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工作能力和良好作风、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药物化学是制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怎样的药物化学知识与技能?应采用怎样的方法获得所需的药物化学知识与技能?是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高专药物化学课程中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精度几方面探讨了药物化学中实践教学的作用,提出改进措施。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的区别即应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环节,应注重实用、实效。但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具有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作用认识不够,在教学管理、内容和方法等诸多方面不能突破传统教育思想及模式束缚。具体体现在:一是在管理体制上,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及相应的考核体系不完善,学生不重视实践环节;二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重视技能培养、理论验证,忽视实践对理论形成的推动作用和创新意识培养。三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受经费投入、学生扩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基本操作、验证型实验多,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较少,实验教学手段落后,传统实验技术多,新技术内容少,与实际需求和就业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鉴于实践教学存在的以上不足,为了达到高职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职业能力的目标要求,进行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二、改变模式,知行统一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药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形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可以达到贴近社会需求、符合专业要求、满足学生诉求,提高教学内容实时性的目的。
1.注重融合,强化基础
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是实践教学的优势所在。
为了提高药物化学学习的实用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及专业特点,实践教学不应禁锢在传统的单学科教学模式中,而应该与有机化学、药物分析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设计恰当清晰的逻辑结构,形成横向跨学科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药物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实验有相似之处,与药物分析有许多衔接之处。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些方法与仪器经常应用于药物化学的合成实验,药物的分析确证手段来自药物分析的方法。因此,应根据制药类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三门课程的内在联系,将三者的实验内容进行统筹安排。通过阿司匹林的制备及质量分析这一经典的验证性药物实验,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的实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学生按照药物合成工艺流程合成药物,并对其进行质量分析,从而确定合成药物的收率、质量是否符合药典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分析、评价,可以在得到基本技能全面训练的同时,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使知识、技能、技巧统一于一体。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进一步强化、深化。
2.注重能力,培养意识
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并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新颖、实用并可行的探究性实践项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探究性支架式教学实践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实践目的和条件给出实践课题题目。将异法同步的试验、未知药物确证试验引入药物化学的实训教学中,形成与生产或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有效教学途径。
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设计可行性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并执行最终实践方案。研究对象的未知性和实践过程的开放性,使学生从传统、教条的被动教学中解脱出来,从狭隘的单向学习转到多向综合能力训练之中,带有磁性引力的支架,明确的探究方向、必要的解决问题工具,加之教师精心、审慎的组织和引导策略,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创造潜能的目的;实践中恰当而适时地效果评价,可以提高学生正视自己,相信自己、勇于攀登的信心和勇气;团结协作、学有所用的乐趣,使学生在对实践产生兴趣和激发热情,主动参与,达到潜移默化地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精度,培养能力
1.懂教,想用、能用,兴趣的源泉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特征。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在于用,而且确实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当中去,是其主动求知的动力和积极参与的起点。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对药物化学课程的认识,在实践方式上,采用模拟教学、到药店、制药厂等实际情景中去进行案例分析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他们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善教,会用、致用,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决定学会什么内容的关键和直接因素,学习的过程应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积极的“联系思考”与“综合整理”是构建认知结构的关键。教师是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间接因素,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实验、故事、课件等去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师生间的教与学进入优化、高效的状态,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抗生素的教学中,利用“谈抗生素色变”的现况,通过“抗生素的使用有副作用吗”引入新课,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各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贮存的剂型、条件、范围与现实生活的成功对接,引导学生主动找联系、抓关键、勤总结,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横向思维,学会将知识进行理解基础上的归纳总结,而不是忙于记忆书本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3.易教,好用、善用,终生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现象、过程和内容的繁杂,对于有多种用途或很大信息量的药物,由于课时和条件的限制一直是教学中的软肋。“临床感冒药的生产与应用分析”采用了在教师参与下学生分组分专题的多媒体制作、组合教学法,通过多样、动态、有形、立体化的制作与展示过程,学生自行探索、自我发现了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消炎药、抗病毒药以及中成药在不同类型感冒中的应用范围、方法、禁忌等许多问题,扩大了教学容量,节约了时间,增加了机会,提高了职业意识。形象、直观、生动、多层次的视觉刺激,使学生感受直观,记忆深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通过以上药物化学实践教学的改进达到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掌握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学习、研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肃的工作作风的目的,将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怎样的药物化学知识与技能?