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74年8月1日,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在实验室中制出了一种气体,他把它称为“纯洁的空气”。他把蜡烛放到这种“纯洁的空气”里,蜡烛变得异常明亮:将老鼠关进充满这种“纯洁的空气”的容器里,老鼠们轻松而愉快,于是他情不自禁地说:“谁能想到,这种‘纯洁的空气’在若干年以后,会不会变为时髦的奢侈品呢?当然,到现在为止,仅有两只老鼠和我本人享受过这种‘空气’。”
这种“纯洁的空气”就是氧气。其实,瑞典的舍勒比普里斯特利更早制出了氧气,也许舍勒的感觉器官没有普里斯特利敏感,他觉得吸取氧气跟平常呼吸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氧的原子结构
在氧气中呼吸,当然比在普通空气中呼吸要轻松一些。医院用它来抢救危重病人就是这个道理。病危的人机体衰竭,代谢功能低下,正常的呼吸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在短时间内补充适当的纯氧,所以在医院里准备有98%的氧气,装在钢瓶里,用它来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最先采用输氧方法抢救伤病员的是英国医生斯托克。
1917年,一战让欧洲战场上硝烟弥漫,战争给医院带来了许多垂危伤病员。在战地医院工作的斯托克亲眼目睹许多战士惨死的景象,心情非常沉重。他左思右想,终于发明了鼻管给氧法。他把橡皮管的一端接在氧气钢瓶上,另一端通过一个气垫插入人的鼻孔,给伤病员输入适量的氧气,这种疗法挽救了许多伤病员的生命。斯托克的氧气疗法还拯救过不少毒气战中的受害者。
1918年,德国人发明了有强大杀伤力的窒息性毒气——光气,并立即用于战争,它造成了空前的伤亡。为了抢救大量伤员,鼻管输氧法显然是难以应付了。斯托克设法把氧气输入到一个四周密封的特殊房间,使里面的空气含有70%的氧,然后,把中毒士兵抬进去,让他们吸入氧气以除去体内的毒气。斯托克用这个办法把不少士兵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因此,他得到英国政府的奖赏。
后来,他用氧气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也取得了成功。
氧气除了用来抢救危急和中毒病人外,还可用于其他一些医疗领域。英国医生塞维斯克和他的助手曾做过一个令人信服的实验:他把一些哺乳类动物,如猴子、猩猩等,长期关在一个缺氧的笼子里,过了一段时间,它们都得了高血压病。塞维斯克认为动物组织缺氧是产生高压血的原因。他提出了治疗高血压病的新方法,就是向人的皮下输入大量氧气或采用高压输氧来进行治疗。这个办法被广泛采用,6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多次到前苏联治疗高血压,就是以这种方法为主。皮下输氧法还可以治疗关节炎、神经炎、贫血等多种疾病。
氧气还可以用于杀灭寄生虫,因为寄生虫一般都寄生在人体器官的深处,习惯于在缺氧环境中生活,对于这些生存在严重缺氧环境中的生物,纯氧则成了一种致命的“毒物”,寄生虫因不适应纯氧环境而死去。如蛔虫寄生在人的消化道里,服用驱虫药也很难彻底消灭它,但如果给肠胃充入纯氧,对人体没有多大害处,而那寄生的蛔虫,却活不成了。驱虫药对人体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给肠胃输入少量纯氧对人无毒副作用,用它来消灭肠道寄生虫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疗法。
氧气不仅可用于治病,在某种情况下,它也成了健康人的日常消费品。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城市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得城市中的空气越来越恶劣,人们难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于是,在全世界的街头,都出现了一些“氧吧”,只要付少量的钱,便可以把鼻子伸过去,享受到适量让人轻松的氧气。
既然纯氧有这么神奇的生命功能,为什么直到现在,纯氧只运用于某些特殊场合?人为什么不创造出纯氧环境而生活在其中呢?这是因为对于健康人,这种作法不仅仅是太奢侈,而且就人的生命代谢需要而言,长期吸取纯氧其实并无好处。
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发现呼吸纯氧,可能中毒。当时许多科学家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氧气对生命有益,认为伯特提供的氧气里一定混进了毒物。但另外许多科学家作过类似实验,事实证明,不管氧气有多纯,在纯氧中呼吸的动物,最终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人可以在纯氧的环境里存活24个小时,超过此限,就会得肺炎甚至窒息而死亡:在2个压强的高压纯氧舱里,人可以忍受1.5至2个小时,超过此限,人就会精神错乱,记忆丧失;如果氧压超过3个压强,人就会大笑而死。人们如果长期呼吸氧气浓度超过70%的空气,也会导致肺水肿、肺炎等疾病。
1934年,前苏联医生埃皮诺夫曾把小鼠放在含氧75%的空气中,7天后小鼠全部患肺炎死去了。这是因为人类及动物长期生活在氧气含量为21%的空气里,身体各部分器官适应了这个浓度,其他浓度都有碍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空气中约占五分之四的氮气“冲淡”了氧气,这种冲淡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减弱纯净氧气对动物机体的剧烈作用。
