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学生挫折心理的解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oya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挫折是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两重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正确认识、分析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并有效地进行疏导,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 挫折心理 教育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为“担当天下之大任”,也认识到了挫折对人的成长的影响。但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还是感到无能为力,无从下手,引导无方,甚至陷入更深的挫折之中。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的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的形成有三层含义,一是挫折情境,即引起挫折产生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二是情境认知,即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这是产生挫折和如何对待挫折的关键,挫折情境能否构成挫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态度和评价。三是挫折行为,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如果这三者同时存在便构成心理挫折。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遭受挫折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良变化,多次挫折后,再自信的人也会慢慢失去信心,出现焦虑、忧郁的心情。常遭受挫折的人会退化,即往往会出现孩子般的无理智行为,甚至挫折后会以攻击的办法去发泄愤怒的情绪,这些都可能导致某些疾病和精神障碍的发生。
  
  二、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1.家庭环境因素。社会现实造就了家长们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心切,因为是“小太阳”而宠爱有加,大包大揽且乐此不疲。非常态家庭,如重组家庭、缺损家庭、离异家庭等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缺少与孩子的交流和对其教育,导致孩子在感情、学习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挫折心理。国外的研究也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在智力、同伴交往、亲子关系、情绪障碍、自我控制和问题行为等方面,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有着显著差异。他们容易产生紧张、愤怒、沮丧、孤独、自卑、焦虑等挫折心理,特别是离婚前后这种影响较大。从心理卫生角度上讲,早期挫折经验对心理成熟度的影响是巨大的。
  2.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缺失。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使人们普遍轻视心理教育,而家长老师常把学生心理素质差引起的问题当作思想品质问题处理,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出现。其次,传统观念的影响,好学生的标准是“高分、听话、老实”,致使学生的探索创新、独立自主意识欠缺。另外,家长、教师有意识地限制学生与外界接触,导致学生社会经验严重不足,一旦遇挫便惊慌失措。同时,不恰当的评价标准使许多学生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而导致自卑。特别指出的是来自学校教师和同学的嘲讽,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青年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严重时甚至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
  3.学生个体因素。首先,处在身心发展加速期的学生,思维、自我意识片面、表面,当个人认知模式出现偏差,因情绪活动敏感丰富易产生激情且易冲动、易变,同时理智和意志较薄弱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如女生因男生的一句“她怎么这么胖”而拒绝进食,男生因女生说自己没有胡须而自卑,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等。其次,是需要、动机与外部环境因素的限制之间的冲突。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动机的多样性,动机冲突如果调适不当,会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再次,当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不一致时,如家长和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避开了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当学生面对现实世界又不能进行正确地分析判断,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而产生挫折感。当这种理想教育与现实状况出现尖锐矛盾时,他们会重新去反思审视我们的教育,也可能会滑向另一极端,那样,我们的教育就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状况。
  
  三、教育策略
  
  1.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的环境,缓解学生的挫折心理。父母应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使之从自己选择所致的挫折中成长。其次,是家长以身作则,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和调整期望水平。要相信孩子能处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到期望值应与实际协调统一。教育孩子应正确地估价挫折情绪,恰到好处地引导即能够使孩子真正体验到挫折感,又能够在适度的情况下,帮助孩子克服挫折感。另外,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意识,父母可向孩子提供建议和咨询,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有利于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能力及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负责精神。
  2.强化“抗挫”心理教育。教育者都要有超前意识,强化学生做好挫折的心理准备。一方面,让学生懂得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可怕,怕的是挫折后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未必无益,明白“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同时,班主任、心理教师要科学建立必要的心理档案。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时掌握学生的心态,防微杜渐。适时、适当地传授应对挫折的心理调节方法,加强疏导,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上进行挫折、情感教育;创设适宜的挫折情境,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3.确立适合自己的抱负水平。同样的教育评价,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引起的行为反应是不同的,而每个学生抱负水平也是不同的,抱负水平是人们进行成就活动的动力,而能否成功则决定于抱负水平的高低是否适合个体的能力条件,所以要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成就感又不至于受到挫折,就要提出适合个体能力水平的具有挑战性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帮助学生提出适当的抱负水平,明确目标后指定具体又可行的计划,以避免产生挫折心理。同时,教会学生正确采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如替代、反向、合理化等来保护自己,尽可能地减少、避免其消极影响,使学生能在挫折磨练中成人、成才。
  4.协调统一各方教育影响,力求齐抓共管。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影响已是当今世界道德教育模式变革的总趋势。日本、东欧及西方一些国家已逐步形成了教育网络。可见,挫折教育不仅是学校的工作,更是全社会的工作。学校应提出科学的挫折教育方案,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并取得共识。以班主任为中心,对学生挫折教育工作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要经常交流信息,使科任教师能心中有数,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能根据学生不同特征区别对待,同时将处理情况通报班主任。再者,要净化社会风气,消除对学生的不良刺激和影响。面对激烈竞争的现代青年学生,良好的教育并非尽力保护他们免受挫折,而是让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在挫折中培养意志,增强毅力,提高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蒋重清,杨志明.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1,(11):73-74.
  [3]林辉.提高现代中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策略[J].大众心理学,2001,(2).
  (作者单位:河南潢川幼儿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含缺陷层为增益介质的三元1维光子晶体的光学特性,采用光学传输矩阵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增益缺陷层厚度及光学常数的变化对于红外区的禁带结构影响不大,
为了研究SiC晶体光学方面的应用,利用飞秒激光冷加工的特点,对SiC晶体进行精微加工,研究了激光脉冲功率和扫描速率对光栅单元的影响,选取适合SiC晶体飞秒加工的工作条件,分别在晶
摘 要:现在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全新阶段,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及时提高,且有逐年退化倾向,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2-00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而网络攻击一旦成功,就会使网络中成
城市增长边界是控制城市规模的无节制扩张的一种技术手段和空间政策.本文以沈阳为例,在总结城市增长边界理论的基础上,以城市增长边界的内在属性为切入点,立足于沈阳城市增长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面临机遇与挑战。为了使小学作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应积极采取全新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知识储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市场逐渐地向世界经济市场进行推进,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越发地体现其本身的价值,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给我国的经济市场带来了更大的竞
技师学院体育教学作为全面的培养合格的中高级人才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存在,在教育中的作用实在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在研究了技师学院的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