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与发展路径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o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定位不准、教育模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认知不足、企业参与度低等现实困囿,提出完善教育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创新动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等发展路径,有效构建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175-03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从传统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阶段。如今的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尤为青睐。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理应担负起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使命,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发展众创空间、“互联网+”行動等支持性政策。2015年7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年11月,教育部再次要求:“高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随着国家“双创”力度的加大及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迅速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进入新常态下的重要举措,也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
  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必须主动适应和全面服务经济新常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甘人后,敢为人先,勇当教育的排头兵。高职院校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既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和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囿
  (一)学校定位不准,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基础弱,正处于探索和改革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出现了发展失衡、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参差不齐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高职院校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定位不准,往往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割裂开来,专业教学中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的甚至认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一项一般的学生活动,而没有当成一门系统的课程来开发,很少在教学层面进行普适性教育,或者安排的课时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创业实务层面,忽略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培养,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事实证明,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够精准,会使课程设计浮于表面,缺乏教育长效机制,无法建立起将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融为一体的学生素质培养体系。这势必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失衡,课程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的实际需要,造成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二)教育模式单一,评价标准缺乏创新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强,教育教学过程要贴近社会真实创业环境才有成效。受学校制度约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课时少,实践学时不足,实训环节薄弱,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解一些基本的创业基础知识,形成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育模式。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教育者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教育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师只是对教材和教案负责,教学内容务虚,实用性不强,严重束缚高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此外,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理论基础较弱,动手能力较强。目前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标准很少考虑如何有益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多采用一份书面的创业计划书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差异、个性特点和接受程度,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实践能力差,疲于应付,缺乏创新。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新杯”等创新创业大赛时,对学生的评价更多是关注比赛的最后结果如何,很少关注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功利性质较强,且受众面较小。
  (三)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指导缺乏有效性。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事实上,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严重缺乏,数量少,变动大,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不高,达不到对学生进行高质量指导的实际需要。现有的师资队伍中,大多都是由学校招就处人员和辅导员等其他行政人员及教学辅助人员兼职组成,缺乏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导师,更缺乏高层次高素质、既有创业理论又有创业实战经验的创业指导大师。这些兼职老师的本职工作非常繁重,整天忙于事务而顾不上进修提高,无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这个工作普遍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由于老师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指导技能,缺乏创业实战经历,他们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时,往往偏向第一课堂的共性教学和理论灌输,忽略第二课堂的个性化指导和创业实战指导,更多时候是在“纸上谈兵”,针对性不强,具有较大局限性,不能真正发挥出高质高效的指导作用。   (四)学生认知不足,创新创业缺乏自觉性。麦可思研究院在《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提到,我国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3.8%,与欧美等发达国家20%的创业率相比差距较大,可见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还是非常少的,成功创业的案例更是屈指可数。其一,受中国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的影响,社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较淡,人们习惯安于现状、循规蹈矩,中国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毕业后选择稳定性工作,不愿让孩子承受创业的风险和艰辛,对创业持观望甚至是否定态度。这种教育观念对有创业想法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二,学生自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将创新创业简单等同于创办实体企业,认为创业只是小部分“具有商业头脑精英”的事,觉得创业离自己遥不可及,不愿深入学习有关创新创业的知识,上课时应付了事,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效果不好。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缺乏学习自觉,缺乏冒险精神,缺乏资金支持,缺乏技术指导,缺乏管理技能,缺乏营销知识,缺乏实战经验,创业成功的可能就很小。
  (五)企业参与度低,创新成果缺乏推广性。现代高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要发展进步,就要加强人才储备,因为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都需要大量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可是,由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尚未完善,校企合作深度有待拓展,目前大多数企业认识不到参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与实施过程中,企业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参与度普遍较低,不能积极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员支撑,学校缺乏科技转化和科研合作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果市场化得不到有效推广。
  三、经济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准确认识经济新常态,主动融入“双创”时代,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变被动性教育为开拓性教育,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使国家政策“落地生根”,齐心协力助推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
  (一)准确定位,完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经济新常态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举全校之力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调研论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制度和机构,探索教育长效机制,具体落实和推进各项工作。制度一旦制定出来,就要坚定执行,从根本上改变困境,切实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第二,完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要服务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涵盖创业意识类、创业技能类和创业实务类,将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有效构建启蒙课程、实战演练、校内实训和社会实践的多元化教育体系,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而不再是空泛的口号,加强教育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突出职业能力的创新教育。
