面提取一些素材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一是会让读者觉得亲切,二是会为文章增添文采。
  当然,做好这件事的前提有两个:记住一些有价值的句段,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就成了东施效颦了。
  那么哪些句段我们要记下来作为素材使用呢?这就要看哪些句段打动了你,让你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比如我就十分喜欢《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这些句子:“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文学是人类感情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最形象的诠释……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试想,我们在写一篇关于阅读、名著、古诗词的文章时,适当地引用上面这些句子中的某几个句子,是不是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那么,巧借教材给作文添彩有哪些方法呢?
  一、巧借描写、人物和事件——表达含蓄、画龙点睛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中有这样的诗句:“没有什么使我停留 / 除了目的 / 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 / 我是不系之舟。”这样美好的诗句是不是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在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是不是可以用它来振作精神?在写作文的过程中,适当引用其中的诗句,能够让文章表达含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季羡林先生则在《成功》里深有体会地说:“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无能也为力。只有勤奋一项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这其中的每一句话我们都可以引用,正如季先生也引用韩愈的话一样。
  宗璞用《紫藤萝瀑布》深情地告诉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周国平则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对自己说(其实也是对我们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郭安凤在《多一些宽容》中说道:“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他接着说:“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你看,多么美的句子,多么发人深省的话语,就是应该深深记在心中。
  杜卫东在《明天不封阳台中》写道:“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这些言语中满满的深情,得益于工整的句式,记背下来,不完全是为了引用,化用效果也很不错。化用句式、化用内容都可以。又如,袁鹰《汉字的魅力》一文中也有很好的句子:“中文漢字,是我们华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两位作家的这些“金句”,除了作文中可以使用外,在仿写和综合性学习中也可大显身手。
  许多写景的文字,美妙中蕴含着情感。比如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他是这样描绘“听泉”的:“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你看,作家谢大光也巧妙地“化用”了《陋室铭》,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统编教材里有大量古代诗歌和文章,也有现代诗歌和散文,学生用背诵的方式做了储备,只要在写作实践中进行训练,一定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巧借作者——丰富内涵、增添厚度
  海伦·凯勒在《享受生活》中说:“虽然生活中有很多缺陷,但我可以有如此多的方式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无论处于什么样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海伦·凯勒的这些话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在作文需要的地方引用其中的一两句,使文章内容深刻,内容丰富。同时,也可以把海伦·凯勒当作素材用于写作中,既可以在记叙文中进行情感推动和主旨呈现,也可以是议论文中的论据材料。
  若以“学会放弃”为中心论点写作议论文,可以从教材中找到这些素材:鲁迅弃医从文,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钱学森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国,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朱自清在病危之际,断然拒绝美国的救济粮,保持了文人的崇高气节。
  再举一个更为详细的例子:
  当社会现实真的容不下陶渊明的理想时,他明智地选择了放弃,嘹亮地喊出了“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的豪言壮语,义无反顾地回归了自然,回归了性情,保持了真我。崇尚自然的他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田园。他摆脱了世俗的种种羁绊,在精神上完成了超越。
  语文教材里的每一个作家,都是写作时汩汩的写作素材。
  150篇课文,总会有打动你的地方。请把它们摘抄下来,吟诵品味。使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直接使用诗文名句——表达含蓄、画龙点睛;化用诗文名句——丰富内涵、增添文采。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统编教材在全国推行使用后,昆明市中考语文由省、市轮流命题,改为统一由省里命制,其中古诗默写部分的考查形式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占据“语文知识积累”板块半壁江山的基础题,2020年考生表现情况怎样?引发语文教师对未来语文教学古诗文默写有效复习的哪些思考?如何让得分题不失分?如何做到古诗默写的科学规划、精确定位、有效备考呢?笔者首先就2020年云南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题的基本情况和考生表现进行分析。  一
期刊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吕氏春秋》有言:“言之易,行之难。”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知行合一”是每个人都应该达到的人生境界。  针对“‘知’与‘行’”这一主题,《时代新青年》杂志社举办征文活动,请你给该杂
期刊
接手文科实验班刚三天,我忙得晕头转向。周五上午放学,我抱着一摞作业刚回到办公室,一个学生跟着我后脚就到了。还没来得及抬头看他的模样,就听到:“老师,我周六、周日都不想来上课,我要去休息,去玩。”声音冷冷的、硬硬的,像从冰窖里传出来。  我抬头一看,他黝黑而棱角分明的脸上每个毛孔似乎都透着寒气、怨气。看他的胸牌上写着:高二(2)班武XX。我惊诧道:“我又不是2班的班主任,你找错了。”武同学说:“你不
期刊
【人物简介】  彭泽刚,男,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正高级教师。现为昭通市昭阳区首届名校长,昭通市人民政府督学、昭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昭通市诗词协会会员、昭通市首届名校长、昭通市名师、昭通市学校内涵发展项目本地专家、昭通市首届名校(园)长学术工作室主持人,云南省名校长工作坊坊主、“云南省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培养对象、云南省首届文化名校长、云南省第一届中小学教育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乡村
期刊
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想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需要倡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具有独特性的情感。因为文章所传达的情感越独特,读者从中获得的感受就越真切,他就会越发积极主动地融入这种情感之中。  常見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它的好处是情感炽烈、直接袒露、有强烈的感染力。例如,光未然
期刊
教育心理学研究揭示,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具有重要意义。课外作业能起到督促学生及时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完成适当的课外作业,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又一次学习,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助于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发现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渐认同学习活动本身的价值。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等心理
期刊
根据2019年11月20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及目前中小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新形式和试题编制的原则、依据等,“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等“情境创设”的命题概念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同。本文以近几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的写作命题为参考,以“肩膀”为例,对试题中作文的情境创设性命题进行初步探索,并根据此种命题导向,对平时的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中指出,要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2018年4月,教育部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并指出到2022年,教学应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学生打交道。从课内到课外,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承担着教会他们做人、做事道理的责任,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冲突矛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记忆中,我就处理过这样一起矛盾。一天下班后,我接到小王爸爸的电话,他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经常被小郭欺负,今天小郭还打了他。他气愤地在电话那头诉说着:“我的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习
期刊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码,若想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评价不容忽视,特别应重视写作过程中的作文修改评价和评价后的展示交流方式。为了给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作文互评和展示交流的机会,笔者自2010年起探寻构建初中语文作文互评的有效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思考、改进,最终构建了“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与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互改互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