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浮世绘:城镇化要来了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ngu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文作者故乡的村庄位于长江流域中部的江汉平原,从2012年开始,这里终于迎来了“期盼”多年的征地拆迁。这不是城郊乡村的拆迁,而是城镇化对中国传统村落的一次冲击、改变与再造。
  一切要从邻村征地拆迁说起。
  2006年前后,市里搞大开发,建设城南新区。随着新区开发的加快和推进,我们这个本是靠山的边缘生产队竟越来越接近郊区。
  随着5年前邻村的拆迁,队里的人心开始躁动、激动、焦虑、纠结:是不是也要拆迁呢?如果要搬迁,是不是现在就应有所准备和行动?
  要不要动?要不要动?……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焦虑和矛盾。
  磨人的等待
  那几年,没有消息,到处都打听不到消息,谁也说不清楚生产队会不会被征地拆迁。
  总体的舆论是:会搬迁的,只是迟早的问题。
  但队里的人又有点底气不足:生产队靠山,且前面开通的一条高速公路直接把生产队隔离在一边,看不出有多大的开发价值。
  这种等待的心情从邻村开始征地拆迁就开始了,只是随着邻村征地范围的扩大,等待的心情就更加急切。
  2012年初,邻村全部拆迁完了,队里人的心已被撩拨得快要疯狂。
  每天人们都在路上观啊、望啊,看有没有勘测队的车路过或来。有勘测队来就意味着有戏了。
  当时,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全生产队的震动。
  一次,队里有人看见一辆车停在一家门前比划半天,“分明就是勘测队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生产队。其实,那只是来查看高压线的。
  有人甚至在网上查看电子卫星地图、查找市里的开发计划、跑很远去看在修的路。
  老人们在焦急的等啊等,因为他们现在可不能随意死去,如果确定要拆迁,无论如何也要等拆迁完了再死,多一代人就会多补一套房。
  留在村里的人,焦虑的心更是理所当然,如果确定会征地拆迁,那么他们就需要马上行动,该建房的建房、该种树的种树。
  人们疯狂了
  2012年,终于插标杆了。人们都去看了眼标杆才真正踏实安心。
  队里的人松了口气,却马上又提起了更大一口气。漫长等待累积的焦急、期盼、忍耐、憧憬在这一刻终于爆发了,化作了无限的激情和干劲。
  无人再打麻将了,全家动员,栽树,每天。虽只是修三条路,征地只涉及部分农户,但仍是全生产队总动员。
  树苗价格涨了又涨,很快附近林场的树苗就被买完了,到了后来要托关系才能买到树苗。
  征地迫在眉睫,再建房不现实了,但好不容易等到征地了,就这么干坐着?
  队里人开始在家想方设法地、不引起注意地搭棚子。虽然搭个棚子仅能多补几百元而已,但至少能抚慰村民的心。
  紧接着,不知是谁又想出了把稻场水泥化的主意。于是,紧接着家家户户都忙着水泥化稻场,短短一个月内即实现了全生产队稻场的水泥化。
  冷硬的现实
  2012年年中,终于到“拉尺”了,即丈量将被征地的面积、清点树苗以及地面建筑等。
  “拉尺”由村里负责组织,但上面会派一个督察员。村里尽力想做到公平,把丈量队分成几组,每次丈量随机抽组,即让人们无法弄清到底会由谁来给自己丈量土地,也就无法事先请客送礼了。
  但村支书还是交代,丈量时尽量松点,让每个被丈量户都满意高兴,这样到时候谈判搬迁时也就好说话。
  每家在丈量完后都满脸笑意。
  但很快,人们便都发现了这个游戏的另外规则,那是冷硬而残酷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陈家是典型的强硬者,据说去他们家“拉尺”的那天,他把一块空地插上四个桩然后说,你们把我这个算车库。“拉尺”的人说,你这还什么都没有,怎么能给你算成房子呢?然后他说,那你们今天别拉了,等我哪天建好了就通知你们来拉。
  王家和村支书是亲戚,据说王家“拉尺”的那天,村支书亲自到场。“拉尺”的人把公共河道也算作他们家的鱼塘。
  这每一瞬间,都让人们感觉到了差异,感觉到了挫败,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一样。村民间的隔阂就这样产生了,甚至愤恨。
  很快,人们便适应了游戏的规则。强硬是先天的,无法改变,但关系却是可以寻求的。
  突变的人际关系
  队里的人从未如现在这般看重钱,斤斤计较、分厘必争。
  在疯狂栽树的那些天,人们把屋前屋后、田埂田边都栽上了树。为了几棵树,几十年的邻居闹僵翻脸变成了常事。
  这并不是说那几十块钱就那么重要,而是与人们对就要搬走的预期相关。
  以往即使发生了比这更严重的矛盾,大家都能忍让,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但现在不同了,大家都知道要搬了,以后即使住一起,也是像城里的小区,不用农业生产,不与你接触我也能过日子。
  突然觉醒的产权意识,以及对产权的执着更让人惊奇。
  这在公共堰塘争夺上表现尤为明显。
  队里最大的一个公共堰塘属于一个湾子的住户们。
  很早之前,湾子的人就在堰塘里开挖只属于自己、只灌溉自家农地的鱼塘,让堰塘逐步丧失了蓄水能力。
  堰塘下游的陈姓住户,不是湾子的人,但其大部分农田都靠此堰塘来灌溉。于是,他不得不也在堰塘中挖了个属于自己的小鱼塘。对此,队里人一直未表示过异议。
  然而2012年,就在他一如往年从自己挖的小鱼塘中抽水灌溉时,其电机插头被拔了。
  原来,结婚后从湾子里分家出来已几十年、在别处居住的许姓住户说,陈姓住户没有资格用那个塘里的水,他挖的塘也不属于他。
  许家只是想找个由头重新插手那个堰塘,否则如果堰塘被征,补偿款根本不会跟他沾上边。
  协管员来调和,说,再忍忍吧,就要搬迁了。但两家斗殴不止,最后由村书记调节了事。几十年的邻居也就这样反目成仇。   “我将有钱…”
  “我将有钱”的心理预期和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
  虽然谁也没有将“我将有钱”放在嘴上,甚至都没有放在心上,现在队里想的只是怎样才能多补点,还没有心思去规划拿到补偿后要做什么。但“我将有钱”的影响分明是有的。
  2012年队里春节过年,就与往年有些不一样。
  走亲戚走朋友拜年吃饭,队里的人不再用自家的碗筷,全改用一次性碗筷,来一次客人用一批。“啊,洗碗多麻烦啊!”