  第三,实现专业融入。调查发现,现在很多成功的创新创业项目都有专业技术支撑,是多学科学术协同创新的结果。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要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相互渗透,既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更要鼓勵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只有用专业技能支撑创新创业,才能真正培育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造就出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二)丰富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学习动力。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开展项目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项目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看、听、做、思、练的有机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教与学”融为一体的项目教学模式,模拟创业项目的创办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阶段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进行分类指导。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育过程要注意将全程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指导相统一。创新创业教育可分为“提意识,练技能,重实践”三个阶段,循序渐进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服务。对于全体学生,主要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和创业基础技能培训,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主要加强创业技能指导,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调查等实践类选修课程。对已经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要加强后续发展跟踪支持,提供具有行业针对性的管理知识和培训指导。
  第三,推行评价多元化。高职教育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做学结合,知行统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与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符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搭建具有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与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教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创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和自由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建设师资,提升创新创业指导水平。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要想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有效开展,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意识真正融入教育体系当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担当,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创立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切实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第二,学校要加强师资培训。师资队伍能力影响和制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校要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有计划选送相关教师外出学习或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培养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培育师资骨干力量,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增强教师创新能力和育人水平,建设专业化、专家化的“双师型”校内创业导师团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服务。
  第三,实行专兼师资结合。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组建由学校专业技术骨干教师、专职工作人员、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以及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的校内导师团队,将创新创业知名专家、校外创业拔尖人才、企业能工巧匠和历届优秀创新创业典型毕业生选聘为校外专家创业导师团队,实现校内外人才资源的整合机制,完善校外兼职导师的稳定机制,保证创新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得以实施。
  (四)环境育人,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营造以文化人环境。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将“外化”教育与“内化”教育相融合,使创新创业思维“化”于日常生活和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人文环境、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师生状况、学习和生活方式、教风学风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对创新创业政策和活动开展宣传工作,营造不甘人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创新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之中。
  第二,树立榜样引领作用。定期回访学校历届优秀创新创业典型毕业生,通过积极宣传他们的创新创业事迹和举办“青春创业大讲堂”等方式,加大榜样的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突出榜样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设立创新创业奖励学分和奖学金,表彰创新创业表现突出的学生,奖励创新创业优秀成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第三,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要求较高,“纸上谈兵”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论坛、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展示创新创业成果、组建大学生创业社团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率,搭建以“课程教学、理论研究、指导实训和创业综合服务”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努力培养一批技术服务型和产品开发型创业者。
  (五)校企协同,助推教育可持续发展。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创新工作室和研发中心,开展多层次合作模式,推进校企研发合作项目,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带领学生参与企业不同层次的工艺设计、设备改造和技术开发等活动,让在校大学生也能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和追求进步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第二,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一是开启“企业导师入校,校内导师入企”的交流模式,定期开展师资交流与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兼职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二是开拓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创新讲座与沙龙,建设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丰富学生的实践场所与实践内容,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三是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积极组织开展项目路演、项目推荐、项目评估、项目指导及项目跟踪等创业服务,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市场化,充分调动学生、企业、学校三方主体的参与意识,有效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合作共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雅.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志艳,徐智策,赵宏伟.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4)
  [3]徐春雨,方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制造业变革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與实践”(GXGZJG2017B212)
  【作者简介】黄小钊(1983— ),女,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潞安集团五阳煤矿7801切眼原支护的问题,提出大跨度切眼的支护原则及对策,对理论计算出的方案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水平垂直应力的集中面积大大减小,应力集中
A pan-sharpen technique artificially produces a high-resolution image by image fusion techniques using high-resolution panchromatic and low-resolution multispec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竞争势态中,亨地(佛冈)实业公司以其大跨越占式的发展而名扬在外.在过去的1994年,是1990年以来水泥市场复苏最
本文主要结合某矿3号煤底层复采技术进行总结,阐述长壁式采煤方法以及铺设顶网、顶板破碎条件下进行的回采工艺、巷道布置、通风模式等方面的技术运用,使复采技术得以完善,全面
本文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技巧,建议指导学生"三审三画三排除","三审三画"为审清题干,画出知识关键词,理解中心思想;审清设问,画出指向关键词,弄清选择方
Requirements of software systems tend to change over time. The speed of this tendency depends on the application domain the software system under consideration
影响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较多,而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目前注浆加固是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高水速凝材料可以根据工程特性控
基于动量守恒定律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卫星姿态不受控时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FFSR)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位置调节与轨迹跟踪的动力学控制方法并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
本文从校本行动研究出发寻求课程改革的新视角,并以此作为专业群的后示范探索实践,主要从学校国际商务课程体系现状、国际商务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课程体系建设主要成效
【正】 我是一个搞保险工作的干部。原来是搞口岸业务管理工作的,年前,组织上调我搞北京地区的直接保险业务工作。当时自己认为,管理工作接触面广,见闻比较多,有学头,容易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