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达到独立学院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目标,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结合“电工实习”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严格规范教育和创新启发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三期的教学情况分析结果来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自我期望值也有所增加。
关键词:电工实习;规范性;创新性
作者简介:周战馨(1970-),女,吉林德惠人,常州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荆胜南(1967-),男,江苏丹阳人,常州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江苏 常州 21301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181-02
“电工实习”是电类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本课程着重介绍电工技术中的应用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门课程对于达到独立学院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1-6]而现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偏低,依赖于“填鸭”式教育;学生前期理论知识掌握差,对前后课程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有一定的麻木心理,考核把关不严等等。
这些现象对后续“电工实习”教学的展开必将产生消极影响,为了改善现状,本系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动态,分析本课程实践教学特点,提出了采用严格规范教育和创新启发教育并举的教学方法,截止到本学期,“电工实习”教学已出现很大改观。[7-10]
一、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分析
首先,学生学习能力普遍偏差、自我期望值偏低。这是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也是众多授课教师的普通感受。但是在这些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后,要求他们能主动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基本没有过渡时间,并且高中时教师和家长的双重监督已弱化到最低程度。因此学习能力在进行“电工实习”教学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反而出现了部分同学学习能力下降的现象。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加重,成绩的一次次不理想,自我期望值越来越低。
其次,“电工实习”这门课是培养学生技能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电工仪表和工具、掌握操作规范。而这门课开设之前,学生实际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接触更多的是弱电电路的测试和连接,对电气安全认识不够,对规范要求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按原理图连接上就行,导致实习中经常出现跳闸、电机不工作和器件损毁现象,这些充分反映了学生做事不规范的惯性。对实习项目内容不做课前预习,走进实验室才考虑这次实习项目是什么,拿到原理图不加思考就开始接线,或者完全照搬其他同学接线。这反映了学生做事情思路不明晰,不能主动思考,应付学习心理很强。
最后,教师作为“电工实习”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考核者,由于学生人数多、学生素质偏低,造成他们对规范考核把关不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启发性教学,不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进一步表现为教师和学生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做实习,教师和学生通过这门课程都收获甚微。
综上所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在规范性和创新性方面改进空间很大。
二、“电工实习”教学中的规范性
“电工实习”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或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常用电工仪器和电工工具的使用,识别常用的电工材料和器件,初步掌握基本电工测量技术和电气连接工艺,熟悉简单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机床电气故障排除,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掌握操作工艺,灵活运用所学技能。
“电工实习”教学的规范性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电工安全操作的规范要求;二是电工技能规范要求;三是考核的规范性要求;四是实习报告撰写的规范要求;五是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规范性要求。
首先针对学生安全操作规范性认识不够、概念不清晰的问题,组织学生观看正确操作和不正确操作导致安全问题的录像;组织学生理论分析不规范操作导致事故原因,主要以教师引导为主,目的是为了保障教学进度按期进行,并强调日常生活和与本专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细则。
其次,考虑到学生学习和掌握电工技能规范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例如对不同导线连接和不同的连接方式,按照边讲解—解决理论原理、边演示—解决如何具体操作、边让同学动手实践—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学生实习时,及时表扬掌握快的学生,引导其他学生去请教和讨论。因此学生不仅仅是知道了技能规范,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做到规范的技能。在检查时,许多学生都说,这个导线连接是他做的第几版本,为自己能够达到标准自豪。
然后,针对不同实习项目特点,预先把相应的考核标准提供给学生。要求每一个实习项目撰写一个实习报告。充分考虑到学生文字能力差,提供实习报告范本,讲解写作要领,避免了以往实验报告一个专业班一个模版的现象。
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在教学展开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对每一个实习项目都要给出考核成绩,不能降低标准,对超时完成和未达到要求的学生提供一次重做机会,但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对于这些增加的教学时间,教研室在学年教学工作量上给予一定补偿,这样保障了“电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三、“电工实习”教学中的创新性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教学的工作重点之一。相对于理论授课,学生在“电工实习”课堂上的表现要更积极,互相讨论,比赛的意识强。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特点,教师首先要拓展思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基本技能规范为核心,尽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为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探讨:
1.考核形式的多元化
增加了对电路布置图、耗材成本、电路连接是否一次达标等方面的考核;期末采用了以小组为单位答辩的形式,每组随机选择一个学生来抽取一个答辩题目,内容均为“电工实习”中的理论知识、操作规范和故障排除。答辩成绩作为小组所有成员的该项成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2.实习项目要求中增加柔性指标
为了降低耗材成本,增强学生低碳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导线、导管、标签等耗材,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节约耗材,增加反复利用次数,养成规范操作习惯。
3.增加项目的复杂度
在照明电路安装中,考虑到家庭装修中绝大多数都采用双连开关,因此指导教师只给出电路实现功能,没有如以往一样把所有元件的原理、连接线路都预先提供给学生。学生一开始不适应,第一反应就是问指导教师如何做,指导教师只是回答它实现的具体功能,强制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在三相异步电机控制电路中,要求学生提出多种实现方案,引导学生查资料,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理,实现的时候选择其中一种即可。
对于电路出现的故障,要求学生提出查找方案,如果要求教师帮助,则成绩降低一档,鼓励学生主动讨论解决方案,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提供给学生的器件,指导教师没有按常规进行合格检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器件连接前一定要确认器件是否正常的重要性。实习中镇流器是发生故障最多的,其他故障多是接触不好造成的。学生开始不会使用万用表检查故障原因,指导教师发现问题后第一次是暂停实习,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理论分析内容,指出检查思路,并随机选择一组做示范。经过这个步骤后,学生把故障排除推给指导教师的现象有所减少,基本掌握器件检查环节。
