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紧紧围绕这一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首先,对建立在常微分方程基础上的多时次差分格式的计算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本文又提出,可以将自忆系数的拟合问题转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和卫星、雷达、地面自动站等高分辨率非常规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过程中安徽省北部暴雨雨团的活动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尺度对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气候条件正因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加剧而不断发生变化,气温作为对农业生产、人类生活等起重要作用的气象因子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空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位于高原东北侧边坡地带,是地形高度陡然下降的地区,也是高原天气系统与西风带天气系统较多发生相互作用的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和下垫面条件,产生的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由于平流层臭氧减少引起的紫外辐射增强对不同种类的作物——冬小麦和玉米(C_3和C_4类作物)生长发育、群体结构、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变化、农田小气候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抑制了冬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得小麦和玉米的株高降低、绿叶数减少、叶面积减小、发育进程延迟,比较其影响程度可知,UV-B辐射增强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大于对玉米的影响。UV-B
本文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欧亚大陆沿岸的海冰作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大陆各海域的海冰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亚洲沿岸的部分海域甚至有增加的趋势,造成地
本文通过时间延迟方法重构各站点降水动力空间,利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动力学自相关因子指数Q分析我国夏季风区旱涝的区域气候特征,得到了5个与传统"雨型"性质不同的动力学气候
本文运用EOF、相关分析、小波分析等多种诊断方法分析华南地区2071~2100年的气候变化、该区域未来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时空特征分布,并探讨极端高温和极端降水事件可能的变化。其
本研究于2001~200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试验站进行。通过田间试验,运用水量平衡法计算了旱稻各生育期的需水量,利用试验期间的气象资料采用penman公式修正式计算了当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并由此确定了旱稻的作物系数。利用北京地区的多年气象资料数据,分析了旱稻生长季内的降雨特征,根据降雨保证率采用P-Ⅲ分布法确定了针对旱稻作物的三种降水年型,并分别计算了三种年型下天然降水与旱稻需水的耦合度,以及旱
利用1957-2001年华南地区58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对华南前汛期(4-6月)不同降水时段的特征及华南前汛期多、少雨年的水汽输送及环流特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