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新型p210 bcr/abl抑制剂小檗胺诱导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分子的机制.方法培养表达内源性p210 bcr/abl蛋白的Ph+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用小檗胺按指定时间和剂量干预细胞.应用膜联蛋白荧光素(Annexin-V-Fluos)/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凋亡细胞百分比;用cytoperm/cytofix和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McAb-PE定量检测含活化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细胞百分比;以免疫共沉淀技术(c-abl抗体)和Western印迹[p-Tyr(pY99)抗体]定量分析p210bcr/abl蛋白磷酸化;p210 bcr/abl蛋白总量直接用Western印迹(c-abl抗体)检测;Hsp90和Hsp70等分子伴侣蛋白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印迹(Hsp90和Hsp70抗体).结果48 h IC50浓度小檗胺(8μg/ml)作用48 h后,45.69% K562白血病细胞表达活化的Caspase-3凋亡分子和48.43%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低剂量小檗胺可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内p210bcr/abl磷酸化:8μg/ml浓度小檗胺处理6 h后,白血病细胞磷酸化p210 bcr/abl蛋白含量仅为对照组的8.41%,而p210bcr/abl蛋白总量并无变化.小檗胺还能直接下调p210 bcr/abl分子伴侣Hsp90蛋白水平:白血病细胞经8μg/ml浓度小檗胺处理24h时的Hsp90水平只有对照组的18.37%,而且对能诱导白血病细胞产生凋亡抵抗的Hsp70蛋白水平影响不明显.结论(1)小檗胺是一种新型p210 bcr/abl蛋白磷酸化抑制剂,能通过抑制p210bcr/abl蛋白磷酸化和诱导Caspase-3通路介导的Ph+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2)与已知Hsp90抑制剂格尔德霉素(GA)不同,小檗胺能直接下调Hsp90蛋白水平,而对与肿瘤细胞凋亡抵抗有关的Hsp70蛋白表达影响不大,这提示小檗胺可能还是一种新型蛋白分子伴侣Hsp90抑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小檗胺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的诱导机制研究
【摘 要】
:
目的 研究新型p210 bcr/abl抑制剂小檗胺诱导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分子的机制.方法培养表达内源性p210 bcr/abl蛋白的Ph+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用小檗胺按指定时间和剂量干预细胞.应用膜联蛋白荧光素(Annexin-V-Fluos)/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凋亡细胞百分比;用cytoperm/cytofix和天冬氨
【机 构】
:
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310009,杭州
【出 处】
:
中华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06年86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人类对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系统的发现、认识与应用已近半个世纪,对该系统的不断深入揭示,已极大地推动和改观了基础免疫学、器官移植、骨髓库脐血库人类遗传学、法医学、肿瘤免疫学、肿瘤疫苗学、自身免疫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遗传易感性等诸多学科的落后局面[1]。
1、目前市场上大颗粒瓷质砖很流行,为了提高装饰效果,厂家都在努力提高坯体的白度,请问有那些方法可提高坯体的白度?rn 答:提高陶瓷坯体的白度首先要搞清楚,影响坯体白度最主要的因
文章主要概括了目前国内外疝气补片的种类、特征及临床应用现状,说明了提高补片抗感染性的重要性,并深入总结分析了提高补片抗感染性的方法及其研究现状,认为未来疝气补片将
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是细胞凋亡的关键步骤.释放到细胞质的细胞色素C,在脱氧三磷酸腺苷(dATP)存在的条件下,能与凋亡相关因子1(Apaf-1)结合,使其形成多聚体,并促使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9与其结合形成凋亡小体,caspase-9被激活,激活的caspase-9能激活其他的caspase如caspase-3等,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文章介绍了搭载人类自体干细胞的纤维支架技术及其在软组织再生中的应用优势.选用藻酸盐材料结合人体干细胞搭载关键技术制成的纤维支架,同时具有促进血管再生和触发成脂分化
目的 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STI571)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树突状细胞(DC)发育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CML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培养(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再加入STI571培养(实验组),于第8天加入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d(rhTNF-α)进一步刺激成熟.观
目的 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可能出现的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基础上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双色或多色易位融合探针),对58例AML患者(47例成人AML,11例儿童AML)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有6例出现M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e leukemia,M5)有其独特的核型特征和临床表现[1],血液病研究者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寻求治疗M5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