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陇东学院大学生的乐观态度。方法:采用《大学生乐观问卷》对509名陇东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乐观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家庭经济状况上的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乐观态度与性别、年级、专业、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乐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2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ptimism of students in Longdong University. Methods: 509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Optimism Questionnaire. Results: optimism of students differs in terms of gender, grade, professional, and family economic status. Conclusion: optimism is related to factors such as gender, grade, major and family economic status.
Key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optimism
引言
乐观在积极心理学领域中正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有关乐观的研究报告中,研究者普遍认为乐观是一个与个体的未来定向密切相关的概念。Leif 等人依据期望——价值模型来定义乐观——悲观,乐观——悲观是指个体对有关个人生活和社会方面的未来积极和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价值的主观评定[1];Scheier 等人首次提出了气质性乐观的概念,认为气质性乐观是对未来好结果的总体期望[2]。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乐观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如Schweizer(2001)等人研究结果表明,个人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和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所以乐观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预测变量[3]。大学时期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的很多特质包括乐观,都在这一阶段完善和强化,乐观的发展也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进步。本文拟对陇东学院大学生的乐观心理品质进行调查,以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陇东学院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4年级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23份,经过对问卷严格的分析和筛选最后获得有效问卷509份,有效回收率为97%。其中男生264人(占51.87%),女生245人(占48.13%);人文和社会科学类学生139人(占27.31%),理科学生149人(占29.27%),工科学生125人(占24.56%),体育学院96人(占18.86%);来自农村的学生438人(占 86.05%),来自城镇的学生71人(占13.95% );一年级学生135人(占26.52%),二年级学生 136人(占26.72%),三年级学生138人(占27.11%),四年级学生100人(占19.65%);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386人(占75.84%),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123人(占24.16%)。
(二)研究工具
以陆文春(2008)编制的《大学生乐观问卷》作为调查工具[4],该问卷包括积极认知、消极认知、愉悦感三个维度,采用五级评分方式,得分越高,表明被试乐观水平越高。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9,分半信度为0.866。
二、结果
(一)大学生乐观态度的描述性统计
陇东学院大学生乐观及其三个维度上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乐观的描述
(二)大学生乐观态度的性别差异
对男女大学生在问卷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其中男生的消极认知显著高于女生,从总分上看,女生比男生更乐观,如表2所示。
表2 大學生乐观态度的性别差异检验
备注: * p<0.05;** p<0.01;*** p<0.001 (下同)
(三)大学生乐观态度的年级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乐观问卷各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积极认知和愉悦感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如表3所示。
事后检验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积极认知较之一年级学生有显著提高;三年级学生的愉悦感较之一年级学生有显著提高,如表4所示。
(四)大学生乐观态度的专业差异
不同专业学生在乐观各维度上的得分如表5所示,其中消极认知和乐观总分存在专业差异,事后检验可知体育专业学生的乐观总分显著低于文、理、工专业学生,同时表现出更消极的认知,如表6所示。
表5 大学生乐观态度的专业差异检验
表6 不同专业Scheffe检验
(五)大学生乐观态度的生源地差异
对不同生源地学生乐观态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7,表明不同生源地学生乐观得分并无显著差异。
表7 生源地差异检验
(六)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乐观态度的差异
表8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乐观态度差异检验
以家庭经济状况为分组变量,对乐观问卷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消极认知得分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愉悦感高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乐观总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如表8所示。 三、讨论
(一)大学生乐观态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男生的消极认知显著高于女生,从总分上看,女生比男生更乐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以男主外、女主内为传统观念,主张男性是在社会中担当主要的角色,而女性多数以家庭为主贡献自己的力量,长期以来,社会角色分工决定男性在社会中起着主导作用,更注重凭借自身的能力和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成就,因此也需要更多的积极和正面的自我能力的肯定评价机制来激勵这种能力和提供个人努力的动力。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角色分工影响,男生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在人生态度上会相对于女生消极一些,这和王燕(2008)的研究结果一致[5]。
(二)大学生乐观态度的专业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消极认知和乐观总分存在专业差异,进行事后检验可知体育专业学生的乐观总分显著低于文、理、工专业学生,同时表现出更消极的认知,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认知、情感上的欠缺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同学的关心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在日常教育中,体育专业的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忽视,让他们缺乏文化气息,情绪管理能力欠缺,认知消极。
(三)大学生乐观态度的生源地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学生乐观得分并无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实施,城乡之间生活质量等各个方面差距的缩小而变小,对事物的认知和预期也是趋于相同,因此在乐观问卷及其分维度上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得分差异均不显著。
