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制造型企业刀具管理中的三种模式,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并对相应的刀具管理制度作出了建议;同时展望了能够适应企业特点的刀具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字:刀具管理 刀具信息管理系统 刀具一体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作者简介: 卢军 工程师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程硕士 现在石油设备制造行业从事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工作。
1.企业刀具管理现状
“刀具管理已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专业,它涵盖了刀具规划、采购、物流、调整、刃磨、修理、现场技术支持、加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刀具优化和刀具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内容”[1]。在国内的切削刀具应用行业,目前刀具的外包管理是一个流行话题,在汽车行业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2]“在制造型企业中,...将与工具有关的采购供应、技术支持、管理运作、具体操作等业务集成为一体实施外包的模式,我们称之为‘刀具一体化管理’ ”[3]。
顺应刀具行业的发展,目前一些制造型企业也已经引入了刀具管理外包。根据目前对刀具一体化管理的研究成果,企业的刀具管理当前形成了三种层次的管理模式:(1)刀具的较高层次外包:对于企业的成熟工序,这些工序中承包商参与了刀具的规划与选型,刀具的采购,以及刀具的优化,库存管理等,并有专人常驻企业负责刀具工作,较深程度的介入了企业的刀具管理工作;(2)刀具的初级外包:某些工序由刀具承包商为企业提供刀具的采购、修理、刃磨、涂层等服务,但是不负责库存;(3)刀具的自我管理(除前面提到的工序外的其它工序),有关刀具的所有工作由企业的技术部门、制造部门等协同处理。
2.企业的刀具管理模式的分析
刀具的一体化管理,是适应刀具行业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在汽车行业比较流行,而在其他机械制造行业比较少,这也不是偶然的。汽车行业由于大量消耗刀具,同时加工的方式比较固定,相对来说加工工艺变化不多,需要运用的刀具类型不会有很大变化,消耗的刀具也不会有很大起伏,这为以单件成本为核算依据的刀具外包提供了方便。很难想象:如果一个工序,加工不同产品时,消耗的刀具成本起伏很大,这个工序还能够顺利的实现刀具外包。
制造型企业中比较成熟的工序实行刀具外包,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而在一些工艺上并不太成熟的工序,刀具消耗变化大,难以对外包效果作出评价,实行刀具外包一定要慎重,否则将会导致承包商与企业的争议。
刀具外包被认为可以降低发包企业的加工成本,但是也潜在一些风险。过度依赖刀具承包商,将会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刀具应用能力上的弱化,导致受制于人。同时,企业的第一目标是盈利。对刀具承包商来说,获得更多的利润是第一目标;而对发包企业来说,降低加工成本才是引入刀具一体化管理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刀具承包商与发包企业的利益有一定的重叠,也有一定的冲突,这其中存在着利益博弈的问题。必须建立合理的刀具外包制度,使得“外包的第一级供应商增加收益的唯一途径是为用户节约尽可能多的成本,从而按一定比例分享成本节约带来的收益”。关于刀具外包的风险控制,也有一些研究成果,主要是在管理制度上要做好工作,实现有效监督,达到双方共赢。[4]
对于专业领域内的制造企业,往往拥有大量的制造方面的,包括切削刀具方面的专有技术,这些都是公司的无价之宝,这些构成了企业在工艺制造上的核心竞争力。为了保证这些技术不会外流,除了与相关合作企业签订保密合同以外,一些关系到关键工艺的刀具技术,必须由企业内部掌握,而不能完全外包。因此,公司在刀具外包的形式下,保留自己的刀具管理职能,而不是消弱这一职能,不能单纯的看做是配合刀具外包以及生产需要,而需要从保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决策。在刀具的自我管理职能部分,不仅是管理企业的专有刀具技术,服务制造部门,而且应该起到对刀具外包工作的管理与监督职能。
3.企业刀具工作的展望
基于对制造型企业刀具管理现状的以上认识,在未来的刀具应用工作中,需要对刀具管理的制度安排,以及刀具管理的模式作出正确的规划。
3.1健全刀具管理制度
虽然很多制造型企业在各种切削刀具的运用上有了很多年的经验,但是在刀具上的相关管理却一直不是很完善,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关系到刀具的选型,试用等的具体工作中,往往是一些不成文的经验习惯在起约束作用。为了将刀具相关的工作规范化,制定刀具管理的相关规定势在必行。
企业中涉及到的刀具应用环节有:刀具的选型、试用、替换、刃磨、存储、资料存档等,每个环节都应该有相应的管理规范或者技术规范,用来指导刀具相关的日常工作。
即使企业中有部分工序刀具外包,但是这不意味着不需要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对这部分管理制度作出安排,需要明确承包商与企业合作时工作流程,把承包商的工作纳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中,起到对刀具外包的监督与评价的作用。
3.2建立企业自身的刀具信息管理系统
在成熟工序的外包中,成本核算应该是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必须摸清刀具的消耗成本,才能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部分外包的工序中,如何合理安排刀具数量,建立刀具实时监控体系,掌握刀具的使用、刃磨、存储、运输的实时状态,是当务之急。所有以上工作,都需要信息化的刀具管理系统来支持。
