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参与了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深受启发,现从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课堂的引入、探究实验、物理教学等几方面进行反思总结。
[关键词]同课异构 课堂教学 课堂问题 课堂质量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持续了多年,在这期间经过实践反思我们收获了很多,明显感到自己“长大”了,我们在教学的目标观、资源观、学生观、价值观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一些不足。为了更有效地指导高中课堂教学,帮助薄弱学校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促进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市教研室组织我市高中学校开展了联片教研“同课异构”活动。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的课。听课教师通过对不同教师所上的课进行对比,找出上课教师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上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通过反思交流,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并在相互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相互借鉴。同课异构,对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通过研讨,在思想上达成共识,找到解决课堂问题的最好方法,从而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今年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了在兄弟学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和兄弟中学的教师一起展示了必修1《力的相互作用》一章中的《摩擦力(第一课时)》。通过各同行的评课,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并做了如下的总结和反思。
一、关于初、高中衔接
对摩擦力,学生有丰富的感知,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事物的认知存在不足,另外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所以学生对摩擦力容易产生理解误区,如多数学生认为摩擦力一定是阻力。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掌握了弹簧秤的初步使用方法和二力平衡的知识,探究摩擦力大小的物理知识储备已经到位。教师们一致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到位,铺设坡度合适的台阶,关于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探究得出结果,并且在此过程中对自己曾经的一些错误认识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感觉。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关于引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课是整堂教学的首要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精心设计引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特别是同课异构,更能体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智慧。通过听“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不仅给听课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技艺,更重要的是,深切地感受到在“同课异构”很多“同”的要求下,凸现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新课引入形式多样,或直接引入、或问题引入、或复习引入、或实验引入、或资料引入、或文娱引入等。就物理学科本身的实验特性而言,由实验引入新课被绝大多数教师采用。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收到极好的效果。
就《摩擦力》这节课的引课,我在备课的时候设计了很多的小实验,比如气球提杯、两书逐页交叉拉出、瓶子拔河、筷子夹玻璃球等,这些实验都很新颖,但是只能让一两个学生参与,其他学生只能旁观,能激发兴趣,但是不能让所有学生都亲身体会。所以在瓶子拔河的基础上,我把它改成了手掌拔河,全班同学两两一组,一个同学用两个手掌压住另一个同学的手掌进行拔河比赛,让获胜的同学发表感想,找出获胜原因。因为都参与了,所以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去别的学校,面对的是陌生的学生,学生们面对的是陌生的教师,通过几分钟的小游戏,瞬间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课的过程中同行们对此引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也提出了一些让其更完善的做法,比如在胜负规则上应该规定得更清楚一些。何老师采用的是在复习的基础上视频播放各种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引课,和小游戏相比,看到的现象更多,对摩擦力无处不在有了直观的感受,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三、关于探究实验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它能够刺激学生积极参与,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已经成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以至于物理教学中许多演示实验也不断地被制成了多媒体课件,应该由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正逐渐被多媒体课件所替代。在研讨过程中,同行们达成共识,认为:如果是一个本来无法直接演示的实验用多媒体课件真实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较真实地感受了实验的操作过程,比起教师一味地讲解,真是事半功倍。但是本来学生能动手操作,能自己亲身体验探究出结果的实验,也用多媒体课
件来替代,就是教师粗暴地、不负责任地剥夺了学生获得亲身感受的权利和机会。就本节课而言,必须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找到静摩擦力的范围,探究出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因素,才会让学生记忆深刻。教师要做的是思考怎么引导、怎么设计问题、怎么把握探究的自由度,从而使有限时间内的探究更有效。
四、关于物理教学
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各位物理界同行们不仅探讨了这两节课的编排设计,更多的是交流探讨了整个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毋庸置疑,物理是高中科目中比较难学的一门课,但是这是否就应该成为我们物理教师回答学生学不会的一个借口呢?奋斗中学安校长的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如何让生硬的知识变得生动?如何让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如何让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如何让孩子们硬着头皮的学习变得迫不及待?如何让害怕变成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之时,才是我们教学真正取得成功之日。迈向成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能让参与的教师深深体会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及其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的个性,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研室的同课异构活动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三人行”的机会。用自己的苹果换别人的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可如果用自己的思想换别人的思想,我们收获的就是两种思想。