应采用怎样的方法获得所需的药物化学知识与技能?是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高专药物化学课程中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精度几方面探讨了药物化学中实践教学的作用,提出改进措施。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的区别即应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环节,应注重实用、实效。但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具有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作用认识不够,在教学管理、内容和方法等诸多方面不能突破传统教育思想及模式束缚。具体体现在:一是在管理体制上,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及相应的考核体系不完善,学生不重视实践环节;二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重视技能培养、理论验证,忽视实践对理论形成的推动作用和创新意识培养。三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受经费投入、学生扩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基本操作、验证型实验多,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较少,实验教学手段落后,传统实验技术多,新技术内容少,与实际需求和就业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鉴于实践教学存在的以上不足,为了达到高职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职业能力的目标要求,进行药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二、改变模式,知行统一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药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形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可以达到贴近社会需求、符合专业要求、满足学生诉求,提高教学内容实时性的目的。
1.注重融合,强化基础
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是实践教学的优势所在。
为了提高药物化学学习的实用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及专业特点,实践教学不应禁锢在传统的单学科教学模式中,而应该与有机化学、药物分析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设计恰当清晰的逻辑结构,形成横向跨学科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药物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实验有相似之处,与药物分析有许多衔接之处。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些方法与仪器经常应用于药物化学的合成实验,药物的分析确证手段来自药物分析的方法。因此,应根据制药类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三门课程的内在联系,将三者的实验内容进行统筹安排。通过阿司匹林的制备及质量分析这一经典的验证性药物实验,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的实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学生按照药物合成工艺流程合成药物,并对其进行质量分析,从而确定合成药物的收率、质量是否符合药典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分析、评价,可以在得到基本技能全面训练的同时,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使知识、技能、技巧统一于一体。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进一步强化、深化。
2.注重能力,培养意识
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并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新颖、实用并可行的探究性实践项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探究性支架式教学实践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实践目的和条件给出实践课题题目。将异法同步的试验、未知药物确证试验引入药物化学的实训教学中,形成与生产或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有效教学途径。
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设计可行性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并执行最终实践方案。研究对象的未知性和实践过程的开放性,使学生从传统、教条的被动教学中解脱出来,从狭隘的单向学习转到多向综合能力训练之中,带有磁性引力的支架,明确的探究方向、必要的解决问题工具,加之教师精心、审慎的组织和引导策略,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创造潜能的目的;实践中恰当而适时地效果评价,可以提高学生正视自己,相信自己、勇于攀登的信心和勇气;团结协作、学有所用的乐趣,使学生在对实践产生兴趣和激发热情,主动参与,达到潜移默化地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精度,培养能力
1.懂教,想用、能用,兴趣的源泉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特征。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在于用,而且确实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当中去,是其主动求知的动力和积极参与的起点。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对药物化学课程的认识,在实践方式上,采用模拟教学、到药店、制药厂等实际情景中去进行案例分析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他们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善教,会用、致用,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决定学会什么内容的关键和直接因素,学习的过程应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积极的“联系思考”与“综合整理”是构建认知结构的关键。教师是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间接因素,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实验、故事、课件等去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师生间的教与学进入优化、高效的状态,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抗生素的教学中,利用“谈抗生素色变”的现况,通过“抗生素的使用有副作用吗”引入新课,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各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贮存的剂型、条件、范围与现实生活的成功对接,引导学生主动找联系、抓关键、勤总结,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横向思维,学会将知识进行理解基础上的归纳总结,而不是忙于记忆书本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3.易教,好用、善用,终生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现象、过程和内容的繁杂,对于有多种用途或很大信息量的药物,由于课时和条件的限制一直是教学中的软肋。“临床感冒药的生产与应用分析”采用了在教师参与下学生分组分专题的多媒体制作、组合教学法,通过多样、动态、有形、立体化的制作与展示过程,学生自行探索、自我发现了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消炎药、抗病毒药以及中成药在不同类型感冒中的应用范围、方法、禁忌等许多问题,扩大了教学容量,节约了时间,增加了机会,提高了职业意识。形象、直观、生动、多层次的视觉刺激,使学生感受直观,记忆深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通过以上药物化学实践教学的改进达到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掌握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学习、研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肃的工作作风的目的,将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