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部对于高校马克思学院管理与建设发展的方针和标准的设立,加之对于高等院校其他课程教学与发展标准的明确,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然迈入新的台阶。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与坚定,对于自身民族文化历史等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文化作为串联整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纽带,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和壮大具有巨大的积极影响。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培养场所,建立高校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是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于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民族文化自信;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推进和发展高等学校的思想思政教育能够让我国教育程度较高的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现状、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坚定个人理想信念,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为高校学生后续的发展打好正向的基础,为促进我国构建和谐美好文明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文明和优良品质多方面的结晶,坚定文化自信意味着坚定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信念和信心,坚定对于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憧憬。高校学生的思想意志并未完全确立,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动摇和影响,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信具体含义以及其与思政教育关系的阐述
文化自信,是千百年来中华优秀文化的沉淀与结晶,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在探索与实践当中形成的独特精神和物质财富,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最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是屹立的中华民族独有的意志品质与价值追求的体现。文化是国家与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标志,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以及中国人民对于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对于国家和民族历史经历、优秀价值品质的认同与支持,是社会与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是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更坚定持久的力量。高校学生处于一个思想意志与价值观念并未完全坚定的时期,容易受到不良观念的引导和挑拨蒙蔽。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让高校学生能够切实了解国家和民族发展史,通过自身切实的学习和了解来建立对于中国以及中华民族更深沉的爱和更坚定的支持,通过高校思政教育,还应该让高校学生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全方位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将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结合,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切实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培养高校学生优秀品质,对于高校学生个人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现今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出现的问题
1、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过于刻板
高校思政课堂的教育教学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高校开设的专业思政课堂,由高校领导进行思政课堂知识内容的分享与教学,第二大类是高校教师被要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融入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这两大类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进行教学的教师通常是通过生硬的对于某一个事迹或精神的讲解来完成思政课堂的教学,缺乏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性格的共情与理解,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过于刻板,导致高校思政课堂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高校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未能落到实处
教育部新发布的针对高校教学的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要求高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对于高校学生的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并且教育部还会不定期的邀请高水平的教师来进行全国性的线上学习活动以供各大高校师生进行学习和参考。然而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行阶段,由于高校进行的为分级管理,并且高校对于各学院的思政教育的完成程度并未有明确的监督管理措施,致使各个学院进行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高校教师对于思政课堂的教学并未深入进行,而是形式化地完成思政教育任务,阻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3、高校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课堂不够重视
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未完善和确立,并且高校学生的生活局限于校园之中社会经验较少,高校学生对于国际政治新闻和国家发展局势的了解甚少,加之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缺乏对于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讲解与普及,高校学生并不能认识和真正理解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的目的,导致高校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课堂学习配合度较差。
三、将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的方法策略
1、建立多样化的高校思政教育课堂
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适宜的高校思政教育计划。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将文化自信的教学真正融入到思政课堂的教育教学当中,有利于高校学生提升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增进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高校思政课堂可以引入优秀中华优化的学习分享环节,让高校学生搜集优秀的文化产物,并且在思政课堂进行分享。一方面,能够让高校学生对于我国优秀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另一方面,切实提升了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
2、高校思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行
高校思政教育课堂需要理论教育与实际教育并重,思政教育成果只有投入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才能有其实际意义,实际经历的教学才能够让高校学生更加印象深刻。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革命精神文化的教育教学时,可以带领高校学生去到革命老区或去拜访革命前辈,通过实际情景当中的教学来增加高中思政理论教育的成果。
3、让学生们阐明思政教育的意义
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起始阶段,教师就应该向学生们明确说明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强调文化自信对于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让高校学生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学习思政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促进高校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在思政课堂上获得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切实提升。
结束语: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团结一致的意志品质和凝聚力的有力体现,对于促进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与进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对于实现国家和社会进一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的思政教育課堂中融入文化自信的教学,能够让高校学生切实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经历、政治处境以及优秀的精神品质等,能够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团结一致,坚定高校学生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信念,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更坚定地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刘彦,刘荣华.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5):4-6.
[2]付欣.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17):4-5.
[3]柴静.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品位·经典,2021(04):82-84.
[4]葛伟阳.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遇及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1(01):58-61+67.
