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调查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gu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究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前后公共卫生人员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各时间段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编人员以及公共卫生人员数量进行调查并比对,主要选取调查的时间段为防疫站時阶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时阶段以及当前阶段。结果:经比较可知,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时及当前阶段的在编人员数均明显高于建立前(P<0.0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时以及当前阶段公共卫生人员的占比分别为18.1%、20.1%,明显低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前的30.3%,数据行组间比对结果提示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员的数量较建立前呈下降趋势,各省级疾控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待加强。

【关键词】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107-02
  履行政府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保障公众身心健康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能。作为专职的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肩负着管理疾病防控工作的重任,落实相关工作职责,在草拟疾病防控工作规定、程序与制度规章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1]。另外,还应在特定范围内,掌握疾病疫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采集流行病学样本,以确保调查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还需不定期或者定期组织宣教活动,不断向民众宣传疾病卫生知识。借助教育讲座与技能培训等形式,增强相关工作者的技能水平,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使防控工作高效顺利地开展。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使得公众的生活方式及生态环境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也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提高了难度。同时,随着疾病防控任务越来越重,对疾控中心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全国各省级政府在原防疫站的基础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内容、职能以及人员结构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次研究着重于对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前后公共卫生人员的变化情况展开调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选取的对象 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卫生人员。
  1.2调查方法及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各时间段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在编人员以及公共卫生人员数量进行调查并比对,主要选取调查的时间段为防疫站时阶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时阶段以及当前阶段。
  1.3评价指标 采用《全国省级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工作现状调查》来对全国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在编人员以及公共卫生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前对负责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在调查表完成后由调查对象的所属单位对调查表中的各项数据及内容进行确认,加盖公章后对调查表进行回收。之后对回收的调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逐一记录并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相关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数据统一由(

±s)的方式呈现,采用t检验,当最终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时代表该项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比较可知,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时及当前阶段的在编人员数均明显高于建立前(P<0.05);但对比各时间段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在编人员以及公共卫生人员的比例发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前的所有在编人员中,公共卫生人员占总比的30.3%;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时以及当前阶段所有在编人员中,公共卫生人员仅分别占比18.1%、20.1%,较建立前公共卫生人员的占比明显下降,详见表1,数据行组间比对结果提示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3 讨论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知,自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以来,各时期的在编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公共卫生人员在在编人员中的占比却成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在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各级政府对原有的防疫站体系进行的改革,使原防疫站的工作内容、职能以及人员结构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卫生人员也被重新进行调配,从而导致公共卫生人员的数量逐渐下降[2]。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疾控中心的转型发展要求,首先,各级政府应在协调好疾控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基础上,合理增加疾控人员编制,落实有效的人才配置措施,进一步强化疾控人力资源配置;其次,创新人才招录和培养模式,合理构建人才梯队,加强高级人才培养的同时,应加大青年骨干的吸收和培养工作,构建稳定的人才队伍[3]。
  综上所述,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员的数量较建立前呈下降趋势,各省级疾控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王焱, 刘东山, 雷苏文,等. 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调查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8, 24(6):585-588.
  [2]陆超娣, 冯学山, 范林, et al. 中西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10):1153-1154.
  [3]崔增伟, 刘涵, 张学清, et al. 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状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 v.34(04):96-9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分析于婴幼儿中应用正确的儿童保健方法对早期发育产生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从我院选取的正常婴幼儿共计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未实施儿童保健,观察组实施正确的儿童保健方法,以生长、智力发育情况以及婴幼儿常见病发生情况为组间评价指标。结果:出生时两组的婴幼儿身高与体重无显著显著(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婴幼儿身高与体重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五官科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原因,为减少躁动带来的影响和完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五官科进行全身麻醉术治疗的患儿中选取200例,观察所选患者术后躁动的情况,并对患者的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结果:患儿的全身麻醉术进展顺利,患儿的身体特征平稳。所选取的200例患儿中有70例发生躁动的反应,占总人数的35%,对躁动患儿实施合
期刊
【摘 要】目的:探析无创呼吸机持续正压通气模式间断治疗在重症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将本院收治的6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对患者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机持续正压通气模式间断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与临床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30例宫颈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并发肠梗阻1例,尿潴留1例均,经保守治疗好转,随诊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治疗宫颈癌的关键,依据患者个体化病情确定治疗方案是临床趋势。【关键词】宫颈癌;诊断;手术;放疗;化疗【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相关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2月到2018.5月这个时间段当中,从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病患中选择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鼻内镜组和微波组。对鼻内镜组使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进行治疗,而微波组则采用微波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止血的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和鼻腔黏膜的恢复时间上,鼻内镜组病患所使用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討系统性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对胃癌晚期癌性疼痛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程度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7例胃癌晚期癌性疼痛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理联合耳穴压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干预,观察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髋关节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4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对比两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总有效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  1.2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重症患者晨会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09月-11月淋巴瘤内科重症患者集体交接班为对照组,通过护士长组织对科室21名护士进行SBAR沟通模式培训后,把2017年12月-2018年02月运用SBAR沟通模式对重症患者晨会交接班作为研究组,比较六个月以来医生对护士病情掌握的满意度以及淋巴瘤内科21名护士危重症专项考核的成绩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改善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的64名腹部手术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以切口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两个评价指标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显
期刊