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一名税务统计师,每天晚上总要在油灯下算账到深夜。
一天晚上,父亲又在低头算账。他在账台旁的长椅上睡着了。恍惚中,他做了一个梦:只见10个数字像10个淘气包,每个淘气包又有很多兄弟姐妹。父亲要把它们唤回来,它们却把父亲的话当作耳边风,还一个劲地扮鬼脸。
他很想帮助父亲,于是弄来了一只魔箱,魔箱有几个窗口,每个窗口里放着1O个淘气包,并且只能露出一个淘气包的脸。它们依次排着队,谁也不能争先恐后。这样一来,所有的淘气包都变得老老实实了。父亲见了,乐呵呵地笑着。
在父亲的笑声中,他醒了。他想,一定有和魔箱一样的东西可以让所有的数字规规矩矩。
1642年,在他19岁时,他设计了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他利用齿轮原理使个位十位百位的数字互相关联,只要输入一个数字,机器会自动相加,而超过10就会自动进位。他自己也没想到,计算机居然是梦幻之神的慷慨赠品。
他就是巴斯·帕斯卡,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概率论的奠基者。
(二)
1864年冬。深夜。壁炉前。
一位年轻的化学教授正在埋头编写教材,依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他索性转向火炉,无拘无束地坐在椅子上。很快,睡意来了。
原子在他眼前跳跃起来!它们不停地舞动,不停地旋转,不停地弯曲。那是什么?不是一条长蛇吗?更奇怪的是,这条蛇居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这个奇妙的形状在他的梦境里反复着。他正要欢呼,犹如电光一闪,眼前又是壁炉里时明时暗的火苗。
那一夜,他做出了一个假想——苯环如蛇。苯分子是一个环,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确实可以在一个平面内完美组合。一个碳连接一个氢,正好形成一个六角形的圈圈。
经过检验,他的假说成立。为此,苯的结构以他的名字命名,有机化学发展史也迎来了一个里程碑。
他就是弗里德里希·凯库勒,德国化学家。
(三)
1869年2 月,一个普通日子里,他和往常一样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桌上堆满了一张张纸卡,五颜六色,凌乱不堪。
“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是否存在一种规律,让元素都能够有序地分门别类?”半个世纪来,类似问题不单让这位年轻的学者魂牵梦绕,世界各国的化学家也在不辞辛劳地冥思苦想。
他的研究,一次次地深入,又一次次地败北。可他不屈服,不灰心。
许是困了,许是烦了,许是晕了,他缓缓进入梦乡。在梦里,一张表格如同一块地毯从天而降。随后,一个个个元素,就像一个个可爱的精灵,纷纷飘落,各得其所……
醒来后,他立刻记下了这个表的设计理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
不久,他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当时已经知道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元素系统化的任务。
果然,他的理论和预言都被一一证实。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都冠上了他的名字。
他就是德米特里·门捷列夫,俄国化学家。
(四)
早在17年前,他就提出了一个假说,但苦于无法证实。
17年后,1921年复活节前的夜晚,他从梦中醒来,抓过一张纸,迷迷糊糊地写写画画,便又倒下睡去。早上刷牙的时候,他想起昨天夜里自己似乎记录了什么。匆匆忙忙翻到那张纸片,却如鬼画桃符,不明所以。
幸运的是,当天夜里,竟然又是同样的梦境!那是一个实验的设计方法,目的是为了验证17年的那个假说。
睡意全无。他起身跑到实验室,精神饱满地做起了实验。
他解剖了两只青蛙,将蛙心泡在生理盐水中。一号带着迷走神经,二号不带。他用电极刺激一号心脏的迷走神经,心脏跳动变慢。几分钟后,他把泡着它的盐水移到二号心脏所在的容器,结果二号心脏的跳动也放慢了。
结论是——神经并不直接作用于肌肉,而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起作用,因这个梦,他发现了“迷走神经物质”。
之后的十多年里,他依据这个实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为药理和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于1936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他就是奥托·洛伊,一个犹太人。
