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个时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围绕奋斗、幸福以及奋斗与幸福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奋斗幸福观”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理论依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现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路径选择。文章着对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理论逻辑和价值意蕴进行解读。
【关键词】 “奋斗幸福观” 理论逻辑 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上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1]等新论断,初步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奋斗幸福观”。
一、“奋斗幸福观”的理论语境
“奋斗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继承和发展,立足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语境,可以探析“奋斗幸福观”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本质上规定“奋斗幸福观”的人民性立场。
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中异化劳动,阐述对幸福本质的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劳动导致劳动者受到折磨、精神受到摧残,这是造成劳动者不幸的根源。“奋斗幸福观”本质上要求劳动成为劳动者自身需要和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者在劳动中获得满足、感到幸福。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逻辑上规定“奋斗幸福观”的科学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事实依据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不幸。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只有行使自己的动物机能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人,而人在运用自己的人的机能时,反而觉得自己是动物。研究对象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幸福不是个别人的幸福,而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普遍联系中形成的幸福,他说:“在真实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幸福)。” [2] <199>。检验标准是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从第一国际、巴黎公社,到恩格斯创立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革命中得到检验。
(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实践上规定“奋斗幸福观”的发展性目标。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探讨了具体实践方式。《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出了“三形态论”:一是人的依赖关系,人的原始的丰富性和个人的自我牺牲;二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过程相统一,客观上要求“奋斗幸福观”要具有发展眼光,设立阶段性目标。
二、“奋斗幸福观”的价值意蕴
“奋斗幸福感”形成于要实现“强起来”的时代,它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奋斗幸福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 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共同的理想,是民之所系、情之所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4]等一系列有关幸福追求的观点。“奋斗幸福观”的提出具有 “指南针”功能,回答了为什么奋斗的问题,指出“奋斗”的目的是“幸福”,进一步指出“奋斗就是幸福”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梦,是亿万人民的福祉所在。
(二)“奋斗幸福观”以全国各族人民为奋斗主体。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奋斗的优良传统,对世界历史和世界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近现代以来,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进行顽强的斗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直到中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奋斗早已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奋斗幸福观”的提出具有“粘合剂”功能,回答了谁来奋斗的问题,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
(二)“奋斗幸福观”以艰苦奋斗为奋斗路径。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重点,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需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奋斗幸福观”的提出具有“说明书”功能,回答了如何奋斗的问题,鲜明地指出了“奋斗”是新时代推动“四个伟大”的必然选择、最优选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 北京:新华网,2018-2-14.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14/c_1122419716.htm.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03): 199.
[3]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正(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01): 4.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1):11.
作者简介:朱帅(1991—),女,蒙古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 “奋斗幸福观” 理论逻辑 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上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1]等新论断,初步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奋斗幸福观”。
一、“奋斗幸福观”的理论语境
“奋斗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继承和发展,立足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语境,可以探析“奋斗幸福观”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本质上规定“奋斗幸福观”的人民性立场。
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中异化劳动,阐述对幸福本质的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劳动导致劳动者受到折磨、精神受到摧残,这是造成劳动者不幸的根源。“奋斗幸福观”本质上要求劳动成为劳动者自身需要和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者在劳动中获得满足、感到幸福。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逻辑上规定“奋斗幸福观”的科学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事实依据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不幸。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只有行使自己的动物机能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人,而人在运用自己的人的机能时,反而觉得自己是动物。研究对象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幸福不是个别人的幸福,而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普遍联系中形成的幸福,他说:“在真实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幸福)。” [2] <199>。检验标准是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从第一国际、巴黎公社,到恩格斯创立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革命中得到检验。
(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实践上规定“奋斗幸福观”的发展性目标。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探讨了具体实践方式。《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出了“三形态论”:一是人的依赖关系,人的原始的丰富性和个人的自我牺牲;二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过程相统一,客观上要求“奋斗幸福观”要具有发展眼光,设立阶段性目标。
二、“奋斗幸福观”的价值意蕴
“奋斗幸福感”形成于要实现“强起来”的时代,它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奋斗幸福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 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共同的理想,是民之所系、情之所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4]等一系列有关幸福追求的观点。“奋斗幸福观”的提出具有 “指南针”功能,回答了为什么奋斗的问题,指出“奋斗”的目的是“幸福”,进一步指出“奋斗就是幸福”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梦,是亿万人民的福祉所在。
(二)“奋斗幸福观”以全国各族人民为奋斗主体。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奋斗的优良传统,对世界历史和世界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近现代以来,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进行顽强的斗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直到中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奋斗早已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奋斗幸福观”的提出具有“粘合剂”功能,回答了谁来奋斗的问题,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
(二)“奋斗幸福观”以艰苦奋斗为奋斗路径。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重点,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需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奋斗幸福观”的提出具有“说明书”功能,回答了如何奋斗的问题,鲜明地指出了“奋斗”是新时代推动“四个伟大”的必然选择、最优选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 北京:新华网,2018-2-14.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14/c_1122419716.htm.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03): 199.
[3]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正(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01): 4.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1):11.
作者简介:朱帅(1991—),女,蒙古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