当然,空气中氧的含量太低也是不行的。若空气中氧减少到16%-20%,人就会脉搏加快,血压上升,影响注意力和想象力,氧气浓度减少到6%-10%,人就会恶心,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这种“纯洁的空气”就是氧气。其实,瑞典的舍勒比普里斯特利更早制出了氧气,也许舍勒的感觉器官没有普里斯特利敏感,他觉得吸取氧气跟平常呼吸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氧的原子结构
在氧气中呼吸,当然比在普通空气中呼吸要轻松一些。医院用它来抢救危重病人就是这个道理。病危的人机体衰竭,代谢功能低下,正常的呼吸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在短时间内补充适当的纯氧,所以在医院里准备有98%的氧气,装在钢瓶里,用它来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最先采用输氧方法抢救伤病员的是英国医生斯托克。
1917年,一战让欧洲战场上硝烟弥漫,战争给医院带来了许多垂危伤病员。在战地医院工作的斯托克亲眼目睹许多战士惨死的景象,心情非常沉重。他左思右想,终于发明了鼻管给氧法。他把橡皮管的一端接在氧气钢瓶上,另一端通过一个气垫插入人的鼻孔,给伤病员输入适量的氧气,这种疗法挽救了许多伤病员的生命。斯托克的氧气疗法还拯救过不少毒气战中的受害者。
1918年,德国人发明了有强大杀伤力的窒息性毒气——光气,并立即用于战争,它造成了空前的伤亡。为了抢救大量伤员,鼻管输氧法显然是难以应付了。斯托克设法把氧气输入到一个四周密封的特殊房间,使里面的空气含有70%的氧,然后,把中毒士兵抬进去,让他们吸入氧气以除去体内的毒气。斯托克用这个办法把不少士兵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因此,他得到英国政府的奖赏。
后来,他用氧气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也取得了成功。
氧气除了用来抢救危急和中毒病人外,还可用于其他一些医疗领域。英国医生塞维斯克和他的助手曾做过一个令人信服的实验:他把一些哺乳类动物,如猴子、猩猩等,长期关在一个缺氧的笼子里,过了一段时间,它们都得了高血压病。塞维斯克认为动物组织缺氧是产生高压血的原因。他提出了治疗高血压病的新方法,就是向人的皮下输入大量氧气或采用高压输氧来进行治疗。这个办法被广泛采用,6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多次到前苏联治疗高血压,就是以这种方法为主。皮下输氧法还可以治疗关节炎、神经炎、贫血等多种疾病。
氧气还可以用于杀灭寄生虫,因为寄生虫一般都寄生在人体器官的深处,习惯于在缺氧环境中生活,对于这些生存在严重缺氧环境中的生物,纯氧则成了一种致命的“毒物”,寄生虫因不适应纯氧环境而死去。如蛔虫寄生在人的消化道里,服用驱虫药也很难彻底消灭它,但如果给肠胃充入纯氧,对人体没有多大害处,而那寄生的蛔虫,却活不成了。驱虫药对人体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给肠胃输入少量纯氧对人无毒副作用,用它来消灭肠道寄生虫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疗法。
氧气不仅可用于治病,在某种情况下,它也成了健康人的日常消费品。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城市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得城市中的空气越来越恶劣,人们难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于是,在全世界的街头,都出现了一些“氧吧”,只要付少量的钱,便可以把鼻子伸过去,享受到适量让人轻松的氧气。
既然纯氧有这么神奇的生命功能,为什么直到现在,纯氧只运用于某些特殊场合?人为什么不创造出纯氧环境而生活在其中呢?这是因为对于健康人,这种作法不仅仅是太奢侈,而且就人的生命代谢需要而言,长期吸取纯氧其实并无好处。
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发现呼吸纯氧,可能中毒。当时许多科学家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氧气对生命有益,认为伯特提供的氧气里一定混进了毒物。但另外许多科学家作过类似实验,事实证明,不管氧气有多纯,在纯氧中呼吸的动物,最终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人可以在纯氧的环境里存活24个小时,超过此限,就会得肺炎甚至窒息而死亡:在2个压强的高压纯氧舱里,人可以忍受1.5至2个小时,超过此限,人就会精神错乱,记忆丧失;如果氧压超过3个压强,人就会大笑而死。人们如果长期呼吸氧气浓度超过70%的空气,也会导致肺水肿、肺炎等疾病。
1934年,前苏联医生埃皮诺夫曾把小鼠放在含氧75%的空气中,7天后小鼠全部患肺炎死去了。这是因为人类及动物长期生活在氧气含量为21%的空气里,身体各部分器官适应了这个浓度,其他浓度都有碍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空气中约占五分之四的氮气“冲淡”了氧气,这种冲淡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减弱纯净氧气对动物机体的剧烈作用。
当然,空气中氧的含量太低也是不行的。若空气中氧减少到16%-20%,人就会脉搏加快,血压上升,影响注意力和想象力,氧气浓度减少到6%-10%,人就会恶心,因心力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