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利用simufact welding专用焊接软件,模拟了5种不同焊接顺序对T型焊缝残余应力及变形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优的焊接顺序。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和变形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先焊两端后焊中间分段焊法既可有效控制T型接头的残余应力,又可控制其变形量。
[关键词]:T型接头 有限元模拟 焊接顺序 残余应力 焊接变形
引言
焊接结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有较大的焊接应力和变形。焊接应力和变形不但可能引起热裂纹、冷裂纹、脆性断裂等工艺缺陷,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将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如强度,刚度和受压稳定性。除此以外还将影响到结构的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因此,在设计和制造时充分考虑焊接应力和变形这一特点是十分重要的[1][2]。采取合理焊接工艺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对于提高结构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焊缝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复杂性使得以通过试验、检测等手段获得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变得很困难,精度难以保证。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3]。因此本文以泵车臂架和支腿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simufact welding专用焊接软件优化工艺设计,提出合理的施焊方案,使变形和残余应力得到控制,以满足结构的使用要求。
1.有限元模型建立
1.1 模型建立
泵车臂架和支腿为典型的箱体结构,由顶底板、两侧板和焊缝组成,一般实际结构尺寸较大,为了方便计算,取实际结构的一部分建立简化模型(尺寸:底板和侧板尺寸为150×450×8mm),如图1所示。
1.2 网格划分
为提高计算效率并保证计算精度,在温度梯度较大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网格划分较密,而远离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区域网格较粗,本网格有限元模型采用六面体和四面体混合网格,网格划分结果为9090个节点,5800个单元,有限元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
1.3 材料特性
由于泵车臂架和支腿均为高强钢焊接结构,本次模拟选用16MnCr5作为高强钢材料,其热物理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如下表1所示。
1.4 热源模型和工艺参数选取
根据相关文献知[4],对于混合气体保护焊,采用双椭球热源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因此本文选用双椭球移动热源。
为便于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不同焊接顺序,热输入量保持不变,相关参数的设定是根据生产实际中焊接工艺参数(焊接速度为0.35m/min,电流240-300A,电压为25-31V)确定。本次模拟选择的电流为290A,电压为31V,热效率为0.85。
1.5 边界条件
进行温度场分析时,设室温为20℃。焊接过程中构件与周围环境通过对流与辐射进行热交换,将辐射换热的影响耦合到对流换热中。
进行应力场分析时,为防止焊件产生刚体位移,按照图2所示在对称面上施加位移边界条件,其中在底边约束平动自由度,侧板约束所有方向的自由度。
2.焊接应力和变形模拟结果分析
本文为了研究焊接顺序对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选取5种不同焊接顺序的焊接方案来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其中的1,2,3,4表示完成一条焊缝的焊接顺序,箭头表示焊接方向。
2.1 T型接头温度场、应力应变场分布云图及变化曲线
在焊接过程中模型的应力和应变场的分布情况基本上一致,因此下面仅以方案1为例进行介绍,为研究焊接过程中焊件在不同位置焊接温度场、应力和变形变化规律,沿垂直于焊缝方向距焊缝中心距离为0、20mm、40mm、60mm、80mm、100mm取6个节点。根据模拟结果得到,焊后温度场、残余应力和变形量分布云图及分布曲线如图4、5、6所示:
由图4知,峰值温度主要分布于焊缝区域,各节点位置温度随着热源的移动不断升高并达到峰值2707℃,然后随着热源的离开,温度逐渐降低,加热时升温较快,冷却时则较为缓慢,其原因是热源接近时,熔池周围温度迅速达到焊丝熔点,虽然随着热源的离开,节点的温度逐渐降低,但是其仍受到焊件热传导的作用。