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每位参与者都收获了不止一种思想,不止一种方法,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参与,认真总结,将学到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高每堂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同课异构 课堂教学 课堂问题 课堂质量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持续了多年,在这期间经过实践反思我们收获了很多,明显感到自己“长大”了,我们在教学的目标观、资源观、学生观、价值观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一些不足。为了更有效地指导高中课堂教学,帮助薄弱学校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促进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市教研室组织我市高中学校开展了联片教研“同课异构”活动。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的课。听课教师通过对不同教师所上的课进行对比,找出上课教师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上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通过反思交流,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并在相互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相互借鉴。同课异构,对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通过研讨,在思想上达成共识,找到解决课堂问题的最好方法,从而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今年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了在兄弟学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和兄弟中学的教师一起展示了必修1《力的相互作用》一章中的《摩擦力(第一课时)》。通过各同行的评课,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并做了如下的总结和反思。
一、关于初、高中衔接
对摩擦力,学生有丰富的感知,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事物的认知存在不足,另外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所以学生对摩擦力容易产生理解误区,如多数学生认为摩擦力一定是阻力。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掌握了弹簧秤的初步使用方法和二力平衡的知识,探究摩擦力大小的物理知识储备已经到位。教师们一致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到位,铺设坡度合适的台阶,关于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探究得出结果,并且在此过程中对自己曾经的一些错误认识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感觉。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关于引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课是整堂教学的首要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精心设计引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特别是同课异构,更能体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智慧。通过听“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不仅给听课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技艺,更重要的是,深切地感受到在“同课异构”很多“同”的要求下,凸现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新课引入形式多样,或直接引入、或问题引入、或复习引入、或实验引入、或资料引入、或文娱引入等。就物理学科本身的实验特性而言,由实验引入新课被绝大多数教师采用。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收到极好的效果。
就《摩擦力》这节课的引课,我在备课的时候设计了很多的小实验,比如气球提杯、两书逐页交叉拉出、瓶子拔河、筷子夹玻璃球等,这些实验都很新颖,但是只能让一两个学生参与,其他学生只能旁观,能激发兴趣,但是不能让所有学生都亲身体会。所以在瓶子拔河的基础上,我把它改成了手掌拔河,全班同学两两一组,一个同学用两个手掌压住另一个同学的手掌进行拔河比赛,让获胜的同学发表感想,找出获胜原因。因为都参与了,所以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去别的学校,面对的是陌生的学生,学生们面对的是陌生的教师,通过几分钟的小游戏,瞬间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课的过程中同行们对此引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也提出了一些让其更完善的做法,比如在胜负规则上应该规定得更清楚一些。何老师采用的是在复习的基础上视频播放各种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引课,和小游戏相比,看到的现象更多,对摩擦力无处不在有了直观的感受,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三、关于探究实验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它能够刺激学生积极参与,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已经成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以至于物理教学中许多演示实验也不断地被制成了多媒体课件,应该由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正逐渐被多媒体课件所替代。在研讨过程中,同行们达成共识,认为:如果是一个本来无法直接演示的实验用多媒体课件真实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较真实地感受了实验的操作过程,比起教师一味地讲解,真是事半功倍。但是本来学生能动手操作,能自己亲身体验探究出结果的实验,也用多媒体课
件来替代,就是教师粗暴地、不负责任地剥夺了学生获得亲身感受的权利和机会。就本节课而言,必须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找到静摩擦力的范围,探究出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因素,才会让学生记忆深刻。教师要做的是思考怎么引导、怎么设计问题、怎么把握探究的自由度,从而使有限时间内的探究更有效。
四、关于物理教学
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各位物理界同行们不仅探讨了这两节课的编排设计,更多的是交流探讨了整个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毋庸置疑,物理是高中科目中比较难学的一门课,但是这是否就应该成为我们物理教师回答学生学不会的一个借口呢?奋斗中学安校长的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如何让生硬的知识变得生动?如何让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如何让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如何让孩子们硬着头皮的学习变得迫不及待?如何让害怕变成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之时,才是我们教学真正取得成功之日。迈向成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能让参与的教师深深体会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及其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的个性,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研室的同课异构活动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三人行”的机会。用自己的苹果换别人的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可如果用自己的思想换别人的思想,我们收获的就是两种思想。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每位参与者都收获了不止一种思想,不止一种方法,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参与,认真总结,将学到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高每堂课的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