四、教学情况分析及结论
以上措施通过三期“电工实习”教学检验,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学完成情况逐步好转,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电工实习;规范性;创新性
作者简介:周战馨(1970-),女,吉林德惠人,常州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荆胜南(1967-),男,江苏丹阳人,常州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江苏 常州 21301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181-02
“电工实习”是电类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本课程着重介绍电工技术中的应用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门课程对于达到独立学院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1-6]而现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偏低,依赖于“填鸭”式教育;学生前期理论知识掌握差,对前后课程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有一定的麻木心理,考核把关不严等等。
这些现象对后续“电工实习”教学的展开必将产生消极影响,为了改善现状,本系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动态,分析本课程实践教学特点,提出了采用严格规范教育和创新启发教育并举的教学方法,截止到本学期,“电工实习”教学已出现很大改观。[7-10]
一、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分析
首先,学生学习能力普遍偏差、自我期望值偏低。这是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也是众多授课教师的普通感受。但是在这些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后,要求他们能主动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基本没有过渡时间,并且高中时教师和家长的双重监督已弱化到最低程度。因此学习能力在进行“电工实习”教学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反而出现了部分同学学习能力下降的现象。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加重,成绩的一次次不理想,自我期望值越来越低。
其次,“电工实习”这门课是培养学生技能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电工仪表和工具、掌握操作规范。而这门课开设之前,学生实际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接触更多的是弱电电路的测试和连接,对电气安全认识不够,对规范要求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按原理图连接上就行,导致实习中经常出现跳闸、电机不工作和器件损毁现象,这些充分反映了学生做事不规范的惯性。对实习项目内容不做课前预习,走进实验室才考虑这次实习项目是什么,拿到原理图不加思考就开始接线,或者完全照搬其他同学接线。这反映了学生做事情思路不明晰,不能主动思考,应付学习心理很强。
最后,教师作为“电工实习”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考核者,由于学生人数多、学生素质偏低,造成他们对规范考核把关不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启发性教学,不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进一步表现为教师和学生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做实习,教师和学生通过这门课程都收获甚微。
综上所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在规范性和创新性方面改进空间很大。
二、“电工实习”教学中的规范性
“电工实习”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或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常用电工仪器和电工工具的使用,识别常用的电工材料和器件,初步掌握基本电工测量技术和电气连接工艺,熟悉简单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机床电气故障排除,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掌握操作工艺,灵活运用所学技能。
“电工实习”教学的规范性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电工安全操作的规范要求;二是电工技能规范要求;三是考核的规范性要求;四是实习报告撰写的规范要求;五是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规范性要求。
首先针对学生安全操作规范性认识不够、概念不清晰的问题,组织学生观看正确操作和不正确操作导致安全问题的录像;组织学生理论分析不规范操作导致事故原因,主要以教师引导为主,目的是为了保障教学进度按期进行,并强调日常生活和与本专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细则。
其次,考虑到学生学习和掌握电工技能规范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例如对不同导线连接和不同的连接方式,按照边讲解—解决理论原理、边演示—解决如何具体操作、边让同学动手实践—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学生实习时,及时表扬掌握快的学生,引导其他学生去请教和讨论。因此学生不仅仅是知道了技能规范,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做到规范的技能。在检查时,许多学生都说,这个导线连接是他做的第几版本,为自己能够达到标准自豪。
然后,针对不同实习项目特点,预先把相应的考核标准提供给学生。要求每一个实习项目撰写一个实习报告。充分考虑到学生文字能力差,提供实习报告范本,讲解写作要领,避免了以往实验报告一个专业班一个模版的现象。
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在教学展开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对每一个实习项目都要给出考核成绩,不能降低标准,对超时完成和未达到要求的学生提供一次重做机会,但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对于这些增加的教学时间,教研室在学年教学工作量上给予一定补偿,这样保障了“电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三、“电工实习”教学中的创新性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教学的工作重点之一。相对于理论授课,学生在“电工实习”课堂上的表现要更积极,互相讨论,比赛的意识强。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特点,教师首先要拓展思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基本技能规范为核心,尽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为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探讨:
1.考核形式的多元化
增加了对电路布置图、耗材成本、电路连接是否一次达标等方面的考核;期末采用了以小组为单位答辩的形式,每组随机选择一个学生来抽取一个答辩题目,内容均为“电工实习”中的理论知识、操作规范和故障排除。答辩成绩作为小组所有成员的该项成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2.实习项目要求中增加柔性指标
为了降低耗材成本,增强学生低碳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导线、导管、标签等耗材,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节约耗材,增加反复利用次数,养成规范操作习惯。
3.增加项目的复杂度
在照明电路安装中,考虑到家庭装修中绝大多数都采用双连开关,因此指导教师只给出电路实现功能,没有如以往一样把所有元件的原理、连接线路都预先提供给学生。学生一开始不适应,第一反应就是问指导教师如何做,指导教师只是回答它实现的具体功能,强制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在三相异步电机控制电路中,要求学生提出多种实现方案,引导学生查资料,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理,实现的时候选择其中一种即可。
对于电路出现的故障,要求学生提出查找方案,如果要求教师帮助,则成绩降低一档,鼓励学生主动讨论解决方案,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提供给学生的器件,指导教师没有按常规进行合格检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器件连接前一定要确认器件是否正常的重要性。实习中镇流器是发生故障最多的,其他故障多是接触不好造成的。学生开始不会使用万用表检查故障原因,指导教师发现问题后第一次是暂停实习,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理论分析内容,指出检查思路,并随机选择一组做示范。经过这个步骤后,学生把故障排除推给指导教师的现象有所减少,基本掌握器件检查环节。
四、教学情况分析及结论
以上措施通过三期“电工实习”教学检验,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学完成情况逐步好转,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