刀具一体化管理不能仅仅是将刀具相关的管理糅合在一起,它必须依托信息化技术,将各种刀具信息有机的结合,并以此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
当前对一些企业来说,刀具的管理信息化只是停留在Excel文档的水平。技术部门虽然建立了PDM系统,涵盖了部分的刀具技术管理功能,但是它并不是专业化的刀具管理系统,存在管理不精、不专的毛病,并不适合刀具的专业化管理。同时制造部门也掌握了部分刀具信息,如刀具的采购、刀具的库存、刀具在车间的发放状况、还有刀具的消耗情况等。以上这些信息,存放在不同部门,没有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了“信息孤岛”。对于能够对公司刀具使用做出决策的人员来说,如果不掌握相关的信息,就很难对当前的刀具使用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因此,建立企业自有的刀具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刀具管理决策,刀具信息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一些世界知名的刀具供应商,如Kennal,Sandvik等,都建有自己的刀具管理系统,并应用在自身的企业管理上,有的还与合作伙伴共享该系统。通过参考一些已有信息,一个较为完善的刀具管理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结构(图1):
图1 刀具信息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整合了PDM系统,ERP系统,管理决策系统等功能,并具有适当的权限管理,将已有的刀具信息有机的连接起来。通过该系统各个模块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整个刀具寿命周期内的信息,通过报表的形式,提供给需要了解到有关情況的决策者,为刀具的应用、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刀具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建成,将是制造型企业在刀具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的重大成就。
4.结语
目前制造型企业在刀具管理上存在的三种不同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刀具管理方式需要适应不同的情况,需要在刀具管理制度上作出合理安排,确保刀具应用工作的高效率与规范化;同时,刀具管理工作需要刀具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只有在准确的了解刀具的实际应用状况的前提下,企业在刀具应用上所作出的决策才是可靠的。
参 考 文 献
1. 蔡三发 赵琳 黄志明 基于流程的制造企业刀具管理模式分析 上海管理科学 2008
2. 达世亮 刀具管理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6
3. 王瑚 刀具一体化管理——制造业刀具管理的发展方向 工具技术 2004
4. 蔡三发, 赵琳, 黄志明 企业刀具外包管理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工具技术 2009
关键字:刀具管理 刀具信息管理系统 刀具一体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作者简介: 卢军 工程师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程硕士 现在石油设备制造行业从事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工作。
1.企业刀具管理现状
“刀具管理已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专业,它涵盖了刀具规划、采购、物流、调整、刃磨、修理、现场技术支持、加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刀具优化和刀具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内容”[1]。在国内的切削刀具应用行业,目前刀具的外包管理是一个流行话题,在汽车行业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2]“在制造型企业中,...将与工具有关的采购供应、技术支持、管理运作、具体操作等业务集成为一体实施外包的模式,我们称之为‘刀具一体化管理’ ”[3]。
顺应刀具行业的发展,目前一些制造型企业也已经引入了刀具管理外包。根据目前对刀具一体化管理的研究成果,企业的刀具管理当前形成了三种层次的管理模式:(1)刀具的较高层次外包:对于企业的成熟工序,这些工序中承包商参与了刀具的规划与选型,刀具的采购,以及刀具的优化,库存管理等,并有专人常驻企业负责刀具工作,较深程度的介入了企业的刀具管理工作;(2)刀具的初级外包:某些工序由刀具承包商为企业提供刀具的采购、修理、刃磨、涂层等服务,但是不负责库存;(3)刀具的自我管理(除前面提到的工序外的其它工序),有关刀具的所有工作由企业的技术部门、制造部门等协同处理。
2.企业的刀具管理模式的分析
刀具的一体化管理,是适应刀具行业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在汽车行业比较流行,而在其他机械制造行业比较少,这也不是偶然的。汽车行业由于大量消耗刀具,同时加工的方式比较固定,相对来说加工工艺变化不多,需要运用的刀具类型不会有很大变化,消耗的刀具也不会有很大起伏,这为以单件成本为核算依据的刀具外包提供了方便。很难想象:如果一个工序,加工不同产品时,消耗的刀具成本起伏很大,这个工序还能够顺利的实现刀具外包。
制造型企业中比较成熟的工序实行刀具外包,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而在一些工艺上并不太成熟的工序,刀具消耗变化大,难以对外包效果作出评价,实行刀具外包一定要慎重,否则将会导致承包商与企业的争议。
