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理念”在现代教育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有助于学校、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拓宽学习路径、提升教育影响价值。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已经成功转型,它不但能够承担起为其他学科奠定学习基础的责任,还能全方面、立体化培养小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深度解析其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实践思考 研究与分析
前言:新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转折点,也是关键步骤。为弥补小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上的不足,各小学学校纷纷走上了创新改革的发展道路,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小学语文教学。
一、创新之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影响
任何事物都会在经历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发展,教育也不例外。以往,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知识培养、能力锻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变革,小学语文教学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越来越多。一方面,它需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文化基础,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其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它应为其他学科教育储备知识能力,重点在于通过教学创造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由此可见,创造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经之路,它是改变、丰富小学语文教育能力、价值、影响的先进科学理念。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上文提到,创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拥有决定性的发展优势,其实践意义重大。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围绕具体案例,分析目前小学语文在创新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2.1丰富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的教材、教学模式陈旧,教育理念落后。面对个性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小学生,教师应学会重新审视教育,找出现阶段教育中的漏洞和不足,并从实际出发,进行专题调研。山东淄博实验小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上,有突出成就,首先,它专注于教材改革,在原始教材的基础上,研发了多媒体教材、活动教材、文化教材等多种教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教材和内容,再由老师整编、设计,丰富教材内容;其次,教师具有挖掘教材兴趣点、优化教学模式的能力,在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等先进元素之外,教师主动把课堂让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思想思维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最后,针对学生兴趣点浓、学习热情高的知识点,延展讨论,传授更多与其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创新教育理念影响,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创新学习的好习惯。
2.2优化课堂学习氛围,开拓学生眼界
小学生掌握的语文文化知识有限,如一味追求教育课程知识点深度也不行,如学习难度过大,会让学生渐渐失去信心和热情。为此,老师应在教育创新阶段,拓宽教育课程知识点广度,利用“广度”来弥补“深度”。如:设计、制定多媒体课件,在播放课件时,拣知识重点和要点,向学生逐一讲解,注意观察课堂气氛,切勿让新奇事物干扰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通过引入“创新型”的知识点,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一方面,在解释文化词汇时,引入当下最流行的事件和热词,把文化词汇与现代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此,可锻炼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往,学生在语文写作时所引用的例子过于单一,如:贝多芬、达芬奇、爱迪生、居里夫人等,虽然这些伟人的事迹值得歌功颂扬,但这种“填鸭式”的“思想灌输”,会让学生的思想思维趋向“符号化”,不再灵活。所以,老师不应再照本宣科,按照传统教材开展教育,应有独立的思想和主见,选择恰当的教材内容、资料,丰富自身教育内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3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强化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的“受教育”能力最好,因此,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期。首先,老师应坚定不移的走素质教育发展道路,根据自身职业能力、职业经验,设计、制定教育方案,完善教育工作,利用语文知识、文化,消除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盲区。其次,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等学习能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教育专题,配套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身作则,在活动中负责引导学生、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最后,老师应利用自身职业的敏锐嗅觉,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老师不能直白、简单的告诉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应采用“引导教育模式”,通过提问、提示,告诉学生怎样找到答案。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了错误运用知识、思想态度不端正等问题时,老师也不能急功近利,一味否定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应尽可能的采用“怀柔政策”,明确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鼓勵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思考,自行改正。如此一来,学生的自尊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们在学习中会更加的勇敢、活跃、无所畏惧,这也印证了依据教育俗语——“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结论:通过上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可知,教育创新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尤其是对于教育任务艰巨的小学语文课程。在未来几年,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内容会更加丰富、知识点会更加复杂、文化范围会逐步扩大,创新理念要想迎合这一发展环境,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扬勇于突破、勇于改变的精神,鼓励广大语文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帮助小学生在语文知识、文化学习的道路上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濮坤,郑艳喜.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18(05):116-118.
[2]徐培林,张莉.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刍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27(106):12-14.
[3]王晓泳.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10).