由图5知,最大残余应力主要分布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在0-18s,焊缝及热影响区20mm区域内,主要表现为残余拉应力;随着热源的接近,约在55s时,即焊缝温度达到最高时,焊缝及热影响区20mm区域内残余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随着热源的离开,其又转变为残余拉应力,而20mm以外区域转变为残余压应力。其原因是在热源到达焊接位置时,焊缝由于受热膨胀受到母材的刚性约束,产生较大的残余压应力,而远离焊缝及热影响区,受到较大残余拉应力,而未焊的焊缝区域,同样也约束焊接区域膨胀,即此时产生残余拉应力。随着热源的离开,焊缝区域发生收缩,产生较大的残余拉应力,而远离焊缝位置表现为残余压应力。
由图6知,变形量最大分布在焊件边缘,随着离焊缝位置距离增加,其焊接变形量逐渐增加,其原因是由于随着离焊缝距离增加,其所受约束越来越小,即残余应力由于约束减小致变形变大。
2.2 焊接顺序对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
图7为5种焊接顺序T型接头残余应力和变形图,由图知,焊件顺序不仅影响焊接残余应力,而且还影响焊接变形,残余应力最大出现在方案4,为556.14MPa,而最小出现在方案5,为461.01MPa;方案1变形量最大为2.44mm,方案3、方案4变形量最小为1.93mm。
综合模拟结果知,焊接应力和变形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这是因为在自由约束条件下,不同焊接顺序焊接温度场分布的差异性,造成不同的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焊接应力通过变形得到释放,因此较大变形的工件拥有较小的残余应力。
综合考虑,方案5焊接顺序为最佳,即先焊两端后焊中间,既可有效控制残余应力,又可控制焊接变形,这是由于后焊部分可抵消先焊部分产生的压缩塑形变形,即可抵消先焊部分的残余应力和变形。
3.结论
1)距离焊缝中心不同的点, 焊接热循环曲线不同。离焊缝越近的点,加热速度越大,峰值温度越高,冷却速度也越大。
2)焊缝及热影响区上任一点的温度变化与应力的演变是一一对应的,当焊接热源到达焊缝位置时,近焊缝区表现为残余压应力,远离焊缝时,逐渐转变为残余拉应力。
3)焊接应力和变形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对于长直焊缝,先焊两端后焊中间焊接顺序,即可有效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又可控制焊接变形。
参考文献:
[1] 田锡唐. 焊接结构.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1-61
[2] 拉达伊著. 焊接热效应·温度场、残余应力、变形,熊第京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1-87
[3] 宫大猛,雷毅. 数值模拟在焊接中的应用分析[J].电焊机, 2012,6(42),58-62.
[4] 陈家权, 肖顺湖, 杨新彦, 等. 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热源模型的研究进展[J].装备制造技术,2005,3:10-14.
[关键词]:T型接头 有限元模拟 焊接顺序 残余应力 焊接变形
引言
焊接结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有较大的焊接应力和变形。焊接应力和变形不但可能引起热裂纹、冷裂纹、脆性断裂等工艺缺陷,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将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如强度,刚度和受压稳定性。除此以外还将影响到结构的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因此,在设计和制造时充分考虑焊接应力和变形这一特点是十分重要的[1][2]。采取合理焊接工艺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对于提高结构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焊缝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复杂性使得以通过试验、检测等手段获得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变得很困难,精度难以保证。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3]。因此本文以泵车臂架和支腿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simufact welding专用焊接软件优化工艺设计,提出合理的施焊方案,使变形和残余应力得到控制,以满足结构的使用要求。
1.有限元模型建立
1.1 模型建立
泵车臂架和支腿为典型的箱体结构,由顶底板、两侧板和焊缝组成,一般实际结构尺寸较大,为了方便计算,取实际结构的一部分建立简化模型(尺寸:底板和侧板尺寸为150×450×8mm),如图1所示。
1.2 网格划分
为提高计算效率并保证计算精度,在温度梯度较大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网格划分较密,而远离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区域网格较粗,本网格有限元模型采用六面体和四面体混合网格,网格划分结果为9090个节点,5800个单元,有限元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
1.3 材料特性