作者简介:
孙秀峰,女,1981.06,汉族,河北宣化,中级职称,研究生;
党鹏飞,男,1991.05,汉族,陕西西安,助理讲师,大学本科。
关键词:民族文化自信;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推进和发展高等学校的思想思政教育能够让我国教育程度较高的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现状、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坚定个人理想信念,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为高校学生后续的发展打好正向的基础,为促进我国构建和谐美好文明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文明和优良品质多方面的结晶,坚定文化自信意味着坚定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信念和信心,坚定对于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憧憬。高校学生的思想意志并未完全确立,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动摇和影响,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信具体含义以及其与思政教育关系的阐述
文化自信,是千百年来中华优秀文化的沉淀与结晶,是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在探索与实践当中形成的独特精神和物质财富,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最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是屹立的中华民族独有的意志品质与价值追求的体现。文化是国家与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标志,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以及中国人民对于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对于国家和民族历史经历、优秀价值品质的认同与支持,是社会与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是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更坚定持久的力量。高校学生处于一个思想意志与价值观念并未完全坚定的时期,容易受到不良观念的引导和挑拨蒙蔽。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让高校学生能够切实了解国家和民族发展史,通过自身切实的学习和了解来建立对于中国以及中华民族更深沉的爱和更坚定的支持,通过高校思政教育,还应该让高校学生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全方位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将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结合,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切实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培养高校学生优秀品质,对于高校学生个人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现今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出现的问题
1、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过于刻板
高校思政课堂的教育教学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高校开设的专业思政课堂,由高校领导进行思政课堂知识内容的分享与教学,第二大类是高校教师被要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融入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这两大类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进行教学的教师通常是通过生硬的对于某一个事迹或精神的讲解来完成思政课堂的教学,缺乏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性格的共情与理解,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过于刻板,导致高校思政课堂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高校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未能落到实处
教育部新发布的针对高校教学的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要求高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对于高校学生的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并且教育部还会不定期的邀请高水平的教师来进行全国性的线上学习活动以供各大高校师生进行学习和参考。然而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行阶段,由于高校进行的为分级管理,并且高校对于各学院的思政教育的完成程度并未有明确的监督管理措施,致使各个学院进行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高校教师对于思政课堂的教学并未深入进行,而是形式化地完成思政教育任务,阻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3、高校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课堂不够重视
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未完善和确立,并且高校学生的生活局限于校园之中社会经验较少,高校学生对于国际政治新闻和国家发展局势的了解甚少,加之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缺乏对于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讲解与普及,高校学生并不能认识和真正理解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的目的,导致高校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课堂学习配合度较差。
三、将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的方法策略
1、建立多样化的高校思政教育课堂
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适宜的高校思政教育计划。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将文化自信的教学真正融入到思政课堂的教育教学当中,有利于高校学生提升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增进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高校思政课堂可以引入优秀中华优化的学习分享环节,让高校学生搜集优秀的文化产物,并且在思政课堂进行分享。一方面,能够让高校学生对于我国优秀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另一方面,切实提升了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
2、高校思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行
高校思政教育课堂需要理论教育与实际教育并重,思政教育成果只有投入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才能有其实际意义,实际经历的教学才能够让高校学生更加印象深刻。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革命精神文化的教育教学时,可以带领高校学生去到革命老区或去拜访革命前辈,通过实际情景当中的教学来增加高中思政理论教育的成果。
3、让学生们阐明思政教育的意义
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起始阶段,教师就应该向学生们明确说明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强调文化自信对于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让高校学生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学习思政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促进高校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在思政课堂上获得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切实提升。
结束语: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团结一致的意志品质和凝聚力的有力体现,对于促进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与进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对于实现国家和社会进一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的思政教育課堂中融入文化自信的教学,能够让高校学生切实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经历、政治处境以及优秀的精神品质等,能够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团结一致,坚定高校学生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信念,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更坚定地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刘彦,刘荣华.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5):4-6.
[2]付欣.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17):4-5.
[3]柴静.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品位·经典,2021(04):82-84.
[4]葛伟阳.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遇及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1(01):58-61+67.
作者简介:
孙秀峰,女,1981.06,汉族,河北宣化,中级职称,研究生;
党鹏飞,男,1991.05,汉族,陕西西安,助理讲师,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