[4]冯磊,张晓光,董旭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2):102-123.
[5]陈映洁,杨紫.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33):163-16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实践思考 研究与分析
前言:新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转折点,也是关键步骤。为弥补小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上的不足,各小学学校纷纷走上了创新改革的发展道路,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小学语文教学。
一、创新之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影响
任何事物都会在经历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发展,教育也不例外。以往,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知识培养、能力锻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变革,小学语文教学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越来越多。一方面,它需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文化基础,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其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它应为其他学科教育储备知识能力,重点在于通过教学创造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由此可见,创造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经之路,它是改变、丰富小学语文教育能力、价值、影响的先进科学理念。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上文提到,创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拥有决定性的发展优势,其实践意义重大。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围绕具体案例,分析目前小学语文在创新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2.1丰富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的教材、教学模式陈旧,教育理念落后。面对个性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小学生,教师应学会重新审视教育,找出现阶段教育中的漏洞和不足,并从实际出发,进行专题调研。山东淄博实验小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上,有突出成就,首先,它专注于教材改革,在原始教材的基础上,研发了多媒体教材、活动教材、文化教材等多种教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教材和内容,再由老师整编、设计,丰富教材内容;其次,教师具有挖掘教材兴趣点、优化教学模式的能力,在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等先进元素之外,教师主动把课堂让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思想思维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最后,针对学生兴趣点浓、学习热情高的知识点,延展讨论,传授更多与其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创新教育理念影响,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创新学习的好习惯。
2.2优化课堂学习氛围,开拓学生眼界
小学生掌握的语文文化知识有限,如一味追求教育课程知识点深度也不行,如学习难度过大,会让学生渐渐失去信心和热情。为此,老师应在教育创新阶段,拓宽教育课程知识点广度,利用“广度”来弥补“深度”。如:设计、制定多媒体课件,在播放课件时,拣知识重点和要点,向学生逐一讲解,注意观察课堂气氛,切勿让新奇事物干扰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通过引入“创新型”的知识点,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一方面,在解释文化词汇时,引入当下最流行的事件和热词,把文化词汇与现代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此,可锻炼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往,学生在语文写作时所引用的例子过于单一,如:贝多芬、达芬奇、爱迪生、居里夫人等,虽然这些伟人的事迹值得歌功颂扬,但这种“填鸭式”的“思想灌输”,会让学生的思想思维趋向“符号化”,不再灵活。所以,老师不应再照本宣科,按照传统教材开展教育,应有独立的思想和主见,选择恰当的教材内容、资料,丰富自身教育内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3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强化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的“受教育”能力最好,因此,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期。首先,老师应坚定不移的走素质教育发展道路,根据自身职业能力、职业经验,设计、制定教育方案,完善教育工作,利用语文知识、文化,消除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盲区。其次,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等学习能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教育专题,配套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身作则,在活动中负责引导学生、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最后,老师应利用自身职业的敏锐嗅觉,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老师不能直白、简单的告诉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应采用“引导教育模式”,通过提问、提示,告诉学生怎样找到答案。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了错误运用知识、思想态度不端正等问题时,老师也不能急功近利,一味否定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应尽可能的采用“怀柔政策”,明确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鼓勵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思考,自行改正。如此一来,学生的自尊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们在学习中会更加的勇敢、活跃、无所畏惧,这也印证了依据教育俗语——“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结论:通过上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可知,教育创新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尤其是对于教育任务艰巨的小学语文课程。在未来几年,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内容会更加丰富、知识点会更加复杂、文化范围会逐步扩大,创新理念要想迎合这一发展环境,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扬勇于突破、勇于改变的精神,鼓励广大语文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帮助小学生在语文知识、文化学习的道路上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濮坤,郑艳喜.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18(05):116-118.
[2]徐培林,张莉.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刍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27(106):12-14.
[3]王晓泳.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10).
[4]冯磊,张晓光,董旭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2):102-123.
[5]陈映洁,杨紫.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3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