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過意义建构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获取知识。这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景,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课堂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孕育学生体验的土壤。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1.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全员参与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这样的教育意识:“凡是学生都能发现的知识,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暗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认知的过程。
2.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全程参与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反馈的零乱无序的信息,抓住实质,认真梳理、归类,及时点拨,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还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全方位的参与学习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指导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自身的体验积累,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
1.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么问,就是思考问题”。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认识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活动的盲目性、思维的混乱性,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过程。为避免学生在转化难点时,交往上陷于孤立性,思维上滞于混乱性,人格上处于封闭性,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合作学习。教师要倡导组员之间的互教、互启、互学;注重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相结合。通过学生互助学习,扩大学生的有效参与面,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上的补充。
3.指导自学,学会读书和质疑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书本。学会读书,也就是掌握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为此,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书本,使他们逐步掌握读书方法。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懂得书上的表述方法,抓住重点语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边看边动脑筋,提出问题,划出关键点,并做出批注。
四、理想激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的欲望。所以,老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即使批评学生时,也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教师的正确评价、适当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教学中,应按照“多表扬,少批评,不打击”的原则评价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对学生的表扬要适当,应该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由简单的外部动机向持久的内在动机转化。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想方设法地去教育、指导和培养学生,真心实意地去支持、鼓励与扶植学生,笔者相信,一定会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岭县新安镇中心校)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孕育学生体验的土壤。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1.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全员参与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这样的教育意识:“凡是学生都能发现的知识,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暗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认知的过程。
2.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全程参与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反馈的零乱无序的信息,抓住实质,认真梳理、归类,及时点拨,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还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全方位的参与学习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指导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自身的体验积累,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
1.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么问,就是思考问题”。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认识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活动的盲目性、思维的混乱性,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过程。为避免学生在转化难点时,交往上陷于孤立性,思维上滞于混乱性,人格上处于封闭性,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合作学习。教师要倡导组员之间的互教、互启、互学;注重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相结合。通过学生互助学习,扩大学生的有效参与面,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上的补充。
3.指导自学,学会读书和质疑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书本。学会读书,也就是掌握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为此,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书本,使他们逐步掌握读书方法。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懂得书上的表述方法,抓住重点语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边看边动脑筋,提出问题,划出关键点,并做出批注。
四、理想激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的欲望。所以,老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即使批评学生时,也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教师的正确评价、适当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教学中,应按照“多表扬,少批评,不打击”的原则评价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对学生的表扬要适当,应该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由简单的外部动机向持久的内在动机转化。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想方设法地去教育、指导和培养学生,真心实意地去支持、鼓励与扶植学生,笔者相信,一定会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岭县新安镇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