  一个年过下来,屋前屋后全是白色垃圾。
  人们不知不觉膨胀了、嚣张了,即使补偿标准不高,补偿的钱也就十几二十万(一亩的标准是一万三千多元),即使还没有补只是预计要补,即使标杆还没插到自家门口,自家会不会被征地拆迁也还是未知数,但人们心中自5年前邻村征地就已隐隐开始燃起的“我将有钱”的预期在去年时已然浮起扩大。
  “我将有钱”改变的还有婚姻观。
  近几年,村里年轻人的高离婚率让人惊讶。村里青年谈婚论嫁时,离婚已成一预定假设。人们听到谁谁离婚的消息时,一点惊讶也没有,很是淡定平常。这是因为他们对这里的姑娘找婆家和小伙找媳妇有充分的自信。
  不想未来
  春节过年,队里人多次谈论的是一件事——小区的人和事。
  他们把搬迁安置居住区叫“小区”,把已被征地、被安置在小区的人称为“小区的人”。在他们眼里,这样一群人已经不能算作农村人,因为不再种地;却也不能算城里人,因为无正式工作。
  事情引起大家这样的关注和热议是有理由的。什么事情呢?
  村里有几户常去菜市场卖菜的人说,经常看到认识的“小区的人”去菜市场捡菜叶。开始时,大家碰见时都觉得尴尬不好意思,但慢慢,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到了后来,“小区的人”就直接跑自己的菜摊上去拿菜,说“我来装点白菜回去吃”,就往自己的袋子里装,如此情形,让人又生气又心酸。
  人们说,那也是没得办法,住小区就一分地都没有了,一点菜也不能种,家畜也不能养,什么都要靠买,现在所有的东西都贵,而他们又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就靠那些补偿款。补偿款用一点就少一点,即使钱够,对于以前从未掏钱买过米菜吃的村民怎么舍得把钱用这儿呢?
  队里人感叹完了后,只是一阵沉默。沉默是因为他们谁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保证自己以后不会那样。
  他们现在还不想未来,其实也没有能力想未来。
其他文献
一次,我奉命去参加一个大型活动的筹备会。因为该项活动是本地的名片,所以由主管部门牵头,多个单位配合。与会者基本上都是各单位的头头脑脑。除我之外,其他人似乎都很熟,面无表情地互相点一下头,拿起桌上的资料随手翻来翻去,一副麻木的样子。主管领导讲了一通,说,大家回去都向各自的领导汇报一下,然后拿出具体方案来。这时我才注意到,与会者都是副总、副董事长、副馆长、副主任之类,就连主持会议的,也是副部长。  散
自认蒙冤、利益受损、举报……每个体制内的访民上访理由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熟悉体制运作,更加克制、冷静,他们知道底线在哪儿,目标也更明确。  不回家。  5月14日,董超出狱见到妻子,只留下一句话。  他是要去上访。  2007年,因被控通过虚开餐饮发票贪污徐州新典电器有限公司破产经费5.1万元,董超被江苏丰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此前,他是丰县发改委纪委书记、上述公司破产组副组长。  董超不
香酱鳕鱼原料:银鳕鱼肉400克XO酱150克桂林辣椒酱15克叉烧酱3克OK汁、蚝油、美极鲜酱油、姜葱汁、花雕酒、胡椒粉、白糖、鸡粉、干生粉、鸡油各适量精盐1000克铝箔纸1大张
“孩子,你还记得你结过婚吗?”  “不记得。”  “你丈夫死了,你现在成了寡妇。”  “要作多久寡妇,爸爸?”  这是印度电影《月亮河》开场2分47秒处的一段对白。八岁的小女孩曲亚刚刚死了丈夫,成了一个新寡妇。  根据印度教传统,剃发后,她被爸爸带到“寡妇院”去守寡。在那里,曲亚必须对她过去犯下的“罪过”忏悔,因为她被人们当成害死丈夫的元凶。尚且年幼、极度渴望母爱的曲亚根本不愿意待在这个凄冷的“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