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到2010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术式分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传统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出现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反应性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腹股沟区的肌腱膜组织退变致使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使之形成的。上世纪80年代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作为一种新的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方法在临床逐渐兴起。因其具有反应性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被患者认可,目前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1]。我院对收治的74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0例入组病例均来源于我院普外科2008年12月到2010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71例,女19例,年龄24~87岁,平均(63. 27±3.52)岁。其中,斜疝57例,直疝12例,直疝合并斜疝7例,复发疝19例(均为采用传统术后一次复发)。按采用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4例、对照组16例。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相同处:术前准备充分的基础上,术前半小时静脉注射抗生素。手术时采用硬膜外麻醉,于内环口上方行4~7cm斜行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切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将锥状填充物充填至内环内,四周与腹横筋膜缝合固定,游离精索,缺口缝合,术后常规沙袋压迫切口。不同处:无张力修补术在前述基础上将补片平整放在精索后方,有缺口的一侧朝内环方向,将补片缺口缝合,与四周组织缝合固定,充分止血,逐层缝合。
1.3统计学处理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为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形成硬结、腹沟区疼痛、局部异物感。观察组有13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两组在阴囊水肿、切口感染、腹沟区疼痛、局部异物感方面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疼痛方面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形成硬结及其他方面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注:与观察组相比,“*”表示 P<0.05; “**”表示 P<0.01。
2.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2.70%)(均为二次复发,即传统术后一次复发,后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后再次复发),对照组患者复发3例(12.5%)(1例为一次复发,2例为二次复发),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疝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腹股沟区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此区薄弱结构和腹横筋膜缺损,已退变而形成疝。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又可将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突出来的为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从腹壁下动脉内侧面突出的是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斜疝发病率较高[2],本组资料也同样证实此观点,本组有斜疝57例(63.33%)。疝修补术应根据疝分型的不同、后壁缺损的程度、患者的个体差异等选择合理的修补方式[3]。两组在阴囊水肿、切口感染、腹沟区疼痛、局部异物感方面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疼痛方面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主要由于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医生手术经验不足、对术式的理解不够充分、未按术式的规范进行操作和对修补材料的特性和缝线选择认识不足等造成[3]。而具有熟练技巧的外科医生是能够将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的。根据中国的统计资料[4]显示: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复发率大约为11.3%,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复发率大约在1%~5%。本组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2.70%,腹股沟疝患者传统修补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12.50%,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显著性差异(P<0.01)。
综上所述,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反应性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颂章.疝和腹壁外科的现状及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l0(1):1-3.
[2]胡佃军.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21例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 (12):218-219.
[3]闫有林,冯伯利,程诗洲,等.18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7):64-65.
[4]华海峰.老年腹股沟疝平片无张力修补术6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35):87-8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腹股沟区的肌腱膜组织退变致使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使之形成的。上世纪80年代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作为一种新的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方法在临床逐渐兴起。因其具有反应性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被患者认可,目前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1]。我院对收治的74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0例入组病例均来源于我院普外科2008年12月到2010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71例,女19例,年龄24~87岁,平均(63. 27±3.52)岁。其中,斜疝57例,直疝12例,直疝合并斜疝7例,复发疝19例(均为采用传统术后一次复发)。按采用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4例、对照组16例。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相同处:术前准备充分的基础上,术前半小时静脉注射抗生素。手术时采用硬膜外麻醉,于内环口上方行4~7cm斜行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切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将锥状填充物充填至内环内,四周与腹横筋膜缝合固定,游离精索,缺口缝合,术后常规沙袋压迫切口。不同处:无张力修补术在前述基础上将补片平整放在精索后方,有缺口的一侧朝内环方向,将补片缺口缝合,与四周组织缝合固定,充分止血,逐层缝合。
1.3统计学处理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为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形成硬结、腹沟区疼痛、局部异物感。观察组有13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两组在阴囊水肿、切口感染、腹沟区疼痛、局部异物感方面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疼痛方面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形成硬结及其他方面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注:与观察组相比,“*”表示 P<0.05; “**”表示 P<0.01。
2.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2.70%)(均为二次复发,即传统术后一次复发,后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后再次复发),对照组患者复发3例(12.5%)(1例为一次复发,2例为二次复发),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疝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腹股沟区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此区薄弱结构和腹横筋膜缺损,已退变而形成疝。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又可将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突出来的为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从腹壁下动脉内侧面突出的是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斜疝发病率较高[2],本组资料也同样证实此观点,本组有斜疝57例(63.33%)。疝修补术应根据疝分型的不同、后壁缺损的程度、患者的个体差异等选择合理的修补方式[3]。两组在阴囊水肿、切口感染、腹沟区疼痛、局部异物感方面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疼痛方面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主要由于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医生手术经验不足、对术式的理解不够充分、未按术式的规范进行操作和对修补材料的特性和缝线选择认识不足等造成[3]。而具有熟练技巧的外科医生是能够将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的。根据中国的统计资料[4]显示: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复发率大约为11.3%,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复发率大约在1%~5%。本组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2.70%,腹股沟疝患者传统修补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12.50%,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显著性差异(P<0.01)。
综上所述,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反应性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颂章.疝和腹壁外科的现状及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l0(1):1-3.
[2]胡佃军.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21例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 (12):218-219.
[3]闫有林,冯伯利,程诗洲,等.18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7):64-65.
[4]华海峰.老年腹股沟疝平片无张力修补术6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35):87-8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