由于泵车臂架和支腿均为高强钢焊接结构,本次模拟选用16MnCr5作为高强钢材料,其热物理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如下表1所示。
1.4 热源模型和工艺参数选取
根据相关文献知[4],对于混合气体保护焊,采用双椭球热源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因此本文选用双椭球移动热源。
为便于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不同焊接顺序,热输入量保持不变,相关参数的设定是根据生产实际中焊接工艺参数(焊接速度为0.35m/min,电流240-300A,电压为25-31V)确定。本次模拟选择的电流为290A,电压为31V,热效率为0.85。
1.5 边界条件
进行温度场分析时,设室温为20℃。焊接过程中构件与周围环境通过对流与辐射进行热交换,将辐射换热的影响耦合到对流换热中。
进行应力场分析时,为防止焊件产生刚体位移,按照图2所示在对称面上施加位移边界条件,其中在底边约束平动自由度,侧板约束所有方向的自由度。
2.焊接应力和变形模拟结果分析
本文为了研究焊接顺序对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选取5种不同焊接顺序的焊接方案来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其中的1,2,3,4表示完成一条焊缝的焊接顺序,箭头表示焊接方向。
2.1 T型接头温度场、应力应变场分布云图及变化曲线
在焊接过程中模型的应力和应变场的分布情况基本上一致,因此下面仅以方案1为例进行介绍,为研究焊接过程中焊件在不同位置焊接温度场、应力和变形变化规律,沿垂直于焊缝方向距焊缝中心距离为0、20mm、40mm、60mm、80mm、100mm取6个节点。根据模拟结果得到,焊后温度场、残余应力和变形量分布云图及分布曲线如图4、5、6所示:
由图4知,峰值温度主要分布于焊缝区域,各节点位置温度随着热源的移动不断升高并达到峰值2707℃,然后随着热源的离开,温度逐渐降低,加热时升温较快,冷却时则较为缓慢,其原因是热源接近时,熔池周围温度迅速达到焊丝熔点,虽然随着热源的离开,节点的温度逐渐降低,但是其仍受到焊件热传导的作用。
由图5知,最大残余应力主要分布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在0-18s,焊缝及热影响区20mm区域内,主要表现为残余拉应力;随着热源的接近,约在55s时,即焊缝温度达到最高时,焊缝及热影响区20mm区域内残余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随着热源的离开,其又转变为残余拉应力,而20mm以外区域转变为残余压应力。其原因是在热源到达焊接位置时,焊缝由于受热膨胀受到母材的刚性约束,产生较大的残余压应力,而远离焊缝及热影响区,受到较大残余拉应力,而未焊的焊缝区域,同样也约束焊接区域膨胀,即此时产生残余拉应力。随着热源的离开,焊缝区域发生收缩,产生较大的残余拉应力,而远离焊缝位置表现为残余压应力。
由图6知,变形量最大分布在焊件边缘,随着离焊缝位置距离增加,其焊接变形量逐渐增加,其原因是由于随着离焊缝距离增加,其所受约束越来越小,即残余应力由于约束减小致变形变大。
2.2 焊接顺序对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
图7为5种焊接顺序T型接头残余应力和变形图,由图知,焊件顺序不仅影响焊接残余应力,而且还影响焊接变形,残余应力最大出现在方案4,为556.14MPa,而最小出现在方案5,为461.01MPa;方案1变形量最大为2.44mm,方案3、方案4变形量最小为1.93mm。
综合模拟结果知,焊接应力和变形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这是因为在自由约束条件下,不同焊接顺序焊接温度场分布的差异性,造成不同的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焊接应力通过变形得到释放,因此较大变形的工件拥有较小的残余应力。
综合考虑,方案5焊接顺序为最佳,即先焊两端后焊中间,既可有效控制残余应力,又可控制焊接变形,这是由于后焊部分可抵消先焊部分产生的压缩塑形变形,即可抵消先焊部分的残余应力和变形。
3.结论
1)距离焊缝中心不同的点, 焊接热循环曲线不同。离焊缝越近的点,加热速度越大,峰值温度越高,冷却速度也越大。
2)焊缝及热影响区上任一点的温度变化与应力的演变是一一对应的,当焊接热源到达焊缝位置时,近焊缝区表现为残余压应力,远离焊缝时,逐渐转变为残余拉应力。
3)焊接应力和变形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对于长直焊缝,先焊两端后焊中间焊接顺序,即可有效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又可控制焊接变形。
参考文献:
[1] 田锡唐. 焊接结构.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1-61
[2] 拉达伊著. 焊接热效应·温度场、残余应力、变形,熊第京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1-87
[3] 宫大猛,雷毅. 数值模拟在焊接中的应用分析[J].电焊机, 2012,6(42),58-62.
[4] 陈家权, 肖顺湖, 杨新彦, 等. 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热源模型的研究进展[J].装备制造技术,2005,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