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一名税务统计师,每天晚上总要在油灯下算账到深夜。
一天晚上,父亲又在低头算账。他在账台旁的长椅上睡着了。恍惚中,他做了一个梦:只见10个数字像10个淘气包,每个淘气包又有很多兄弟姐妹。父亲要把它们唤回来,它们却把父亲的话当作耳边风,还一个劲地扮鬼脸。
他很想帮助父亲,于是弄来了一只魔箱,魔箱有几个窗口,每个窗口里放着1O个淘气包,并且只能露出一个淘气包的脸。它们依次排着队,谁也不能争先恐后。这样一来,所有的淘气包都变得老老实实了。父亲见了,乐呵呵地笑着。
在父亲的笑声中,他醒了。他想,一定有和魔箱一样的东西可以让所有的数字规规矩矩。
1642年,在他19岁时,他设计了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他利用齿轮原理使个位十位百位的数字互相关联,只要输入一个数字,机器会自动相加,而超过10就会自动进位。他自己也没想到,计算机居然是梦幻之神的慷慨赠品。
他就是巴斯·帕斯卡,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概率论的奠基者。
(二)
1864年冬。深夜。壁炉前。
一位年轻的化学教授正在埋头编写教材,依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他索性转向火炉,无拘无束地坐在椅子上。很快,睡意来了。
原子在他眼前跳跃起来!它们不停地舞动,不停地旋转,不停地弯曲。那是什么?不是一条长蛇吗?更奇怪的是,这条蛇居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这个奇妙的形状在他的梦境里反复着。他正要欢呼,犹如电光一闪,眼前又是壁炉里时明时暗的火苗。
那一夜,他做出了一个假想——苯环如蛇。苯分子是一个环,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确实可以在一个平面内完美组合。一个碳连接一个氢,正好形成一个六角形的圈圈。
经过检验,他的假说成立。为此,苯的结构以他的名字命名,有机化学发展史也迎来了一个里程碑。
他就是弗里德里希·凯库勒,德国化学家。
(三)
1869年2 月,一个普通日子里,他和往常一样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桌上堆满了一张张纸卡,五颜六色,凌乱不堪。
“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是否存在一种规律,让元素都能够有序地分门别类?”半个世纪来,类似问题不单让这位年轻的学者魂牵梦绕,世界各国的化学家也在不辞辛劳地冥思苦想。
他的研究,一次次地深入,又一次次地败北。可他不屈服,不灰心。
许是困了,许是烦了,许是晕了,他缓缓进入梦乡。在梦里,一张表格如同一块地毯从天而降。随后,一个个个元素,就像一个个可爱的精灵,纷纷飘落,各得其所……
醒来后,他立刻记下了这个表的设计理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
不久,他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当时已经知道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元素系统化的任务。
果然,他的理论和预言都被一一证实。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都冠上了他的名字。
他就是德米特里·门捷列夫,俄国化学家。
(四)
早在17年前,他就提出了一个假说,但苦于无法证实。
17年后,1921年复活节前的夜晚,他从梦中醒来,抓过一张纸,迷迷糊糊地写写画画,便又倒下睡去。早上刷牙的时候,他想起昨天夜里自己似乎记录了什么。匆匆忙忙翻到那张纸片,却如鬼画桃符,不明所以。
幸运的是,当天夜里,竟然又是同样的梦境!那是一个实验的设计方法,目的是为了验证17年的那个假说。
睡意全无。他起身跑到实验室,精神饱满地做起了实验。
他解剖了两只青蛙,将蛙心泡在生理盐水中。一号带着迷走神经,二号不带。他用电极刺激一号心脏的迷走神经,心脏跳动变慢。几分钟后,他把泡着它的盐水移到二号心脏所在的容器,结果二号心脏的跳动也放慢了。
结论是——神经并不直接作用于肌肉,而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起作用,因这个梦,他发现了“迷走神经物质”。
之后的十多年里,他依据这个实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为药理和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于1936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他就是奥托·洛伊,一个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