刀具外包被认为可以降低发包企业的加工成本,但是也潜在一些风险。过度依赖刀具承包商,将会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刀具应用能力上的弱化,导致受制于人。同时,企业的第一目标是盈利。对刀具承包商来说,获得更多的利润是第一目标;而对发包企业来说,降低加工成本才是引入刀具一体化管理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刀具承包商与发包企业的利益有一定的重叠,也有一定的冲突,这其中存在着利益博弈的问题。必须建立合理的刀具外包制度,使得“外包的第一级供应商增加收益的唯一途径是为用户节约尽可能多的成本,从而按一定比例分享成本节约带来的收益”。关于刀具外包的风险控制,也有一些研究成果,主要是在管理制度上要做好工作,实现有效监督,达到双方共赢。[4]
对于专业领域内的制造企业,往往拥有大量的制造方面的,包括切削刀具方面的专有技术,这些都是公司的无价之宝,这些构成了企业在工艺制造上的核心竞争力。为了保证这些技术不会外流,除了与相关合作企业签订保密合同以外,一些关系到关键工艺的刀具技术,必须由企业内部掌握,而不能完全外包。因此,公司在刀具外包的形式下,保留自己的刀具管理职能,而不是消弱这一职能,不能单纯的看做是配合刀具外包以及生产需要,而需要从保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决策。在刀具的自我管理职能部分,不仅是管理企业的专有刀具技术,服务制造部门,而且应该起到对刀具外包工作的管理与监督职能。
3.企业刀具工作的展望
基于对制造型企业刀具管理现状的以上认识,在未来的刀具应用工作中,需要对刀具管理的制度安排,以及刀具管理的模式作出正确的规划。
3.1健全刀具管理制度
虽然很多制造型企业在各种切削刀具的运用上有了很多年的经验,但是在刀具上的相关管理却一直不是很完善,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关系到刀具的选型,试用等的具体工作中,往往是一些不成文的经验习惯在起约束作用。为了将刀具相关的工作规范化,制定刀具管理的相关规定势在必行。
企业中涉及到的刀具应用环节有:刀具的选型、试用、替换、刃磨、存储、资料存档等,每个环节都应该有相应的管理规范或者技术规范,用来指导刀具相关的日常工作。
即使企业中有部分工序刀具外包,但是这不意味着不需要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对这部分管理制度作出安排,需要明确承包商与企业合作时工作流程,把承包商的工作纳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中,起到对刀具外包的监督与评价的作用。
3.2建立企业自身的刀具信息管理系统
在成熟工序的外包中,成本核算应该是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必须摸清刀具的消耗成本,才能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部分外包的工序中,如何合理安排刀具数量,建立刀具实时监控体系,掌握刀具的使用、刃磨、存储、运输的实时状态,是当务之急。所有以上工作,都需要信息化的刀具管理系统来支持。
刀具一体化管理不能仅仅是将刀具相关的管理糅合在一起,它必须依托信息化技术,将各种刀具信息有机的结合,并以此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
当前对一些企业来说,刀具的管理信息化只是停留在Excel文档的水平。技术部门虽然建立了PDM系统,涵盖了部分的刀具技术管理功能,但是它并不是专业化的刀具管理系统,存在管理不精、不专的毛病,并不适合刀具的专业化管理。同时制造部门也掌握了部分刀具信息,如刀具的采购、刀具的库存、刀具在车间的发放状况、还有刀具的消耗情况等。以上这些信息,存放在不同部门,没有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了“信息孤岛”。对于能够对公司刀具使用做出决策的人员来说,如果不掌握相关的信息,就很难对当前的刀具使用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因此,建立企业自有的刀具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刀具管理决策,刀具信息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一些世界知名的刀具供应商,如Kennal,Sandvik等,都建有自己的刀具管理系统,并应用在自身的企业管理上,有的还与合作伙伴共享该系统。通过参考一些已有信息,一个较为完善的刀具管理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结构(图1):
图1 刀具信息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整合了PDM系统,ERP系统,管理决策系统等功能,并具有适当的权限管理,将已有的刀具信息有机的连接起来。通过该系统各个模块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整个刀具寿命周期内的信息,通过报表的形式,提供给需要了解到有关情況的决策者,为刀具的应用、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刀具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建成,将是制造型企业在刀具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的重大成就。
4.结语
目前制造型企业在刀具管理上存在的三种不同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刀具管理方式需要适应不同的情况,需要在刀具管理制度上作出合理安排,确保刀具应用工作的高效率与规范化;同时,刀具管理工作需要刀具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只有在准确的了解刀具的实际应用状况的前提下,企业在刀具应用上所作出的决策才是可靠的。
参 考 文 献
1. 蔡三发 赵琳 黄志明 基于流程的制造企业刀具管理模式分析 上海管理科学 2008
2. 达世亮 刀具管理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6
3. 王瑚 刀具一体化管理——制造业刀具管理的发展方向 工具技术 2004
4. 蔡三发, 赵琳, 黄志明 企业刀具外包管理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工具技术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