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销售人员是产品价值的创造者和实现者,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销售人才流失现象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本文从各方面原因分析中找出对策,留住优秀人才,确保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结合。
关键词:销售人员 流失 原因 对策
目前有很多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销售人才流失的现象,虽然人员的合理流动对企业来说是正常的现象,但当前企业人员流动存在不合理。自1982年以来,引进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民营企业中人员流失率已达18.5%,而占大部分的是销售人员。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流入了外企或合资企业,带走了企业的销售经验和自身的专长,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某大学社会学系对国内62家民营企业所做调查也发现,企业中的中高级人才,其中包括销售人才,在公司工作的工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最长的也不超过5年。
一、销售人员流失原因分析
1.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者观念落后。由于人员流失率高的往往是中小型的企业,其规模小,组织结构灵活,决定了企业没有长远的用人计划,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缺乏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注重企业的内部管理,而忽视外在的大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1人才观念的狭隘。对人才的概念往往还留在狭义的概念之中,把学历和职称视为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或者就是人情关系至上,很难吸收非家族成员进入管理阶层。企业中的领导,高职称、高学历的人视为人才,处处倍加重视、关怀和照顾。而大多数立足本岗位的专业人员均被排除在人才概念之外。这种狭义的人才概念,严重挫伤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专业性,而汇成企业人才外流的恰恰就是这部分人员。
1.2人才培训观念的滞后。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培训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只重招聘,不重培训。他们担心对人才培训到最后确留不住人才,这样花在培训上的成本得不到回报。而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在企业中得不到理想的薪酬,又无法实现自身的提高,也就没有所谓的忠诚度可言。
2.企业的组织管理不科学。首先,企业对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员工工作职责分配不合理。有些企业会在任务的制订上出现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很多销售工作是有淡旺季之分的,企业制订的任务量却是相同的,自然也不是正常现象。有家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公司,制订的销售任务十分不合理,公司开业一年半了,至今无一销售人员能够按月完成销售任务,完不成任务不但没有提成,还要扣基本工资,完成任务全额发基本工资,超过一定的销售量,才有提成,这样的任务量政策制订的很不合理,结果销售人员走了一批又一批。其次,不提供技术支持,导致销售人员孤军奋战。销售订单的签订,光靠销售人员是无法完成的,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边缘性科学产品尤为如此,需要销售人员打前战,然后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拿下定单。但有些企业却忽视这一点,把一个个销售人员推向不同的区域市场,销售人员长期孤军奋战,久而久之便感觉身心疲惫。我市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由于所处咨询行业不太景气,所以只要是能拉来的咨询项目,几乎都做。公司的销售人员与客户接洽时往往会要求拿出一个详细的咨询、培训方案以及详细的报价方案,由于没有可套用的范本,需要销售人员根据客户提出的情况,自己去编制,整个工作都必须由销售人员自己完成,长期日夜奋战,身心疲惫,最终出现倒戈。
3.企业薪酬管理不科学。
3.1工资结构僵化。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组成,这种工资结构十分僵硬、死板,拉不开差距,平均主义色彩浓厚。工资与级别挂钩,相同岗位和工种的工资级差主要体现在工龄的长短上。这种僵化、拉不开差距的工资结构极大的抑制了人才的积极性,也必然使感到分配不公平的人才大量外流。
3.2短期激励加强而长期激励不足。部分销售工作的任务量需要长时间段来完成或者显现收益,如果没有相应的长期激励,就可能诱发人才的短期行为而损害企业的根本利益。目前,许多长期激励的措施:如股票期权、虚拟股权、经营者持股等,尽管许多企业有这方面的要求,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政策,暂时还难以在大规模范围内实行。
4.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缺乏组织吸引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内在精神,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所有员工,对销售人员亦是如此。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所谓的企业文化,但却存在着误区:只做表面文章,不能真正体现本企业文化的深厚内涵,没有培育出自己的企业理念,体现不出企业的人本关怀。
二、企业銷售人员流失的对策
1.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使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化、科学化、规范化。在对企业销售人才情况了解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企业外部,可拓宽思路,更好地制定适合企业的用人政策这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用人、留人政策时,提供了多种思路。
