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学好语文当是重中之重。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完成这一“重中之重”的任务、提高中学生语文水平呢?可以从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入手。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多种能力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学好语文当是重中之重。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完成这一“重中之重”的任务、提高中学生语文水平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入手。
  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表象总是从“看”来获得第一印象的。作为孩童,此点表现尤为突出,作为中学生他们感知事物已从所认识的事物表象更加深一层次去探究观察了。这就表现为他们会进一步问“为什么?”并为搞清“为什么”去颇费心思地考究了?语文教学首先要从课本上的东西(语言文字)去让学生获得内容的第一表象,因为语言文字是传递形象,并让获得者产生思维,而要达到这一步,第一首要的是阅读过程中,获得内容的表象,为获得较深较清晰的表象,教师往往是先给学生拟出阅读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这当然不是帮助学生搞好阅读的一种方法。这是对初上中学的学生,教师为衔接小学到中学过度期的一种作法,这种方法不适合贯穿中学语文教学整个过程。如若中学生一直都靠教师的帮忙,学生势必产生“惰性”,应当让学生在粗读一遍的基础上,自己去写出“阅读提纲”(即归纳问题)再去读,读后再予提纲以充实,这才是“仔细的阅读”,达到预期目的。
  除在“阅读课文”活动中要求学生“仔细”养成习惯,在平时对事物的观察活动中,也要让学生养成“仔细”的习惯,要全方位的观察事物并注意事物的不同侧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学生在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而产生“为什么”的思维也不尽相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在观察同一事物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争辩,各抒己见,这样便可以从中让学生获得事物完整的整体表象。
  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长此以往,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这对于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观察事物、处理事物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仔细阅读课文,仔细观察事物以后所作出的活动.它是超越了即得的表象知识,更深层次的思考,找出课文及事物的骨架、脉络、连接点,可以把其分解成几个板块,让学生象搭积木一样重新搭积,也可构成新的面貌以比较,看哪一个组合更好,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从比较中,找出好在哪里,便于学习借鉴。
  分析能力的培养,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防止教师包办代替。教师不应怕学生搞不好,怕分析的不中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怕让学生分析出现偏颇,这是惯有的心态,因而走捷径。老师唱独角戏,这样既丧失了让学生锻炼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徒劳无益,当是语文教师的一大忌。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重要是教给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分析,找出前因、后果,找出事物发展的诸多因素,找出事物(矛盾)的主线,从而得到其正确的影象、清晰的脉络。完成由表象到实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三、注重学生综合概括能力的培养
  综合概括是在对所学课文有了深层次的感知分析之后的基础上完成的。它是把表象的点缀去掉,以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精髓要旨。
  综合概括能力的培养,告诉学生要层层筛选提纯,它是建立在完成中肯分析基础上的活动,先把事物归类,而后点出要旨。归类是综合活动的开始,概括则是综合的收束。这里要求既要点明事物的梗概,又要点明事物主旨及其影响。
  学生在进行这项活动中,往往有梗概的遗漏,也有点不明其主旨精要的,这是常见的毛病,但绝不能因噎废食。综合概括有个轻车熟路的问题,学生自己做得多了,自然也便掌握了方法,并悟出其中的奥秘。
  四、注重学生表述能力培养
  语文课教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娴熟的驾驭语言的本领。因此学生表达叙述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平时有的学生说话,在对自己不错的人面前,无拘无束,且说话有条有理,可在大众场合却显得拘谨不自然,甚者语无伦次,这是缺乏锻炼的结果,解决这个很容易,办法只有一个,让其在大众场合多锻炼,逐渐去掉畏惧心理,注意对其要少批评多鼓励,然要做到对事物的表述有条有理,绘声绘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中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可让学生讲故事,可让学生口头描述某件事物,可让学生讲演等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这里要求学生要抓住事物的重点,讲清来龙去脉,让听者听后,能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影象。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听说训练。
  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去多炼来达到的。注意要求学生表述要有条理性、逻辑性、形象性、鼓惑性,自然再加上表情、手势、动作,让人听后,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便是最佳效果了。
  五、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能否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绘制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看了不是画而胜似画的文字,是检验一位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而,写作能力的展现,其实也是学生语文学科其它能力的展现。
  在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上,可让学生口头描述事物、片断描写、命题作文、自拟题作文等等方面去着手练习。这里当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人或事,从生活中去撷取材料,做到有感而发,写自己熟悉的人与事,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多从平素积累的素材中去提取有意的材料,作长时间的打腹稿,非到不吐不快的地步,写出东西来。当然写作能力的培养还有方方面面的事情。这里并没有什么秘决,常说:“曲不离口,笔不离手”只有多炼笔,才是唯一的秘决,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英语教育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教学过程注重的只是一些机械呆板的语法条款、词汇、句型和语言点,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语言交际运用能力低下。教学始终未能摆脱“老师教,学生记,学生背”的怪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感、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德育、美育等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不仅强调英语知识技能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又要对学生的意志、情操、拓视野、生活经历、思
期刊
【摘要】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为适应素质教育推进和新课程实施对教师专业意识的要求,教师应树立课程主体意识、课程生成意识和课程资源意识,以促使自身的教学行为发生转变,使之具有发展性与个体适应性、创新性与反思性、民主性与对话性相融合的特点。  【关键词】教师;课程意识; 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育专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它对教师的教学水
期刊
生命在于运动,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健康的生命是保证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毛主席也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么,健康的身体从何而来,从运动中来,运动塑造了身体,运动对强健身体有积极的作用。  在运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主动的观察者,积极地为幼儿提供建设性的帮助与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
期刊
多年来立体几何知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有限和该课程高度的抽象性,造成了学生学习有困难。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学不好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没有建立立体感和空间概念;二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三是表述不规范。如何让学生学好这一章,掌握基本的知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了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围绕新课程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在英语课上无所事事,好像学习根本就不关他们的事。教师在讲台上累的口干舌燥,学生却无动于衷。会的学生已不再愿意听课,不会的同学仍就一无所知,因为部分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他们厌学英语的情况,课外时间也曾找他们谈话,每次他们的借口都是基础不好,听不懂,所以干脆就放弃了,每次教育他们,鼓励他们,虽然基础不好,但还是要努力的去听,不懂的多问,还是会进步的。但是
期刊
【摘要】正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留守儿童这一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随之出现,留守儿童教育也逐渐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继而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深入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数量庞大的河南省柘城县部分中小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力求通过个案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忽视课外阅读是当今的一大弊端。为此,我们要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欣赏课;并注重阅读效果,从数量和质量上为他们制定标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悟,提高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阅读 ;拓展 ;方法 ;效果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写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及规律不善于总结、归纳。一到考试时,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及时把以往学过的知识规律展现出来,于是就按正常的方式来推导结论。但是如果考试时,每道题都是按正常的推理,对部分难度系数稍大的题目就很浪费时间,因此,要做完整套试题,大部分学生感到比较头疼。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其他题目时少花时间,甚至一看题目就知道答案,能够节约更多时间花在比较难的题目上,这样效果会更好。因此,需要
期刊
学习数学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的。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我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多创设一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生动情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汇报,教师给予适时指导,这样让学
期刊
【摘要】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这里谈了几点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创造机会,让学生想交流、会交流、交流好。这样必将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标准性、灵活性、逻辑性,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数学教学;交流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解题,就以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