(四)大学生乐观态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乐观问卷各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积极认知和愉悦感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积极认知较之一年级学生有显著提高;三年级学生的愉悦感较之一年级学生有显著提高。原因可能在于大二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适应和调整之后,会根据实际情况较客观地看待生活,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不会徘徊不前,生活和学习随之进入正常的轨道,并且深信自己能实现目标,生活充满希望,未来会越来愈好,满怀成功的期待,积极面对未来,设定目标,所以各方面的认知会较以前有所提高。三年级大学生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现实的失望和对现实的渺茫心态,大三学生开始为了未来的工作和继续学习做前期准备,没有面对毕业时的惶恐,也没有因为陌生的环境和事物而感到无助彷徨,所以通常有着愉快的情绪,即使遭遇困境也能坦然面对,悦纳所发生情况的豁达心理,能够调节自己的心态,不受消极情绪的影响,保持愉悦、平和的情绪。而大一学生处于准备发展阶段,他们面临对大学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需要环境的适应,面对适应中的问题,可能会感到无能为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大一新生的自我评价水平,对环境和学习的变化一时无法调整而形成暂时性的消极悲观倾向,再者也可能是因为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而使大一新生一时失望沮丧。所以二、三年级的大学生乐观得分要高于大一新生,胡义秋等(2004)的研究支持了本研究的结果[6]。
(五)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乐观态度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消极认知得分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愉悦感高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乐观总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这就说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反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原因可能在于家庭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对幸福指数的要求,正因为物质条件不好,所以对物质的需要还有待提高,因而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是很高,即心理上很容易满足,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也就在人生中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会对生活有很高的要求,不满于现状,甚至贪婪,有时可能会认为用物质可以换来一切,而以这种心态在生活中难免遭受挫败,之后便对人生失望,所以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消极悲观的观点和态度。
四、结论
1. 女生乐观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 体育专业学生乐观得分显著低于文理工科学生。3. 二、三年级的大学生乐观得分显著高于大一新生。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乐观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不困难学生。
参考文献
[1]Leif W,Anne S R.Measuring optimism-pessimism from beliefs about future[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2000,28:717-728.
[2]Scheier M F,WJ K, Carver C S. Coping with stess:Divergents
rategics of optimists and pessimist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1257-1264.
[3]Schweizer K,Koch W.The assessment of components of optimism by POSO-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1,31:563-574.
[4]陆文春.大学生乐观问卷的初步编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王燕.大学生乐观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6]胡义秋,彭萍,王祚亮.对5214名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调查及成因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5:345-348.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乐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2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ptimism of students in Longdong University. Methods: 509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Optimism Questionnaire. Results: optimism of students differs in terms of gender, grade, professional, and family economic status. Conclusion: optimism is related to factors such as gender, grade, major and family economic status.
Key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optimism
引言
乐观在积极心理学领域中正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有关乐观的研究报告中,研究者普遍认为乐观是一个与个体的未来定向密切相关的概念。Leif 等人依据期望——价值模型来定义乐观——悲观,乐观——悲观是指个体对有关个人生活和社会方面的未来积极和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价值的主观评定[1];Scheier 等人首次提出了气质性乐观的概念,认为气质性乐观是对未来好结果的总体期望[2]。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乐观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如Schweizer(2001)等人研究结果表明,个人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和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所以乐观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预测变量[3]。大学时期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的很多特质包括乐观,都在这一阶段完善和强化,乐观的发展也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进步。本文拟对陇东学院大学生的乐观心理品质进行调查,以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陇东学院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4年级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23份,经过对问卷严格的分析和筛选最后获得有效问卷509份,有效回收率为97%。其中男生264人(占51.87%),女生245人(占48.13%);人文和社会科学类学生139人(占27.31%),理科学生149人(占29.27%),工科学生125人(占24.56%),体育学院96人(占18.86%);来自农村的学生438人(占 86.05%),来自城镇的学生71人(占13.95% );一年级学生135人(占26.52%),二年级学生 136人(占26.72%),三年级学生138人(占27.11%),四年级学生100人(占19.65%);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386人(占75.84%),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123人(占24.16%)。
(二)研究工具
以陆文春(2008)编制的《大学生乐观问卷》作为调查工具[4],该问卷包括积极认知、消极认知、愉悦感三个维度,采用五级评分方式,得分越高,表明被试乐观水平越高。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9,分半信度为0.866。
二、结果
(一)大学生乐观态度的描述性统计
陇东学院大学生乐观及其三个维度上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乐观的描述
(二)大学生乐观态度的性别差异
对男女大学生在问卷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其中男生的消极认知显著高于女生,从总分上看,女生比男生更乐观,如表2所示。
表2 大學生乐观态度的性别差异检验
备注: * p<0.05;** p<0.01;*** p<0.001 (下同)