2.科学进行工作设计,明确岗位职责。企业要进行工作分析,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劳动强度、风险程度、责任大小、权利范围等要素,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力与工作标准。这样才能对销售人员的工作职责分配合理,工作边界清晰,它不仅使每个员工都能明明白白、有条不紊地各负其责,而且通过科学设计、综合平衡,可避免苦乐不均和员工工作压力过于繁重,并能激发每个员工的潜在创造力和享受工作的成就感。同时它也是其它诸如考核、奖惩等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3.制定制度化约束机制。企业在为员工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同时也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员工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签订培训合同,明确接受培训后的服务年限和违约赔偿金,避免企业花费大量培训费却留不住人的损失,更可纠正民营企业因此不敢花钱培训员工的误区。此外,还可以建立职工入股制度,鼓励以资金或自身的人力资本入股,使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有利于员工稳定。这一举措在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有“金手铐”之誉。
4.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管理制度。首先,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奖励机制。要通过对岗位工作分析,明确岗位的职责、权力与工作标准,使每个员工都有条不紊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绩效考评应尽可能量化,摒弃一些民营企业爱用的“模糊概念法”和“保密法”,学习国外企业“硬考核”和“软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同时,加强绩效考评的反馈环节,考核结果应与工资、晋升紧密联系起来。
5.设计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在此企业必须针对销售人员制定专业职级发展通道,销售人员的岗位工资根据所处专业职级确定,要注意销售人员的基本工资等级不应基于其学历,新老销售人员薪酬设计不应完全相同。另一方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销售人员还应当与企业经营者一道,共同参与决策过程,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这是企业给予他们的最大尊重,没有什么能够比这种方式更能提高他们的士气。
6.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人本管理理念,注重销售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处理职业“内生涯”与“外生涯”的关系,既要通过有效的培训及知识管理实现员工职业内在素质的不断提升,也要通过完善职位晋升渠道实现员工地位待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秦向东,刘伟,现代企业销售人才素质研究与探讨,2007.
[2]宋永胜,如何填补高级人才紧缺的“无底洞”.人力资源绩效伙伴杂志,2015.4.
关键词:销售人员 流失 原因 对策
目前有很多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销售人才流失的现象,虽然人员的合理流动对企业来说是正常的现象,但当前企业人员流动存在不合理。自1982年以来,引进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民营企业中人员流失率已达18.5%,而占大部分的是销售人员。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流入了外企或合资企业,带走了企业的销售经验和自身的专长,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某大学社会学系对国内62家民营企业所做调查也发现,企业中的中高级人才,其中包括销售人才,在公司工作的工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最长的也不超过5年。
一、销售人员流失原因分析
1.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者观念落后。由于人员流失率高的往往是中小型的企业,其规模小,组织结构灵活,决定了企业没有长远的用人计划,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缺乏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注重企业的内部管理,而忽视外在的大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1人才观念的狭隘。对人才的概念往往还留在狭义的概念之中,把学历和职称视为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或者就是人情关系至上,很难吸收非家族成员进入管理阶层。企业中的领导,高职称、高学历的人视为人才,处处倍加重视、关怀和照顾。而大多数立足本岗位的专业人员均被排除在人才概念之外。这种狭义的人才概念,严重挫伤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专业性,而汇成企业人才外流的恰恰就是这部分人员。
1.2人才培训观念的滞后。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培训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只重招聘,不重培训。他们担心对人才培训到最后确留不住人才,这样花在培训上的成本得不到回报。而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在企业中得不到理想的薪酬,又无法实现自身的提高,也就没有所谓的忠诚度可言。