(三)大学生乐观态度的年级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乐观问卷各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积极认知和愉悦感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如表3所示。
事后检验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积极认知较之一年级学生有显著提高;三年级学生的愉悦感较之一年级学生有显著提高,如表4所示。
(四)大学生乐观态度的专业差异
不同专业学生在乐观各维度上的得分如表5所示,其中消极认知和乐观总分存在专业差异,事后检验可知体育专业学生的乐观总分显著低于文、理、工专业学生,同时表现出更消极的认知,如表6所示。
表5 大学生乐观态度的专业差异检验
表6 不同专业Scheffe检验
(五)大学生乐观态度的生源地差异
对不同生源地学生乐观态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7,表明不同生源地学生乐观得分并无显著差异。
表7 生源地差异检验
(六)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乐观态度的差异
表8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乐观态度差异检验
以家庭经济状况为分组变量,对乐观问卷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消极认知得分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愉悦感高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乐观总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如表8所示。 三、讨论
(一)大学生乐观态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男生的消极认知显著高于女生,从总分上看,女生比男生更乐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以男主外、女主内为传统观念,主张男性是在社会中担当主要的角色,而女性多数以家庭为主贡献自己的力量,长期以来,社会角色分工决定男性在社会中起着主导作用,更注重凭借自身的能力和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成就,因此也需要更多的积极和正面的自我能力的肯定评价机制来激勵这种能力和提供个人努力的动力。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角色分工影响,男生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在人生态度上会相对于女生消极一些,这和王燕(2008)的研究结果一致[5]。
(二)大学生乐观态度的专业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消极认知和乐观总分存在专业差异,进行事后检验可知体育专业学生的乐观总分显著低于文、理、工专业学生,同时表现出更消极的认知,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认知、情感上的欠缺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同学的关心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在日常教育中,体育专业的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忽视,让他们缺乏文化气息,情绪管理能力欠缺,认知消极。
(三)大学生乐观态度的生源地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学生乐观得分并无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实施,城乡之间生活质量等各个方面差距的缩小而变小,对事物的认知和预期也是趋于相同,因此在乐观问卷及其分维度上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得分差异均不显著。
(四)大学生乐观态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乐观问卷各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积极认知和愉悦感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积极认知较之一年级学生有显著提高;三年级学生的愉悦感较之一年级学生有显著提高。原因可能在于大二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适应和调整之后,会根据实际情况较客观地看待生活,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不会徘徊不前,生活和学习随之进入正常的轨道,并且深信自己能实现目标,生活充满希望,未来会越来愈好,满怀成功的期待,积极面对未来,设定目标,所以各方面的认知会较以前有所提高。三年级大学生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现实的失望和对现实的渺茫心态,大三学生开始为了未来的工作和继续学习做前期准备,没有面对毕业时的惶恐,也没有因为陌生的环境和事物而感到无助彷徨,所以通常有着愉快的情绪,即使遭遇困境也能坦然面对,悦纳所发生情况的豁达心理,能够调节自己的心态,不受消极情绪的影响,保持愉悦、平和的情绪。而大一学生处于准备发展阶段,他们面临对大学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需要环境的适应,面对适应中的问题,可能会感到无能为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大一新生的自我评价水平,对环境和学习的变化一时无法调整而形成暂时性的消极悲观倾向,再者也可能是因为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而使大一新生一时失望沮丧。所以二、三年级的大学生乐观得分要高于大一新生,胡义秋等(2004)的研究支持了本研究的结果[6]。
(五)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乐观态度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消极认知得分低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愉悦感高于经济不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乐观总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这就说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反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原因可能在于家庭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对幸福指数的要求,正因为物质条件不好,所以对物质的需要还有待提高,因而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是很高,即心理上很容易满足,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也就在人生中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会对生活有很高的要求,不满于现状,甚至贪婪,有时可能会认为用物质可以换来一切,而以这种心态在生活中难免遭受挫败,之后便对人生失望,所以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消极悲观的观点和态度。
四、结论
1. 女生乐观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 体育专业学生乐观得分显著低于文理工科学生。3. 二、三年级的大学生乐观得分显著高于大一新生。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乐观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不困难学生。
参考文献
[1]Leif W,Anne S R.Measuring optimism-pessimism from beliefs about future[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2000,28:717-728.
[2]Scheier M F,WJ K, Carver C S. Coping with stess:Divergents
rategics of optimists and pessimist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1257-1264.
[3]Schweizer K,Koch W.The assessment of components of optimism by POSO-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1,31:563-574.
[4]陆文春.大学生乐观问卷的初步编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王燕.大学生乐观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6]胡义秋,彭萍,王祚亮.对5214名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调查及成因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5:34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