2.企业的组织管理不科学。首先,企业对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员工工作职责分配不合理。有些企业会在任务的制订上出现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很多销售工作是有淡旺季之分的,企业制订的任务量却是相同的,自然也不是正常现象。有家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公司,制订的销售任务十分不合理,公司开业一年半了,至今无一销售人员能够按月完成销售任务,完不成任务不但没有提成,还要扣基本工资,完成任务全额发基本工资,超过一定的销售量,才有提成,这样的任务量政策制订的很不合理,结果销售人员走了一批又一批。其次,不提供技术支持,导致销售人员孤军奋战。销售订单的签订,光靠销售人员是无法完成的,尤其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边缘性科学产品尤为如此,需要销售人员打前战,然后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拿下定单。但有些企业却忽视这一点,把一个个销售人员推向不同的区域市场,销售人员长期孤军奋战,久而久之便感觉身心疲惫。我市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由于所处咨询行业不太景气,所以只要是能拉来的咨询项目,几乎都做。公司的销售人员与客户接洽时往往会要求拿出一个详细的咨询、培训方案以及详细的报价方案,由于没有可套用的范本,需要销售人员根据客户提出的情况,自己去编制,整个工作都必须由销售人员自己完成,长期日夜奋战,身心疲惫,最终出现倒戈。
3.企业薪酬管理不科学。
3.1工资结构僵化。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组成,这种工资结构十分僵硬、死板,拉不开差距,平均主义色彩浓厚。工资与级别挂钩,相同岗位和工种的工资级差主要体现在工龄的长短上。这种僵化、拉不开差距的工资结构极大的抑制了人才的积极性,也必然使感到分配不公平的人才大量外流。
3.2短期激励加强而长期激励不足。部分销售工作的任务量需要长时间段来完成或者显现收益,如果没有相应的长期激励,就可能诱发人才的短期行为而损害企业的根本利益。目前,许多长期激励的措施:如股票期权、虚拟股权、经营者持股等,尽管许多企业有这方面的要求,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政策,暂时还难以在大规模范围内实行。
4.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缺乏组织吸引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内在精神,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所有员工,对销售人员亦是如此。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所谓的企业文化,但却存在着误区:只做表面文章,不能真正体现本企业文化的深厚内涵,没有培育出自己的企业理念,体现不出企业的人本关怀。
二、企业銷售人员流失的对策
1.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使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化、科学化、规范化。在对企业销售人才情况了解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企业外部,可拓宽思路,更好地制定适合企业的用人政策这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用人、留人政策时,提供了多种思路。
2.科学进行工作设计,明确岗位职责。企业要进行工作分析,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劳动强度、风险程度、责任大小、权利范围等要素,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力与工作标准。这样才能对销售人员的工作职责分配合理,工作边界清晰,它不仅使每个员工都能明明白白、有条不紊地各负其责,而且通过科学设计、综合平衡,可避免苦乐不均和员工工作压力过于繁重,并能激发每个员工的潜在创造力和享受工作的成就感。同时它也是其它诸如考核、奖惩等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3.制定制度化约束机制。企业在为员工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同时也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员工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签订培训合同,明确接受培训后的服务年限和违约赔偿金,避免企业花费大量培训费却留不住人的损失,更可纠正民营企业因此不敢花钱培训员工的误区。此外,还可以建立职工入股制度,鼓励以资金或自身的人力资本入股,使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有利于员工稳定。这一举措在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有“金手铐”之誉。
4.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管理制度。首先,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奖励机制。要通过对岗位工作分析,明确岗位的职责、权力与工作标准,使每个员工都有条不紊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绩效考评应尽可能量化,摒弃一些民营企业爱用的“模糊概念法”和“保密法”,学习国外企业“硬考核”和“软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同时,加强绩效考评的反馈环节,考核结果应与工资、晋升紧密联系起来。
5.设计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在此企业必须针对销售人员制定专业职级发展通道,销售人员的岗位工资根据所处专业职级确定,要注意销售人员的基本工资等级不应基于其学历,新老销售人员薪酬设计不应完全相同。另一方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销售人员还应当与企业经营者一道,共同参与决策过程,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这是企业给予他们的最大尊重,没有什么能够比这种方式更能提高他们的士气。
6.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人本管理理念,注重销售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处理职业“内生涯”与“外生涯”的关系,既要通过有效的培训及知识管理实现员工职业内在素质的不断提升,也要通过完善职位晋升渠道实现员工地位待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秦向东,刘伟,现代企业销售人才素质研究与探讨,2007.
[2]宋永胜,如何填补高级人才紧缺的“无底洞”.人力资源绩效伙伴杂志,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